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云梦三生姻缘 - 第 4 页/共 9 页
诗曰:
花酒情长傲古,一帘风月瑶琴。
丽几幽怀多爱,佳人淑气偏钦。
喜得时云时雨,欢为常调常吟。
小院绿苔芳草,玉楼闺阁深深。
话说吴斌要逐出王云,处死绣翠,又想道:“过耳之言,不可深信,倘无此事,到加声张于外。待自己察访明白,也未为晚。”也是王云、绣翠合该有事,正是六月中旬,是晚绣翠乘空出来与王云偷合,方才了事出来,正值吴斌在外纳凉,走到厅院中,见绣翠在侧厅内走出,此时不由不怒从心上起,就大喝一声道:“贱婢!此时夜尽更深,到何处去来?”绣翠见是老爷,唬得魂飞魄散。一句话也回不出。吴斌见绣翠哑口无言,事真无疑,望绣翠面上一掌,道:“你这贱婢,做得好事!且到明日,活活处死你这贱人!今夜且饶你,快快进去!”绣翠惟有悲泣而已,早有人报知夫人、小姐,绣翠走进,夫人见了道:“好丫头!前日老爷如此说,我道未必就有此事,谁知你这贱人竟做出这等事来!我此时身子都气软了,也无力气来打你,明日听凭老爷处治你这贱人,是你自作自受,休怨别人!”梦云在旁道:“贱人,可随我来!”绣翠闻言,跟了小姐到房中,甚觉无颜,藏羞泪下。梦云道:“这是你贱人自取之辱,哭之何益!”绣翠就跪下,哭着哀求道:“贱婢的性命全仗小姐,可留则留,可休则休,小姐若开天地之恩,明日在老爷面前救贱婢一救!”梦云道:“你起来讲。你这贱人,原晓得要性命的么?既晓得要性命,何不当初不做这样无耻之事。”绣翠立起身来道:“贱婢越礼之事,怎敢在小姐面前说?”梦云道:“叫你说的无妨。”绣翠道:“既然小姐有命,贱婢只得说了:自见记室云生,令贱婢情无他释,可爱他丰姿美丽,则情生一旦,彼亦留情,两人因情所惑,成其不肖之事。今已败露,谅来老爷不能轻自饶耍贱婢也只好拼着一死,以报云生。”梦云道:“好个‘因情所惑’!但汝死不足为惜,姑念自幼相随左右,于心不忍,明日老爷面前,我当力劝。”绣翠道:“承小姐活命之恩,今生若不能报,只好再生以图报答。”又道:“贱还有一言,亦当禀明。总然小姐开恩劝免,恐老爷容奴生,谅不容留。倘贱婢去后,岂不将云生至诚求美之情辜负?也因贱婢一念存私,故未将云生之心诉与小姐。”梦云道:“你这一番言语好不糊涂,令我不解。”绣翠道:“待贱婢细剖其情,小姐自知其端:今春二月寺壁题诗,小姐可记得?”“我只知墙上之诗,不知何人所作?”绣翠道:“就是云生所题。”梦云道:“所以为凭?”绣翠道:“亦出云生之口。他说见过小姐两次芳容,云生慕小姐之心,竟无日忘之,小姐倒还不知。”梦云道:“胡说!我又未尝出外,何得见我两次?”绣翠遂将二处相会之源细说了一遍,梦云听毕,惊讶道:“世间有这样的奇事!汝何不早言?”绣翠道:“前在苑中言及,已激小姐之怒,故此不敢再言。”梦云道:“云生才貌端的何如?”绣翠道:“云生之才,学富五车;若言其貌,真是潘安再世,可为当代人物。”梦云闻言叹道:“眼前若有此等之人,我爹爹竟不留心关切!”又想道:“或者是绣翠私情过奖。”绣翠见小姐沉吟不说,随道:“莫非小姐疑贱婢谬奖云生?若云生非是拔萃之人,贱婢焉有今日之惨?老爷往往与小姐择选乘龙,今遇云生而不留意者,乃恶其寒士耳,只是可惜。”梦云想:“这丫头能参我心事。”因叹道:“自来好事多磨!”绣翠道:“小姐前番所失绫帕,亦是此生拾得。”梦云道:“原来如此。可能与此生要来么?”“此事贱婢不能,眼下事已决裂,明日必然逐出。这书生将这方绫帕爱如珍宝,他岂肯轻易就还小姐?”梦云道:“云生既慕名而来,何不央媒说合?”绣翠道:“我也问他的。”随将王云所论的说话细呈了一番。梦云听罢,道:“此生不独有才,而能虚心如此,不料汝二人事败,谅情不能容留。”绣翠道:“事已至此,焉能再留?若云生知风,夜间逃去,亦未可料。”梦云不答,垂首沉吟。绣翠见小姐低头不语,已会其意,随道:“小姐低头无语,贱婢已知,小姐何不明示于贱婢一二?”梦云道:“我所疑者,恐其人未必似汝之言,谅事亦未必能谐也。不必提他。”绣翠道:“贱婢想云生姓云,小姐芳名又是梦云,或者是姻缘,到未可知。待明早,如彼来去,送一消息,叫他求媒,可乎?”梦云道:“不可。一则时下遭遣,二则老爷知他不端,三则不知他的来历。若要与他一信,只可叫他缓缓再图良计则可。”绣翠道:“贱婢明早则报复云生。”二人一宵未寝,议论不题。
却说王云听得吴斌喝问绣翠,谅情事要败露,心中好不着急,欲待要逃出,祭重门深锁,插翅难飞。明早若见吴文勋,有何面目?也只好老着面皮听其治也。由王云自言自语的不题。
且说绣翠爱了小姐之托,自己又要叙叙别去之情,绝早隐将出来敲门。王云听得绝早人来叩门,必然是此事发作了,随起开门,见是绣翠,忧喜交集,道:“姐姐何来之早?”绣翠泪下道:“郎君难道还不晓得昨晚之事么?”王云道:“小生怎么不知!”绣翠道:“只说与君久长恩爱,谁知眼前就是分离,奴之性命尚还未保。”王云道:“皆遭小生之累,有害于姐姐,今日事已至此,姐姐何以教我即能免辱?”绣翠道:“郎君之事不必过虑,见了老爷,骂叱一场逐出,谅无大害。贱妾留决不能留得,保性命足矣。今奴来此,特为小姐之事。从前未与小姐言及者,乃妾之心私于己也。将郎君之情昨晚尽情剖说于小姐,小姐亦有怜君之意,叫妾致君,此去好觅良图。”正说之间,外边有人咳嗽,绣翠忙在袖中取出一枚玉鱼,递与王云道:“此物是妾取得小姐者,君可收下,为后日之验。恐有人来,言尽于此,郎君前程万里,早晚诊重,莫以妾为念。小姐之事,千万在心。”王云接了玉鱼,又擎珠泪,二人哽咽而别。
一番离别愈情深,才为怜才枉用心。
只道私恩无决断,六行表泪各沾襟。
却说吴斌次日清晨梳洗已毕,向夫人发挥道,“你居内室,连这几个侍婢也拘束不来,做出这样事情,皆是治家不严之故。可去唤那贱婢出来,待我打死他便罢。”夫人道:“相公差矣,瞒上不瞒下,丫头们出入,难道叫我跟着他?”吴斌气的也不回答,竟走到厅上唤云章,王云听得吴斌相唤,无可奈何,只得走上厅来,跪下请罪。吴斌道:“云章,你这畜生!我何等待你,敢做出这无耻之事来!欲待要送官处你一番,老夫因怜你是个寒儒,少存汝些体面,与我快快去罢!”王云道:“晚生一时迷惑,做出不端之事,罪在不赦。今承大人不究之恩,铭刻不忘!”遂起身向吴斌道:“大人可命尊使到书房中查点一查点。”吴斌道:“这也不必。”王云道:“岂有不查之理?使晚生来去明白。”遂同家人到房中交查明白,道:“这几件棉衣不带去了,送与大叔罢。”家人收下,王云就到厅拜别吴斌。吴斌命取白金拾两,付与王云。王云道:“承大人不责,已出望外,焉敢再受厚赐?”吴斌道:“念汝在穷途,为三月润笔之资,可快些收去。”王云只得收下,相谢而去。
