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49 页/共 976 页
虔 【申集中】【虍字部】 虔 【唐韻】【集韻】【韻會】□渠焉切,音乾。【說文】虎行貌。 又【爾雅釋詁】虔,固也。【書呂□】奪攘矯虔。【疏】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若已自有也。 又敬也。【魯語】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 又椹也。【詩商頌】方斲是虔。 又【博雅】惠也,少也。 又殺也。【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陲。 又【玉篇】强取也。 又端正貌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留虔氏,黃帝之後。 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雩都贑縣,唐置虔州。 又叶眞韻,音勤。【高彪詩】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處 【申集中】【虍字部】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又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 【說文】作処。 【廣韻】俗作。
考證:〔【詩王風】其後也處。〕 謹照原書王風改召南。"
【酉集中】【走字部】 【集韻】敕倫切,音杶。【類篇】走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奴店切,音念。竹索。同□。 又【類篇】諾叶切。與□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一監切【集韻】於監切,□音懕。憸。多意氣貌。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愛也。 又【集韻】衣檢切,音奄。義同。或作□。 又【廣韻】於劒切【集韻】於瞻切,□音俺。甘心也。
虖 【申集中】【虍字部】 虖 【唐韻】荒烏切【韻會】荒胡切,□音呼。【玉篇】哮虖也。 又歎辭也。【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歟。【師古註】虖讀曰呼。 又水名。【山海經】木馬之水,東北流注于虖沱。 又【類篇】後五切,音戸。人名。【莊子山木篇】孔子問子桑虖。 又【廣韻】况于切,音吁。虎吼也。 又【集韻】乎,古作虖。【前漢□法志】引《論語》攝乎大國之閒作虖。【汲黯傳】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虖。【宣帝紀】《書》不云虖:鳳皇來儀,庶尹允諧。 又【集韻】經切,音馨。【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虖池嘔夷。【註】虖,香□切。池,徒多切。 【說文】作□。
虘 【申集中】【虍字部】 虘 【集韻】才何切,音醝。【玉篇】同。
虙 【申集中】【虍字部】 虙 【唐韻】【集韻】【韻會】□房六切,音服。【說文】虎貌。 又【廣韻】古與伏通。【正韻】虙犧氏,以能馴虙犧牲也。 又與宓通。【顏氏家訓】孔子弟子虙子賤爲單父宰,卽虙犧之後。俗字亦爲宓,今兗州永昌郡,舊單父地是也。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乃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乃知虙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爲宓。【前漢司馬相如傳】靑琴虙□之徒。【師古註】虙與伏字同,字本作虙也。
虚 【申集中】【虍字部】 虛 〔古文〕□【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音噓。空虛也。 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又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又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又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又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又【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又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又【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又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酉集中】【足字部】 【廣韻】【集韻】□他□切,音透。索彄也。【類篇】自投也。
【酉集下】【車字部】 【集韻】丘蓋切,音嘅。車聲。 又丘葛切,音磕。輷,車聲。 或从曷。【正字通】俗轄字。
【午集下】【石字部】 【集韻】矧視切,音矢。石墮聲。
玊 【午集上】【玉字部】 玊 【正韻】玉玊二字不同。點在下畫之旁者,寶玉字也。點在中畫之旁者,須玊,許救,息六三切。玊工也。朽玊也。又國名。又人姓。俗書玊玉不辨。【正字通】禮六工,土金木石艸獸皆名工。琢玉者謂之玊工,猶剡木者謂之木工。因物殊名,不必別制玊字爲琢玊者之稱,讀玊爲粟齅二音也。今玉工通作玉,不作玊,益見玊爲贅文。雖載《正韻》,後世不信從也。
