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 第 13 页/共 114 页
[469]史封禅书:于是进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所「论次」者即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故为止词。
[470]又酷吏列传:善视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所「善视」者有势之人,故「有势者」为止词,「即无势者」乃假设之读,见下。
[471]韩送韩御史序:吏得尽偿其所亡四十万斛者。——所「偿」者即所亡四十万斛之米。
[472]史灌夫传: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所欲「引绳批根」者,即先慕后弃之人。
[473]又匈奴列传: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所「斩」者不射善马之人。
[474]汉高帝纪: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王将相者。——句法同上。
「有」「无」二字后所有之读,①习以「者」字为煞者。
[475]孟梁上: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是犹云「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也,仁而后其君者未有也。」
[476]又: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如云「仲尼之徒之中无有道桓文之事之人也。」他如:
[477]孟公下: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
[478]赵策:是以外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
[479]孟梁下: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无非事者」古之人有行之者。
[480]又梁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有复于王者。
[481]又滕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482]又公下: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
[483]又尽上:有事君人者|有安社稷者。
[484]又公下:必有得天时者矣。
[485]史平准书: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
[486]又酷吏列传: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
[487]韩窦公墓志铭:卒莫与公有怨嫌者。②
[488]左闵二:鹤有乘轩者。
[489]韩上宰相书:将有介于其侧者。
[490]秦策: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等句,皆此类也。
①‘「有」「无」二字’原只作‘「有」字’,今据引例改。
②「怨嫌者」不成一「者」字读,「有怨嫌者」才是一读。「有」在读内,不在读外,与他例不恈。
【2.3.3.3】用若表词者。
[491]孟公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与人为善者」,乃句之表词。
凡有表词之句,即起词与语词同为一事,而以此表彼之为若斯也。表词概为静字肖名字已然之境也。故表、起两词,先后之次皆同,盖两者同语一事也,其详见后。
[492]孟公上: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畏三军者」,表词也,犹云「其进其会如此,是即畏三军之人」也。他如:
[493]孟梁下: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494]又: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495]又公上: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496]又告上: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等句,所有起、表两词,皆「者」字所煞之读。
[497]史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此」为起词,其表词即「者」字。①
[498]又平原君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犹云「公等录录,即所谓因人成事之人」,故「因人成事者」之读,乃「所」字表词,②而「所」字即指「公等」也。
[499]又张耳陈余列传: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犹云「赵人中之为张陈之耳目者其人不少」也。「张陈耳目者」,乃「多」之表词也。③
[500]又酷吏列传:是类有以吾谋告者。——「有以吾谋告之者」,乃「是」之表词,盖彼此相类,必有所同者矣。
[501]论先进:回也,非助我者也。——「助我者」乃「回」之表词,犹云「非助我之人」也。
[502]史日者列传: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两「者」读,皆「此」之表词。
①‘其表词即「者」字’一句,「字」后疑脱「读」字。此句表词应为「尤大彰明较著者」一读。
②[498]下说‘「因人成事者」之读乃「所」字表词’,殊觉费解。此句「公等」为起词,「录录」与「所谓因人成事者」皆为表词。
③杨云:马氏上二句解释文意当矣。依其说而剖文句之组织,则「为张耳陈余耳目者」当为起词,「多」当为表词,「赵人」当为省略介词「于」字之转词矣。而下文又云‘「张耳陈余耳目者」乃「多」之表词也’,是又以「多」为起词,「张耳陈余耳目者」为表词……今细按二说,前说是,后说非也。盖马氏误认此文「为」字为断词,果为断词,则文但当云‘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不必赘一「者」字矣。盖此「为」字乃「做」字之义,系某些动字,非马氏所谓断词。
【2.3.3.4】为司词者。
[503]史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知己者」「说己者」两读,皆「为」之司词。
[504]韩张中丞传后叙: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所谓双庙者」乃「于」之司词。
