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 第 310 页/共 361 页

堂以居。凡以黄冠褐衣至者,靡不馆之。往来千人,盖尝有神仙异人混于众中,道成独默 识之而不言。会稽光孝观,故名乾明,天圣间章献明肃皇后遣中使筑之,久坏不葺,道成 谈笑复其旧。凡都城桥梁道路,皆力治之,费至缗钱百余万。建东岳庙吴山上,既成,又 即其傍筑室以奉真武,左江右湖,气象雄丽,而道院屹立于庑外,钟磬步虚之声,在云霄 间,都人为之心骇神竦。于是皇帝闻而异之,故有扁榜之赐。臣某犬马之年,骎骎九十,获 在圣主仁寿域中,且尝获纟由绎三朝金匮石室之藏,今虽笃老,犹幸未病废,得以纪稀阔盛 事,岂非幸哉。开禧二年,岁在丙寅,三月某日,太中大夫充宝谟阁待制致仕山阴县开国 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臣陆某昧死稽首再拜谨书。 跋尹耘师书刘随州集 佣书人韩文持束纸支头而睡,偶取视之,刘随州集也。乃以百钱易之,手加装褫。绍 兴二十五年正月八日,陆某记。 尹耘师耕,乡里前辈,与九伯父及先君游。此集盖其手抄云。绍熙元年七月望,某再 跋。 跋唐御览诗 右。唐御览诗。一卷,凡三十人,二百八十九首,元和学士令狐楚所集也。按卢纶墓 碑云。元和中,章武皇帝命侍臣采诗,第名家得三百一十篇。公之章句奏御者居十之一。 今。御览。所载纶诗,正三十二篇,所谓居十之一者也。据此,则。御览。为唐旧书不疑。 然碑云三百一十篇,而此才二百八十九首,盖散逸多矣。姑校定讹谬,以俟完本。御览。 一名。唐新诗。一名。选集。一名。元和御览。云。绍兴乙亥十一月八日,吴郡陆某记。 跋文武两朝献替记 学者当以经纶天下自期,此书不可不见也。但传本缪误,几不容读。以它书寻绎之,十 得四五云,绍兴丙子腊日。务观题, 跋杲禅师蒙泉铭 右妙喜禅师为良上人所作。蒙泉铭。一首,往予尝晨过郑禹功博士。坐有僧焉。予年 少气豪。直据上坐,时方大雪。寒甚。因从禹功索酒。连引径醉,禹功指僧语予曰。此妙 喜也。予亦不辞谢。方说诗论兵。旁若无人。妙喜遂去,其后数年。予老于忧患。志气摧 落。念昔之狂。痛自悔责。然犹冀一见。作礼忏悔。孰知此老遂弃世而去耶。虽然。良公 盖一世明眼衲子。不知予当时是。即今是。试为下一转语,隆兴改元十一月五日。笠泽渔 隐陆某书, 跋修心鉴 右高祖太傅公。修心鉴。一篇,初。公生七年。家贫未就学。忽自作诗。有神仙语。观 者惊焉,晚自号朝隐子。尝退朝。见异人行空中。足去地三尺许,邀与俱归。则古仙人嵩 山栖真施先生肩吾也,因受炼丹辟谷之术。尸解而去,然其术秘不传。今惟此书尚存,某 既刻版传世。并以七岁吟及自赞附卷末。庶几笃志方外之士读之。有所发焉。亦公之遗意 也,隆兴二年七月二日。元孙某谨书, 跋邵公济诗 先子入蜀时。与邵子文遇于长安。同游兴庆池。有诗倡酬。相得欢甚,夜读公济诗。超 然高逸。恨未尝得讲世旧与文盟也,乾道元年五月十八日。笠泽渔隐陆某书, 跋坐忘论 司马子微师体玄先生潘师正。体玄师升玄先生王远知。升玄师贞白先生华阳隐居陶弘 景,故体玄语子微曰。吾得陶隐居正一法。逮汝四世矣。乾道二年天庆节。借玉隆藏室 本传,渔隐子手记, 跋查元章书 李份事士大夫谨。以故得书帖多不可数,然其书。至不敢与他札偕藏者。元章吏部 一人而已,份一吏耳。知敬元章如此,岂知元章仕于朝。既不容。去而居幕府。又不容。自 引于数千里外赤甲白盐之间。乃少安,呜呼。亦可叹也夫。丙戌上元后三日。渔隐书, 跋高象先金丹歌二首 右玉隆万寿观本,序言有注解而不传。亦不知序者为何人也,丙戌二月八日。务观书, 又 国初,有高象先,淳化中为三司户部副使,少从戚同文学,与宗度。许骧。陈象舆。郭 成范。王砺。滕涉齐名,不言其所终,亦不知其乡里,恐即此人。