吴斌见王云走后,更觉依依不舍。平素原爱王云文才相貌,心中存念,欲将梦云姻事委之,嫌其贫寒,又不知门楣之高下。今番之事皆是贱人之故。随后进来,见绣翠已是夫人唤出,跪在那厢,大怒道:“你这贱婢,做出这等无耻之事,我打死你这淫妇!叫人取大板来!”绣翠唬得面皆失色,哭拜道:“婢子一时无志,造此不端之事,罪当万死。老爷若肯展洪恩,赦婢子一死,愿老爷万代公侯。若果老爷不肯赦婢子之罪,愿杖下一死,也无怨恨。”吴斌见绣翠一番言语哀求,已经心软,顷刻发了慈悲之心矣。梦云上前说道:“爹爹,贱人罪实不赦,念他从服侍孩儿,望多多推孩儿之面饶他罢。”吴斌闻言,趁此说道:“别人来劝,为父的决不听从,女孩儿来说,到要依你。只是轻恕这贱人了的。”对绣翠道:“今小姐来劝,饶你死罪,可叫着家人令媒婆不论身价多少,卖住他方去罢。”绣翠含泪拜道:“谢老爷活命之恩。”又拜谢夫人,小姐后,卖去不题。
却说王云离了吴府之门,想道:“如今作何计较?欲就回苏去,后若姨母知道,岂不见责?还是到郑宅去。倘若姨母问其行止,何以对答?”忽然心中想出一个主题,竟到郑府。有家人看见,飞的跑进去报知夫人。夫人听得外甥复见,忙走出来。王云已在厅上,见了夫人就下拜道:“甥不肖,回避大人,使姨母挂念,是甥之罪也。”夫人遂挽起道:“贤甥一向迷失何方?使老身寝食俱忘。幸喜贤甥无恙,少慰我怀,惟有汝父母朝夕不能忘忧。”王云道:“甥之罪无门可谢。自季春日甥偶到钱塘门去玩耍,见一少年公子,谁家儿郎,也来游玩。甥与相会,两人一见如故,务要留甥到家一叙,再三相却,他不肯放。那时无其奈何,只得同到他家书房中坐下,待之甚是殷勤。旁有琴台,壁挂古琴,彼问甥能此否,甥就不该答他‘略知一二’,他就请教于甥。甥竟成一操,彼大赞不已道:‘四海方师无得,今日萍水相遇。’甥以为赞技之言,竟邀甥又到一密室中,款以盛席。甥后欲告归,彼命家人将红毡铺地,竟欲拜甥为师,甥却之再三,必然不放。”后又将言赚他道:“让弟到寓所通知了再来。他恐一来不去,他的学技心浓,所以羁绊至今,此时琴音少知才肯放归。”夫人道:“若知贤甥有此好处安身,我何忧之?”王云道:“今日禀过姨母,甥明日就要返舍。”夫人道:“不在一时,目下如此暑热,待秋初去也罢。我先差人去宽慰你父母。”王云安心住下,遂问道:“姨父为何不见?”夫人道:“是抚台一本,言郑乾病好,所以前月上任去了。”王云道:“姨父荣任,甚为恭喜。”王云仍住东厢,寂见夜色阑珊,萤光飞舞,想起绣翠之事,不胜伤感道:“年少裙衩,未知死活。小姐之事,已为万妥,谁知又成画饼。”复来翻去,兜搭起许多愁绪,一夜无眠不题。
却说钱、何二人闻知王云复到,一日二人竟来问候。王云接入书房,揖罢分宾主坐下。钱禄道:“前闻清霓兄他往,不知下落,弟们遍处访问,不获佳音。今闻兄旋,不胜雀跃。”王云道:“岂敢。因小弟不才,多蒙契爱,所羁于他方以施技教,故而相留三月。”何霞道:“清霓兄才高班、马,人人见之敬仰,所以多才多劳。”王云道:“弟乃庸才,瑞麟何得过誉。”钱禄道:“近日闻报,说圣上有疾,秋场改至小春,清霓兄自然折桂,弟们设鹗饯以待。”王云道:“弟口耳之学,焉敢望第。若二位长兄北上,弟当在苏恭候行旌。”钱、何二人道:“弟们书文久疏,谅不能傍明珠以附骥。”王云道:“二位兄长休得过逊。”当时家人捧上茶来,饮毕,何霞道:“清霓兄可能拔冗同寻绿荫纳凉去?”王云道:“弟乃只身,若得兄们带挈,足见高谊。”钱禄遂起身相邀,三人一同去纳凉不题。
却说臧新亦知王云到来,就往钱、何二家,邀他同候王云,不期两家俱往郑府去了,转身竟到郑府,见门上无人,一直竟走到里面,寂寂无闻,只见王云书房未锁,推开门进去,又不见有人,道:“他三人不知何处去了。”竟坐下东张西望,见王云卧室幽然,图书满架叠案的诗文,又见榻上一只书箱,锁却半含,道:“这箱内不知何物,开来一看,谅也无妨。”起身向前,除去锁,开来一看,却是衣履。翻到底下,只见有一方绫帕,取起来一看,又有几个字,什么吴梦云,想了一会,喜道:“吴梦云自然是个女子的名字,不知这个书酸从何处得来的?这一向他不知躲于何处?定然有些奇异。这方绫帕待我取了他的去,若访出这个女子来,我今新失其偶,谋之为妇,有何不可。此女既能于诗,其貌自然绰约的。且回去与者白计较,叫他去缉访。”照旧锁好了书箱,带上房门走出。却值一家人从外进来,见了问道:“臧相公在此何干?”臧新道:“来候你家王相公。可知道往那里去了?早间寻到如今还不曾遇见。”家人道:“早上钱、何二位相公在此邀去纳凉去了。”臧新道:“王相公回,与我道及罢。”就急急回到家中,巧巧白从走过,臧新笑道:“老白,你来得正好,才要着人去寻你。”白从笑道:“大爷呼唤小的何干?”臧新道:“你且进来坐了讲。”二人走进书房中坐定,臧新道:“我适才去候小王。”白从道:“那个小王?”臧新道:“就是前日对你说的苏州来的。此人他不知勾搭上了那家的一个闺女,有一表记,精不可言。却值他不在寓处,被我拿来了。”白从道:“什么表记?大爷取出来与我一观。”“看是与你看,只是便宜了你。”白从道:“大爷与我看了,这个便宜也换得来的。”臧新随取出,递与白从道:“你可好好的看,不要沾污了尘垢。”白从接过来道:“何等宝物,这样尊重!”细细一看,原来是一方绫帕,又细详诗意道:“到还不是情句。此帕恐非表记,或是女子遗失,或是侍婢窃赠,也料他不透。”臧新道:“老白,你何以知此帕不是表记?”白从道:“小的诗虽不会做,其理略知一二。看此诗并无情词勾挑之意,故尔知其未必。”臧新道:“前日他们赞王云诗好,我有一柄金扇是他题写的,取来你看,果然可好?”遂取出与白从,看过道:“字却写得好,只是他可恶,他打趣着大爷。”臧新怒道:“这小畜生如此可恶,做诗来打趣我!如何处治他一番才好?”白从道:“不可为此事失去机会,我们还要套问他这绫帕从何处得来的。”臧新道:“高论,高论!”遂将扇子扯得粉碎,丢过一边,命家人:“取酒来,与相知白相公对饮。”白从道:“天暑,不消罢。”臧新道:“先浇浇梅根,好说话。”白从道:“大爷又说什么话?”臧新道:“好说霉话。”白从笑道:“大爷原来说的趣话。”二人饮酒不题。
