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12 页/共 976 页

肨 【未集下】【肉字部】 肨 【廣韻】【正韻】匹絳切【集韻】匹降切,□音炐。【玉篇】肨,脹也。【廣韻】臭貌。 又【集韻】披江切。與胮同。胮肛,腫也。亦作膖□。 又敷容切,音丰。肉耑。 肩 【未集下】【肉字部】 肩 【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音堅。【說文】髆也。从肉,象形。【徐曰】象肩形,指事也。【廣韻】項下。【正韻】膊上。【六書故】臂本曰肩。 又【爾雅釋詁】肩,克也。【詩周頌】佛時仔肩。【傳】仔肩,克也。【箋】仔肩,任也。【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傳】肩,任也。我不任好貨之人。 又【韻會】勝也。肩强能勝重,堪任義。【爾雅釋詁】肩,勝也。 又【釋名】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脇皆相會闔也。 又息肩。【左傳襄二年】鄭子駟請息肩於晉。【註】欲辟楚役,以負擔喻。 又比肩。【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又】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爲卭卭岠虛齧甘草,卽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又獸三歲曰肩。【詩齊風】□驅從兩肩兮。【傳】獸三歲曰肩。 又鳥名。【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註】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 又【集韻】作也,媵也。 又姓。【正字通】肩龍明,金人。肩固,洪武中貢士泰和人。 又人名。【禮檀弓】公肩假。【左傳桓五年】周公黑肩,將左軍。【註】黑肩,周桓公也。 又【集韻】丘閑切,音掔。膊也。 又胡恩切,音痕。肩肩,羸小貌。【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音義】胡恩反。羸小貌。又直貌。 又【五音集韻】胡田切,音賢。義同。【莊子德充符肩肩音義】又胡咽反。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作勘切,音讚。綴衣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側救切,音縐。捕魚具。 【酉集下】【酉字部】 【五音集韻】呂支切,音離。乳腐。 肪 【未集下】【肉字部】 肪 【唐韻】甫良切【集韻】分房切【正韻】敷房切,□音芳。【說文】肥也。【徐曰】本草有鴈肪,鴈脂也。【玉篇】脂肪。【揚子太□經】脂牛正肪,不濯□而烹。 又【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義同。 肫 【未集下】【肉字部】 肫 【唐韻】章倫切【集韻】【正韻】朱倫切【韻會】株倫切,□音諄。【說文】面頯也。从肉,屯,意兼聲。【正韻】懇誠貌。【禮中庸】肫肫其仁。【註】肫肫,讀如誨爾忳忳之忳。肫,懇誠貌。 又【五音集韻】子罪切,音嶊。義同。 又【集韻】殊倫切,音純。腊之全者。【儀禮士昏禮】肫髀不升。【註】肫,全也。【釋文】音純。又徒渾切,音屯。肫,餌也。或作飩。亦作□□。 又主尹切,音準。頤也。 又朱劣切,音拙。面骨。【五音集韻】面秀骨。 肬 【未集下】【肉字部】 肬 【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韻會】疑求切,□音尤。【說文】贅也。【博雅】肬,腫也。【釋名】肬,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荀子宥坐篇】曾未如肬贅。【楚辭九章】竭忠誠以事君兮,反離羣而贅肬。【註】贅肬,過也。【集韻】或作疣。 肭 【辰集上】【月字部】 肭 【唐韻】【集韻】【韻會】□女六切,音衄。【說文】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肭。从月內聲。○按从內非聲,當从肉乃得聲。《玉篇》作朒,今本《說文》作肭,乃傳寫之譌耳。【廣韻】【集韻】【韻會】□女六切,音恧。【說文】肭,朔而見東方,謂之縮肭。【徐曰】行太疾也。 又【集韻】奴骨切,音訥。膃肭,肥也。 又【正字通】海狗之腎曰膃肭臍。 又【廣韻】【集韻】□女滑切,音貀。義同。 肮 【未集下】【肉字部】 肮 【廣韻】呼郞切【集韻】寒剛切,□音□。【類篇】咽也。【史記劉敬傳】不搤其肮。【註】肮,喉嚨也。【廣韻】肮,大也。【集韻】大脈謂之肮。 又【五音集韻】古郞切,音岡。星名。一曰亢父縣。 又【正韻】下黨切,音沆。義同。 肯 【未集下】【肉字部】 肯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又□。 