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52 页/共 976 页

蛦 【申集中】【虫字部】 蛦 【唐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音夷。螗蛦。附見蜩蝘註。 又□蛦。【左思蜀都賦】□蛦山棲。【註】□蛦,鳥名也,如今之山雞。 又田黎切,音題。義同。 蛧 【申集中】【虫字部】 蛧 【唐韻】文兩切【集韻】文紡切,□音網。【說文】蛧蜽也。【淮南王說蛧蜽】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長耳,美髮。【魯語】木石之怪曰夔蛧蜽。【註】蛧蜽,山精,好斆人聲而迷惑人也。【張衡南都賦】追水豹兮鞭蛧蜽。【註】蛧蜽,山川之精物也。 【韻會】蛧蜽,《周禮》作方良,《史記孔子世家》作□閬,《左傳》作兩。【六書正譌】別作魎。 蛩 【申集中】【虫字部】 蛩 【唐韻】【集韻】【韻會】□渠容切,音卭。【玉篇】巨虛也。【山海經】北海內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註】卽蛩蛩,巨虛也,一走百里。郭璞曰:巨虛卽蛩蛩,互言耳。【韓詩外傳】西方有獸曰蟨,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巨虛。【說苑】蛩蛩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二獸者,非性心愛蟨也,爲得甘草而貴之也。【阮籍詠懷詩】蛩蛩亦念饑。 又【字彙補】蛩蛩,憂思貌。【劉向九歎】志蛩蛩而懷顧兮,眷眷而獨逝。 又蝗也。【淮南子本經訓】飛蛩滿野。 又【說文】秦謂蟬蛻爲蛩。 又【集韻】古勇切,音拱。蟲名,百足也。【爾雅註疏】蚰□,江東人呼蛩。音鞏。 【寅集下】【广字部】 【玉篇】魚欠切,音。小貌。又【類篇】丘凡切,音□。櫃也。 蛫 【申集中】【虫字部】 蛫 【唐韻】過委切,音詭。【說文】蟹也。【集韻】蟹六足者。一曰鼠負。 又【類篇】一曰猿類。 又【山海經】卽公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龜而白身赤骨,名曰蛫,是可以禦火。【司馬相如上林賦】獑胡豰蛫。 蛬 【申集中】【虫字部】 蛬 【唐韻】【正韻】居竦切【韻會】古勇切,□音鞏。【爾雅釋蟲】蟋蟀,蛬。【註】今促織也。【揚子方言】蜻蛚,楚謂之蟋蟀,或謂之蛬。【郭註】梁國呼蛬音鞏。【蠡海集】蛬近隂,依於土,以陽而爲聲,又蛬隂,性妒,相遇必爭鬭。別詳蟋蟀字註。 又【廣韻】巨容切,音邛。【集韻】居用切,音拱。義□同。 【玉篇】一作□。【正韻】通作蛩。考證:〔【揚子方言】【郭註】梁園呼蛬爲鞏。〕 謹照原文園改國。爲改音。 蛭 【申集中】【虫字部】 蛭 【唐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音質。【說文】蟣也。 又水蛭。【本草】一名馬蟥,一名馬鼈,處處河池有之。有數種,以水中馬蜞,得齧人腹中有血者,乾之爲佳。【劉向新序】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前漢賈誼傳】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服虔註】蛭,水蟲。 又【韻會】有石蛭、草蛭、泥蛭等名。 又飛蛭。【司馬相如上林賦】蛭蜩蠼猱。【註】《山海經》:不咸之山,飛蛭四翼。 又【爾雅釋蟲】蛭,蝚,至掌。【註】義未詳。 又姓。【正字通】見《姓苑》。 又【廣韻】徒結切,音耋。陟栗切,音窒【集韻】竹例切,音。義□同。 【戌集上】【門字部】 【集韻】大浪切,音宕。門不開。 蜤 【申集中】【虫字部】 蜤 【唐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音斯。【爾雅釋蟲】蜤螽,蜙蝑。詳蜙字註。 蛮 【申集中】【虫字部】 蛮 【直音】蠻字省文。(蠻)【唐韻】莫還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還切,□音獌。【玉篇】南夷名。【書禹貢】三百里蠻。【傳】以文德蠻來之不制以法。【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疏】蠻者縻也,縻繫之以政敎也。【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唐書南蠻傳】有十姓白蠻,五姓烏蠻。 又綿蠻,鳥聲。【詩大雅】綿蠻黃鳥。 又蠻蠻,鳥名。【山海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 又水名。【戰國策】灓水齧其墓。《春秋後語》作蠻水。 又雷名。【道書】五雷,五曰蠻雷。 又姓。【通志氏族略】蠻氏芈姓,荆楚之後因氏焉。 又【韻補】彌鄰切,音民。【班固東都賦】外綏百蠻。叶上珍字韻。 又【古音攷】叶音眠。【曹植王粲誄】翕然鳳舉,遠竄荆蠻。身窮志達,居鄙行鮮。 