却说王云纳凉回至郑府,家人禀道:“早间臧相公来候大相公的,他在此守了一会。”王云道:“可曾进书房去?”家人道:“不曾见他进去。”王云进书房,也不查点不题。
且说慧空听得郑宅失去王云,寻无踪迹,所以慧空不介怀者,知王云为访淑女之游,故此病到好了。今闻王云仍在郑府,就备下见种果品;一则候候王云,二来探听访梦云的消息。唤女童挑了盒子,竟往郑府中来,见门上无人,一竟直到后堂。徐夫人见了道:“今日甚么风,将师父吹到舍下?”慧空施礼道:“恭喜夫人,老爷荣任,尚还欠贺,今日一则问候夫人万安,二来闻得我弟回府,聊备粗果两种,少表微心,望祈笑留。”夫人道:“何以克当?但不知那个是令弟?”慧空笑道:“就是令甥王相公。”夫人道:“外甥几时与师父结拜的?”慧空道,“今春令甥到小庵游玩,留题于小庵,小尼也就奉和,承令甥不弃,遂为诗中之友,是此结拜于佛前。夫人休得见笑。”夫人道:“师父这样一个才貌,竟落在空门,诚为可惜。舍甥竟不题起,可为隐口书生。”慧空问道:“令甥何在?”夫人道:“在书房看书,未曾他出。师父请自去,老身到不便相陪。”慧空面一红,道:“夫人又来取笑了。”
说罢,竟自一人走到书房中,只见王云隐几而卧,慧空上前以手推醒。王云抬头见是慧空,忙起身为礼,坐下笑道,“师兄几时来的?小弟贪眠,有失迎迓,望乞恕罪。”慧空道:“贤弟心绪不佳,故有如此困倦。”王云道:“非也。因夜露贪凉,所以白日少憩。”慧空道:“贤弟一向避迹何处?自然获得明珠,以完红叶之愿矣。”王云道:“师兄滤戏耶?弟因被友相留,施其技教,并无他意。连日有些小事,兼之天暑,故此未曾得候师兄。今见芝颜如故,使弟不胜开怀。”慧空笑道:“贤弟被友相留者,可是梦友乎?”王云见慧空说着,竟不瞒他,道:“事虽如此,只是言之可赧。”慧空道:“何赧之有?”王云就将到吴宅始末细说了一遍。慧空道:“你暗游月殿,私近青娥,真正夺尽人间萃矣。虽然未得姮娥,再当图之。”说罢,竟垂首无言,若有所思。王云见慧空低头不语,已知其意,佯说道:“师兄值此长夏如年,闷无聊赖,将何解之?”慧空见王云来言有因,遂笑说道:“炎天长夏,消遣各有不同:官宦富豪之家,高堂大厦,水阁凉亭,歌姬摇扇,侍女持冰,则暑从何来?那中等之人,清凉书屋,树木森阴,以消长夏。再次之人,不入论矣。似我出家之人,焚香煮茗,诵经悟道,以消长夏。”王云道:“上中下三等皆现成事,惟师兄一辈则谬。讲到诵经煮茗,更吊其愁,岂能消遣?此时博得一少年,相对赌酒吟风,寒冰逼坐,瓜果时新,不亦快哉?”慧空笑道:“非出。愚出家,原奋志,自今春与贤弟相会以来,又蒙垂点,所以刻刻在念,始此心体相拘,已尽物外之思,任他春花秋月,不染法界矣。”王云道:“师兄贞静玄妙,亦是善缘有在。”又道:“还有一言向师兄说。”慧空道:“何事?”王云道:“小弟在月初要返舍。”慧空道:“今年秋阉在耳,贤弟可能赶上试期。”王云道:“世间亦有巧事,前日有报,言圣主有疾,秋阔改在小春,就迟缓些也不妨碍。”二人正在书房谈到浓处,夫人命丫环来请吃午膳,二人起身进去。饭毕,慧空就谢别夫人,又向王云道:“贤弟若得暇,可到小庵纳凉。”王云道:“领教。”慧空就唤出女童辞去不题。
却说臧新一心要套王云的口气,那日去约了白从,来访王云。到郑府问门上道:“王相公可在府中?”门公道:“早上出去,不知何往?”臧新、白从道:“必定在钱、何两家,我们去来。”二人先到何家,就撞个满怀,正遇三人在厅上饮酒。众人见臧、白二人闯到,好不厌恶,可又没奈何,只得起身道:“二兄来得正好,俱请坐下。”二人竟不推辞,拱拱手就坐下。家人就捧过杯筯,斟酒送在二人面前。臧新道:“兄们好人,竟撇下小弟,在此作乐!”何霞道:“钱、王二兄偶然集至,小弟留饮,无过村酒粗肴,并无可口之物,谅不及府上之珍馐。”臧新道:“小弟拙口,不会讲话,遇酒肉则啖。”顷刻六七杯,方向王云道:“适间在尊寓奉候,因不见兄,故寻到此地。”王云道:“弟偶然闲步,遇见春山兄,邀来访瑞麟兄,蒙情留饮,恕弟失迎之罪。外日弟谒尊庭,兄亦恭出,所以未悟芝颜。”臧新道:“岂敢。”王云问白从道:“这位兄尊姓大名?”臧新道:“这是老白,名从,最有趣的朋友。”王云道:“久慕!久慕!”白从道:“这位就是才人王兄么?”臧新道:“正是。”白从向王云打一躬道:“久仰大名,果然名下无虚。”——这是小人们的寻常之态——白从道:“从未识荆,何蒙见爱?弟尚欠候,望兄恕我无知之罪。”白从就一连道有七八个“岂敢”,几个深躬。何霞道:“少讲闲话,快请饮酒。”王云道:“天气甚炎,二来小弟酒力不胜。臧、白二兄尚还无酒,多敬一杯。”钱禄道:“清霓兄言之有理。”臧新、白从二人正用得着,连饮了几杯,方才落盏。臧新道:“老白,我有一桩事作成你。”白从已知其意,佯问道:“大爷有何吩咐?”臧新道:“前日闻得城中有一个才女,姓吴,你晓得是那一家?”王云见臧新说出才女姓吴,不觉失惊。白从就假言道:“却不晓得。”王云道:“城中姓吴颇多,可知才女之名否?”臧新道:“怎么不知道。这才女之名叫做梦云。”王云闻言,心中愕然,道:“这厮如何晓得梦云小姐?倘被他求,如之奈何?”又想道:“谅来无碍,吴夫人决不将女儿配此匹夫。”白从见王云沉吟,遂问道:“王兄莫非到知此女?”王云见问,必中久已打点,道:“小弟知是不知,春间在西湖上拾一方绫帕,上面有诗一道,后却有吴梦云一个名字。适闻兄所言,谅来只此女也。”臧新见王云说出真情,反为无兴,起身告别,众人亦俱起身。王云向何霞道:“弟就在两三日之间要返舍,三位兄若上京,弟在舍相候。”钱、何二人道:“弟们实意不去,到下科看光景。”随各告别不题。
却说臧新回来,向白从道:“此事到被你前日猜着了,谁知正是拾的。明日我将此帕送还他罢,日后他知道了,到落一个贼名在身。”白从道:“不可送还他,留在那里,日后恐有用处。”臧新道:“也说得有理。”他二人议论,且按下不题。
再说王云回到郑府,在书房中看着暮云浓淡,红霞四照,不免生了思亲之念。又叹着客外孤迹,又转到梦云小姐身上,不知可有姻缘之分?一时就有许多主意,无数的念头,想到凄凉的地步,在枕头上落几点清溜溜的眼泪。说不尽他一夜光景。到次日在后堂饭罢,向夫人道“甥出外已久,犹恐母亲在家悬念。今日拜禀姨母,甥明日就返舍矣。”夫人道:“留贤甥在舍,甚为轻慢。今场期已改,缓留一日,可到初一荣行罢。”王云道:“竟遵大人之命。”又挨了两日,已是月尽,收拾了些零碎行囊,一竟到钱、何两家去作别,却好在路相遇,道:“清霓兄何往?”王云道:“明日要返舍,故此特来登堂谢别,二位长兄清晨亦有何往?”钱禄道,“弟们去答拜一友人。”何霞道:“兄荣行如此之速,小弟们尚未设得杯酒相饯,如之奈何?且到舍下去少坐一坐。”王云道:“理宜到府拜谢,今不期路遇二位氏兄,弟就此拜别了。”二人还礼道:“弟们明日早在江边候送。”王云道,“不敢。”当时各别。
