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50 页/共 976 页
蚆 【申集中】【虫字部】 蚆 【唐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貝也。【爾雅釋魚】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又【集韻】邦加切【廣韻】伯加切,□音巴。義同。考證:〔【爾雅釋魚】蚆博而。【註】者,中央廣。〕 謹照原文兩字□改頯。
【卯集中】【戈字部】 【字彙補】余隴切,音勇。猛也。
蚇 【申集中】【虫字部】 蚇 【唐韻】【集韻】□昌石切,音尺。蚇蠖,蟲名。詳蠖字註。 《易》作尺。
蚈 【申集中】【虫字部】 蚈 【正字通】俗蚈字。【唐韻】苦堅切【集韻】輕煙切,□音牽。蟲名,螢火也。【呂氏春秋】腐草化爲螢蚈。 又【淮南子兵略訓】故良將之卒,若蚈之足。【註】蚈,馬蠸也。蚈字从幵作。
蚉 【申集中】【虫字部】 蚉 【直音】同蚊。
蚊 【申集中】【虫字部】 蚊 〔古文〕蟁【唐韻】【正韻】□無分切,音文。【說文】囓人飛蟲也。【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又【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又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 【韻會】作蟁。【集韻】亦作□□。
蚋 【申集中】【虫字部】 蚋 【集韻】蜹字省文。詳蜹字註。
蚌 【申集中】【虫字部】 蚌 【唐韻】【集韻】【正韻】□步項切,音棒。【說文】蜃屬。【爾雅釋魚】蚌含漿。【本草】生江漢渠瀆閒,殼堪爲粉。【呂氏春秋】月望,則蚌蛤實。【左思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拾遺記】隂泉在寒山之北,有黑蚌飛翔來去。 又【正韻】蒲浪切,傍去聲。義同。 又【唐韻古音】步孔切【郭璞山海經歐絲野贊】女子鮫人。體近蠶蚌。出珠匪甲,吐絲匪蛹。化出無方,物豈有種。 又【集韻】白猛切,音□。與蠯通。 又敷容切,音丰。與蜂通。 或作蜯、蛖。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子六切,音蹙。笡逆槍也。同□、□。【廣雅】□謂之笡。 又【類篇】千繡切。義同。
蚍 【申集中】【虫字部】 蚍 【唐韻】房脂切【韻會】頻脂切,□音毗。【玉篇】蚍蜉,大蟻。詳蟻字註。 又【集韻】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爾雅釋草】荍,蚍衃。或作芘。 又必至切,音畀。義同。 【說文】或作□。
蚎 【申集中】【虫字部】 蚎 【唐韻】【集韻】□王伐切,音越。蟚蚎,似蟹而小。與□同。互詳蟚、□二字註。
蚑 【申集中】【虫字部】 蚑 【唐韻】巨支切【韻會】翹移切,□音祇。【說文】蚑蚑,蟲行貌。【王褒洞簫賦】蚑行喘息。【註】凡生類之行皆曰蚑。【成公綏天地賦】蚑行蠕動,方聚類分。 又蟲名。【古今注】長蚑,蠨蛸也,身小足長,故謂長蚑。 又【正韻】去冀切,音器。亦蟲行貌。 又【類篇】渠羇切,音奇。義同。 【集韻】與跂通。
蚒 【申集中】【虫字部】 蚒 【集韻】徒冬切,音赨。與彤同。 又【正字通】俗赨字,從丹。
蚓 【申集中】【虫字部】 蚓 【唐韻】余忍切【集韻】【正韻】以忍切,□音引。【說文】螾或作蚓。【禮月令】蚯蚓出。【孟子】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本草】蚯蚓,一名曲蟺,一名土龍,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爾雅》謂之螼螾,巴人謂之朐。【續博物志】蚯蚓長吟地中,江東謂之歌女。【埤雅】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又寒蚓。詳蜸字註。 又山蚓。【正字通】蛇名。大如蚓,有鱗,其尾如首。 【正韻】通作螾。【集韻】亦作□。
蚔 【申集中】【虫字部】 蚔 〔古文〕□【唐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音衹。【說文】也。與□同。 又【玉篇】土蝱也。 又【集韻】陳尼切,音墀。與蚳通。 又丈爾切,音豸。義同。 或作□,古作□。
蚕 【申集中】【虫字部】 蚕 【唐韻】【集韻】【正韻】□他典切,音腆。【爾雅釋蟲】螼蚓,蜸蚕。【註】卽蟺,江東呼寒蚓。【篇海】俗用爲蠶字,非。(蠶)【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音□。絲蟲也。【說文】任絲也。【詩豳風】蠶月條桑。【書禹貢】桑土旣蠶。【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又原蠶。【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本草】治腫脹。
蚖 【申集中】【虫字部】 蚖 【唐韻】【集韻】□愚袁切,音元。【說文】蠑蚖,蛇醫,以注鳴者。互詳蜙、蜴二字註。 又【韻會】吾官切,音刓。【廣韻】毒蛇。本草,蚖與蝮同類,卽虺也。 亦作螈,俗譌作□。
