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65 页/共 103 页
卷之十三 喘脉证治
神秘汤
治上气不得卧。
橘皮 桔梗 紫苏 人参 五味子(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食后。
卷之十三 喘脉证治
皱肺丸
贝母(炒) 知母 秦艽 阿胶(炒) 款冬花 紫菀茸 百部(去心) 糯米(炒,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别研,四两)
上为末,将羊肺一个,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以许水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滤过,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细成膏,搜和前药末,杵数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桑白皮汤下。
卷之十三 喘脉证治
理气丸
治气不足,动便喘咳,远行久立皆不任,汗出鼻干,心下急,痛苦悲伤,卧不安。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 桂枝(去皮,各一两) 益智(去皮) 干姜(炮,各二盛)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以钟乳粉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米汤下。
黑锡丹
方见眩晕门
白散子
方见中风门,二药皆可用
卷之十三
肺痿肺痈叙论
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运动血脉,卫养脏腑,灌注皮毛,将理失宜,气与血乱,则成肺痿肺痈矣。然五脏皆有痿痈,而独论此者,以肺属金,数尽于阳九,位最高而为五脏长,多致此病,故独论此,余如内痈及五痿说。又此病多生喘咳,故列于痰饮喘咳云。
卷之十三
肺痿证治
病者寸口脉数而虚,按之涩,身冷内烦,多唾唇燥,小便反难,大便如烂瓜豚脑状,欲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心中温温液液,上气喘满,或燥而渴者,多因发汗利小便,或呕吐消渴,数服快药,重亡津液,致热在上焦,故成肺痿。
卷之十三 肺痿证治
甘草干姜汤
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数,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必遗溺,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也。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炮)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枣三个,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之十三 肺痿证治
人参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三钱)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个,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十三 肺痿证治
温液汤
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
甘草(炙)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十三
肺痈证治
病者寸口脉数而实,按之滑,咳唾脓血,口中辟辟燥,胸中隐隐痛,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腥臭,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故为肺痈。始萌可救,脓成则难治。
卷之十三 肺痈证治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胸满胀,一身并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
葶苈(炒令黄,研细,丸如弹子大)上一味,用水三盏,煮枣十枚至一盏,去枣入药,煎至七分,食后服。《金匮》令先投小青龙汤三服,乃进此药。
小青龙汤
方见痰饮门
卷之十三 肺痈证治
如圣汤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滑,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若粥者,为肺痈。
桔梗(一两) 甘草(炙,二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兼治喉痹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