王云想道:“慧空那里到要去辞他一辞。”就一意来到庵前,只见庵门未闭,走进去,有女童在佛堂扫地,竟也不问,一意就走到慧空房里去,慧空听得门响,忙问时,只见一人站在床前,细看方知是王云,忙披衣坐起道:“贤弟来之何早?”王云道:“弟明日回苏,特来别兄。”慧空道:“行期以择得如此之速么?”忙唤女童取水,自己起来洗了首面,烹了茶,摆下果碟,邀王云对坐,道,“不知贤弟行期之速,愚未设得杯酒相饯。今日可在此盘桓一日,一则尽愚之意,二来贤弟此去未卜来期何日。”王云道:“弟之行踪,那里定得。”慧空道:“世间之事,不称心者最多。”王云道:“师兄何出此言?愚昧书生何幸得蒙垂爱?”慧空道:“愚自入寂寂空门,与贤弟邂逅相逢,佛前结拜,实出三生之幸。只说与贤弟永为诗坛之友,今日一旦回旌,会期何日?岂无恨耶?”王云道:“弟若此行,倘能寸进,拜缓还乡,定然在舍之左近,结茅屋数椽,来请师兄去,以谢今日之爱。”慧空顿首道:“但能如愿,足佩其谊。”二人说话,不觉女童到整出午饭来了。二人饭罢,重烹香茗,又谈起闲话,王云就欲告别,慧空却依依不舍,随口占一绝赠别云:禅门此去几时还,静听长安捷录颁。
莫负莲台三叩首,常登高叠望云山。
王云闻慧空有诗赠别,亦口占一绝答道:此去禅门不久还,锦城消息有时颁。
安能衷曲无全始,一叶扁舟叩宝山。
慧空闻王云所答之诗,道:“若得如此,不负佛前之结拜矣。”王云道:“就此拜别师兄了。”慧空答礼道:“贤弟前途珍重!”二人牵袂送出庵门,洒泪而别,慧空回庵不题。
却说王云回到郑府,命家人就雇下船只。到次日,进内堂拜谢姨母。夫人到不舍得外甥,两泪交流,随吩咐郑二送大相公往苏,又吩咐沿途舟次小心。王云就作别出城,还未近舟,早已看见钱、何二人已在舟边候送。他二人见王云来,迎上说道:“清霓兄行期果准,弟等欠饯,心甚不安。”王云道,“弟乃无名下士,承二位长兄相爱,已是不当,还云欠饯?”何霞道:“弟等备得些许微物,聊作舟次之费,望勿见却。”王云道:“屡扰兵厨,子承厚惠,弟到不敢却也。”随命郑二收下礼物,王云道:“就此谢别二位长兄矣。”三人一同作揖罢,钱、何二人各出赠别诗一律,雪涛笺写得端端楷楷,递与王云,接来看钱禄的道:君贵丰年玉,鹿鸣龙榜尊。
未来陪祖道,雇去急行轩。
帆影随流水,舟声叽梦魂。
雷峰天竺远,还到世裔门。
又观何霞的,亦是五言律诗,道:
云白天香外,蟾宫不久归。
锦帆风送客,夜橹月相辉。
满载兼离恨,三思翰墨挥。
扫阶春榜后,音在雁南飞。
王云看毕道:“承兄们金玉之诗见赠,小弟行色匆匆,不能酬答,甚为惶恐。”二人道:“岂敢。兄请登舟罢。”王云随就上船,钱、何二人相别,各自回去不题。
却说王云在途中,不两日舟至故乡,泊在码头上,起了行李到家,郑二随船去讫。王云当时拜见夫人道:“孩儿不肖,久离膝下,使母亲朝夕悬念,今幸天眷平安。”夫人见王云,未到之时,打点发挥他一场,值至见了文文雅雅的一个儿子,将一片恨心就化为喜气,到说道:“我儿途中辛苦,你姨母在家可安乐否?”王云道:“姨母康健,命孩儿致候大人。”夫人道:“自闻孩儿失去之信,日日忧愁。前日接了汝姨母之信,才得放心。”王云道:“而今大人心安,未知爹爹京中可有信?”夫人道:“前日有书来,问汝下落,几次要告假回家,朝廷不许。已有信去了。今秋试期改在小春,路途遥远,在月内也要起程了。”王云道:“孩儿此去也不望第,要去候候爹爹。”夫人唤王奴取过历日,看到十六甚佳,王云道:“竟是十六也罢。”丫环走来请用点心,母子起身,一同到后堂,用过点心,闲说话。又到次日,王云到亲友家候看候看,忙了两三日,闲来惟有读书。
一日,张兰同万鹤来候王云,迎至书房,揖毕坐下。张、万二人道:“前日承兄到舍,却值会文去了,所以失迎。次日弟第来候兄,兄又他出,总未得一晤阔别之怀。自兄别后,杳然五月,使弟等朝朝盼望。”王云道:“弟也亦然。今两度会二兄未遇,正欲趋候,忽得驾临,深慰鄙怀。然虽小弟身却在浙,而心在二兄之左右。”张、万二人道:“承兄神照,向问尊介,言兄在浙隐失,弟第惶惶。其始末之事,请以教之。”王云道:“承兄等想念,足见契厚之情。”说罢,随将前谬言之事又述了一遍。张兰道:“才能多技,自然动人。”万鹤道:“今科试期改在小春,清霓兄行期卜于何日?”王云道:“弟家君在京,要去问安,并不想金榜垂名。”万鹤道:“兄过去谦逊。果然几时?弟们好附舟同往。”王云道:“家母之命,择于十六起程。”万鹤道:“弟等整备行装,是相约河边矣。”王云道:“若得二兄同住,途中方不寂寞。”张兰道:“弟闻得玄妙观中寓一云游道人,能知过去未来,我们去问问终身何如?”王云道:“使得,我们去走走来。”三人一齐竟到观中,见有许多人出进,他三人也挨进去,见上面端坐一个道人,但见他生得:童颜鹤发,飘飘然有出世之姿;谈吞语吐,悬悬乎知来去之机。身披鹤氅,端严若仙,头戴霞冠,尘拂天花,一定是蓬莱三岛瀛洲客,不然是阆苑内九转还丹老道人。真是红尘无识者,怎肯路言。
三人正看之间,那道人问道:“三位兄来意,莫非是问终身么?”三人惊奇,忙向前顿首,道人答礼命坐。三人坐下,道人将三人气色看过,瞑目不言。张兰道:“久闻真人大名,弟子等乃是一介寒儒,未卜前途凶吉,故此轻造仙室,求真人指点愚人,更要请教真人尊姓、法号。”道人道:“老道出世以来,未知有姓,人呼我为云龙野人。”只因云龙这一相,有分教:才子多灾,佳人又出。正是:诗曰:姻缘前定那更移,灾误文章亦甚奇。
不意佳人从险遇,情踪投合又分离。
毕竟云龙真人如何相他三人的祸福,且看下回分解。
------------------
第六回赴科场江中遭祸报恩德寨内存身
词云:
可怜祸福事无常,功名顷刻惶惶。月影空花,宁不凄凉。误入桃源,洞房说萧娘。坚辞名义,困我书香,无限思乡。
右调《湿罗衣》
话说云龙野人细观张、万二人道,“二子器宇不凡,日后必为衣紫之客。惟张子美中不足,结发无齐眉之庆,后得治民清廉,则介福弥深。二子终身已定,惟王子前途浩远,不能细述,老道有偈言八句,汝可记着。”取笔写于纸上,递与王云。王云双手接过,看上面写的道:丁火虚惊,不遂功名。
