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 第 11 页/共 114 页
【2.3】接读代字,顶接前文,自成一读也。字有三:一「其」字,独踞读首。二「所」字,常位读领。三「者」字,以煞读脚。三字所指,不一其义,而用法殊焉。
【2.3.1】其字领读,独踞其首,用法有二:一在主次,一在偏次。
【2.3.1.1】「其」在主次者,有前词为名而「其」字顶接者。
[323]史十二诸侯年表序: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齐晋秦楚」,四国本名也,「其」顶指之,合「在成周」三字以成读,「其」乃主次也。「微甚」者,「齐晋秦楚」之表词也。如是「其在成周」四字一读,参于句中。以下所引皆仿此。
[324]韩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两「其」字皆顶指「古之君子」,余同上。
[325]又原道: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其」字指「后之人」,而为「欲闻」之主次。「孰从而听之」者,犹云「后之人从何人而听之」也.「孰」字宾次先置,其例见后。
[326]荀子议兵: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烮。劫之以埶,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鳅之以刑罪,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其」字两用,直顶「秦人」。
[327]韩送文畅师序: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神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两「其」字,第一「其」字,直指「文畅」,而为「周游」之主次,以成一读。
[328]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其」字直接「古之圣人」。
[329]又张中丞后叙: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其」字直接「二公」。
【2.3.1.2】有前词为代字而「其」字直接者。
[330]庄秋水: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其」顶接「此」字。「此」,代字也,今为前词,「其过江河之流」为读,「不可为量数」为句,而「此其」二字连用,似成一语,细按之,则各为句读之主次。
[331]又: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法同。
下引「是其」「彼其」皆同「此其」。
[332]荀子荣辱:是其为相县也,机直夫刍豢稻梁之县糟糠尔哉!
[333]庄骈拇: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彼其」二字相连,而第二句则「彼」字不用,惟用「其」字。是则「彼其」二字,各为主次而非一语也明矣。然则「此其」与「是其」亦当然矣。此句「彼」字乃句中之宾次,今先置焉,又以「之」字重指。此例详后。
[334]庄人间世:且也彼其所保其所与众异,以义誉之,不亦远乎!
[335]韩答尉迟生书:后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
[336]左哀十一:夫其柔服,求済其欲也。
[337]汉东方朔传:是其不可一也。——所用「彼其」「夫其」「是其」皆同上。
[338]韩送齐暤下第序: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近,惟其宜可焉。——「者」亦代字,「其」字直接。
[339]荀子议兵: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除阸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者」「其」二字相接,各为句读。①
①章云:此句应与上文‘不足以尽人之力致人之死’连属,马氏删去「也」字,以之属下句,而谓‘「者其」二字相接’,大误。 今案:章说是,惟引文不全,不便理解。全文为:‘凡人之动也,为赏庆为之,则见害伤焉止矣。故赏庆刑罚埶不足以尽人之力、致人之死、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无礼义忠信,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埶诈除阸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
【2.3.1.3】有前词在前句,而「其」字指之以缀其后者,盖皆以「其」字为读之主次也。
[340]孟离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有人于此」为句,「其」指其人,自成一读以附之。
[341]汉刑法志:有君如是其贤也。——「有君」为句,「其」指「君」,犹云「有君其为贤也如是」。①
[342]庄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平」者,水平也,「其」指「水平」,自为一读,而成下句之起词。
①案:【7.1.3】亦引此例,但彼处认为句中「其」字‘加否与文义无涉’,说与此异。参[7.1.3]节注③。
【2.3.1.4】「其」字在偏次也,前词先置,而「其」字下必接名字,「其」字冠读首以顶指焉。间有所指前词或空寄句首,而不必自为句读者,如是则「其」字与前词若相连属者然。总之,接读「其」字,以「其」与前词紧接,而又自为一读,故以别于指名「其」字耳。
[343]左僖七: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其」者顶指「诸侯之会」也,犹云「会中所有之德刑礼义,无国不记之」也,故「其」字为偏次,而「其德刑礼义」为「记」之止词,今先置焉。其例见后。
[344]孟尽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指「君子」,而附于「君」,以领一读。①
[345]史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今游侠」三字单置于首,「其」字附于名以顶指焉,迭成数读,直至「赴士之阨困」,然后续书「既已存亡死生矣」一句,上接「今游侠」之起词,犹复迭拖数句。句读起伏,声调婉转,最为可法。
[346]韩赠崔复州序:虽然,幽远之小民,其足迹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于郷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县吏乎?能自辨于县吏者鲜矣,况能自辨于刺史之庭乎?——「幽远之小民」五字,乃「能自辨于县吏」句之起词,②今置于首,以「其」字附于「足迹」,直接以领读,间于其中,文势展宕,下续两句,再跌一层,可法。
[347]孟滕下: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其」附「志」字,在偏次。直接「梓匠轮舆」。惟「梓匠轮舆」后无坐动以为句,则四字空而无着。实则于义当云「梓匠轮舆之志」,又不成痂,故用「其」字,所以缓其气也。
[348]韩送杨少尹序: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句法与上同。
[349]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字之用,亦与上同。
[350]史老庄列传: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者其」二字连用,「其」在偏次。