然序言名先,字象先,又 似别一人。神仙隐显,不可必知,聊记之耳。辛亥炊熟日书跋天隐子 最后易简渐门二说,非天隐子本语,他日录本当去之。丙戌三月中休传本于玉隆万寿 宫。渔隐。东坡先生以为天隐子真司马子微所著也。传本后二十五年,绍熙庚戌冬至日书跋造化权舆 先楚公著。埤雅。多引是书,然未之见也。乾道三年孟夏十八日,传自玉隆藏室。甫 里陆某谨题跋老子道德古文 右汉严君平著。道德经指归。古文。此经自唐开元以来,独传明皇帝所解,故诸家尽 废。今世惟此本及贞观中太史令傅奕所校者尚传,而学者亦罕见也。予求之逾二十年,乃 尽得之。玉笈藏道书二千卷,以此为首。渔隐陆某题。乾道二年十月十日跋庵语 乾道庚寅十月入蜀,舟过公安二圣,见祖珠长老,得此书。珠自言南平军人,得法于 卍庵云跋武威先生语录 丰清敏公为中执法,论事上前,曰。司马光。吕公著皆忠贤,何为引赦复官。赦当及 有罪耳,无罪何赦也。徽祖曰。光等变先帝法度,非罪乎。清敏公顿首曰。诚当变,无 可罪者。方元符。建中间,众正毕集于朝,天下喁喁,想望太平。清敏公与陈忠肃公,俱 极谏官御史之选,而所以言则有婉直之异。吾先大父楚公,每以为二公之论皆不可废。盖 忠肃似孟子说齐,而清敏似伯夷谏周,其归一也。今观武威先生之论,又甚似清敏。百世 之下,志士仁人,得此书读之,当有太息流涕者矣。乾道七年立秋日,山阴陆某书跋关著作行记 著作关公出使峡中,风采峻甚,仕者人人震栗,莫敢仰视。某以孤生起罪籍,万里佐 州,浅暗滞拙,自期且汰去。而关公独厚遇之,举酒赋诗,谈台阁旧事,忘其位之重也。公 免归之明年,某以事至卧龙山咸平寺,长老惠琏言,公往有行记,今将刻之石,因属某书 其末。某曰。方关公之门可炙手时,此书伏不出。今公归卧青城山中,宾客解散,形势一 变,而琏方刻其书,为不朽计。嗟乎。足以愧士大夫矣。乾道七年七月七日,左奉议郎通 判夔州军州主管学事陆某谨识。 跋司马子微饵松菊法 乾道初,予见异人于豫章西山,得司马子微。饵松菊法。文字古奥,非妄庸所能附托。 八年,又得别本于蜀青城山之丈人观,斋戒手校,传之同志。十二月六日,笠泽渔翁陆务 观书于玉华楼。 跋周茂叔通书 濂溪之生也,世但以佳士许之耳。既死,蒲左辖作志,黄太史作诗,其称述亦不过如 此。向使无二程先生,后世岂知濂溪为大儒,传圣人之道者耶。以此知士之埋没无闻者,何 可胜计。乾道壬辰十二月十五日,成都驿南窗书。 跋岑嘉州诗集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 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今年自唐安别驾来摄犍为,既画公像斋 壁,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知诗律者,不独备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 乾道癸巳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跋二贤像 右孟贞曜。欧阳率更二像,皆唐人笔墨。北湖者,吴则礼子傅也。无悔者,刘焘无言 也。最后实先君会稽公。茶山先生曾文清公书。万里羁旅,不自意全,抚卷流涕。乾道九 年九月既望,刻石置汉嘉月榭上,山阴陆某识。 跋山谷先生三荣集 予集黄帖,得赠元师及王周彦三诗,甚爱之。有黄淑者,家三荣,见而笑曰。绍兴中 再刻本也,旧石方党禁时已磨毁矣。乃出此卷曰。是旧石本。其笔力精劲盖如此。因录 藏之。淳熙之元二月二日,务观书。 跋砚录香法 ,砚录。旧有本而亡之。香法。盖未之见。师房者。济南卫昂也。娶婆娑先生崔德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