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艳丛书 - 第 313 页/共 467 页
梨花如雪,梨香院正好住薛宝钗。
王子腾若不出京,薛蟠一家自应相依王宅,不便即住梨香院。如此安顿,是文章善渡法。
薛宝钗是主,英莲是宾,却先叙英莲,后叙宝钗,是因宾及主法。
篇中说“宝钗举止晶度又是一样”,已隐隐中贾母之选,且为众人钦服。
三、四回一大段中又分四小段。三回首句起至“不在话下”止为一段,叙贾雨村送黛玉进京,复得官到任。“且说黛玉”句起至三回末为一段,叙黛玉进荣府与诸人相见及初见宝玉情事。四回首句起至“充发小沙弥”止为一段,了结薛蟠命案。自“且说买了英莲”句起至四回末为一段,叙宝钗同母、兄往贾府梨香院缘由。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一回至四回已将贾、王、史、薛亲戚家世大略叙明;黛玉、宝钗已与宝玉合并一处。人后应细叙居恒情事。然十二金钗尚未点明。若逐人另叙,文章便平芜琐碎,故以画册、歌曲将各人一生因果逐一暗暗点出,后来便都有根蒂。但又不便如贾氏宗支,可借冷子兴口中细说,所以撰出一梦,在虚无缥缈之境,梦是幻仙,笔亦仙幻。
宁府赏梅为人梦之由。梅者,媒也;蓉者,容也;秦者,情也。命名取氏,俱有深意。
宝玉先到上房内间,一见画对,即不肯安歇,描出一不愿读书孩子。然后秦氏引入自己卧房。是由浅人深法。
叔叔不应在侄媳妇房里睡,略借嬷嬷口中说一句,秦氏顺口扫开。用笔有深意,又引起后文秦钟。
秦氏房中画联、陈设,俱着意描写,其人可知,非专侈华丽也。
秦氏说“神仙也可以住得”,引起警幻仙来。
众奶姆散去,袭人等四丫鬟,秦氏吩咐在檐下看猫。此时秦氏理应出去,陪侍贾母及邢、王夫人。书中并不叙及,是深笔,不是漏笔。
《警幻仙》一赋不亚于《巫女》、《洛神》。
《又副册》第一幅是晴雯、金钏等;二幅是袭人。
《副册》一幅是香菱(即英莲)。
《正册》一幅是林黛玉、薛宝钗。
第二幅是贾元春。
第三幅是贾探春。
第四幅是史湘云。
第五幅是妙玉。
第六幅是贾迎春。
第七幅是贾惜春。
第八幅是王熙凤。
第九幅是巧姐。
第十幅是李纨。
第十一幅是秦氏,鸳鸯其替身也。
十二金钗《正册》,画止十一幅。黛玉是宝玉意中人,宝钗是宝玉镜中人,故同为一幅。文法亦不板。
宝玉入梦,因在秦氏房中。然无端入梦,便觉无因。故托宁、荣二公嘱警幻仙点化之说。既为后半埋根,梦亦有因而起。
茶名“千红一窟”,酒名“万艳同杯”,言目前虽有千红万艳,日后总归抔土一穴。同是点化语,不是赞仙家茶酒。
《红楼梦》第一曲是总领。
第二曲《终身误》指薛宝钗。
第三曲《枉凝眉》指林黛玉。
第四曲《恨无常》指贾元春。
第五曲《分骨肉》指贾探春。
第六曲《乐中悲》指史湘云。
第七曲《世难容》指妙玉。
第八曲《喜冤家》指贾迎春。
第九曲《虚花悟》指贾惜春。
第十曲《聪明累》指王熙凤。
第十一曲《留馀庆》指巧姐。
第十二曲《晚韶华》指李纨。
第十三曲《好事终》指秦氏。
第十四曲《飞鸟各投林》是总结。
金钗十二人,画止十一幅,曲则十四拍,亦是变动法。“意淫”二字甚新。
迷津难渡,只有心如槁木死灰,方免沈溺。
第五回自为一段,是宝玉初次幻梦,将《正册》十二金钗及《副册》、《又副册》二三妾婢点明,全部情事俱已笼罩在内,而宝玉之情窦,亦从此而开,是一部书之大纲领。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老老一进荣国府
文章有暗写,有明写。不便明写者当暗写,宝玉于秦氏房中梦教云雨是也;不必暗写者即明写,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是也。
秦氏房中如果梦中云云,宝玉何必含羞,又何必央求别告诉人?宝玉说“一言难尽”,又细说与袭人,其情其事跃然纸上。
秦氏房中是宝玉初试云雨,与袭人偷试却是重演。读者勿被瞒过。
按着秦氏房中之梦便写与袭人试演。可见宝玉一生淫乱,皆从秦氏房中一睡而起。
头绪万端,真是无从说起。借刘老老叙人,不但文情闲逸,且为巧姐结果伏线。 写刘老老在家商量及到门上问话,周瑞家引入荣府,看见服食、陈设,见王熙风说话,活画出一乡里老妪到富贵人家光景,真是写生之笔。
贾蓉借玻璃炕屏,何必写眉眼、身材、衣服、冠带?作者自有深意。风姐先假不允,贾蓉屈膝跪求,始允借给;贾蓉出去,又唤转来,风姐出神半日笑说:“罢了,晚饭后你来再说,这会子有人”等语,神情闪烁飘荡,慧眼人必当看破。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赴家宴宝玉会秦钟
薛宝钗冷香丸经历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临服用黄柏煎汤,备尝盛衰滋味,终于一苦,俱以十二为数,真是香固香到十二分,冷亦冷到十二分也;又埋在梨花树下,不免于先合终离矣。
迎春、探春在一处,惜春独同小姑子顽笑戏说“剃头”,直伏后采出家根苗,且为十五回风姐弄权、秦钟得趣伏笔。
风姐夫妇白昼宣淫,其不端可知。
宫花小物,黛玉亦有妒心,器量真是褊浅。
周家女儿为婿求情,周瑞家全不在意,凤姐之平日弄权,于斯可见。
风姐宫花分送秦氏,明日,秦氏婆媳又单请风姐。其中藏笔甚多,须以意会。
熙凤带宝玉同赴宁府,引出秦钟,惹起焦大,即借焦大醉骂,露出诸丑。读者勿以醉后胡骂,视为无关紧要。
秦钟与宝玉一见,便彼此胡思乱想。冶容、富贵动人如此。纨裤公子慎之思之!
