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56 页/共 976 页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音拘。束也。 螘 【申集中】【虫字部】 螘 【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艤。與蟻同。 又疑豈切,音顗。義同。 【玉篇】一作□、□。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柱買切,讀與箉近。【聲譜】攙物也。 衬 【申集下】【衣字部】 襯 【唐韻】【集韻】□初覲切,音櫬。近身衣也。【禮雜記註】取名于襯,襯近尸也。 又施與亦曰襯。【齊諧記】蔣潛以通天犀纛上晉武陵王晞,晞甍,以襯衆僧。 衪 【申集下】【衣字部】 衪 【唐韻】弋支切【集韻】余支切,□音移。【玉篇】衣緣也。 又【博雅】袖也。 又【集韻】【韻會】□演爾切,音迤。義同。 或作□。 螙 【申集中】【虫字部】 螙 【唐韻】古文蠹字。【說文】蠹,或从木,象蟲在木中形。註見十八畫。 螚 【申集中】【虫字部】 螚 【唐韻】奴代切【集韻】乃代切,□音耐。小蟲,蝱也。【淮南子說林訓】免齧爲螚。【註】免齧,蟲名。 又【玉篇】奴來切。俗能字,鼈屬。 又匿德切,同。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韻】委遠切,音宛。【玉篇】襪也。 又【類篇】袖耑屈也。 又【方言郭註】江東呼衣褾曰。 螜 【申集中】【虫字部】 螜 【韻會】【正韻】□胡谷切,音縠。【爾雅釋蟲】螜,天螻。【註】螻蛄也。詳蛄字註。 又【類篇】蠀螬謂之蝖螜。 螝 【申集中】【虫字部】 螝 【唐韻】【集韻】□胡對切,音潰。【說文】蠶蛹也。【爾雅釋蟲】螝,蛹。【疏】卽蠶所變者,一名螝,一名蛹。【柳宗元天對】螝齧已毒,不以外肆。 又【集韻】基位切,音媿。義同。 又【顏氏家訓】與虺通。詳虺字註。考證:〔【爾雅釋蟲】螝蛹。【註】卽蠶所變者。〕 謹照原文註改疏。 螞 【申集中】【虫字部】 螞 【玉篇】莫下切,音馬。蟲名。【正字通】馬蟥,俗作螞。 訲 【酉集上】【言字部】 訲 【唐韻】於力切,音億。【說文】本作□。快也。从言从中。 又人名。崇訲,見【宋史宗室表】。 螟 【申集中】【虫字部】 螟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玉篇】食苗心蟲也。【說文】吏冥冥犯法卽生螟。【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疏】李巡云:言其姦,冥冥難知也。陸璣云:螟似虸蚄而頭不赤。【春秋隱五年】螟。【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八月,螟。互詳螣字註。 又焦螟。【列子湯問篇】江浦之閒生麼蟲,其名曰焦螟,羣飛而集于蚊睫。 又螟蛉。詳蛉字註。考證:〔【詩小雅】去其螟螣……【疏】陸璣云:螟似虸蚄。〕 謹照原文虸改虸。〔【列子殷湯篇】〕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螡 【申集中】【虫字部】 螡 【正字通】同蚊。 螢 【申集中】【虫字部】 螢 【唐韻】戸扃切【韻會】互扃切,□音熒。火蟲名。【禮月令】腐草爲螢。【爾雅釋蟲】螢火卽炤。【註】夜飛,腹下有火。【古今注】螢,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燿,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埤雅】螢無胃而育。【晉書車□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日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 又【集韻】【正韻】□于平切,音榮。義同。 或作□。 【辰集中】【木字部】 【篇海】芳無切,音敷。木欑也。 螣 【申集中】【虫字部】 螣 【唐韻】【集韻】【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神蛇也。【爾雅釋魚】螣,螣蛇。【疏】蛇似龍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興雲霧,而遊其中也。【荀子勸學篇】螣蛇無足而飛。 又【正韻】呈稔切,音朕。義同。 又【唐韻】徒得切,音特。【詩小雅】去其螟螣。【傳】食葉曰螣。【陸璣疏】螣,蝗也。【許愼云】吏乞貸則生螣。 又【唐韻古音】音代。義同。 亦作□。【說文】作□。 螤 【申集中】【虫字部】 螤 【正韻】弋主切【釋文】音庾。【莊子田子方】螤斛不敢入于四竟。【註】六斛四斗曰螤。 螪 【申集中】【虫字部】 螪 【唐韻】式羊切【集韻】尸羊切,□音商。【爾雅釋蟲】蛶,螪蚵。