虛 【申集中】【虍字部】 虛 〔古文〕□【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音噓。空虛也。 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又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又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又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又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又【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又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又【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又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蚸 【申集中】【虫字部】 蚸 【玉篇】力的切。【爾雅釋蟲】蟿螽,螇蚸。【註】蚸,音歷。今俗呼似蜙而細長,飛翅作聲者爲螇蚸。 又【集韻】昌石切,音斥。【類篇】細積切,音昔。義□同。 【唐韻】作蝷。
虜 【申集中】【虍字部】 虜 【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 【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虞 【申集中】【虍字部】 虞 〔古文〕□吳【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又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又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宮以安之。 又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又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又【玉篇】有也,專也。 又【正韻】慮也,測也。 又官名。【易屯卦】卽鹿無虞。【註】謂虞官。【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疏】掌山(澤者謂之虞) 又國名。【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又縣名。【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又姓。【潛夫論】帝舜姓虞。【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註】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又虞淵,地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又【韻會】元具切,音遇。【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與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又通吾。吾丘壽王。【水經注】作虞丘壽王。【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 【直音】俗作虞。考證:〔【揚雄長楊賦】復三王之日。〕 謹照原文日改田。
號 【申集中】【虍字部】 號 【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又【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號,□俗字。號字从□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金石韻府】俗字。
虠 【申集中】【虍字部】 虠 【玉篇】音姣。虎聲。
虡 【申集中】【虍字部】 虡 〔古文〕□【唐韻】其呂切【韻會】臼許切,□音巨。【廣韻】同□,飛□,天上神獸,鹿頭龍身。《說文》云鐘鼓之柎也。【玉篇】鐘磐之□,以猛獸爲飾也。【詩大雅】虡業維樅。【傳】植者曰虡,橫者曰栒。【前漢司馬相如傳】立萬石之虡。【師古註】立一百二十萬斤之虡,以懸鐘也。 或作簴。【爾雅釋器】木謂之簴,所以挂鐘磬。 又作□。【後漢輿服志】□文畫輈。 【說文】本作□。【玉篇】作□。【集韻】亦作鐻、□。
虢 【申集中】【虍字部】 虢 【唐韻】【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音□。【說文】虎所攫畫明文也。 又國名。【廣韻】周封虢仲于西虢,秦屬三川郡,唐武德中爲虢州。【左傳隱元年】虢叔。【註】虢國,今滎陽縣。應劭曰:今虢亭是也。又【昭七年】齊侯次于虢。【註】虢,燕境。 又姓。【左傳】晉大夫虢射。【高誘戰國策註】虢卽古郭氏。 【六書正譌】俗作□,非。□字原从虎作。
虣 【申集中】【虍字部】 虣 【唐韻】【集韻】□薄報切,音暴。【六書正譌】强侵也,虐也,猛也。【周禮地官胥師】司虣。【疏】司虣主在市虣亂。【地官司市】以□罰禁虣而去盜。【前漢五行志】作威虣害。【鮑昭蕪城賦】伏虣藏虎。 【集韻】通作暴。
虤 【申集中】【虍字部】 虤 【唐韻】五閑切【集韻】牛閑切,□音訮。【說文】虎怒也。 又【集韻】胡犬切,音泫。義同。
虥 【申集中】【虍字部】 虥 【唐韻】【集韻】士限切【韻會】士版切,□音棧。【玉篇】貓也,字亦作虦。【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韓愈詩】下言人吏稀,唯足彪與虥。 又【廣韻】昨閑切,音孱。士諫切,音輚。義□同。
虦 【申集中】【虍字部】 虦 【篇海類編】與虥同。
虧 【申集中】【虍字部】 虧 【唐韻】去爲切【集韻】【韻會】驅爲切,□音□。【說文】氣損也。【徐曰】气闕,則其出舒遲,故字从亐。【廣韻】缺也。【史記蔡澤傳】月滿則虧。【晉書律歷志】月在外道,先交後會者,虧蝕西南角起。 又與羲通。【六書正譌】伏羲,古作虙虧。
【寅集下】【彡字部】 【集韻】倉案切,音璨。文彩盛貌。
虨 【申集中】【虍字部】 虨 【唐韻】方閑切,音斒。虎文也。俗作□。 又人名。【晉書江統傳】統子虨官尚書僕射。 又普巾切,音砏。府巾切,音豳。義□同。 【類篇】或作□。
虩 【申集中】【虍字部】 虩 【唐韻】山責切,音摵。虎驚貌。 又【集韻】迄逆切,音謋。恐懼也。【說文】《易》履虎尾虩,虩,恐懼。 又【玉篇】蠅虎蟲。
虪 【申集中】【虍字部】 虪 【唐韻】【集韻】□式竹切,音叔。【爾雅釋獸】虪,黑虎。【左思吳都賦】暴虪。【張協七命】拉虪,挫解豸。 又【廣韻】余六切,音育。義同。 【類篇】或省作□。
虯 【申集中】【虫字部】 虯 【唐韻】【集韻】渠幽切【正韻】渠尤切,□音觩。【說文】龍子有角者。【楚辭天問】焉有虯龍,負熊以遊。【司馬相如大人賦】驂赤螭靑虯之□蟉蜿蜒。 又【廣韻】居幽切,音樛。義同。 又【集韻】巨小切,音。【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騰蛇蟉虯而繞榱。 又【韻補】叶去九切,丘上聲。《李尤平樂觀賦》云:有仙駕雀,其形蚴虯。騎驢馳射,狐兔驚走。考證:〔【王逸魯靈光殿賦】〕 謹照原文逸改延壽。
