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40 页/共 103 页

大黄(一两,酒蒸)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碗裂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掰口开,以热小便灌之。   卷之九   病余瘀血证治   病者或因发汗不彻,及吐衄不尽,瘀蓄在内,使人面黄唇白,大便黑,脚弱气喘,甚则狂闷,皆瘀血所致。治之各有方。   卷之九 病余瘀血证治   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内蓄为瘀血;及鼻衄吐血不尽,余血停留,致面黄,大便黑。   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为无热,但根据方,不须加也。   卷之九   汗血证治   病者汗出正赤污衣,名曰汗血。皆由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行。妇人产蓐,多有此证。   卷之九 汗血证治   草汁   治产妇大喜,汗出污衣赤色;及膏淋尿血。   草(不拘多少)   上捣取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饮一杯;或浓煮汁饮。亦治淋沥尿血。   卷之九   便血证治   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此由内外有所感伤,凝停在胃,随气下通,亦妄行之类,故曰便血。   卷之九 便血证治   伏龙肝汤   治先便后血,谓之远血。兼治吐衄。   伏龙肝(半斤) 甘草(炙) 白术 阿胶 干地黄(《千金》作干姜) 黄芩(各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空腹温服。一法,有附子三两炮入。   卷之九 便血证治   当归赤小豆散   治先血而后便,谓之近血。   赤小豆(五两,浸令芽出晒干。一法熬令拆) 当归(一两)   上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卷之九   风痢下血证治   病者因风停于肤腠,乘虚入肠胃,风动血,故便清血,或下瘀血,注下无度,名曰风利。古方以此为蛊痢,非也。   卷之九 风痢下血证治   胃风汤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   人参 白茯苓 芎 桂心 当归 白芍药 白术上等分,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粟米百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空心稍热服。   卷之九   料简   夫便血,有肠痔、蛊毒、热痢、酒痢、血枯、肺痿等,别有门类,其如风痢,亦当在痢门,以纯下清血,故附于此,不可不知。   卷之九   尿血证治   病者小便出血,多因心肾气结所致,或因忧劳,房室过度,此乃得之虚寒。故《养生》云:不可专以血得热为淖溢为说,二者皆致尿血,与淋不同,以其不痛,故属尿血,痛则当在血淋门。   卷之九 尿血证治   发灰散   治小便尿血,或先尿而后血,或先血而后尿,亦远近之谓也。   发灰(《本草》云:能消瘀血,通关格,利水道,破 瘕痈肿,及狐尿刺、尸疰、杂疮,疗转胞,通大小便,止咳嗽鼻衄)上一味,每服二钱,以米醋二合、汤少许调服,以井花水调亦得。兼治肺疽、心衄。内崩吐血一两口,或舌上血出如针孔,若鼻衄,吹内立已。一法,棕榈烧灰,米饮调下,大治大小便下血。又一法,同葵子等分为末,饮服二钱,治转胞尤妙。   卷之九 尿血证治   玉屑膏   治尿血,并五淋砂石,疼痛不可忍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