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111 页/共 976 页

罵 【未集中】【网字部】 罵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音禡。【說文】詈也。【註】徐鍇曰:謂以惡言加罔之也。【史記留侯世家】輕士善罵。 又與傌同。【前漢賈誼傳】同鯨,劓,髠,刖,笞,傌,棄市之法。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何覽切,音檻。米豆也。 【午集上】【玉字部】 【集韻】通都切,音。玉名。 【午集上】【玉字部】 【唐韻】盧剌切【集韻】郎達切,□音剌。【說文】玉屬也。【類篇】或作。亦作瓎。 聺 【未集中】【耳字部】 聺 【五音集韻】千結切,音切。聰也。 聻 【未集中】【耳字部】 聻 【廣韻】乃里切,音伱。指物貌。 又【正字通】梵書聻爲語助,音伱。如禪錄,何故聻,云未見桃花時聻,皆語餘聲。 又【五音集韻】子役切,音積。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里。【正字通】按聻音賤。俗謂之辟邪符,以聻爲鬼名。酉陽雜俎曰:時俗于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隂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又張續宣室志曰:裴漸隱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當今除鬼無過漸耳。時朝士皆書聻于門上。又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頭等,滄耳卽聻也。又通典:聻,司刀鬼名。漸耳,一名滄耳。 聽 【未集中】【耳字部】 聽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也。【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註】聽,偵□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聾 【未集中】【耳字部】 聾 【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音籠。【說文】無聞也。【釋名】籠也。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註】聾,闇也。【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葱聾,獸名。【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註】葱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叶盧黃切,音郞。【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黈纊塞耳,使君闇聾。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聿 【未集中】【聿字部】 聿 【唐韻】余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遹。【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正韻】惟也。【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傳】聿,遂也。【釋文】聿,允橘切,述也。【疏】正義曰:聿訓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傳】聿,遂也。【疏】從始至末之言。【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傳】聿,述也。【詩詁】助語。【左傳註】惟也。 又自也。【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箋】聿,自也。於是與其□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又【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註】聿皇,輕疾貌。 又【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註】聿越,豹走貌。 又與曰通。【詩豳風】曰爲改歲,入此室處。【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師古註】聿,卽曰也。 亦與遹通。【詩大雅】遹求厥寧。【傳】遹與聿同。發語辭。 亦與欥通。【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師古註】欥聿,通由也。◎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欥,詮詞也。徐註,一曰發聲。引《詩》:欥求厥寧。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肁 【未集中】【聿字部】 肁 【廣韻】治小切【集韻】直紹切,□音趙。【玉篇】始也,謀也,開也。 又姓。【正字通】趙有大夫肁賈。◎按經史皆作肇。 肂 【未集中】【聿字部】 肂 【廣韻】【集韻】□息利切,音四。埋棺坎下也。【儀禮士喪禮】掘肂見衽。【註】肂,埋棺之坎也。【疏】肂訓爲陳,謂陳尸於坎,鄭卽以肂爲埋棺之坎也。【顏延之哀冊文】戒涼在肂,杪秋卽穸。【註】三日而肂,三月而葬。 又【集韻】羊至切,音肄。義同。或作殔。考證:〔又【集韻】羊至切,言肄。〕 謹照本書之例言改音。 肄 【未集中】【聿字部】 肄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易。【廣韻】習也。【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註】肄,習也。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傳】肄,勞也。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博雅】肄,枿也。【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註】夏肄杞也。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註】按卽溱水也。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肄,餘也。 