第七回专写风姐与宁府往来亲热,为后来治丧埋根,中间带出秦钟、宝玉相聚,而先写凤姐夫妇白昼宣淫,以作陪衬,又埋伏惜春出家,宝钗结局,香菱可伤等事。至于焦大醉骂,黛玉妒花,皆文人深笔。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王风姐蠃来戏席,贾母、王夫人先回,凤姐然后尽欢至晚。此半日中有许多事情在笔墨之外。
宝玉绕路至梨香院,偏遇见清客、家人两番问安、索字,固是文笔曲折,亦写尽趋奉公子情态。
第八回专叙金玉配合之缘,故收宝钗面貌、衣饰及宝玉之装束,又极力描写一番。
宝玉之玉是宝钗要看,宝玉递送;宝钗之金锁,却从丫头莺儿口中露出。大方得体,不着痕迹。
黛玉蓦地走来,妙极!若黛玉不来,宝玉与宝钗两人说话一时便难截住。
黛玉开口尖酸,宝钗落落大方,便使黛玉不得不遁辞解说。
黛玉借手炉隐刺宝玉平日不听他劝,好吃冷酒,今日宝钗一说 便听。妙在宝玉心中晓得,宝钗似晓不晓,薛姨妈真是不懂:四人各有不同,黛玉又遁辞掩饰。灵变含蓄,文心如鬼工。
宝钗说黛玉“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真将一个极灵、极妒的女孩活现纸上。
写黛玉替宝玉戴斗笠,实是疼爱宝玉。若是宝钗如此,又不知惹出黛玉多少话来。今默无一语,真是大方女子。两相形容,文覃细活。
晴雯贴字,宝玉握手,两情从此而起。
宝玉摔杯是专恼李嬷,乃写及袭人装睡,闻气起劝含糊答应贾母,舍己拦阻宝玉,觉有一个恃爱灵婢跳跃纸上。
秦钟入塾,伊父望其学成名立,是反跌后文,秦氏来历于此回补出。
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贾政申饬李贵,嗔说宝玉,是反衬后文大闹,又为李贵调停之伏笔。
宝玉于女色自幼亲近,且自秦氏房中一睡,袭人演试一番,已深知其味;而于男色尚未沈溺,又有秦钟同学,从此男女二色皆迷入骨髓矣。
宝玉男女二色皆由秦而起,此秦氏所以为宁府之首罪也。
秦者情也,秦钟者情种也。
学堂大闹,言聚徒为塾,鱼龙混杂,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第九回专写宝玉与秦钟相厚是主,其馀俱是宾。而香怜玉爱又是宾中宾。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金荣大闹书房一节,若竟不再提,则第九回书直可删却半回。 若从贾璜之妻告诉发觉,便难于收拾;今借秦氏病中秦钟诉知,秦氏气恼;转从尤氏口中告知金氏,令金氏不敢声言,随即扫开,真是指挥如意。 张友士细说病源,莫只作病看,须知是描写出一幅色欲虚怯情状。
第十回将完结秦氏公案,故细说病源,以见是不起之症,又带出贾敬生日,引起下回。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一回专写秦氏病重,贾瑞心邪是正文,贾敬生日是借作引线。若非庆寿,宝玉何由再至秦氏房中?凤姐何由同秦氏细谈衷曲?贾瑞何由撞见凤姐?
宝玉看见画联,触起前梦,一闻秦氏絮语,不觉泪下。回环照应,妙手深笔。
单写宝玉泪下,秦氏默无一言,因贾蓉、凤姐在坐也。读者思之。
衷曲话必须低低说,藏蓄入妙。
贾瑞见色蔑伦,因邪丧命,亦从宁府而起。可见一切丑事皆由宁府,谓之“首罪”,谁曰“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