蛰 【申集中】【虫字部】 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立切,音。【說文】藏也。【爾雅釋詁】蟄,靜也。【疏】藏伏靜處也。【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疏】啓蟄,言始發蟄也。【韻會】驚蟄,節名。 又【玉篇】和集也。【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郭象讀執。 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音叱。義同。 蝅 【申集中】【虫字部】 蝅 【韻學集成】蠶亦作蝅。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同□。 【寅集下】【彡字部】 【說文】古文丹字。註詳丶部三畫。字彙譌作□,非,今改正。 蛱 【申集中】【虫字部】 蛺 【唐韻】古協切【集韻】吉協切,□音頰。【說文】蛺蝶也。【長箋】其形夾,故从夾,加虫。【本草】蛺蝶輕薄,夾翅而飛。詳蝶字註。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訖洽切,音夾。義□同。 蛲 【申集中】【虫字部】 蟯 【唐韻】【集韻】□如招切,音饒。【說文】腹中短蟲也。【關尹子六七篇】我之一身,內變蟯蛔,外烝蝨蚤。【史記倉公傳】蟯瘕爲病。【柳宗元罵尸蟲文】短蟯穴胃。 又【集韻】倪幺切,音堯。義同。 蛵 【申集中】【虫字部】 蛵 【唐韻】呼□切【集韻】醯經切,□音馨。【爾雅釋蟲】虰蛵,負勞。【註】卽蜻蛉也。詳蜻字註。 又乎經切,音□。義同。 蛶 【申集中】【虫字部】 蛶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玉篇】螪蚵也。【爾雅釋蟲】蛶,螪蚵。【註】未詳。 又【廣韻】郞括切,音捋。義同。 蛷 【申集中】【虫字部】 蛷 【唐韻】巨鳩切,音仇。【說文】多足蟲也。【周禮秋官赤犮氏】凡隙屋,除其貍蟲。【註】貍蟲,,肌蛷之屬。【韓愈詩】蜿垣亂蛷□。 又瘡也。【淮南子說林訓】曹氏之裂布,蛷者貴之。【註】曹布燒以傅蝫蛷瘡則愈,故蛷者貴之。互詳字註。 又【集韻】恭於切,音拘。肌蛷,蟲名也。 或作□、□。字下原从作。 蛸 【申集中】【虫字部】 蛸 【唐韻】【正韻】所交切【韻會】師交切,□音梢。蠨蛸,蟲名。【詩豳風】蠨蛸在戸。【傳】蠨蛸,長踦也。郭璞曰:小蜘蛛長脚者,俗呼爲喜子。陸璣云:一名長脚。荆州、河內人謂之喜母,此蟲來著人衣,當有親客至,有喜也。幽州人謂之親客,亦如蜘蛛爲羅網居之是也。 又【廣韻】相邀切,音消。【爾雅釋蟲】不過蟷蠰,其子蜱蛸。【註】一名蟭,蟷蠰卵也。【爾雅翼】螵蛸,所在有之,以桑上者爲佳,《本草》爲之桑蜱蛸。 又魚名。【爾雅翼】海中烏賊魚,背如樗蒱形,亦有螵蛸之名。 又姓。【通志氏族略】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攺爲蛸氏。 蛹 【申集中】【虫字部】 蛹 【唐韻】余隴切【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蠶化爲蛹,蛹化爲蛾。【說文】繭蟲也。【爾雅釋蟲】螝,蛹。【註】蠶蛹。【疏】卽蠶所變者。一名螝,一名蛹。【荀子賦篇】蛹以爲母。【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蝢。【韓愈詩】眇若抽獨蛹。 又土蛹。【博雅】土蛹,蠁蟲也。考證:〔【爾雅釋蟲】【註】蚕蛹。【疏】卽蚕所變者。〕 謹照原文兩蚕字□改蠶。〔【荀子賦論篇】〕 謹照原文省論字。〔【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 謹照原文蠕下增蝢字。 【午集中】【矛字部】 【集韻】弼角切,音雹。矟,唐衞仗名。【金元儀衞仗志】俱有矟。 【正字通】開寶禮本作犦矟。犦□同。 蛺 【申集中】【虫字部】 蛺 【唐韻】古協切【集韻】吉協切,□音頰。【說文】蛺蝶也。【長箋】其形夾,故从夾,加虫。【本草】蛺蝶輕薄,夾翅而飛。詳蝶字註。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訖洽切,音夾。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蘇紺切,音俕。憛,失志也。 又【集韻】他紺切,音僋。本作憛。或作。【博雅】思也。一曰憛□,憂惑也。一曰惶遽也。一曰禍福未定意。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古委切,音詭。毀撤也。 又魚鬼切,巍上聲。懸也。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莫江切,音庬。惛也。 又【集韻】【類篇】□尨巷切。戇愚也。 蛽 【申集中】【虫字部】 蛽 【正字通】俗貝字。 蛾 【申集中】【虫字部】 蛾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莪。【玉篇】蠶蛾也。