○1杨云:「其」指上文「国」字,非指「君子」。
○2「幽远之小民」首先应是「能自直于郷里之吏」之起词,然后为「能自辨于县吏」之起词,承前省。
【2.3.2】所字常位领读,或隶外动,或隶介字,而必先焉。读有起词,「所」字后之。
[351]庄天运: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人之所引」,读也,「所」,指「彼」,「引」,外动也,「所」为「引」之止词而先焉。「人」者,读之起词,而「所」后焉。故「所」适居一读之领,常也。「非引人也」句,「彼」其起词也。
[352]礼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以」介字,「所」隶焉而居其先。余同上。
「所」字必居宾次,其用法视其前词之先后有无为别。
【2.3.3.1】前词先乎「所」字者,有近与「所」字相连者焉,有远在前文者焉。而其近者则有为名字焉,有为代字焉,要当各为疏证者也。
前词为名字。
[353]汉食货志:爵者上之所擅,岀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两「所」字一指「爵」,一指「粟」,而「爵」「粟」皆先「所」字,「所」字又为「擅」「种」之止词,位宾而先焉。
[354]左昭二十五:唯是楄柎所以藉干者,请无及先君。——「所」指「楄柎」,「楄柎」先置,「所」为「以」所司,而亦先焉。
[355]韩蓝田丞厅壁记:丞之职所以贰令。——「丞之职」,「所」之前词也,「所」乃「以」之司词而先焉。
[356]又毛颖传: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屠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所」统指以上诸学。
[357]左襄十四赅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两「所」字皆指「南鄙之田」。
[358]左昭四: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所」指冀北之地。
[359]汉王尊传:尊拨剧整乱,诛暴禁邪,皆前所稀有,名将所不及。——两「所」字皆指前事。
[360]左襄三十一: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所」指「大官大邑」。
[361]庄逍遥游: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所」指「子之言」。
[362]汉儒林传: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所」指「六学」,而司于「以」字。
[363]韩柳子厚墓志铭:播州非人所居。——「所」指「播州」。以上所引诸书,「所」之前词皆名也,而先置焉。
前词为代字。
[364]史魏其传:诸所与交通,与非豪桀大猾。——「所」指「诸」字,为「与」字之司词而先焉。「诸」者,指示代字也(例另详)。「交通」之起词,即前文之「灌夫」也。犹云「诸凡灌夫所与交通之人,与一非豪桀大猾」也。
[365]史游侠列传: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所」指「诸」字,同上,犹云「诸凡鲁朱家所尝施,唯恐见之。——「所」指「诸」字,同上,犹云「诸凡鲁朱家所尝诱之人唯恐人见之」。
[366]韩徐偃王庙碑: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所」指「凡」字,「凡」亦指示代字也。
[37]庄天运: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所」指「彼」字,「彼」代字也。
[368]汉高帝纪: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所」指「此」字,而隶于「以」字。
[369]又贾谊传: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礼貎大臣而厉其节也。——两「所」字皆指「此」字,而「此」字只一见者,可见「此」「所」两字之不相连也,而「所」指「此」字益明矣。
[370]史李斯列传:此五帝三王之所以与敌也。
[371]又张耳陈余列传: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两「所」字皆指「此」字。
[372]孟告下: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两「所」字皆指「徐行者」。
[373]庄庚桑楚: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所」指「此三言者」。①
上引诸书,「所」字前词皆代字也。
有以「所」字远指,包举前文者,此盖与前节以「此」字为前词者句法相似。
[374]韩盘谷序:大丈夫之遇知于 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375]又: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两「所」字皆指段,犹云「此大丈夫之」云云。
[376]汉贾谊工作:所以明有敬也。
[377]又:所以明有孝也。
[378]又:所以明有度也。
[379]又: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四「所」子皆各指前文四段。设加「此」字,与前节所引句法与异。
[380]左襄二十一:祁大夫所不能也。——「所」字指前事。
[381]左襄三十一: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所」指论子皮以尹何为邑事,在前文甚远。凡此句法,皆以煞段也。
①[372]「徐行者」及[373]。「此三言者」的「者」非代字,应为助读之助字,参【9.7】节。
【2.3.2.2】前词后乎「所」字者,亦有名、代之分。
前词为名字。
[382]孟滕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哉?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所居之室」「所食之粟」两「所」字,一指「室」,一指「粟」,皆置其后。
[383]史匈奴列传: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与恙。——「所」指「大单于」,犹云「大单于,天之所立,敬问皇帝无恙。」
[384]又: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所」指「弃地」也。
[385]又: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上「所」指「蒙恬」,下「所」指「地」,皆各后焉。
[386]汉贾谊传:汉之所置传相方握其事。——「所」指「传相」。
[387]燕策: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所」指本句下「意」字。
[388]燕策: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两「所」字一指「理」,一指「心」,皆在其后。
[389]史李斯列传: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上「所」字指下「书」及「符玺」。
[390]论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所」指三端。
[391]韩与柳中丞书:虽国家故所失地,旬岁可坐而得。——「所」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