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 第 63 页/共 70 页

三六六、钱泰吉辅宜【叶昌炽】 颖上兰亭内景经,青花蕉叶制为铭。 学官充栋吴桥本,龠舞歌钟共一庭。 王拯《钱先生家传》:“先生讳泰吉,字辅宜,自号警石。先世本何,居浙之海盐甘泉乡,养于邑钱翁。数传至复,官大兴县令,先生考也。先生官海宁州学训导,年甫三十七,在海昌为《曝书杂记》两卷,自道所得成一家言,海内藏书家争购传之。” 《甘泉乡人稿藏书述》:“余六经组毕,先大夫曰:‘我有书数千卷,在吴桥县王氏,当取以畀尔。’迨先大夫丧归,过吴桥县之连儿窝,王氏以书来归,遂携以南,签排甲乙,先宜人顾而喜曰:‘儿好书,可以毕父兄之志矣!惜吾家耆英堂数万卷尽属他姓,否则恣所流览也。’岁丁卯,世父得语溪吴氏黄叶村庄藏书,尽举以赐。从兄衎石赠以《通典》、《通考》、南昌新刊《十三经注疏》,从父中丞公,又赐胡氏所刊《通鉴》、《文选》。三十年来,遇善本非力所不能购,必购藏焉。今虽不及储藏家十分之一,而学舍中一堂二内,所以充栋者皆书也。”又《跋元西湖书院所刊苏氏文类》:“余旧藏建安刘氏翠岩精舍所刊,纸墨极精。壬辰八月,假庄芝阶舍人所藏校核,乃至元二年西湖书院雕印之本也。”又《跋校本元文类》:“修德堂本,由字缺笔,当刻于明天、崇时。庚寅冬日,既用翠岩本校勘一过。今春于将生沐茂才所见西湖本,假紧细校,中有成化重刊,讹字不少。盖今所见西湖本,皆印于明时,不及翠岩本之为元时初印也。”又《跋晋藩刻元文类》:“余见于吴山书肆有年矣。道光己亥,以事至杭州,偕金岱峰登山阅肆,此书插架如故也。乃市以归,暇日当校其异同。且访求他本也。”又《记两汉书校本》:“初从李广文遇孙,假其大父敬堂先生手录义门校本,自己丑十一月至辛卯十月毕。壬辰,假武英殿本校一过,《萧氏音义》,宋氏、三刘氏之《刊误》,馆阁诸公考证,悉录简端,欲续校《后书》,未能也。癸巳春日,得义门弟小山所校两书,乃先校《后书》,继校《前书》,甲午六月毕。又得诸草庐先生所录义门校《续志》三十卷,李本未备者,得补录焉。甫里所谓精实正定可传,或庶几焉。”又《冷斋勘书园记》:“丁亥,泰吉始为海宁州训导,先世遗书万余卷,尽携之学舍中。取仇山村‘官泠身闲可读书’之句以名其斋。”又《深庐肄书研铭》:“道光庚戌二月,得颖上《兰亭》、《黄庭》旧拓本,暮春之初,获此青花研,集帖中语铭之:欣于所遇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闲暇无事修太平,玉石落落是吾宝。” 三六七、路慎庄子端【叶昌炽】 关西夫子何为者,六经黥刖无完肤。 天下靡然向风矣,一家偏好泠痴符。 张星鉴《书关中事》:“盩厔路德,名进士也。主关中书院讲席,苦《五经》卷帙之多,妄为删削,所存者不及半。书肆乐其易于锓板也,俗师亦乐其便于生徒,习之既久,几不知《五经》真本。咸丰末,浙西慎编修毓林视学陕甘,以经题试士,士子茫然不知在何经。叩其故,所读者皆路德所删之本耳。使者大骇,出示严禁,欲毁其板,一时毁之不胜毁也。将入秦,中丞某公止之。由是学者因陋就简之心,固结不解,而其书流传各省,即都下巨公,亦有奉为圭臬者。” 