[505]又答侯继书:犹将愈于汲及于时俗之所争,既不得而怨天尤人者。——第一「于」后一长读,皆「于」之司词也。
[506]汉高帝纪: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犹云「加惠于王侯中有功之人。」
[507]庄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牧马者」乃「乎」之司词。「乎」犹「于」也。
【2.3.3.5】为司词者。
[508]孟梁上: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不为者」与「不能者」,皆属于「形」字,故居偏次而先焉。
[509]史平原君列传:臣愿得笑臣者头。——犹云「得笑臣之人之头」也。
[510]论述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犹云「有丧之人之侧」也。
[511]汉鼌错传: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当于「功」字下略顿,塾师往往点于「者」字后者,盖未能离析辨读也。犹云「与此等戍卒之功相较远矣」。
[512]又司马迁传: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犹云「逝者之魂魄」也。前所引「者」煞之读,皆在偏次。
【2.3.3.6】用如加语者。加语者,前有名、代诸字,后续他语以表名、代之为何若也,义若静字者然。
[513]史河渠书: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披山通道者」所以记「佗渠」之何若也。「渠」,名也。「者」以指焉,而成一读。
[514]又平准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诸」,代字也,「者」以指之,读加于后,以言其何若也。
[515]又曹相国世家: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一读,后乎「郡国吏」,以貌其何若也。①
[516]韩张君墓碣铭:且曰:‘夫子,天下之名能文辞者,凡所言,必传世行后。’——「天下之名能文辞者」,后乎「夫子」,所以记其何如人也。②
[517]东周策:君必施于今之穷士,不必且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不必且为大人者」,记如何之「穷士」也。
[518]史信陵君列传: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此一读记「公子」之「容」也。③
[519]又刺客列传: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此一读以言所「益」之「壮士」应何如也。
○1章云:「长者」复词,乃有德行者之称,「者」字不当单用。
○2杨云:「天下之名能文辞者」乃表词,非加语也。
○3杨云:「似若无所容者」是发句,非加语。 今案:「似……者」这类句子,为古代汉语一种凝固格式,句尾的「者」为助词,非代字。
【2.3.3.7】有假设词气者。
[520]孟梁下:乐民之众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句意若云「人君如能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民亦乐其乐而忧其忧矣。」
[521]孟离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犹云「如有不合之道,则必仰而思之」云。
[522]史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犹云「军中若是之人」云。
[523]又平准书: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犹云「如有能告之人,以其半与之」也。
[524]又汲郑列传: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犹云「其今如合己也,则善待之,否则不能忍见」也。
其它如一切誓辞,皆含「如有」二字,即在此例。
[525]左文十三: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犹云云「余如有不归尔帑之事,则有如河。」
[526]又定三: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
[527]又哀十四:所不杀子者,有如陈宗。——皆有假设之词也。
【2.3.3.8】句读中有「所」「者」两字,或「所以者」三字并用者,概为推原事故之词,前已言之矣。而句读之长者,或单以「者」字殿之,而并无所指者,亦以明其故也,则「者」字惟以提顿其句读已耳。
[528]史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自「人君」起成套「而不见者」止,皆一气呵成,而殿以「者」字,则句调略顿,以明以上诸句递相联属,而句意则推原其故也。
[529]又货殖列传: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此段言贤人出仕与隐居之故,亦以「者」字煞诸读后 。至以后诸段,厉数在军之壮士,闾巷之少年,与夫赵女郑姬,博戏驰逐之徒,以及舞文弄法之吏士各段,皆以「者」字为煞,以言其皆为利之故耳。
[530]汉张释之传: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犹云「吾以其人属于廷尉之故,欲致之族耳」。
[531]史李斯列传: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明上擢用之故,将以安危属臣也。
[532]又货殖列传: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533]又张陈列传: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刃公之腹中者者,畏秦法耳。
[534]庄山木:向也不怒而今也怒者,向也虚而今也实也。——然则凡有「者」字为煞而无所指者,概言故也。
至静字动字状字单用,有以「者」字殿之者,各详于后,此不赘焉。
询问代字二之五
【2.4】询问代字者,所以求知大夫未知者,故无前词。曰前词,则已知矣。其所以答所问者,曰前词。
「谁」「孰」「何」三字,所以询不知之人物也。「奚」「胡」「曷」「恶」「安」「焉」六字,亦所以为询问者,而或为代字,或为状字,则以其所用为定。
询问代字凡在宾次,必先其所宾,其不先者仅矣,此不易之例也。
【2.4.1】谁字惟以询人,主次、宾次、偏次皆用焉。而在偏次,其后概加「之」字。
居主次。
[535]孟离下引诗:谁能孰熟,逝不以濯?——「谁」在主次,诘何人也。
[536]史萧相国世家:谁可代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