【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爾雅釋蟲】蛾羅。【疏】此卽蠶蛹所變者也。【埤雅】繭生蛾,蛾生卵。【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師古註】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又飛蛾。【古今注】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詩衞風】螓首蛾眉。【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師古註】蛾眉,影若蠶蛾眉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又影蛾,池名。【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又與俄同。【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與蟻同。【禮樂記】蛾子時述之。【註】蛾,蚍蜉也。【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註】卽蟻字。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又人名。【左傳】蛾析。亦音魚綺切。 【爾雅】作。【集韻】本作□。 □ 【補遺】【未集】【糸字部】 □ 【字彙補】緇字。【楊愼文集】文徵明作□,乃是留字草書之謬。 蜀 【申集中】【虫字部】 蜀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屬。【說文】葵中蠶也。【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而愛憎異也。【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考證:〔【爾雅釋山】獨山,蜀。〕 謹照原文獨山改獨者。 蜁 【申集中】【虫字部】 蜁 【唐韻】似宣切,音旋。蜁蝸,蝸螺也。【郭璞江賦】鸚螺蜁蝸。 【韻學集成】亦作□。 蜂 【申集中】【虫字部】 蜂 【唐韻】敷容切,音丰。與蠭同。【集韻】蠭通作蜂。 又薄紅切,音蓬。【蒼頡篇】螽蜂,蟲名。字或作□。 蜃 【申集中】【虫字部】 蜃 【唐韻】時忍切【集韻】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禮月令】雉入大水爲蜃。【註】大蛤曰蜃。【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簎魚鼈龜蜃,凡貍物。【述異記】黃雀秋化爲蛤,春復爲黃雀,五百年爲蜃蛤。【山海經註】蜃,一名蚌,一名含漿。 又【本草】蜃,蛟之屬,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紅鬣,腰以下鱗盡逆,食燕子。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卽見,名蜃樓,亦曰海市。其脂和蠟作燭,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樓臺之形。【漢書天文志】海旁蜃氣象樓臺。 又【儀禮旣夕禮】蜃車。【註】柩路也。迫地而行,有似於蜃。 又蜃炭。【左傳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註】燒蜃爲炭。 又蜃器。【周禮春官鬯人】掌四方山川用蜃器。【莊子人閒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 又【廣韻】時刃切,音愼。義同。 又縣名。【集韻】一作□。【通志六書略】亦作蜄。考證:〔【周禮天官鼈人】以時籍魚鼈。〕 謹照原文籍改簎。 蜄 【申集中】【虫字部】 蜄 【正韻】之刀切,音震。【玉篇】動也。【史記律書】辰者,言萬物之蜄也。 又【正韻】時軫切,音腎。同蜃,大蛤也。詳上蜃字註。之刃切zhèn。 蜆 【申集中】【虫字部】 蜆 【唐韻】胡典切,音峴。蟲名。【說文】縊女也。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類篇】小蛤。【隋書劉臻傳】好啖蜆。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 蜇 【申集中】【虫字部】 蜇 【唐韻】陟列切,音哲。【玉篇】蟲螫也。【柳宗元題毛穎傳後】蜇吻裂鼻。 又江蜇。詳蜥字註。 【玉篇】又作。 蜈 【申集中】【虫字部】 蜈 【唐韻】五乎切【集韻】訛胡切,□音吾。【玉篇】蜈蚣也。詳蚣字註。 【集韻】或作□。 蜉 【申集中】【虫字部】 蜉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說文】作□,蚍□也。今作蜉。【爾雅釋蟲】蚍蜉,大螘。【疏】螘大者別名蚍蜉。