鲍康《观古阁丛稿路子端侍御见和咏泉长律三十四韵再叠奉酬》:“忆向都门去,欣窥邺架全。平遮窗皎洁,围作壁精坚。甲乙排鳞次,纵横訝绣联。轶搜秦汉上,椠记宋元前。香逐牙签冷,辉生锦贉鲜。秘书曾补缀,写本更端妍。仓许侪曹氏,船应傲米颠。丹黄劳点订,缥碧耐钻研。志续晁公武,人如边孝先。佳辰频造访,镇日共流连。世有冷痴客,时深翰墨缘。只夸陈玉躞,也自质金钿。充栋层轩锁,盈车远道牵。新如手未触,读笑愿虚悬。纵诩桓谭富,何曾伏胜传。蚀徒供蠹饱,涴或篆蜗涎。谁及南台彦,深居小洞天。奇贪应诮贾,清福胜登仙。棐几明于镜,芸编白似绵。分钞秃筠管,补逸泼松烟。缕密纷能析,珠穿烂若骈。旧观还许证,真面识良便。骏业名山擅,驹光福地延。报琼宜倒箧,引玉但抛砖。蒲截原推路,槎乘伫效骞。参苓齐采掇,梨枣倍雕镌。定喜增新帙,无忘寄彩笺。痴怀思借住,妙语得真诠。愿挈人三五,还拌酒十千。甘居雠校列,一一为涂铅。”自注云:“子端藏书六万余卷,多宋元雕本,有《蒲编堂书目》八十卷。”又云:“子端慨晋以前书多名存篇佚,因取他书所引证者,一一析而出之,俾还旧观。作《汉魏遗书续钞》,已成四十余种。”昌炽案:子端为润生太史之子,道光十六年进士。太史《制义》,风行天下,三家村塾,宝为金科玉律。子端独笃志好古,藏书甚富。其后人筮仕于淮,乙酉之秋,捆载遗书,到吴求售。余曾得旧刻数种,有正统本两《汉书》,陈简庄叹为至佳者。为丁泳之丈所得,至今尤悬梦寐中。 三六八、叶名澧润臣【叶昌炽】 不为父母昆弟容,旧诬一息郑司农。 从前几被南昌误,堂密原来有美枞。 张星鉴《怀旧记》:“叶侍读名澧,字润臣,湖北汉阳县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官内阁侍读。家门鼎贵,依然寒素,汲引人才,惟恐不及。著《敦夙好斋诗集》八卷。咸丰九年,殁于杭州。” 潘文勤师《桥西杂记序》:“叶丈润臣,拥书数万卷,有志纂述。所著有《周易异文疏证》、《礼记郑读疏证》、《战国策地名考》,皆未卒也,《桥西杂记》则随笔最录之书。桥西者,丈所居纪文达故宅,当京师虎坊桥之西也。” 《桥西杂记》:“邵君蕙西,购书甚富,名澧与之言曰:‘彭文勤公尝诋《读书敏求记》染骨董家气,我辈读书,当用力于其大者,未可蹈此蔽也。’后阅钱氏《曝书杂记》,引郑康成戒子书:‘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民容。’康成大儒,不应出此语。考元刻《后汉书》康成本传无‘不’字,与唐史承节所撰《郑公碑》合,今本乃传刻之误。此校书之有功于先贤者,名澧始悔前言之陋。”又云:“朱子尝著《韩文考异》,校勘之学,宋儒所不废。”又云:“偶忆李生甫先生跋卢氏抱经堂所校《方言》云:‘冷谈生活,胜于徵歌选舞多矣!’叹为至言。”昌炽案:润臣父东卿先生,名志诜,收藏金石书画甚富。余曾见其家藏印曰“叶志诜及见记”,又有“叶名深名澧兄弟同鉴定”一印。 三六九、邵懿辰位西【叶昌炽】 车驱车驱洛阳肆,不得归来梦中呓。 何如沮诵未造初,穴居盱盱无文字。 曾文正公《仁和邵君墓志铭》:“位西仁和邵氏,讳懿辰,覃思经籍,著《尚书通义》、《孝经通义》、《书古文》若干卷。” 孙琴西《方伯位西遗书跋》:“位西初以中书直军机处,历刑部员外郎。