肅 【未集中】【聿字部】 肅 〔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說文】持事振敬也。从聿在□上,戰戰兢兢也。【廣韻】恭也,敬也,戒也。【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傳】肅,嚴也。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又【洪範】恭作肅。【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禮玉藻】色容厲肅。【疏】厲,嚴也。肅,威也。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又縮也。【詩豳風】九月肅霜。【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註】謂枝葉縮栗。 又【爾雅釋詁】進也。【詩大雅】民有肅心,荓云不逮。【箋】肅,進也。【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註】肅,進也。進客謂道之。 又【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註】肅手至地,若今撎。【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註】肅拜,拜低頭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九曰肅□。【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又急也。【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疏】肅,駿急也。【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註】肅,急也。雖急,不促悖。 又【爾雅釋訓】肅肅,敬也。【又】肅肅,恭也。 又【詩周南】肅肅兔□。【朱註】肅肅,整飭貌。 又【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箋】肅肅,嚴正之貌。 又【詩召南】肅肅宵征。【傳】肅肅,疾貌。 又【詩唐風】肅肅鴇羽。【傳】肅肅,鴇羽聲。 又姓。漢鴈門太守肅祥。 又【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又國名。【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又【書序】肅愼來賀。【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又州名。【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又馬名。【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註】肅爽,駿馬名。 又通作宿。【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尸。【註】宿,進也。【禮祭統】宮宰宿夫人。【註】宿,戒也。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同。 又【字彙補】先妙切,音嘯。敬也。【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又【韻補】叶音瑟。【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肆 【未集中】【聿字部】 肆 〔古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息利切【正韻】悉漬切,□音四。【說文】極陳也。【爾雅釋言】肆,力也。【疏】極力也。【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註】肆,極也。【周語】藪澤肆旣。【註】肆,極也。旣,盡也。 又【玉篇】放也,恣也。【易繫辭】其事肆而隱。【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註】肆,展放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註】肆,猶放恣也。 又遂也。【書舜典】肆類于上帝。【傳】肆,遂也。 又次也。【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疏】謂止舍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卽肆也。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又陳也,列也。【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肆,陳也。【詩大雅】肆筵設席。【註】肆者,陳設之意。 又【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註】肆,謂陳物處。【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註】師古曰:肆,列也。 又【韻會】旣□,陳尸曰肆。【禮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註】肆,謂死□暴尸也。【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又【爾雅釋詁】肆,故也。【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又】肆,今也。【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傳】肆,故也。【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傳】肆,故今也。 又【博雅】伸也。【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註】肆,申也。 又【小爾雅】餘也。 又緩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緩也。◎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穀梁傳註:肆,失也。三傳異義。 又【玉篇】量也。 又大也。【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又長也。【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傳】肆,長也。 