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60 页/共 103 页
卷之十二 淋证治
沉香散
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不焙) 石韦(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当归(炒,各半两) 葵子(炒) 白芍药(各三分) 甘草(炙) 橘皮(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大麦饮调下;饮调亦得,食前。
卷之十二 淋证治
发灰散
治饮食忍小便,或走马及房劳,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
乱发(不拘多少,烧为灰)上研细。每用二钱,米醋二合,汤少许,调服。一法,与葵子等分为末,饮服二钱,服讫,即炒黑豆叶存其上则通。
卷之十二 淋证治
猪苓散
治伤风感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猎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炒) 滑石(碎研,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
五苓散
治伤暑疸热,小便不利。煎茅根汤调尤佳。(方见伤暑门)
卷之十二
料简
方书中所出淋病,证状不一,所谓诸淋,亦不能备尽。若随其所因而命名,如劳,如惊,如寒,如湿,如风,如暑,以至暴淋等,虽无定论,皆不出三因之所致也。当详此推治,无施不可。又有转胞,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证状自别,不可不辨。然治之亦当利其小便,古方令服肾气八味丸,其中有茯苓故也。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者,乃心肾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涩而遗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又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又小儿胞冷尿床,亦着成人者。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家韭子丸
治少长遗尿;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泄精。此药补养元气,进美饮食。
家韭子(六两,炒) 鹿茸(四两,酥炙) 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 杜仲(去皮锉制,炒丝断) 石斛(去苗) 桂心 干姜(炮,各一两)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下。小儿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故也,别作一等小丸服。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阿胶饮
治小便遗失不禁。
阿胶(二两,炒) 牡蛎( 取粉) 鹿茸(切酥炙,各四两)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或作细末,饮调亦好。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张真君茯苓丸
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与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常服轻身延年。
卷之十二 遗尿失禁证治
鸡内金散
治溺床失禁。
鸡 (一具,并肠净洗烧为灰,男用雌者,女用雄者)上研细。每服方寸匕,酒饮调服。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取中水,顿服。
又方 用猪胞洗净,铁铲上炙香熟,嚼细,温酒下。
卷之十二
九虫论
古方论列脏腑中九虫,虽未必皆有,亦当备识其名状。若蛔虫,则固不待言而知,其他皆由脏虚,杂食甘冷肥腻,节宣不时,腐败凝滞之所生也。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果 ,与夫畜兽五内遗留诸虫子类而生,不可具载。亦犹生瘕,殆非九数可尽,姑列诸例,为学人备。
卷之十二
九虫例
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分,为群虫之长;二曰白虫,长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长至四五丈,则杀人;三曰内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四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五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吐逆呕哕;六曰弱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七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八曰蛲虫,至微细,状如菜虫,居洞肠间,多则为痔漏痈疽诸疮,无所不为;九曰蛔虫,长一尺,贯心则杀人。又有尸虫,与人俱生,状如犬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长三寸许,大害于人。然多因脏虚寒劳热而生,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二 九虫治法
乌梅丸
治蛔厥。令病者静而复烦,此为脏寒,蛔上入隔,故烦;须臾复上,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自吐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