肰 【未集下】【肉字部】 肰 〔古文〕□□□【唐韻】【集韻】□如延切,音然。【說文】犬肉也。 又【玉篇】而旃切,音壖。義同。 【丑集上】【口字部】 【集韻】牆之切,音慈。□,愧貌。 肱 【未集下】【肉字部】 肱 〔古文〕□厷□【廣韻】古弘切【集韻】姑弘切,□音。臂上也。【正韻】臂幹。【書臯陶謨】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詩小雅】麾之以肱【傳】肱,臂也。 又國名。【山海經】奇肱之國,其人一臂三目,有隂有陽,乗文馬。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鄭公孫黑肱。【史記魯周公世家】子成公黑肱立。 育 【未集下】【肉字部】 育 【集韻】【韻會】【正韻】□余六切,音昱。【說文】養子使作善也。【廣韻】養也。【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註】育德者,養正之功也。【疏】育養其德。 又【爾雅釋詁】育,長也。【詩衞風】旣生旣育。【箋】育謂長老也。【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傳】育,長也。【晉語】正名育類。【註】育,長也。 又生也。【禮中庸】發育萬物。【註】育,生也。 又覆育也。【詩小雅】長我育我。【箋】育,覆育也。 又幼稚也。【詩衞風】昔育恐育鞠。【箋】昔育,昔幼稚之時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育陽。【註】屬南陽郡。 又【集韻】亦姓。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胤也。 又【韻會】通作鬻。【詩幽風】鬻子之閔斯。【禮樂記】毛者孕鬻。【註】鬻,生也。又【集韻】或作毓。【前漢五行志】孕毓根荄。 又【韻補】叶音亦。【詩大雅】載生載育。叶上夙下稷。夙音夕。 又叶音乙。【黃伯仁龍馬頌】稟神祇之化靈,乃大宛而再育。資□螭之表象,似靈虯之注則。 腂 【未集下】【肉字部】 腂 【集韻】古臥切,音過。腫赤也。 又戸瓦切,音踝。藥草名。生山谷中,益氣延年。 又【五音集韻】力軌切,音壘。皮起也。【唐書酷吏傳】膝腂皆碎。 肳 【未集下】【肉字部】 肳 【集韻】武粉切,同吻。【說文】口邊也。或作呅。通作□。 又【集韻】暮拜切,音韎。冥目遠視也。一曰久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同蓬。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字彙補】公溪切,音雞。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搜眞玉鏡】禾架切。 肴 【未集下】【肉字部】 肴 【唐韻】胡茅切【韻會】【正韻】何交切,□音爻。【說文】啖也。【徐曰】謂已修庖之,可食也。【玉篇】俎實。又啖肉也。【廣韻】凡非穀而食曰肴。【正字通】豆實俎醢也。【詩大雅】爾肴旣馨。【前漢王丹傳】載酒肴於田閒,□勤者而勞之。【集韻】或作餚。 肵 【未集下】【肉字部】 肵 【集韻】居焮切,音靳。敬也。【禮郊特牲】肵之爲言敬也。 又【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盛心舌之俎。【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升肵俎。【註】肵,音祈,謂心舌之俎也。【禮曾子問】祭殤不舉肺,無肵俎。【註】肵俎,利成禮之施於尸者。【疏】肵是尸之所食,歸餘之俎,以其無尸,故無肵俎。【釋文】肵,音祈。 肶 【未集下】【肉字部】 肶 【廣韻】房脂切【集韻】頻脂切,□音毗。本作膍。【說文】牛百葉也。一曰鳥膍胵。【儀禮旣夕東方之饌四豆脾析註】脾,讀爲雞脾肶之脾。牛百葉也。 又【爾雅釋詁】肶,厚也。【註】肶輔皆厚重。 又【集韻】駢迷切,音鼙。義同。 又必至切,音畀。祠也。【五音集韻】以豚祠司命也。 又【五音集韻】傍禮切,音陛。髀股也。 脓 【未集下】【肉字部】 膿 【廣韻】【集韻】【韻會】□奴冬切,音農。【說文】腫血也。【玉篇】癰疽潰也。【史記倉公傳】後八日嘔膿。 又【釋名】膿,醲也,汁醲厚也。【曹植七啟】肥豢膿肌。 又爛也。【齊民要術】水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浸水芟之,草悉膿死。 肷 【未集下】【肉字部】 肷 【玉篇】許律切【五音集韻】呼出切,□音颰。【玉篇】牛肉也。 肸 【未集下】【肉字部】 肸 【唐韻】羲乙切【集韻】【韻會】【正韻】黑乙切,□欣入聲。【說文】響布也。从十从。【徐曰】,振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肸蠁布寫。【註】肸蠁,盛作也。又【揚雄傳】薌呹肸以掍根兮,聲駍隱而歷鍾。【註】言風之動樹,聲響振起衆根,合同駍隱,而盛歷入殿上之鍾也。根猶株也。【左思蜀都賦】景福肸蠁而興作。【註】韋昭曰:肹蠁濕生蟲,蚊類是也,大福之興,如此蟲騰起矣。 又【正韻】佛肸,大貌。又人名。 又西域名。【前漢西域傳】四曰肸頓侯。 