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 第 176 页/共 214 页
说法多废忘,是乐睡眠过。
由痴起迷惑,住于烦恼中,
其心不安乐,是乐睡眠过。
功德皆损减,常生忧悔心,
增长诸烦恼,是乐睡眠过。
远离诸善友,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是乐睡眠过。
不欣求法乐,损减诸功德,
远离于白法,是乐睡眠过。
彼人心怯弱,恒少于欢喜,
支分多羸瘦,是乐睡眠过。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进者,
乐说其过恶,是乐睡眠过。
智者了其过,常离于睡眠,
愚人增见网,无利损功德。
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
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
世间诸伎艺,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进力,智者应修习。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过,
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
舍离于睡眠,守护菩提种。”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于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众务中过?若观察时,令诸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乐营众务二十种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弥勒,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耽著世间下劣之业,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六者、于诸财物心怀取著,七者、常乐广营世间事务,八者、念其家业常怀忧叹,九者、其性佷戾发言粗犷,十者、心常忆念勤修家业,十一者、爱著诸味增长贪欲,十二者、无利养处不生欢喜,十三者、多生恼害障碍之业,十四者、常乐亲近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昼夜,十六者、数问世间所作事业,十七者、常乐发起非法语言,十八者、恃营众务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过不自观察,二十者、于说法者心怀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营众务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安住下劣业,远离殊胜行,
退失大利益,是名众务过。
乐读诵比丘,及修禅定者,
一切皆呵责,是名众务过。
常行生死业,舍离解脱因,
虚受于信施,是名众务过。
乐受诸财宝,不得生忧恼,
住于下劣行,是名众务过。
是人多爱染,往来淫女家,
如鸟入樊笼,是名众务过。
常忧叹家业,恒怀热恼心,
出言人不信,是名众务过。
不受尊者教,违拒而轻贱,
毁犯清净戒,是名众务过。
其心多忆想,勤营于世业,
不能修智断,是名众务过。
贪心恒炽盛,乐著于诸味,
曾无知足心,是名众务过。
得利生欢喜,无利便忧恼,
贪吝无仁心,是名众务过。
恼害无慈愍,增长诸恶业,
爱蔓相缠缚,是名众务过。
远离于师长,亲近恶知识,
摈斥持戒人,是名众务过。
昼夜无余想,唯念求衣食,
不乐诸功德,是名众务过。
常问世间智,不乐出世言,
耽爱于邪说,是名众务过。
自恃知众务,轻慢诸比丘,
犹如狂醉人,是名众务过。
常伺求他短,不自见其过,
轻毁有德人,是名众务过。
如是愚痴者,无有善方便,
轻慢说法者,是名众务过。
如是下劣业,具足诸过失,
何有智慧人,爱乐而修习?
清净殊胜业,具足诸功德,
是故有智人,爱乐常修习。
若乐下劣业,智者当呵责,
如人舍多财,贪求于少分。
是故明智人,当舍下劣业,
应求胜上法,诸佛常称叹。”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彼诸菩萨舍离殊胜精进之业,而乃发起下劣之事,当知是人,甚为少智觉慧微浅。”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实言告汝:若有菩萨不修诸行,不断烦恼,不习禅诵,不求多闻,我说是人非出家者。弥勒,若有勤修智断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业营众务者,我说是人,住如来教。若有菩萨,乐作世业营于众务,为所不应,我说是人住于生死,是故菩萨不应亲近。弥勒,若有菩萨多营众务,造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萨,不能令我而生欢喜,亦非供养恭敬于我。弥勒,若有菩萨,于波罗蜜相应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修行,为人演说,是人乃为供养于我。何以故?诸佛菩提从多闻生,不从众务而得生也。
“弥勒,若有菩萨勤营众务,令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营于众务,当知是人,增长业障,无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说三种福业,一切皆从智慧而生。是故,弥勒,营事菩萨,于彼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于修禅定诸菩萨所,不应障碍为作留难。弥勒,若一阎浮提营事菩萨,于一读诵修行演说菩萨之所,应当亲近供养承事;若一阎浮提读诵修行演说诸菩萨等,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如是善业,如来随喜,如来悦可。若于勤修智慧菩萨,承事供养,当获无量福德之聚。何以故?智慧之业无上最胜,超过一切三界所行。是故,弥勒,若有菩萨发起精进,于智慧中当勤修习。”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善说初业菩萨,乐于愦闹、世话、睡眠、众务过失。世尊,云何名为戏论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当得住于寂静,无诸诤论?”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戏论过失无量无边,我今略说有二十种。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于现在生多诸苦恼;二者、增长瞋恚,退失忍辱;三者、为诸怨对之所恼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欢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诸斗诤怨竞之心;八者、造作地狱恶趣之业;九者、当得丑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软,言词謇涩;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忆持;十二者、于未闻经闻之不悟;十三者、诸善知识皆悉舍离;十四者、诸恶知识速当值遇;十五者、修行于道难得出离;十六者、不悦意语数数常闻;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诸疑惑;十八者、常生难处,不闻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碍;二十者、于所受用多诸怨嫉。弥勒,是为菩萨耽著戏论二十种过。”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现生常苦恼,离忍多瞋恚,
怨仇生害心,是名戏论过。
魔及魔眷属,皆生欢喜心,
丧失诸善法,是名戏论过。
未生善不生,常住于斗诤,
造于恶趣业,是名戏论过。
身体多丑陋,生于下劣家,
发言常謇涩,是名戏论过。
闻法不能持,或闻不入耳,
常离诸善友,是名戏论过。
值遇恶知识,于道难出离,
常闻不顺语,是名戏论过。
随彼所生处,常怀疑惑心,
于法不能了,是名戏论过。
常生八难中,远离无难处,
具足无利益,是名戏论过。
于善多障碍,退失正思惟,
所受多怨嫉,是名戏论过。
如是诸过失,皆因戏论生,
是故有智人,速疾当远离。
如是戏论者,难证大菩提,
是故有智人,亦应不亲近。
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
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
亦不近于彼,造立诸舍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