【註】未詳。 螫 【申集中】【虫字部】 螫 【唐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說文】蟲行毒也。【詩周頌】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史記淮隂侯傳】猛虎之猶豫,不如蜂蠆之致螫。【班固西都賦】盪亡秦之毒螫。 又【周禮山師註】螫噬之蟲獸。劉音呼落切。【史記田儋傳】蝮螫手則斬手。【索隱註】螫,音臛。 又【史記魏其傳】有如兩宮螫將軍。張晏讀郝,火各切。 又【集韻】式夜切【唐韻古音】音赦。《韓詩》自求辛螫,作赦。 【廣韻】亦作蠚。 螬 【申集中】【虫字部】 螬 〔古文〕□【唐韻】昨勞切【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爾雅釋蟲】蟦,蠐螬。【註】在糞土中者。【莊子至樂篇】烏足之根爲蠐螬。【本草】一名乳齊,一名地蠶,一名應條,大者如足大指,以背滾行。【說文長箋】曹,猶官曹,言多也,故从曹。 螭 【申集中】【虫字部】 螭 【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音摛。【說文】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前漢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爲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 又螭頭。【唐書鄭朗傳】朗執筆螭頭下。 又螭紐。【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紐。 又馬名。【西京雜記】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一名綠螭驄。 又【唐韻古音】丑戈切。楚辭,駕兩龍兮驂螭,叶上波字韻,又註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 【正韻】亦作彲。【史記齊世家】非龍非彲。 【韻會】亦作離。【史記周本紀】如豺如離。 又與魑通。【左傳昭九年】以禦螭魅。【註】山神,獸形。 又通摛。【揚雄蜀都賦】麗靡螭燭。 螮 【申集中】【虫字部】 螮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韵】丁計切,□音帝。【爾雅釋天】螮東,虹也。《詩》作蝃。 又【揚子太□經】蛡大螮小,虛。【註】國大德小,故民虛。 又【類篇】當蓋切,音帶。蟲名。一曰蛇也。 或作□、蚳。 【卯集上】【心字部】 【廣韻】薄萌切【集韻】蒲萌切,□音棚。□,好嗔貌。一曰怒貌。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同恲。忼慨也。 【申集下】【衣字部】 【集韻】許云切,音熏。【類篇】淺絳也。【篇海】三染絳也。 或作纁。 螯 【申集中】【虫字部】 螯 【唐韻】五勞切【韻會】牛刀切,□音遨。【玉篇】車螯。【本草】其殻色紫,璀粲如玉,斑點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殻開,取肉食之。【梁元帝謝車螯啓】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 又蟹螯。【韻會】大足,在首上如鉞者。【大戴禮】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無所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畢卓傳】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通作敖。【荀子勸學篇】蟹六跪二敖。 【說文】本作□。【韻會】或作螯、□。 螰 【申集中】【虫字部】 螰 【唐韻】【韻會】□盧谷切,音鹿。【爾雅釋蟲】蜓蚞,螇螰。【註】卽蝭蟧也。一名蟪蛄。互詳蚗蜩蟬等字註。 螱 【申集中】【虫字部】 螱 【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音尉。飛蟻也。 或作□。 螲 【申集中】【虫字部】 螲 【唐韻】【集韻】□陟栗切,音窒。蟲名。【玉篇】螻蛄也。【揚子方言】螻螲謂之螻蛄。 又【類篇】丁結切,音□。【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蓋。 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九輦切【集韻】九件切,□音蹇。【玉篇】縮也。 【酉集上】【言字部】 【廣韻】土禾切【集韻】土和切,□涶平聲。【揚子方言】慧也。見謾字註。 又【廣韻】退言也。【繆襲尤射】烈黨嘏,惔苦濬靖。【註】言其德也。 