【寅集下】【彡字部】 【唐韻】莫卜切,音穆。【說文】細文也。 又【集韻】亾幽切,謬平聲。義同。
【酉集下】【車字部】 【集韻】蒲蒙切,音蓬。車聲也。
蛪 【申集中】【虫字部】 蛪 【唐韻】苦結切【集韻】詰結切,□音挈。蛪蠅,蟲。 又吉屑切,音結。【玉篇】蛪蚼,似蟬而小。 又【正韻】魚列切,音臬。【類篇】與蜺同。【史記天官書】其蛪者類闕旗。 【集韻】或作□。
蚗 【申集中】【虫字部】 蚗 【唐韻】【韻會】□古穴切,音玦。蛥蚗、蟪蛄,蟲名。【博雅】蛥蚗,蜤也。 又【說文】於悅切。□蚗,蛁□也。 又【韻會】一曰龍屬。 又與蛟通。【史記龜筴傳】蚗龍伏之。【索隱註】蚗當爲蛟。
蚘 【申集中】【虫字部】 蚘 【集韻】于求切,音尤。蚩蚘,古諸侯號。通作尤。 又【廣韻】戸恢切,音蛔。人腹中長蟲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與□同。【字彙補】作〈鞁下米〉,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胡管切,音緩。簾也。
蚚 【申集中】【虫字部】 蚚 【唐韻】【集韻】□渠希切,音祈。【爾雅釋蟲】强蚚。【註】卽强醜捋。【疏】强,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正字通】今廣東呼米牛,紹興呼米象。 又【說文長箋】螳蜋一名蚚父。 又【集韻】胡隈切,音回。【廣韻】胡輩切,讀去聲。義□同。 又【唐韻古音】音芹。《說文》蚚,从虫斤聲。
蚛 【申集中】【虫字部】 蚛 【篇海】直衆切,音仲。蟲食物。 又音沖。
蚜 【申集中】【虫字部】 蚜 【玉篇】火牙切。蟲名。 又【字彙補】碾也。【黃山谷跛奚移文】紅螺蚜光,挼藍杵草。
蚝 【申集中】【虫字部】 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肌遭蚝刺。 又【本草】斑蝥,一名龍蚝。 又人名。【綱目】秦王苻堅養子蚝。(蠔)【韻會】乎刀切,音豪。蚌屬。【篇海】蠣也。【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漸長,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蠔山。【韓愈詩】蠔相黏爲山,百十各自生。【註】殼如石。亦曰蠣房。 又地名。【五代史】潘崇徹敗王逵兵于蠔石。
蚡 【申集中】【虫字部】 蚡 【唐韻】【集韻】□符分切,音汾。同鼢。田中鼠也。【玉篇】伯勞所化。 又人名。【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註】蚡冒,楚武王父。【前漢武帝紀】皇太后同母弟田蚡。 又地名。【春秋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註】蚡泉,魯地。 又【正韻】房吻切,音憤。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韻】士絞切,巢上聲。□,長貌。 又小也。【柳宗元梓人傳】傭宇而處焉。
蚢 【申集中】【虫字部】 蚢 【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航。【爾雅釋蟲】蚢,蕭繭。【註】食蕭葉,蠶類。 又【廣韻】苦浪切,音抗。義同。 又【正韻】下黨切,音沆。【郭璞江賦】紫蚢如渠。【註】爾雅曰:大貝曰蚢。今按《爾雅》本作魧,同蚢。 又【韻會】居郞切,音岡。義同。
蚣 【申集中】【虫字部】 蚣 【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音公。【玉篇】蜈蚣也。【本草別錄】蜈蚣,生大吳川谷及江南,頭足赤者良。宗奭曰: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黃。有被螫者,以烏雞屎或大蒜塗之,卽愈。時珍曰: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鬚岐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卽斷爛。 又草名。地蜈蚣,生塍野中,形穗甚長,根葉入藥,治一切癰腫。 又【集韻】思融切,音嵩。蚣蝑。詳蜙字註。 又思恭切,音淞。義同。 又【韻會】諸容切,音鐘。亦蟲名。
【備考】【午集】【示字部】 【篇海類編】同稔。
蚤 【申集中】【虫字部】 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音早。【玉篇】嚙人跳蟲也。【續博物志】土乾則生蚤。【莊子秋水篇】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曹植令禽惡鳥論】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爲害身也。 又與早通。【越語】蚤晏無失,必順天道。【孟子】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又【正韻】與爪通。【禮曲禮】不蚤鬋。【註】蚤讀爲爪。【疏】謂除手足爪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蚤當爲爪,謂幅入牙中者也。 本作□。省作蚤,或作、。