【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又【韻會】引《漢書》註:蚍□,蜉蝣,渠略也。【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爾雅釋蟲】蜉蝣,渠略。【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蝎蟲。【揚子方言】蜉,秦、晉之閒謂之渠略。考證:〔【爾雅釋蟲】蚍蜉,大蟻。【疏】蟻大者別名蚍蜉。〕 謹照原文兩蟻字□改螘。〔令人燒炙噉之〕 謹照陸璣疏原文令人改今人。 蜊 【申集中】【虫字部】 蜊 【唐韻】力脂切【集韻】良脂切,□音棃。【類篇】蛤蜊,蟲名。海蚌也。【本草】生東南海中,白殻紫脣,大二三寸者,閩、浙以其肉充海錯。【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亦作犂。【蜀志郤正傳註】引《淮南子》:盧傲俯而視之,方卷龜殻而食合棃。 又作。【王充論衡】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之肉,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 【午集下】【示字部】 【字彙】音呈。人姓。【正字通】譌字。 蜋 【申集中】【虫字部】 蜋 【唐韻】魯當切【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玉篇】螳蜋。詳螳字註。 又【集韻】呂張切,音良。蜣蜋,蟲。一名蛣蜣。詳蜣字註。 【酉集下】【車字部】 【廣韻】莫敎切【集韻】眉敎切,□音貌。【玉篇】引也。【集韻】引車也。 又車軥心。 □ 【未集中】【糸字部】 □ 【字彙補】□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荀子正論篇】藉靡舌□。【註】舌□,未詳。或曰莊子云:公孫龍口呿而不含,舌舉而不下,謂辭弱亦恥辱也。音舉。 蜌 【申集中】【虫字部】 蜌 【集韻】部禮切,音陛。【玉篇】蚌長者。【字林】小蛤也。【爾雅釋魚】蜌蠯。【註】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爲蠯。【本草】馬刀,一名蜌,生江漢,長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識。大抵似今蝏。 又海蜌,卽淡菜,一名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 蜍 【申集中】【虫字部】 蜍 【唐韻】署魚切【集韻】【韻會】常如切,□音□。蟾蜍也。【本草】蕭炳曰:腹下有丹書八字者,眞蟾蜍也。蘇頌曰:蟾蜍多在人家下處,形大,背上多痱磊,行極遲緩,不能跳躍,亦不解鳴。蝦蟇多在陂澤閒,形小,皮上多黑斑點,能跳接百蟲,舉動極急。二物雖一類,而功用稍別。互見蟾字註。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蜘蛛,一名蝳蜍。【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之蝳蜍。 【集韻】或作蠩。 蜎 【申集中】【虫字部】 蜎 【唐韻】於□切【集韻】縈□切【韻會】縈緣切,□音娟。【玉篇】蠋貌。《詩》蜎蜎者蠋。詳蠋字註。 又【爾雅釋魚】蜎,蠉蟲。詳蠉字註。 又撓也。【周禮冬官廬人】句兵欲無彈,刺兵欲無蜎。【註】鄭司農云:蜎亦掉也。 又姓。【前漢藝文志】《蜎子》十三篇。【師古註】名淵,楚人,老子弟子。蜎,姓也。 又【廣韻】巨卷切,音圈。義同。 又【集韻】於泫切,音。【前漢揚雄傳】蜵蜎蠼濩之中。【師古註】言屋中之深廣也。 又休緣切。人名。【史記甘茂傳】楚王問于范蜎。【索隱註】蜎,休緣切。 又與娟通。【楚辭遠遊篇】雌蜺便蜎以增撓兮。【成公綏嘯賦】脩竹之蟬蜎。又馨兗切。同蝝。考證:〔【爾雅釋蟲】蜎,蠉蟲〕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蠉下省蟲字。 蜏 【申集中】【虫字部】 蜏 【唐韻】與久切,音酉。【玉篇】朝生暮死蟲也,生水上,狀如蠶蛾。一名孳母。 又余救切,音柚。【集韻】息救切,音秀。義□同。 蜐 【申集中】【虫字部】 蜐 【唐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劫。石蜐,蟲名。【江淹石蜐賦序】海人有食石蜐,一名紫□,蚌蛤類也。【本草】石蜐狀如蟹螯,其色紫。 又或書作□。【郭璞江賦】石□應節而揚葩。【註】《南越志》曰:石蜐形如龜脚,得春雨則生華,華似草華。【王維詩】來經石蜐春。 蜑 【申集中】【虫字部】 蜑 【集韻】【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但。【說文】南方夷也。【晉書音義】天門蜑,蠻屬。見《文字集略》。【華陽國志】漢髮縣有鹽井,諸縣北有獽蜑。【韓愈房公墓碣】林蠻洞蜑。 一作蜒。或作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