又弃也。【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也。【註】服虔曰:肆,弃也。 又【小爾雅】突也。【詩大雅】是伐是肆。【傳】肆,疾也。【箋】肆犯突也。【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註】肆,暫往而退也。 又【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註】肆,列也。縣鍾十六爲一肆。二肆,三十六枚。 又官名。【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又姓。【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又祭名。【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放也。 又【韻會】羊至切。與肄同。【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註】肆,讀爲肄。肄,餘也。【釋文】肆,音肄。 又音陔。【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註】肆夏,當爲陔夏。【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解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註】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釋文】肆,敕歷切。【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士喪禮曰:肆解去蹄。【贾疏】羞,進也。肆,解也。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釋文】肆,他歷切。考證:〔【易繫辭】其事肆而應。〕 謹照原文應改隱。〔【周禮天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 謹照原書天官改地官。照原文辨物下增而平市三字。〔【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釋文】羞,進也。〕 謹按羞進也,句出贾疏非釋文,今据改爲贾疏。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力求切,音留。竹名。 【卯集中】【手字部】 【篇海】呼骨切,音忽。高貌。〇按音義同□。譌文。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彙篇】同罕。亦作□。字原作罓下干。 肇 【未集中】【聿字部】 肇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趙。【說文】擊也。 又【廣韻】始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肇,始也。又【仲虺之誥】肇我邦于有夏。【傳】始我商家國于夏世。 又正也。【齊語】竱本肇末。【註】竱,等也。肇,正也。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也。 又敏也。【爾雅釋言】肇,敏也。【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 又長也。【爾雅釋詁】肇,謀也。【詩大雅】肇敏戎公,用錫爾祉。【傳】肇,謀也。【釋文】韓詩云:長也。 又山名。【山海經】華山靑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 又與兆同。【詩大雅】以歸肇祀。【傳】肇,始也。始歸郊祀也。【箋】肇,郊之神位也。【疏】肇,宜作兆。春官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是也。又【商頌】肇域彼四海。【箋】肇,當作兆。【疏】言正天下之經界,以四海爲兆域。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擊也。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莫八切,麻入聲。傄,健貌。 肈 【未集中】【聿字部】 肈 【集韻】同肇。又【韻會】戟屬。 肉 【未集下】【肉字部】 肉 〔古文〕宍【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音衄。【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易噬嗑】噬乾肉。【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揚子太□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三。【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如又切,音輮。錢璧之體。【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註】肉,邊也。好,孔也。【釋文】肉,如字。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疏】肉謂肥滿。【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註】肥也。【釋文】□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劉昌宗讀。 肊 【未集下】【肉字部】 肊 【唐韻】於力切,音憶。【說文】胷骨也。【博雅】肊,匈也。 又【廣韻】氣滿也。 【集韻】作肐。【類篇】或作臆。 肋 【未集下】【肉字部】 肋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說文】脅骨也。【廣韻】脅肋。【正韻】脅幹。【釋名】肋,勒也。檢勒五臟也。 又【集韻】舉欣切,音斤。肉之力也。與筋同。詳竹部筋字註。 肌 【未集下】【肉字部】 肌 【唐韻】居夷切【集韻】居狋切【韻會】居宜切,□音飢。【說文】肉也。【玉篇】肌膚也。【正韻】膚肉。【正字通】人身四支附骨者皆曰肌。【釋名】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又密肌,蟲名。【爾雅釋蟲】密肌,繼。英【註】未詳。 又【韻會】或作□。【列子黃帝篇】□骨不。 又【集韻】居氣切,音旣。體也。 肍 【未集下】【肉字部】 肍 【唐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說文】孰肉醬也。【廣韻】乾肉醬也。 