蚥 【申集中】【虫字部】 蚥 【唐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甫。蟲名。【爾雅釋蟲】不蜩,王蚥。【註】未詳。 又【直音】蜛蚥,螳蜋別名。 又【類篇】去蚥,蟾諸。 又【廣韻】扶雨切,音父。義同。
蚦 【申集中】【虫字部】 蚦 【唐韻】汝鹽切【集韻】如占切【正韻】而占切,□音髥。【說文】大蛇,可食。【埤雅】蚦蛇,尾圓無鱗,身有斑文,如故暗錦纈,似鼉,行地常俯其首,膽隨日轉,上旬近頭,中旬在心,下旬近尾。【南越志】蚦蛇,牙有長五六寸者,土人重之。【述異記】晉顏含嫂病,須蚦蛇膽療之,不能得。忽一童子持靑囊授含,乃曰:眞蚦蛇膽也。【嵆康養生論】蚦蛇珍於越土。【唐書地理志】廣州土貢鼈甲、蚦蛇。 又南蠻名。【魏志裴松之註】槃瓠之後,或號蚦氏。 又【類篇】汝甘切,音。義同。 又【集韻】他念切,音栝。蚦,獸吐舌貌。
【備考】【卯集】【心字部】 【搜眞玉鏡】音德。@疑悳字訛變。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蒲蓋切,音旆。撥也。 又蒲昧切,音佩。捩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七亮切,搶去聲。竹□。又□籠。
蚧 【申集中】【虫字部】 蚧 【類篇】居拜切,音介。【大戴禮】魚遊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爲蚧。 又蛤蚧。【本草】蟇首細鱗長尾,生嶺南,在古牆壁及榕木閒。【元陳孚詩】龍眼花開蛤蚧鳴。 又地名。蝗蚧潭,見《襄城縣志》。 又【韻會】通疥。【後漢鮮□傳】邊陲之患,手足之疥瘙。字或作蚧。 【直音】亦作□。
蚨 【申集中】【虫字部】 蚨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馮夫切,□音扶。【說文】靑蚨,水蟲,可還錢。【本草】一名蚨蟬,一名□□,一名魚伯。藏器曰靑蚨,生南海,狀如蟬,其子著木,用以塗錢,皆歸本處。【搜神記】南方有蟲名□□,形大如蟬,辛美可食。子著草葉上如蠶種。取其子,則母飛來,雖潛取之,亦知其處。殺其母塗錢,以子塗貫,用錢去則自還。
蚩 【申集中】【虫字部】 蚩 【唐韻】赤之切【韻會】充之切,□音妛。蟲名。【六書正譌】凡無知者,皆以蚩名之。 又蚩尤,人名。【書呂□】蚩尤惟始作亂。【註】九黎之君,號曰蚩尤。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蚩尤旗,類彗而後曲,象旗主所見之方下有兵。 又侮也。【張衡西京賦】蚩眩邊鄙。 又騃也。【陸機文賦】姸蚩好惡,可得而言。 又蚩蚩,敦厚貌。【詩衞風】氓之蚩蚩。 又姓。【通志氏族略】蚩氏,蚩尤之後也。 又【集韻】敕豸切,音弛。蟲伸行。【廣韻】从。【六書正譌】別作媸、嗤,非。【集韻】同蚩。詳蚩字註。蚩字右下从冫不从丶。
蚪 【申集中】【虫字部】 蚪 【唐韻】【韻會】□當口切,音斗。【類篇】蝌蚪,蟲名。詳見蝌字註。 通作斗。
蚫 【申集中】【虫字部】 蚫 【直音】白交切【字彙補】音瓢。義未詳。
蚬 【申集中】【虫字部】 蜆 【唐韻】胡典切,音峴。蟲名。【說文】縊女也。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類篇】小蛤。【隋書劉臻傳】好啖蜆。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
蚮 【申集中】【虫字部】 蚮 【集韻】敵德切,音特。本作□。關中謂蛇蠆毒曰□。 又【篇海】音態。【揚子方言】蟒,宋、魏之閒謂之蚮。【博雅】蟅蟒,□也。 又【集韻】惕得切,音忒。義同。
蚯 【申集中】【虫字部】 蚯 【唐韻】去鳩切【集韻】袪尤切,□音丘。【禮月令】孟夏蚯蚓出。【本草註】蚓之行也,引而後申,其塿如丘,故名蚯蚓。餘詳蚓字註。
蚰 【申集中】【虫字部】 蚰 【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玉篇】蚰蜒。【爾雅註疏】此蟲象蜈蚣,黃色而細長,呼爲吐舌。按《方言》云:蚰□,自關而東謂之螾□,或謂之入耳,或謂之□,趙魏之閒或謂之蚨虶,北燕謂之蚭,江東人呼蛩,皆今蚰蜒,喜入耳者也。【本草】蚰蜒,長寸餘,死亦踡曲如環。【王逸九思】巷有兮蚰蜒。 又【集韻】佇六切,同□。【爾雅疏】蛝蟲,俗呼馬□。《方言》云:馬蚿,其大者謂之馬蚰是也。蚰音逐。
蚱 【申集中】【虫字部】 蚱 【唐韻】側伯切【集韻】側格切,□音窄。【玉篇】蚱蟬,七月生。 又【本草】蚱蜢。詳蜢字註。又【集韻】側駕切,音詐。義同。 又助駕切,音乍。與鮓同,海魚名。別詳魚部。
蚲 【申集中】【虫字部】 蚲 【唐韻】符兵切【集韻】蒲兵切,□音平。蛑蚲也。 又【篇海】蚲也,可以飾劒。【晉書輿服志】漢制百官朝帶劒,晉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亦用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