深识伟论,往往惊其侪辈。咸丰己未,予由安庆引疾归,位西在杭州,未想见。明年,杭州陷,遂及于难。”又跋云:“位西文字今可见者,《仪礼通论》上卷,《古文》三十余篇,吴仲宣制府刻之淮安。其读书日记所谓《忱行录》者,丁君丙刻之杭州。” 《桥西杂记》:“邵君蕙西居京师,购书甚富,案头置《简明目录》一部,所见宋元旧刻本、钞本,手记于各书之下,以备他日校勘之资。” 《蕙西遗稿偕伯言过厂肆买书有作》:“庄生贫如涸辙鳞,岂有群书供獭祭!翻新不肯袭糟粕,属书离辞何詄丽。古者私家无竹帛,闾塾相传但经艺。后来著作日纷纷,枣木行将塞四裔。传摹甚易得不难,翻使聪明受掩蔽。当年制字烦鬼哭,更欲烧书起秦帝。就中古册不可无,一二精英擢芜翳。连镳不厌百回看,洛阳市肆欢游诣。先生庋架盈古香,十万骅骝简精锐。此皆下驷不足贪,训宝波斯偶留憩。叨同雅好耽缃素,愧与市人生校计。得虞得费囊底羞,失每牵怀梦中呓。先生一笑子归休,卧想陶陶结绳世。” 三七○、蒋光煦生沐【叶昌炽】 群玉英光访宝章,积书忙似鼠搬姜。 奁中旧史遗蚕室,别下丛编继兔床。 钱仪吉《蒋母马安人传》:“安人海昌马氏,归候选布经历蒋君星槐,亦州人也。蒋君簉刘氏生子光煦,十岁,蒋君卒。安人课之读,涕泣告诫之,光煦亦感动,自厉于学。” 《甘泉乡人稿以常南陔刻率更千文赠蒋生沐,生沐报以漳兰四盆,赋寄生沐》诗:“蒋君迩来富墨妙,佳刻喜得英光堂。欲师米老录待访,宝章一一加评量。”自注:“生沐近得岳倦翁所刻《米帖》。” 光煦《刻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后序》:“光煦少孤,先人手泽,半为蠹鱼所蚀。顾自幼即好购藏,三吴间贩书者皆苕人,来则持书。入白太安人请市焉,辄叹曰: ‘昔人有言,积金未必能守,积书未必能读,若能读即为若市。’以故架上书日益积。稍长,欲得旧刻旧钞本,而苕贾射利之术,往往索时下诸刻与易而益之金,则辗转贸易,所获倍蓰。未几,凡余家旧藏,世所恒有之书,易且尽矣。今计先後裒集者,盖得四五万卷。”昌炽案:先生撰《东湖丛记》,其小引题:“咸丰六年丙展七月,放庵居士蒋光煦识於商觚周鼎秦镜汉甓之斋。 ”又尝刻《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世称善本。弟光焴,字寅昉,吾友查翼甫燕绪之妇翁也。亦好藏书,翼甫题赠中有元中统本《史记》,余尝见之。 三七一、胡珽心耘 杨文荪秀实【叶昌炽】 文字因缘在石林,开禧插架尚森森。 公书剥落生芒未,愿向琳琅秘室寻。 吕晋昭《胡文学传》:“胡君树声,字震之,又字雨棠。原籍休宁,父印川,习鹾业,迁苏郡。君应商籍,补仁和博士弟子员。喜藏书,所购多宋元旧本,不吝值,或更手自缮录,积至千百卷,颜其居曰‘琳琅秘室’。子二:珽、勋常。” 《吹网录》:“胡心耘名珽,浙江仁和人,太常寺博士。侨居吴下,好收宋元旧本书,手自校勘,有得即记。数年来,与余为赏奇析疑之交。庚申冬,避乱沪城,辛酉四月,殁于施舍,年四十。所著有《石林燕语集辨》、《嬾真子录集证》,二书皆未刻,搜采详瞻,可传之传也。”又:“《石林奏议》宋本十五卷,《百宋一廛赋》所谓‘脉石林这奏议,郁剥落而生芒’也,后归三十五峰园汪氏。