肎 【未集下】【肉字部】 肎 【唐韻】苦等切,坑上聲。【說文】骨閒肉也。【玉篇】今作肯。 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 肒 【未集下】【肉字部】 肒 【廣韻】【集韻】□胡玩切,音換。搔生創也。【廣韻】皰肒。【集韻】或作□□□。 苪 【申集上】【艸字部】 苪 【唐韻】兵永切,音丙。【玉篇】明著也。 肓 【未集下】【肉字部】 肓 【唐韻】【集韻】□呼光切,音荒。【說文】心上鬲下也。【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鬲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同。 肕 【未集下】【肉字部】 肕 【廣韻】而振切,音刃。【玉篇】堅肉也。【廣韻】牢肕。【類篇】堅柔也。【管子心術篇】人能正靜者,筋肕而骨强。【註】肕筋,堅也。 肖 【未集下】【肉字部】 肖 【唐韻】私妙切【集韻】仙妙切,□音笑。【說文】骨肉相似也。从肉,小,意兼聲。【玉篇】似也。【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惟肖。【傳】肖,似也。又【禮中庸】夫婦之不肖。【揚子方言】肖,法也。西楚梁益之閒曰肖。【註】肖者,似也。【博雅】肖,類也。 又小也。【揚子方言】趙肖,小也。 又【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衰微也。【史記太史公自序】申呂肖矣。【註】徐廣曰:肖,音痟。痟猶衰微。 又失散也。【莊子列禦寇】達於知者肖。【註】肖,失散也。 又人名。周肖,魏臣。見【戰國策】。 【集韻】或作俏。亦作霄。 肘 【未集下】【肉字部】 肘 【唐韻】【集韻】陟柳切【韻會】陟肘切【正韻】止酉切,□音帚。【說文】臂節也。从□从寸。寸,手寸口也。【徐曰】寸口,手腕動脈處也。【詩小雅如矢斯棘箋】如人挾弓矢,戟其肘。【禮玉藻】袂可以回肘。又【深衣】袼之高下,可以運肘。【左傳成二年】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 又【釋名】肘,注也。可隱注也。 又【正字通】爲人捉其肘而留之,亦曰肘。【後漢孔融傳】欲命駕,數數被肘。【杜甫遭田家泥飮美嚴中丞詩】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彊弩將軍王圍肘法五卷。【抱朴子地眞卷】崔文子肘後經。 又【韻會】一曰一肘二尺,一曰一尺五寸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三百弓爲一里。 【集韻】或作。通作□。 【午集上】【瓦字部】 【玉篇】古文甃字。註詳九畫。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逆各切。與崿□同。□詳崿字註。 肙 【未集下】【肉字部】 肙 【唐韻】烏懸切,音淵。【說文】小蟲也。一曰空也。 又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刺兵欲無肙。【註】撓也。 又【類篇】縈絹切,音睊。義同。 亦作。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剸兵欲無肙。〕 謹照原文剸兵改刺兵。 肚 【未集下】【肉字部】 肚 【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音賭。【廣韻】腹肚。【集韻】胃也。【正字通】俗呼曰肚。【博雅】□謂之肚。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音杜。義同。 又【正韻】獨故切,音覩。【正字通】方音讀曰睹。【韓愈詩】腸肚鎭煎煼。【註】音覩。 葋 【申集上】【艸字部】 葋 【唐韻】其俱切,音劬。草名。【爾雅釋草】葋,艼熒。 【集韻】或作□、□。 【午集上】【玉字部】 【唐韻】與之切【集韻】盈之切,□音飴。【說文】石之似玉者。【玉篇】五色之石也。【廣韻】玉名。 又【集韻】居之切,音姬。義同。 【類篇】或作珆。 肛 【未集下】【肉字部】 肛 【廣韻】【集韻】□古雙切,音江。【廣韻】胮肛,脹大也。【埤蒼】胮肛,腹脹也。【六書故】大腸端,肛門也。【史記倉公傳】肛門,重十二兩。【註】肛,釭也。言其處似車釭。故曰釭門,卽廣腸之門。 又【正字通】肥大貌。【韓愈贈張籍詩】連日挾所有形,軀頓胮肛。 又【廣韻】許江切【集韻】【韻會】虛江切,□音□。【博雅】肛,腫也。 又【集韻】胡公切,音洪。義同。 【亥集中】【魚字部】 【廣韻】莫撥切,音末。魚名。【玉篇】海中魚。與鱴同。 肜 【未集下】【肉字部】 肜 【廣韻】以戎切【集韻】【韻會】余中切【正韻】以中切,□音融。【廣韻】祭名。【爾雅釋天】繹又祭也。商曰肜。【疏】肜者,相尋不絕之意。【書高宗肜日傳】祭之明日又祭也。 又姓。【前漢古今人表】肜魚氏。【註】黃帝妃。 又【韻會】癡林切【正韻】丑林切,□音琛。【正韻】船行貌。 肝 【未集下】【肉字部】 肝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訓】肝爲風。 又【白虎通】肝之爲言扞也。 又肝楡,海外國名。【山海經】肝楡之尸,在大人北。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一虢切【集韻】屋虢切,□泓入聲。【廣韻】陂名。一曰邨名,在吳王舊城側。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呼貢切,音嗊。竹器也。【篇海】用以熯物者。 【戌集中】【隹字部】 【廣韻】七由切【集韻】雌由切,□音秋。【玉篇】雞雛。【廣韻】雅雛。 又【集韻】子幽切,音稵。【揚子方言】雞雛,齊魯之閒謂之子。 又【集韻】將由切,音楢。義同。 脦 【未集下】【肉字部】 脦 【集韻】惕得切,音忒。肋脦,不正容止也。 腀 【未集下】【肉字部】 腀 【玉篇】力民切【集韻】龍春切,□音倫。皮也。 肦 【未集下】【肉字部】 肦 【廣韻】【集韻】【正韻】□符分切,音汾【廣韻】大首貌。【集韻】一曰衆貌。亦作。【正韻】亦作頒。 又【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班。【集韻】□謂之朌。 又【韻會】賦也。【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朌。【釋文】朌,讀爲班。賦也。【儀禮聘禮】朌肉及廋車。【註】朌,猶賦也。【釋文】音班。考證:〔【儀禮聘禮】朌肉及庾車。〕 謹照原文庾車改廋車。 肧 【未集下】【肉字部】 肧 【廣韻】芳杯切【韻會】鋪枚切【正韻】鋪杯切,□音坯。【說文】婦孕一月也。【正字通】一月未生肌肉,故从不。 又【廣韻】匹尤切【集韻】披尤切,□音。【集韻】肧胎,未成物之始。或从血。【正字通】又器物未成者亦曰肧。俗作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