又人名。公孫肸,鄭大夫。見【左傳襄三十年】。又【前漢功臣表】疆圉侯留肸。 又【廣韻】【集韻】【韻會】□許訖切,音迄。又【集韻】顯結切,音□。義□同。 又【集韻】兵媚切,音祕。邑名。在魯。【史記魯世家】作肸誓。【註】魯東郊之地名。【尚書】作費。 通作肹。考證:〔【揚雄傳】薌呹肸以棍根兮。〕 謹照原文棍根改掍根。 肺 【未集下】【肉字部】 肺 【廣韻】方廢切【集韻】【韻會】芳廢切,□音。【說文】金藏也。【玉篇】肺之言敷也。【正字通】肺主藏魄,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配胷中與大腸表裏,爲陽中大隂,通於秋氣。【素問】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禮曲禮】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註】禮,食殺牲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謂不殺牲爲盛饌也。又【月令】孟夏之月,祭先肺。【史記樂書】商動肺而和正義。【淮南子精神訓】肺爲氣。【釋名】肺,也。言其氣鬱也。【博雅】肺,費也。 又肺石。【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註】肺石,赤石也。【疏】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 又【正韻】削木札。【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註】喻人主疎末之親,如木札出於木,樹皮附於樹也。【前漢楚元王傳】臣幸得託肺附。【註】一說肺謂斫木之肺札也。【揚子太□經】肺附乾餱。【註】削曰肺,杮曰附。【正字通】杮附木,如肺附肝,杮胏與肺別,此義之不可通者也。韻會、讀書通不詳考,肺譌爲胏,胏譌爲杮,皆謂肺、胏、杮音義互通,誤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普蓋切【正韻】滂佩切,□音霈。【廣韻】茂貌。【詩陳風】東門之楊,其葉肺肺。【傳】盛貌。【釋文】普貝反,又蒲貝反。 又【集韻】或作胇。【詩大雅】自有肺腸。【釋文】肺,本又作胇。 肾 【未集下】【肉字部】 腎 【唐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祳。【說文】水藏也。【徐曰】按腎主智藏精,皆水之爲也。【廣韻】五藏之一也。【正字通】腎當胃下兩旁,與臍平直,筋外有脂裹,表白裏黑。【素問】腎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藏各有一,腎獨兩,何也。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爲腎,右者爲命門。【禮月令】孟冬之月,祭先腎。【註】隂位在下,腎亦在下。【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淮南子精神訓】腎爲雨。 又引也。【釋名】腎,引也。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脉也。 又【博雅】堅也。 【丑集上】【口字部】 【玉篇】同噱。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先稽切【集韻】先齊切,□音西。痠,疼痛也。 又【博雅】病也。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義同。 肿 【未集下】【肉字部】 腫 【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音種。【說文】癰也。【廣韻】疾也。【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註】腫瘍,而上生創者。【爾雅釋訓】腫足爲尰。【疏】膝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爲。 又膚肉浮滿也。【史記倉公傳】後五日當□腫。【前漢五行志】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後漢梁皇后紀】從閒以來,加以浮腫。 又【釋名】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 又【增韻】脹也。【管子輕重篇】無鹽則腫。 又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旁不腫。【註】瘣也。 胀 【未集下】【肉字部】 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腹滿也。【玉篇】左氏傳,將食,脹,如廁。脹,痛也。◎按左傳成十年,作張如厠,註,中亮反。【通雅】臚脹,謂腹鼓脹也。【急就章】寒氣泄注腹臚脹。