未几,汪氏藏书亦散,为吾族人某所得,欲重梓而无力。近闻胡君心耘搜罗秘籍,遂介余以归之。胡君欣然影钞数本,流布四方,而以原本精装什袭。盖自开禧锓板,七百余年,几至湮没而复传于世,亦公之精神默为呵护哉!”又《浦西寓舍杂咏》:“良友他乡慰索居,拆收秘籍劫灰余。如何遽返琅環地,抛掷遗编饮蠹鱼。”注云:“仁和胡心耘,欲广收已散之书。辛酉夏,赍志而殁,遗书且莫保矣。”昌炽案:《石林奏议》,今归苕上陆存斋观察,已影写付雕矣。《石林燕语集辨》、《嬾真子集证》二书,在及门张孝廉叔朋处。心耘所居在吾郡定慧寺巷,其所排印《琳琅秘室丛书》四集三十种,宋于庭、徐山民为之序,世甚珍重。同时寓公海昌杨文荪,字秀实,号芸士,亦好藏书。余在罟里瞿氏见《龟溪集》金亦陶钞本,却芸士旧藏也。钱衎石给谏《杨芸墅小像赞》云:“郁天人之策而功在艺林,践退让之节而名闻东南。久不相见,何貌之癯,何思之深。诵暮年之词赋,感不绝于余心。” 三七二、劳权平甫 弟格季言【叶昌炽】 闻道黄巾入室时,饮香词馆玉参差。 但嫌架上无精本,未向先生乞赠瓻。 《师友渊源记》:“劳权字平甫,格字季言,居浙江仁和之塘栖镇。髫年俱以治经补弟子员,后遂不与试,丹铅杂陈,专攻群史,时人有‘二劳’之目。” 丁宝书《劳氏读书杂识序》:“劳氏群从,长青主,次巽卿,幼季言,为笙士先生之哲嗣。笙士博览多闻,撰《唐折冲府考》,未脱稿,季言续成之,为世所称。季言校《元和姓纂》、《大唐郊祀录》、《北堂书钞》、《蔡中郎集》、《文苑英华》及唐宋各家文集示予,皆丹黄齐下,密行细书,其引证博而且精。”又云:“巽卿精于校雠之学,季言所著残帙失次。予穷数年之力,辑成《读书杂识》十二卷,又《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二卷,《郎官石柱题名考》二十六卷,为仁和赵星甫太史钺创稿,而季言续成之。” 劳检《亡弟季言事略》:“季言尝镌一小印曰:‘实事求是,多闻阙疑。’凡所校之书,必钤其印于卷端。同治三年甲子四月二十五日,殁于同里寓舍,年仅四十有五,无子。” 叶廷琯《浦西寓舍杂咏》:“真读书人贼亦钦,纤尘不使讲帷侵。黄巾知避康成里,汉季儒风又见今。”注云:“仁和劳季言,家塘栖,累代富藏书,季言尤以博洽名。贼酋至其门,戒其徒谓:‘此读书人家,毋惊之。’入室取架上卷帙观之,曰:‘闻此家多藏秘籍,何此皆非善本,殆移匿他处邪?’徘徊良久,不动一物而去。贼亦知书,异哉!季言人素笃实,贻札自述,当非虚语。” 《皕宋楼藏书志》:“《西溪丛语》,劳巽卿藏本,题云:‘咸丰丁巳八月二十六日,仁和劳权记于秋井草堂。’一题‘蟫隐’,一题‘丹铅精舍主人记’。”又“《酉阳杂俎》,题云‘巽卿权识于拂尘扫叶之楼。’”又:“《丁鹤年集》,题云:‘癸卯九月四日,书于玉参阁卧室。’”又:“《诗家鼎脔》,题云:‘八月二十一日蟫隐初度。’”又:“《扣舷集》,题云‘咸丰甲寅六月,逭暑沤喜亭,得闲钞此,饮香词隐记于池上西窗下。’”又:“《眉庵词》,题云:‘咸丰甲寅闰七月,移家玉参差馆,饮香生记。’” 三七三、郁松年万枝 顾秉源润斋【叶昌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