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69 页/共 103 页

当归(洗) 熟地黄 白茯苓 白茯神(去木) 人参 黄 阿胶(蛤粉炒) 酸枣仁(炒)柏子仁(别研) 紫石英(同上) 远志(酒浸洗,去心,酒洒,蒸炒干) 肉桂(各一两) 辰砂(一分,别研) 龙齿(二两,别研)上为末,别研五味,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枣汤下。   卷之十三 虚损证治   宣和赐耆丝丸   治少年色欲过度,精血耗竭,心肾气惫,遗泄白浊,腰背疼痛,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干脚弱,消渴便利,梦与鬼交,阳事不举。   当归(酒浸焙轧,半斤) 菟丝子(酒浸,去土,乘湿研破,焙干秤,一斤) 薏苡仁 茯神(去木) 石莲肉(去皮) 鹿角霜 熟地黄(各四两)   上为末,用 二斤锥碎,水六升浸一宿,次早 洗味淡,去滓,于银石器中熬汁成膏,搜和得所,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米汤、温酒任下,空心食前服。常服守中安神,禁固精血,益气驻颜,延年不老。   卷之十三 虚损证治   参香散   治心气不宁,诸虚百损,肢体沉重,情思不乐,夜多异梦,盗汗失精,恐怖烦悸,喜怒无时,口干咽燥,渴欲饮水,饮食减少,肌肉瘦瘁,渐成劳瘵。常服补精血,调心气,进饮食,安神守中,功效不可尽述。   人参 黄 白茯苓 白术 山药 莲肉(去心,各一两) 缩砂仁 乌药 橘红 干姜(炮,各半两) 甘草(炙,三分) 南木香 丁香 檀香(各一分) 沉香(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一法,有炮熟附子半两。   卷之十四   水肿叙论   夫肾主元气,天一之水生焉;肺主冲化,地四之金属焉。元气乃水中之火,所以太阳合少阴,主精髓以滋血;冲化乃土中之金,所以太阴合阳明,主肌肉以养气。今肾虚则火亏,致阳水凝滞;肺满则土溢,使阳金沉潜,沉潜则气闭,凝滞则血淖,经络不通,上为喘急,下为肿满。故《经》曰:肾为少阴,肺为太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至阴以积水也。所以能聚水而生病者,盖肾为胃关,关键不利,枢机不转,水乃不行,渗透经络,皮肤浮肿。   诸证不同,广如《经》说。《治法》曰:平治权衡者,察脉之浮沉也;去莞陈 者,疏涤肠胃也;开鬼门,洁净府者,发汗、利小便也。原其所因,则冒风寒暑湿属外,喜怒忧思属内,饮食劳逸背于常经属不内外,皆致此疾。治之,当究其所因及诸禁忌而为治也。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古方十种证候: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疼痛,为肝水;大便鸭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乍虚乍实,为大肠水;腹急肢瘦,为膀胱水;小便秘涩,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各随其经络,分其内外,审其脉证,而甄别之。然此十水谓之正水,外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以义考之,风合归肝,皮合归肺,黄汗归脾,石合归肾,虽名理不逾,奈证候少异,古方备列,不可不辨。但风水脉浮,必恶风;皮水亦浮,按不没指,不恶风;石水脉沉,腹满不喘;黄汗,脉沉迟,发热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痈脓。正水,寸口脉浮而迟,浮则热,迟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则热,数则止,止热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火;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正水。此《金匮》节文。所以用寸口趺阳二脉者,盖水气不在一经也。大抵浮脉带数,即是虚寒潜止于其间,久必沉伏,沉伏则阳虚阴实,为水必矣。要知水脉必沉。论曰:脉出者死。与病不相应也。诸唇黑则伤肝,缺盆平则伤心,脐出则伤脾,足平则伤肾,背平则伤肺。凡此五伤,必不可疗也。《治法》曰:腰以上肿,宜发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学人当知之。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复元丹   治水肿。夫心肾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气亏,不能滋养真土,故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泻,气脉闭塞,枢机不通,喘息奔急,水气盈溢,渗透经络,皮肤溢满,足胫尤甚,两目下肿, 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不得正偃,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独活 浓朴(去皮锉,姜制炒)白术(略炒) 陈橘皮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   上一十三味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苏汤下,不以时。此药世传屡验,未尝示人,其间君臣佐使,与造物同妙,服者自知。要当屏去诸药,一日三服,先次旋利如倾,次乃肿消喘止。盖药能助真火,以养真土,运动枢机,安平必矣。法当禁欲,并绝咸半年,乃不再作。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当归散   治如前。   当归(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木通 白术(各锉,焙干,等分)   上为末。脚膝头面肿,大小便不快,每服二钱,水一盏,紫苏二叶,淡木瓜一片如指大,同煎八分,温服,日三。如已愈,常服,早晚二,觉气下或小便快是效。脏寒,去槟榔;脐已凸,添大腹皮、木猪苓各一两。忌乌鸡肉、咸酸、海味物。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正阳丹   治水肿。   宣木瓜干(四两,湿者一个锉,童子小便、法酒各一升,煮烂绞汁) 人参(一两) 大豆(煮去皮,干,十两) 附子(炮,半两) 银朱(二钱)   上为末,入银朱研匀,以木瓜膏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消肿丸   治水肿喘满,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术 黑牵牛(炒) 通脱木 茯苓 茯神(去木) 半夏(汤去滑) 陈皮(各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麦穗 丁香(各半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灯芯麦门冬汤温服。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消肿散   治水气浮肿,喘呼,不得睡,烦热躁扰,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黄(蜜蒸) 山栀(炒) 甘草(炙) 干葛 橘皮 麻黄(去节汤) 马牙硝 川芎(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汤调下二钱。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枣仁散   治水气浮肿,无问久新老少悉可服,唯禁盐必效。   枣仁 赤茯苓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禹余粮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