蓝田双玉,前定梦英。
哀哉生我,南北埋尘。
子孙瓜瓞,荣寿康宁。
王云看过,不能细解,心甚怏怏。云龙野人道:“汝不必踌躇,终身之事,尽在于此,日后自然应验。”张兰道:“弟子等科试在耳,可能得第?”云龙野人道:“功名之事,老道不知。路途惊恐,最宜慎之!”遂垂眉不言,三人只得顿首致谢而出,道人即系云龙真人,王云乃群仙降世,云龙真人故此来点化他一番,次日所以就隐去不题。
且说他三人出得观中,来到张兰家坐下待茶。张、万二人欣喜,惟独王云不悦,只将这八句偈语吟哦,始不能解。道:“内云‘不遂功名’,‘哀哉生我’,颇为不祥。”万鹤见王云忧郁,遂道:“清霓兄不消忧虑,弟观此偈语后两句大为吉昌,为人在世,只看终身之吉凶,以前颠沛些何必介意。”王云道:“这道人相兄等荣贵终身,独与小弟不言,必有患难,故此忧虑。”〔万鹤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之祸福,总在上苍与圣人。清霓兄才智过人,何以一时之糊涂?”王云闻言大喜道:“承长兄指教,弟顿开茅塞。”随谈笑自若。三人又说了闲话,各人散去。
不觉光阴易过,倏又望期。王云命家人雇下一只大船,次日早晨整备行装,一应物件,带了锦芳,拜别了母亲。夫人随吩咐道:“路途自要小心。”随同了锦芳,来到河下,张、万二人尚还未到,王云先上船,安排好琴书行李,复至船头上,望见张、万二人远远来了。行至船边,王云道:“二兄快请登舟。”张、万二人上船进舱,揖罢,万鹤道:“清霓兄来之何早?”王云笑道:“弟不比兄等有尊嫂留恋。”万鹤道:“此时由兄说趣话,说兄的日子在后边。”王云就吩咐开船。船家即忙解缆开船,望北进发。张、万二人各带家童一个,共是主仆六人,惟有三人谈今论古,说诗道文,到不寂寞,是日舟抵无锡,王云吩咐将船泊于惠山浜内。船泊已定,三人同登岸观惠山景致,但见那:巍巍殿阁不胜幽,古柏苍松隐佛楼。两岸柳阴藏市馆,钟声扬出亦悠悠。香云绕,品泉流,锡山峰对惠山头。落叶飘来鱼鼓静,暮烟绿径月升楼。
右调《鹧鸪天》
三人观玩了一会,见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在一座石碑上坐下,看那山岚烟雾,夜色阑珊,张兰道:“舟中暑热,莫若将酒席移来此处小饮,可乎?”王云道:“小弟亦有此意。”随命锦芳到船上取了酒肴,到山上摆下,三人共饮,只见月光如昼,万鹤道:“对此良夜,我等三人在此小饮,广寒中仙子应有怜乎?”张兰道:“月中素娥见了我等二人未必怜也。只恐见了清霓兄到要动情,正所谓月里嫦娥爱少年。”王云道:“二兄休得取笑。待弟作一歌以记其意,若何?”万鹤道:“如此更妙。”王云随歌道:人生于世最乐兮,花酒情长乎良朋。
皓皓月照山川兮,白云悠悠四海升。
姮娥笑我寂寥兮,云睹寒宫也相乘。
风清露沾青衿兮,妒煞阇藜几众僧。
张兰道:“清霓兄之歌,曲尽其景,吾等不为寂寞矣。”王云道:“亦要请教二兄一歌,未知有此兴否?”张兰道:“对此美景,亦当献丑。”随歌道:霞觞映月青山兮,寂寂松涛玄鸟啼。
顽石留人心醉兮,造化相持我独迷。
盈盈一水名利兮,此时此际乐更齐。
只隔故园六时兮,计程应到百里溪。
张兰歌罢,万鹤亦应声道:
良夜迢迢清风兮,苍翠山环古刹宜。
举手月落金卮兮,笑将吞月幻虚奇。
英豪处世惯乐兮,西海飘游任我居。
萧萧竹木敲林兮,夜深白露来酒里。
王云道:“二兄歌思甚佳,胜弟百倍,惟秀芝兄有怀乡之念。”张兰道:“怀乡之念,何人不有?”张兰起身道:“夜深矣,我们上船罢。”三人一齐步下山来上船,家人收拾杯盘回来,次早开船,途中闲话之事不谈。
且说舟行不两日,已到京口泊祝三人上岸,步到江边,见一派的江水,急波滚滚,往来帆影,真如一叶。王云向张兰道:“此时江景到也可观,更兼金、银、焦、蒜几山,惜乎天色已晚,不能上去一游。”张兰道:“在此一望,总在目中,何必登临?”万鹤道:“对岸一望之地,谅是瓜州,今日何不过去?”张兰道:“天色已暮,明日长行。”说罢,三人仍回舟中安歇不题。
到了五更时候,三人就催船家开船,不期是夜竟大雾漫漫,船家道:“要待雾散才能开得。”他三人那里肯听,只是叫开。船家也不敢十分违拗,只得解缆往江北进发——所以读书人那晓得江中利害。一者也是合刻下有祸,却才放到中流,巧巧遇着一只贼船,才劫得客商回来,见了王云的船,趁着这样的大雾,正中机谋,说声“动手”,就将王云船来搭住,斩断绳帆,七八个强人跳上船来。王云船上的船家见了,个个束手而战,任这些强人打入舱中,一掠精光。内有一个强徒,将王云看了两眼,就将王云驮过船去了,众强人就扬帆而去。从船家看见强盗已去,方出来思想埋怨。张、万二人及家人俱各面面相觑,见此光景,甚觉惨然。张兰跳脚道:“就迟些开船也罢,误在催逼,遭此横祸!”万鹤道:“行囊劫去到也罢,为何将清霓兄抢去?令人不解!若是仇人抢去,害了性命,王年伯就是此子,岂不休矣!”张兰道:“事已出乎无奈。”随叫船家仍回京口。万鹤道:“此事正应道人之口了。”张兰道:“何以见得?”万鹤道:“前日清霓兄偈言首二句说‘丁火虚惊,不遂功名’,今日是丁巳日,况道人云:‘途路惊恐,慎之。’今皆应验。”张兰道:“如此看来,也是大数,清霓兄不至丧命。”说话之间,船已到京口。张兰同万鹤写了两张呈子,到府、县官投递,府、县两处晓得王仁诚之子被盗劫去,不敢怠慢,即忙差了捕役,分头缉捕。
你道如何捉着这伙强人?张、万二人一连候了几日,并无消息,只得听府官差人去缉捕,船竟回苏。锦芳先到府中报知主母,夫人闻言,恸之欲绝者几次,众丫环、妇女救醒。少顷张、万二人来到,请出夫人,揖罢坐下。夫人道:“小儿只说同二位尊相北上,以为万安,不幸又遭此倾生之祸,未知能有相会之日否?今二位尊相到舍,有何见教?”张、万二人道:“年伯母在上,小侄等来非为别事,令郎被盗劫去,自然尊介来已经禀过,前令郎与侄等未起程之先,玄妙观有道人能知未来之事,侄等同令郎去问终身,道人有八句偈言付与令郎,上有‘丁火虚惊,不遂功名’。前日被劫,却是丁巳日,又有虚惊二字,况年伯未尝结怨于小人,今虽被劫去,谅无加害之理,伯母请自宽心。”夫人道:“承二位尊相安慰老身,但母子难免不悲伤耳。”万鹤道:“侄等叨在令郎交契,尚然关切,何况伯母是母子天性。但前日侄等在京口已经报了府、县,府、县目今佥批差人严获,少有音讯,即当来报府。伯母大人且少宽怀,保重贵体要紧。”说罢道:“侄等且告辞,再来请安大人罢。”张、万二人别去不题,且说夫人在家逐日悲恸,修书差人上京报信不题。
