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70 页/共 103 页

治十肿水气。凡脚膝肿,上气喘满,小便不利,但是水气悉皆主之。   蛇黄(大者三两,以新铁铫盛入一秤炭火中烧蛇黄与铫子一般通赤,用钳取铫子出,便倾蛇黄,入酽醋二升中,候冷取出,研极细则止,即含石) 禹余粮(三两,用真针沙五两,先以水淘净控干,更以铫子炒干,入禹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醋干为度,却用铫并药入一秤炭火中烧通赤,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无声即止)以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治水多是取转,唯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项药扶持,故虚老人可服。   羌活 木香(煨)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白豆蔻(炮) 土茴香(炒) 蓬术(炮) 桂心干姜(炮) 青皮(去瓤) 京三棱(炮) 白蒺藜 附子(炮) 当归(酒浸一宿,各半两,虚人老人全用半两,实壮人减之)上为细末,拌极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捣极匀,丸如梧子大。食前温酒、白汤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唯忌盐,虽毫末许不得入口;若无以为味,即水病去后,且以醋少许调和。食不能忌盐,勿服;果欲去病,切须忌盐。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温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第一退水丸   能化气,退水肿,去苑 ,利湿,通小便。   蓬术(炮) 三棱(煨) 桂心 青皮 益智(各半两) 巴豆(二两,去皮,出油,别研)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用黄栀十个劈破,荆芥、黑牵牛、酸浆草各少许煎汤,空腹下二三十丸。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第二退水饼   服前药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为末,入面打水调为饼,如棋子大,火煨熟。五更淡茶汤嚼下一饼。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第三大腹子散   取转后,调正胃气,进食。   大腹子(炒) 桂心 茴香(炒) 陈皮(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桃红散   治正水胀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方。   甘遂(半两,半生半炮) 坯(十文,别研)上为末,研匀。每用一钱,以白面四两水调,入药搜和,切作棋子,白水煮浮,更不得使盐料物,只淡食,候大小便利去五六分,却用后药调补。   平胃散(一两) 附子(炮) 白术(各一两) 丁香(半两)   上为末,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三枚,煎七分,不拘时候,日三五服。   若脚未退,可灸三阴交及风门穴,肿退必矣。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大丸   治通身肿满,及痰气食积,伤寒感风,脾气横泄。   羌活 白术(各半两) 陈皮 木通 黄 桑白皮(各三分) 木香(一分) 黑牵牛(五两,炒,五两,生)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治风痰,散腹胁壅滞,清头目,浓煎生姜汤下;取食伤,止赤白痢,煎枣汤下;小便不利,灯芯汤下;伤寒,葱茶下。如未快,用稀粥投之;用热茶汤亦可。须七日后方可服,已得泻,急欲止之,投冷白粥,即自止。妇人产前并宜服之。既服此药,须住他药三日,及不得吃生冷荤腥及滋味一日,只软饭淡粥可也,次日早进千金散。   藿香 甘草(炙) 干姜(炮) 神曲(炒) 茯苓(各一两) 人参 桂心(各半两) 陈皮 浓朴(制,各二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盐一捻,通口服。   卷之十四 水肿证治脉例   葶苈大丸   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   甜葶苈(纸隔炒) 荠菜根(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数丸,腹当依旧。   卷之十四   料简   病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皆与正水同,为治自别。   卷之十四 料简   大豆汤   治风水,通身肿,骨节疼,恶风自汗,眼合不得,短气欲绝,其脉浮。   大豆 杏仁(炒去皮尖) 麻黄(去节) 防风 防己 猪苓(去皮,各四两) 泽泻 黄乌头(炮,各三两) 半夏(汤,七次) 茯苓 白术(各五两) 甘遂(炒) 甘草(炙,各二两)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酒半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不计时服,以大小便利,肿消则停药。未知,加生大戟五两、葶苈二两纸炒香,无不快利。甘草反甘遂,似不当同用之,却效,非人情所可测也。   卷之十四 料简   五皮饮   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亦浮。   大腹皮(炙) 桑白皮(炙) 茯苓皮 生姜皮 陈橘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热服,日二三。近人磨木香水同煎亦妙。   卷之十四 料简   泽漆汤   治石水,四肢瘦,腹肿不喘,其脉沉。   泽漆(洗去腥,五两) 桑白皮(六两,炙) 射干(泔浸) 黄芩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 防己(各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