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大小腸也。 【玉篇】字書亦作痮。 胁 【未集下】【肉字部】 脅 【唐韻】虛業切【集韻】【韻會】迄業切,□音熁。【說文】兩膀也。【玉篇】身左右兩膀。【廣韻】胷脅。【增韻】腋下也。【周禮天官醢豚拍魚醢註】拍爲膊,謂脅也。【晉語】重耳過曹,聞其駢脅,欲觀其狀。 又【正字通】牲體,前爲代脅,中爲長脅,後爲短脅。 又【正韻】迫脅,以威力恐人也。【書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疏】其被迫脅而從,距王師者,皆無治責其罪。又【泰誓】脅權相滅。【疏】假用在上之權命脅之。 又【詩秦風】遊環脅驅。【傳】脅驅,愼駕具,所以止入也。 又斂也。【前漢王莽傳】動靜辟脅,萬物生焉。【註】師古曰:脅,收斂也。 又責也。【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註】脅之,與責求同義。 又脅盾,盾名。【管子幼官篇】兵尚脅盾。【註】象時物之閉盾,或署之於脅。 又【廣韻】許欠切【集韻】虛欠切,□音搚。妨也。 又【集韻】迄及切,音吸。脅肩,竦體也。或書作脇。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同竽。 胂 【未集下】【肉字部】 胂 【廣韻】丑人切。【集韻】癡鄰切,□音伸。【廣韻】申也。【集韻】伸身也。 又【博雅】肑謂之胂,胂謂之脢。 又【集韻】延知切,音夷。夾脊肉。或作胰。 又外人切,音申。義同。 胃 【未集下】【肉字部】 胃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正韻】于畏切,□音謂。【說文】穀府也。从□从肉,象形。【玉篇】白虎通曰:胃者,脾之府,穀之委,故脾稟氣於胃。【廣韻】腸胃。【釋名】胃,圍也,圍受食物也。【禮內則】鴇奧鹿胃。【史記貨殖傳】胃脯□微耳,濁氏連騎。【註】晉灼曰: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又【韻會】西方宿名。【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史記天官書】胃爲天倉。【註】胃主倉稟,五穀之府也。明則天下和平,五穀豐稔。 又【集韻】本作□。【禮內則】鴇奧鹿胃。【釋文】胃又作□。又□。 胄 【未集下】【肉字部】 胄 【廣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音宙。【增韻】裔也。又系也,嗣也。 又長也。【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傳】胄,長也。 又後也。【左傳襄十四年】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註】胄,後也。 又【廣韻】亦姓。 又【增韻】國名。 【集韻】或作伷。【正字通】與冂部甲冑字別,甲冑下从冃,冃音冒。此胄字下从肉,自有分也。 胅 【未集下】【肉字部】 胅 【廣韻】【集韻】□徒結切,音絰。【說文】骨差也。从肉,失,意兼聲。【廣韻】骨胅。【集韻】一曰腫也。一曰連脽肉。【博雅】胅,腫也。【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隂,而抱陽冲氣以爲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 胆 【未集下】【肉字部】 胆 【集韻】蕩旱切,音但。肉胆也。 又當割切,音怛。臈胆,肥貌。 又【廣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音壇。【廣韻】口脂澤也。 【正字通】俗以胆爲膽,非。(膽)【唐韻】都敢切【韻會】【正韻】覩敢切,□音黵。【說文】連肝之府也。【廣韻】肝膽。【素問】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白虎通】膽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是以肝膽二者,必有勇也。肝膽異趣,何以知相爲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無不色靑目張者,是其效也。【史記越世家】坐臥卽仰膽,飮食亦嘗膽也。【前漢張耳陳餘傳】將軍瞋目張膽。【註】張膽,言勇之甚。【後漢光武紀】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 又【淮南子精神訓】膽爲雲。 又【拾遺記】昆吾山有獸,食銅鐵。吳國武庫中兵刃俱食盡,得雙兔,有鐵膽,鑄爲雙劒。 又蟲名。【博雅】膽蛇,靑蠵也。 又草名。【博雅】陵遊,龍膽也。 又拭治也。【禮內則】桃曰膽之。【註】啖食治擇之名。【疏】去毛拭治,令色靑滑如膽也。 又姓。【呂氏春秋】中牟有士曰膽胥,已請見之。 胈 【未集下】【肉字部】 胈 【廣韻】【集韻】【正韻】□蒲撥切,音跋。【廣韻】股上小毛也。【韻會】膚毳皮。【前漢司馬相如傳】躬傶骿胝無胈。【註】胈,毳膚皮也。