却说王云被劫之事。谁知这个强盗就是元宵释放的滕武,已入长兴山为盗,后来李霸死了,这些喽罗们就立他做了寨主。只因李霸未死做寨主的时候,下山劫掠乡村,见一小女子生得好,他竟掳上山来做了女儿,名唤英娘,年才六岁,生得百伶百俐,所以就与他书读,故此认李霸为父。到了十三四岁上,人又生得一貌如花,诗书文墨无所不通,所以李霸更爱如掌上明珠。一日问英娘道,“汝以此才貌,吾必要与汝觅一快婿,也不枉带你上山。”英娘知身非所栖,以字匪人,故此不避羞赧,向李霸道:“爹爹若与孩儿择婿时,其人才貌若不与孩儿相等者,誓死而难从严命。”所以李霸临终,托与滕武道:“倘吾去世,汝当任此山寨之王。我有义女英娘,才貌兼全,真人间之奇儿。汝当为择一才貌兼全的快婿,不可妻于匪人,为他终身之恨。”随唤出英娘来,命拜滕武为父,拜毕,李霸道:“莫负我重托!莫负我重托!”大叫数声而死,当时各各举哀挂孝。殡殓已毕,众人推滕武任其山寨,屡屡曾吩咐觅获才郎不得。却好此日劫掠财物,又撞着王云一表人才这样一个少年,故此抢过船来。
不两日到了山寨,王云不知就里,所以惊得魂不附体。只见三四喽罗上山去了,顷刻同了两头目下来,对众喽罗们道:“与相公整好衣冠,请上去相见。”王云听得“相见”二字,心中才少定,起身整好衣冠。二人上前向王云打躬道:“先生请行。”王云问道:“此处何地?将我劫来作何计较?”二人道:“先生不必惊疑,到寨中便知分晓。”王云始知原是强人,无可奈何,只得同着二人走上山来。一般也有关隘,到还有条款布制,也不细去看他。不觉已走到寨中,只见厅上一人端然坐在那里。这二人上前禀道:“蒙大王差迎奇士已至。”滕武道:“着他上来。”随唤王云,王云就上前,端然立着道:“汝等何敢劫掳宦家子弟?应得何罪?”滕武闻言冷笑道:“此处并非城池皇地,惟我独尊。什么宦家不宦家!你大模大样,见了俺也不行个礼儿,反出大言,押制谁人?”王云怒道:“汝等强徒,群聚山林,擅自称尊,岂人类也?吾头可断,焉能屈膝于汝等贼子乎?”滕武见王云毁骂,勃然大怒道:“黄口孺子,无知小儿,俺到优待于汝,汝反毁骂于俺!”唤左右:“与我斩讫报来!”喽罗闻言,急忙动手。才接王云的两个头目张成、孙虎上前禀道:“请大王暂息雷霆。这书生小子不知利害,看择人之难,待小将以言劝他。”滕武道:“既如此,松了绑,汝等可去问他姓名、乡贯,再来回报。”二人领命,带了王云到别室坐下,道:“先生适才之言语,太觉猛了。古人云:‘在他檐下过,怎敢不低头?’”王云凭他二人说长道短,只是个不开口。张成道:“先生尊姓大名?贵乡何处?乞道其详。”王云自己暗想道:“欲待言,又恐加害我。且相机而应,巧处商量。”随道:“小生姓王名云,祖贯苏州,家君仁诚,现居翰院。”“原来是一位公子,多有失敬了!实不瞒公子说,大王有一位淑女,真正才貌兼全,欲得一佳婿,今遇公子,如得连城之璧,欲赘东床,共成大业。公子若依在下,可以俯就此段良缘,切莫过于固执,以失其和心。”王云闻言,变色怒道:“小生乃名门贵裔,岂肯纳贼女为妻?”张成忙掩住王云口道:“公子谨言,恐生事端。”王云道:“有何大事,可速速送我下山!若不送我回去,到速求一死,免污祖上声名。”张成笑道:“公子,你突将性命看轻了。大王之女,生得绝世无双,这样美事不可错过。”王云又怒道:“汝等一般狂徒,何必唢唢!”
张成见王云十分执拗,到将言语伤人,就怒恼起来,向孙虎道:“小子无知,兄看守他在此,我去回复大王,再作定度。”随到前厅,将王云之言一一禀知。滕武惊道:“原来就是我恩人,何不早言!”忙整衣冠来见王云,就倒身下拜道:“肉眼无珠,冒犯台颜,望恕不才无知之罪。”王云一时竟茫然不晓,随搀起滕武道:“兄何前倨而后恭?不识何由?”滕武道:“谅恩人也不认得不才了。向蒙公子元宵活命之恩,就是愚下。”王云道:“原来你就是滕兄。别后多时,不意就创此等大业!”滕武随邀王云到大厅上坐下,向王云打躬道:“小弟们不知大驾,误犯虎威,罪莫大焉。”王云道:“不知者不罪。”滕武就吩咐手下排宴。王云道:“明日乞令一人送小生下山,足见高谊。”滕武道:“公子不必焦〔虑〕,且消停一日。但山寨中无非村醪野味,实非敬客之物,愚下也还有片言相告。”王云道:“承兄美意,实该领情,但家慈在堂,一闻此信,不但悲伤,更加朝夕悬望,能令为子者安乎?还是赐我还乡更叨爱矣。”滕武道:“公子不必介怀,少不得要送驾回府,只是还未到此日。”说话之间,筵席已经摆下,滕武起身奉王云上席一座,滕武对面一席,下边几席是众头目。须臾坐定,滕武向王云道:“虽然村醪野味,公子若不嫌简亵,可请用一杯。”王云思乡心重,那里咽得下喉去,所以只推无量。正是:一心一念报深恩,诗赋无情志独存。
清酒难回君子意,为关名节执辞婚。
王云见滕武加意殷勤,自己回想道:“这班人终是强盗,我若过于推却,他起兽心害我,岂可策料。他若再来劝时,我且勉强也饮他两杯。”主意已定。话说滕武见王云不酒不看,随起身到王云席上道:“想是公子一人寂寞不饮,待愚下来奉陪。”王云起身道:“小生实系酒量不胜,何劳大王错爱?”滕武道:“就少可见意,也尽不才之心。”随满斟一爵,奉与王云。王云接来,勉力饮荆又奉了两爵,滕武才归原席。大众又劝,王云坚辞。少顷席散,送王云到一书房安歇。
不知不觉的住了五六日,一日滕武向王云道:“不才受先寨主之托,权守此山寨,实在欠才,不能任此。近来朝廷昏弱,权臣当道,不能使英豪才士得志。不才观公子正是少俊英豪,莫若守此寨,以图大业,不才愿让,不识公子意下若何?”王云闻言,正色道:“大王何害小生为罪人也?小生虽未上进,家君现居翰苑,世代簪缨。若为此不法之事,贻千古臭名,灭祖宗之荫。虽身首异处,实难从命!”滕武见王云立志坚牢,出言恶撞,面含愠色道:“公子不愿为也,听凭尊意,决不相强,但要留公子在此帮助不才,共守此寨,待朝廷招安之日,同下山去。”王云见滕武面容不善,恐触其怒,只得含糊答道:“小生才疏学浅,恐不能应教于左右。”滕武道:“公子不用过谦。”又道:“不才还有一事相告。”王云闻言,谅是说亲,随道:“大王又有何见教?”滕武道:“不才有一女,可称淑媛,但无君子可配。念遇公子而不为,君子再往何求?若不见弃,愿奉公子以侍箕帚。”王云接着说道:“承大王雅爱,实该领教。奈小生已经聘过荆妻,有妨尊命,望乞海涵。”滕武见王云坚意辞婚,就拂然道:“公子自抱铿金戛玉之才,谅我等山鸡难配凤凰,然有女亦不愁无婿!”随吩咐各路关隘上人等,“若遇王相公,不许令其下山。如有放行者,定按军法!”王云被滕武当面讥刺,也无奈他何;又听得不放下山,真正只好肚中暗苦,也只得勉强住下不题。