又人名。與、崇,見【宋史宗室表】。 【類篇】或省作□。 □ 【未集中】【网字部】 □ 【篇海】才勞切,音曹。□網,捕魚具。 【午集上】【玉字部】 【玉篇】似睡切,音遂。玉名。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與琁同。 【午集上】【瓜字部】 【廣韻】他朗切【集韻】坦朗切,□音倘。大瓜名。 又□,瓜長貌。 螳 【申集中】【虫字部】 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郞切,音唐。【說文】螳螂也。【禮月令】仲夏螳螂生。【註】螳螂,螵蛸母也。【揚子方言】螳螂謂之髦。【郭註】有斧蟲也,江東呼爲石蜋。又名齕肬。【吳越春秋】夫秋蟬登高樹,不知螳螂超枝緣條而稷其形。【莊子人閒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御曰:其爲蟲也,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 又水名。【水經注】沂水又東南,螳螂水入焉。 又縣名。【華陽國志】螳螂縣出銀、鉛、白銅、雜藥,有螳螂附子。 螴 【申集中】【虫字部】 螴 【集韻】池鄰切,音陳。螴蜳。詳蜳字註。 又丑刃切,音趂。義同。 螵 【申集中】【虫字部】 螵 【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音飄。螵蛸。詳蛸字註。 又毗霄切,音瓢。義同。 螶 【申集中】【虫字部】 螶 【唐韻】强魚切【集韻】求於切,□音渠。螶□。詳□字註。 又【集韻】其呂切,音巨。獸名。 【詩疏】本作渠。【說文】作螶。或作蟝、□。 螷 【申集中】【虫字部】 螷 【集韻】頻彌切,音陴。蚌狹而長者爲螷。 又白猛切,音□。與蜯、蚌通。 或作蠯、□。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愚袁切,音元。測量也。 螸 【申集中】【虫字部】 螸 【唐韻】羊朱切【集韻】弋朱切,□音兪。【爾雅釋蟲】蠭醜螸。【疏】螸,垂腴也。腴,卽腹下也。【說文長箋】猶釋典言流出穢惡也。 又【集韻】兪玉切,音欲。義同。 或作□。考證:〔【爾雅釋蟲】【疏】螸,垂腴也,卽腹下也。〕 謹照原文卽腹上增腴字。 螹 【申集中】【虫字部】 螹 【唐韻】慈染切,音漸。【說文】螹□也。 又【玉篇】才廉切。義同。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何加切,音遐。咽也。 又虛加切,音蝦。義同。【揚子太玄經】爲喖,宋惟幹讀。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古哀切【集韻】柯開切,□音該。觸也。 又【唐韻】戸來切【集韻】何開切,□音孩。義同。 螺 【申集中】【虫字部】 螺 【集韻】盧戈切,音騾。與蠃同。 螻 【申集中】【虫字部】 螻 【唐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螻蛄。詳蛄字註。 又螻蟈,蛙也。詳蟈字註。 又土螻,獸名。【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又【說文】螭亦名地螻。 又囿名。【晉語】趙□子田于螻。【註】螻,晉君之囿。 又【集韻】龍珠切,音廔。天螻,蟲名。【爾雅釋蟲】螜,天螻。【古今注】螻蛄,一名天螻。【揚子方言】蠀螬,秦、晉之閒謂之蠹,或謂之天螻。 又音漏。內病也。【周禮天官內饔】馬黑脊而般臂螻。【羣經音辨】螻,干寶讀去聲。【呂氏春秋】戸樞不腐,流水不螻。 【禮記】作漏。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竹生海邊。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彙補】音義同□。○按卽□字之譌。 螼 【申集中】【虫字部】 螼 【唐韻】弃忍切【集韻】遣忍切,□音□。【說文】螾也。【爾雅釋蟲】螼蚓,蜸蚕。【註】江東呼寒蚓。互詳蜸字註。 又【廣韻】羌印切,讀去聲。義同。 蟄 【申集中】【虫字部】 蟄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立切,音。【說文】藏也。【爾雅釋詁】蟄,靜也。【疏】藏伏靜處也。【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疏】啓蟄,言始發蟄也。【韻會】驚蟄,節名。 又【玉篇】和集也。【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郭象讀執。 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音叱。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