言禹勤,骿胝無有毳毛也。【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韋昭註】身中小毛。【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 又【集韻】蒲蓋切,音旆。義同。 又白肉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躬胝無胈。【註】胈,白肉也。 胊 【未集下】【肉字部】 胊 【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音劬。【說文】脯脡也。【玉篇】脯也。【韻會】申曰脡,屈曰胊。【禮曲禮】左胊右末。【註】屈中曰胊。【儀禮士虞禮】胊在南。【註】胊,脯及乾肉之屈也。 又遠也。【管子侈靡篇】觀之風氣,古之祭者,有時而胊。【註】胊,遠也。或遠爲來歲祈福而祭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搴柜胊。 又【廣韻】亦山名。 又國名。【山海經】北胊國,在鬰水南。 又邑名。【前漢五行志】取須胊城郚。【註】須胊,邾邑。又【地理志】臨胊。【註】屬齊郡。 又海上地名。【史記秦始皇紀】於是立石東海上胊界中。 又姓。漢胊邴。見【鹽鐵論】。 又人名。【前漢宣元六王傳】姬胊臑故親幸,後疏遠。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胊衍,戎名,在北地。 又吁玉切,音旭。又詡拱切,音洶。義□同。 又【廣韻】尺尹切,音蠢。漢胊,縣名。 又【五音集韻】北角切,音剝。同□。 【集韻】或作□。【正韻】脯屈中曰胊,从肉从句,與朐不同。朐从日月之月,音吁。朐,車軛。 背 【未集下】【肉字部】 背 【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音輩。【說文】□也。从肉北聲。【韻會】身北曰背。【玉篇】背脊。【正字通】身之隂也。【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易艮卦】艮其背。【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爾雅釋詁】背,壽也。【詩大雅】黃耉台背。又【魯頌】黃髮台背。【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背,北堂也,又人名。【穀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旆。【廣韻】弃背。【集韻】違也。【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詩小雅】噂沓背憎。【書太甲】旣往背師保之訓。【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 胍 【未集下】【肉字部】 胍 【廣韻】古胡切【集韻】攻乎切,□音孤。胍肫,大腹。 又【集韻】姑華切,音瓜。義同。 又胡故切,音護。□胍,大貌。 胎 【未集下】【肉字部】 胎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來切,□音台。【說文】婦孕三月也。从肉,台,意兼聲。【廣韻】始也。【增韻】凡孕而未生,皆曰胎。【爾雅釋詁】胎,始也。【註】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博雅】人三月而胎。【史記律書】營室者,主營胎。 又獸亦謂之胎。【禮王制】不殺胎。【史記樂書】胎生者不殰。【註】胎生,獸也。 又珠亦謂之胎。【前漢揚雄傳】剖明月之珠胎。【註】珠在蛤中,若懷姙然,故謂之胎也。 又逃也。【揚子方言】胎,逃也。【註】謂逃叛也。 又【韻補】叶音怡。【漢樂章】衆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受春之祺。【徐幹七喻】大宛之犧,三江之鮭。雲鶬水鵠,熊蹯豹胎。 又叶音駝。【道藏謌】乞免五難中,制召諸天魔。靈嶽不崩陷,福地更鍊胎。 【集韻】或作孡。 胏 【未集下】【肉字部】 胏 【集韻】【韻會】壯仕切【正韻】祖似切,□音滓。【說文】食所遺也。【玉篇】脯有骨也。【易噬嗑】噬乾胏。【疏】乾胏,是臠肉之乾者。【博雅】胏,脯也。【郭璞江賦】赬蟞胏躍而吐璣。【註】赬蟞之魚,其狀如胏。 又【五音集韻】側氏切,音。義同。 【集韻】或作□□。 □ 【未集中】【糸字部】 □ 【海篇】同。 【備考】【午集】【玉字部】 【川篇】與寶同。 【亥集中】【魚字部】 【戰國策】俯噣鱔鯉。【註】鱔,故書作。字書無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卽淺切【集韻】子淺切,□音剪。竹名。 胐 【未集下】【肉字部】 胐 【廣韻】苦骨切,音窟。胐臀。【正字通】按俗謂髀之近竅者爲髀窟。【博雅】胐,腳也。【釋文】篤骨反。 又【集韻】張滑切,音窡。厀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