却说英娘年已及笄,每常闲坐花亭想道:“奴家生在名门,被强徒带上山来,称人为父。我枉有才貌,陷在山寨之中,终无出头之日,将来不知作何结果?”时下又值秋景萧萧,更触起一番愁绪。他自己思前想后,想到这个心酸的去处,留不住两行清泪,介破了芙蓉娇面,这已无怪其然。蛋说这英娘身边有一个待儿,名唤香珠,生得到也有几分姿色,人又乖巧,望见英娘不在房中,寻到亭子上来,只见英娘一人独坐,面带忧容。香珠就问道:“小姐,你一人在此,为何烦恼?”英娘道:“你丫头家晓得甚么,怎知我心中之事?”随叹而吟道:秋光何事逼愁人,景物无情恨独亲。
久困山中终是了,红颜命薄果然真。
香珠听了英娘之吟,道:“小姐愁肠不言,贱婢已知。”英娘道:“汝小小年纪,知何事来?”香珠道:“小姐所愁者,久困山寨,父侍他人,一也;再者,迢迢城市,而小姐纵有才貌,那得门当户对?若字近人,其名不正,二也;大王费心与小姐择婿,那有豪门贵客而到此山寨中,结其丝萝者谁肯自浊?此三也。贱婢忖度,小姐心上只此三件,所以难释其怀。”英娘听得香珠之论,竟愕然道,“汝小小年纪,到有此一番度量。你可晓得大王连日所作何事?”香珠道:“我也不知尽细,只听得前日喽罗们下山,掳了一个人上来,又说是大王的恩人,大王就将小姐许他为婚,那人反到不允,可是奇也不奇?”英娘道:“那人不允其事,必然是高士。”香珠道:“小姐未识其面,何以知其高士?”英娘道:“是有婚而辞,亦不可料。不然,自居清白,不肯与贼女为配,故此知其高士。”香珠道:“依此说来,小姐终身不能成婚了。”英娘道:“蠢丫头,胡言乱语!”因叹道:“真是红颜命薄,陷于此,有妨情白,不如弃此主以谢世,到还清洁!”香珠闻言惊道:“小姐何出此言?凭此才貌,谅不居于人下,偌大个世界,宁无人物?前日掳来那人,未知若何,待贱婢去探个消息。”英娘道:“休得胡为!姻缘自有定数,所虑者非此。只因负我一诗一韵于空山,自怜其情也。”香珠笑道:“小姐进退相关,将来作何计较?”英娘不答,竟回房不题。
且说工云在寨中度日如年,所恨者滕武不放他下山,朝夕思亲,怎能脱离虎口?所以对着这秋肃天气,更助其愁,道:“我王云生于宦门,功名婚姻如此命蹇,今又遭此不幸之祸!”想到苦恨的田地,因作恨辞两阕以记之,云:丹桂飘香候,离愁日积新,西风蛩调助愁嗔,萧萧落叶频。白云飞去易,红树间河津。高秋山郭慕萱椿,悠悠闷系心。
调寄《巫山一段云》
山林阻断乡关翰,孤雁哀声魂散。宝镜光盈人(情)玩,予恨观银汉。哀情梦里神凝半,客底离愁时按。花鸟幽林无伴,篱菊频频叹。
调寄《桃源忆故人》
王云书罢,自己吟了两遍,甚觉无聊,在房内低着头走来走去。忽然见房中摆设不凡,奇道:“不想此间如是幽雅,我到不曾留意,正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随步到外边来一看,竟也有花卉假山。又细细一看,道:“原来是一座小花园,其功到也精巧,不料此等匹夫,也有这作为!”王云那知是英娘的指点所造,故此英娘常日在此园亭之中拈章弄笔,玩月吟花,所以这房只隔得英娘的卧室一进。起先王云原在外厢安歇,滕武见王云愁深无解,故送到此处,以慰其心,所通英娘内室之门已经锁断。王云初进来时因愁闷忘情,今日见之,称赏不了,重复走进房来,见图史堆满,笔砚精良,惊讶道:“我自上山,未曾见有文人交接,莫非滕武之女果有才情?”又道:“非也,他要赘我为婿,故设此局以动我心,不可被他所惑。”又见壁上贴着些甚么,上前一看,就喜得手舞足蹈,大赞道:“不料山寨之中有此才士,我深敬之。”看去诗词颇多,单道两律云:杏林春色园林春晓景重重,碧草萋萋衬落红。
玉露附花花有色,锦云磐树树无穷。
流莺乘早啼深处,归雁迷芳绕此中。
斜挂酒旗留醉眼,赏心日日怨东风。
中秋晚月
小窗初涌月光平,气肃秋宵分外明。
庭院碧梧金露霭,广寒丹桂彩云轻。
素娥因恨怜秋夜,青女常愁怨汉清。
鸿雁一行音断续,寨林新叹归思生。
王云看到二诗,沉吟道:“满壁诗词,若出男子之口,必无这等秀媚;若出于女子之口,又绝无脂粉之气,令人不能识辨。”重又将这此二诗细细推敲一会,道:“这诗还是闺中之句,词内俱稳愁怨,未知何故,其情景倒与小生并驱。世间我只道就是梦云小姐,谁料此地又有这才女!可见天下之大,闺阁中才子不时而有,希为男子者不可以才自负。”又道:“也还不可深信,或者抄录他人之句。移来蛊惑于我,也未可知。”又想道:“他既抄录,不抄幽闲丽句,反录愁恨之章,只怕还是真的。”
正在疑真疑假之时,抬头只见花阴深处,一青衣女子冉冉而来,想道:“园中女子从何而至?谅必滕贼他家眷。”随步出来,只见这女子在那里折桂花,且是生得俏丽,王云竟走到园中,上前问道:“小娘子折桂何用?”那女子见人问他,欲待发作,看看王云是一位俊伟书生,所以含笑不答,竟去折花。王云见问又不答,折花奈树又高,因道:“小娘子折取不着,待小生折取一枝,付与小娘子何如?”随扳树折一枝在手,香珠正中其怀,怎奈素不相识,不好就要,只是站立踌躇。王云道:“小娘子又不折花,端然站在那里,意欲何为?”香珠见就问他折花,答道:“才承先生慨允赐花,值之折下,又不见付,亦不知何意?”王云见他娇声呖呖,就要歪缠起来,道:“花乃贵园之物,岂有不付小娘子之理?但要请教小娘子:可是大王身边的侍儿么?”香珠见王云殷勤相问,那有不答之理,随道:“不是,我家大王从来没有夫人。”王云道:“大王没有夫人,小娘子又不是大王的侍儿,一定邻家女子爱花而来。”香珠道:“更不是,此地乃山寨之中,那有邻家?”王云笑道:“好个山寨之中没有邻家,叫小生却到难猜,不如小娘子直道了罢。”香珠道:“妾乃小姐身边的侍儿。”王云道:“小娘子又来哄小生了,适才说大王没有夫人,忽然就生出一位小姐来了?”香珠道:“先生有所不知——小姐系先大王所遗。”王云道:“你家先大王姓甚名谁?”香珠道:“先大王姓李名霸,在今夏初身故。先大王见滕将军能事,临终故将大事托之,立为寨主,所以小姐就拜滕将军为父。”王云道,“原来如此!小姐芳名唤甚?青春几何?”