虰 【申集中】【虫字部】 虰 【唐韻】宅耕切【集韻】除耕切,□音橙。【廣韻】同朾。【爾雅釋蟲】蠪朾螘。 又當經切,音丁。【爾雅釋蟲】虰蛵負勞。見蛵字註。 又癡貞切,音稱。【玉篇】同蟶。
虱 【申集中】【虫字部】 虱 【直音】與蝨同。【篇海】作虱。又【釋典】佉盧虱吒,隋言驢脣,仙人名也。虱字从从虫作。
【酉集下】【酉字部】 【正字通】俗酗字。
虴 【申集中】【虫字部】 虴 【唐韻】【集韻】□陟格切,音磔。虴蛨,蟲名。蚣蝑也。 又側伯切,音窄。蟬屬。【說文】虴蜢,草上蟲也。詳蜢字註。【六書正譌】別作蚱,非。 又【集韻】與□、同。土虴。詳字註。
虵 【申集中】【虫字部】 虵 【唐韻】俗蛇字。
虷 【申集中】【虫字部】 虷 【唐韻】胡安切【集韻】河干切,□音寒。【莊子秋水篇】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註】虷,井中赤蟲也。 又【正韻】居寒切,音干。蟲侵物。【類篇】犯也。【前漢鮑宣傳】白虹虷日。
虹 【申集中】【虫字部】 虹 【唐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螮蝀也。【禮月令】季春,虹始見。孟冬,虹藏不見。【淮南子說山訓】天二氣則成虹。【後漢郞覬傳】凡日旁氣色白而純者,名爲虹。 又【字彙補】宛虹,龍也。 又草名。【拾遺記】背明國有虹草,花似朝虹之色。 又劒名。【魏文帝序】造百辟寶劒三,其一曰流彩虹。 又【集韻】【正韻】□胡江切,音降。與訌同。潰亂。一曰爭訟相陷入之言也。【爾雅釋言】虹,潰也。【詩大雅】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又【廣韻】古巷切,音絳。【元稹送客遊嶺南詩】山頭虹似巾。 又縣名,在泗州。【後漢郡國志】沛國虹。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義同。 又胡貢切,音鬨。虹洞,相連也。【枚乗七發】虹洞兮蒼天。【馬融廣成頌】天地虹洞。 又【韻補】戸孔切,音汞。【郭璞鯨魚贊】壯士挺劒,氣激白虹。鯨魚潛淵,出而色悚。 【玉篇】籀文作□。
【寅集下】【彡字部】 【玉篇】七曾切,噌平聲。毛張也。 又【集韻】七孕切,音蹭。義同。
虺 【申集中】【虫字部】 虺 〔古文〕虫【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音卉。【廣韻】蛇虺。【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楚辭大招】王虺騫只。【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詩邶風】虺虺其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考證:〔【爾雅釋蟲】蝮虺。〕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苦遠切,音卷。【說文】粉也。與同。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粉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同。
虻 【申集中】【虫字部】 虻 【類篇】眉耕切,音盲。齧人飛蟲。【集韻】同蝱。
虼 【補遺】【申集】【虫字部】 虼 【字彙補】音未詳。虼魯,國名。至江南,馬行七月。見《臝蟲錄》。
虽 【戌集中】【隹字部】 雖 〔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又【玉篇】推也。 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謹按原文作須不作雖。謹節去吳語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儀疏雖假令也下,照原文增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二句。〔又獸名。【于逖聞奇錄】傅宏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宏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雨則縣于樹,以尾塞其鼻。驗之,果然。【註】雖,以醉反。〕 謹按仰鼻長尾乃爾雅所謂蜼非雖也。聞奇錄誤刻为雖不可從。今省此段謹改爲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虾 【申集中】【虫字部】 蝦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說文】蝦蟆也。【史記龜筴傳】月爲□而相佐,見食于蝦蟆。【前漢武帝紀】元鼎五年秋,鼃蝦蟆鬭。【酉陽雜俎】蝦蟆無腸。 又蝦蟆護,鳥名。【酉陽雜俎】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又車名。【南史殷琰傳】前右軍杜叔寶等□勸琰同逆,帝遣劉勔西討之,作大蝦蟆車,載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塹。 又蝦蛤,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見蛤字註。 又【集韻】虛加切,音鰕。蟲名。 又【篇海】與鰕通。【爾雅翼】蝦多鬚,善游而好躍。今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梅蝦,梅雨時有之。蘆蝦,靑色,相傳蘆葦所變。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鬚長八尺,其鼻如鋸。【張衡南都賦】駮蝦委蛇。考證:〔【張衡南都賦】蛟蝦委蛇。〕 謹照原文蛟改駮。
蚂 【申集中】【虫字部】 螞 【玉篇】莫下切,音馬。蟲名。【正字通】馬蟥,俗作螞。
蚄 【申集中】【虫字部】 蚄 【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方。虸蚄,蟲名,見虸字註。【韻會】通作方。【禮樂記】方以類聚。【註】方謂行蟲有識性,故稱方。 又【字彙補】《論衡》云:月毀于天,螺蚄臽缺。疑卽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