香珠道:“先生素无相识,问得好奇!我家小姐乃闺阁名姝,岂得轻与人言?先生肯与花则付之,若不肯,妾去叫人来折。”王云见香珠抢白了几句,羞得满面通红,忙陪罪道:“非是小生失言,因小娘子言及,故此相问,谁知就触犯小娘子之怒。”香珠见王云躅促,不觉可怜,随笑道:“我家小姐乃世间罕有之人,岂能擅向人言?”王云见香珠转口,陪笑道:“据小娘子说来,怎样才与人说?”香珠道:“要礼到,少言一二。”王云道:“小生知罪矣。”忙向香珠深深一揖:“我如今礼到,先要请教小娘子的芳名,然后再请教小姐的芳名。”香珠遂答礼,掩口笑道:“先生请自尊重。贱婢名唤香珠。”王云道:“好个芳名!自然是丽人所用。小姐的芳名亦乞赐闻。”香珠道:“小姐名唤英娘,年方十七,尚未字人,真正才貌绝世,诗文词赋件件皆通,此乃实言。请教先生是何方人氏,因何得到此地?”王云忍不住两泪双流,香珠惊讶道:“先生泪从何来?”王云道,“承小娘子见问,未免触动离愁,所以伤感。小生乃苏郡人士,姓王名云,表字清霓。因尔科试,舟过京口,被你大王手下之人掳上山来,汝大王亦是苏郡人。岁首曾到舍间为盗,被小生获住,未曾究治,反赠他银两释放,谁知反成大事。”香珠道:“怪不得大王有‘恩人’之称。此时大王也应将恩报恩了,何以先生反倒悲泣起来?”王云道:“小娘子有所不知。汝大王要将小姐招赘为婚。我想出自名门,岂肯与他为婿?恐其日后难免人谈论,所以不曾从命,故此触怒大王,始才关禁小生在此。”香珠笑道:“这是先生立身之行止。若论这样一个美人,就俯就此良缘,也不辱没了先生。”王云摇首道:“这事如何使得!纵然是九天仙女临凡,也难以从命。”说罢又流下两行清泪。香珠道:“先生汪汪流泪,思乡之念,且自耐烦。”王云道:“小生思乡念切,也无处可诉,今幸遇小娘子,得以剖其衷。”香珠道:“妾来此已久,恐小姐见责,二则恐有人来,明早再当请教罢。”王云将桂花付于香珠,香珠接花竟袅袅而去。王云被香珠这一番说话,倒弄得不上不下,疑疑惑惑的,道:“前有吴小姐,一场跋涉,尚无毫厘之间,不意又有一个英娘。”又想道:“任他是才貌兼全,难免贼女二字,又不曾见面,岂可多用这想慕之心。”
不题王云自言自语,且说香珠折花回去,英娘怒道:“你这贱人,叫你折花,就去了这一日!”香珠道:“树高难折,因此耽迟。”英娘道:“胡说!你明明在那里玩耍,还要遮掩。可实对我说就饶你,不然打你三十竹片!”香珠想,也瞒他不得,遂道:“就是有话,怎敢在小姐面前说。”英娘道:“但说不妨。”香珠道:“贱妾去园内折花,正折不着,厅内走出一个少年书生来,他道:‘你折不着花,待小生折一枝与你可否?’贱婢那时正无人折,正中我意。不期他折花在手,不肯就与我拿来,要问我是那个身边的侍儿。贱婢竟不答他,他又殷勤再三相问。故此无奈,只得对他说了。其次又问小姐的芳名……”英娘道:“你可曾对他说么?”香珠道:“也曾说来。”英娘道:“贱人,我的名字岂可轻与外人说的?”香珠道:“贱婢原不肯的,见他问得可怜,故此相答。”英娘道:“你可晓得此生的姓名?那方人氏?因何到此?”香珠道:“他姓王名云,字清霓,姑苏人氏,上京去科试的,就是前日被大王掳上山来的。他说大王也是一处人,曾在他家为盗,被这生获住,反赠金放的,所以才有‘恩人’之称。大王要将小姐配与王生,不出小姐前日之料,这生坚辞不允。”英娘闻言,心中明白,道:“这生年纪有多少了?相貌何如?”香珠道:“看他年纪,只在二十之下,相貌到与小姐相等。”只因香珠这一说,打动了英娘往日想思,因沉思良久道:“据你说,此生有貌,未知可有才?他次后还说些甚么?”香珠道:“他说:‘小生还有思乡的愁绪,还要相告。’欲向我言,是贱婢要紧回来,所以也未曾言及。”英娘叹道:“奈男女各别,不能试王生之才志。”香珠道:“小姐不可错过这佳偶,虽然王生推却,他不知小姐这才貌。若知道,必然俯就。”英娘道:“汝论虽善,但儿女之事,非媒的、父母之命不可。”香珠道:“虽在嫌疑之际,也要从权变。待贱婢明早再借折花为由,探他口气如何。”英娘道:“不可造次。此生立志已坚,恐取其辱。”香珠道:“小姐守身,言非无理。但此山寨之中,非独不保后事,倘字不得人,目下不随权变,恐失其大事。”英娘道:“我心已惑,听汝为之。只是不可走漏消息。”香珠道:“这个自然,不必小姐吩咐。”他二人议论不题。
且说王云自香珠去后,回至房中,看了壁上之诗,愈看愈奇,道:“如果是英娘所作,其才不亚于梦云,虽有盗女之名,也顾不得他,且就其婚,得占人间双美,亦快事也。”又想道:“前日这般拒绝滕武,如今怎好又去求他?”又想道:“莫若我且题诗一首,待香珠再来,烦他带去,且探一探英娘的才调何如,再作理全。”随展开花笺,题成一律,叠成方胜,压在砚底下。
正在沉思之际,滕武走进来道:“公子在此沉思何事?”王云到着一惊,起身道:“大王请坐。小弟乃离乡之人,岂无思乎?”滕武坐下笑道:“不才送公子在此,也还少可解闷?”王云道:“幽雅之处,虽可解闷,也难释乡思。若大王果然见爱小生,放我还乡,此情此德,没齿不忘。”滕武道:“公子不必心焦,归期自有。不才原留公子在此,别无他意。目下有一言请教:寨中人马有半万之外,何奈粮饷不敷,请公子以何策教我?”王云道:“承大王下问,但小生诗文之中还能应教,若云军伍之事,实是茫然。”滕武道:“公子抱经略之才,何必过谦,望乞赐教,以救苍生。”随向王云一揖。王云答礼道:“大王,小生虽有小见,未知大王得能听从?”滕武道:“愿求妙旨。”王云道:“大王聚乌合之众,每每劫掠客商,其罪莫大焉。在于客商,远离父母,撇子抛妻,希图微利以养生,忽然被动,富者犹可,若然小本营生,其情惨然,既已囊橐一空,流落他乡,其父母妻子有倚门之望,饥寒之苦,是时儿啼母哭,家资日散。大王若察此情,岂能忍为?莫若散去军兵,改业为良,岂非美策?”滕武道:“公子之论,未为不可,但不才受先大王之托,一旦毁他事业,与理不合。”王云道:“大王既不从此,还有一永远之方。”滕武道:“愿闻。”王云道:“若许荒山,可命兵丁开出,改作良田,耕种麦谷,足可以军。”滕武道:“此真良策也。”王云道:“若此法一行,少要劫掠,以害生民。”滕武道:“承公子金玉之言,待不才成功之日,自当报效。”随辞去不题。
且说香珠次早又到园中折花,遇见王云,不知说些甚么,且看下回分解。
江南一梦到仙峰,不异良缘遇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