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 第 54 页/共 70 页

三一一、宋大樽左彝 栖里书堂吴越郊,芋魁径尺养寒庖。 洞天清禄真销受,香雪梅花处士巢。 《两浙輶轩录补遗》:“宋大樽字左彝,一字茗香,仁和人。乾隆丁酉举人,官国子助教。著有《学古集》。” 王宗炎《尔雅新义序》:“宋山阴陆氏《尔雅新义》,为世所罕觏。吾邑陆君芝荣、陈君培得、仁和宋助教大樽手校本,审定镂板。” 严元照《书手录云烟过眼录后》:“自武林归经塘栖里,访宋茗香。观所藏书,中有丁龙泓先生手钞《云烟过眼录》一册。” 《东湖丛记》:“焦弱侯家精钞《洞天清禄集》,宋茗香助教所得,旧签隶书五字,类文待诏,古香可爱。”马廷柟《赠宋茗香助教》诗:“辛苦风尘两载余,摊书尽日对窗虚。棠梨晷影分明在,遥忆先生国子庐。” 陆素生《赠宋茗香》诗:“我言君岂是梅精,双眉瘦过梅根节。清辞妙绪出无穷,何似霏霏落香雪。又言君返超山麓,自采梅花煮香粥。我家芋魁养径尺,锻火旋煨腴胜肉。小隔百里便往来,如共山窗听风竹。” 三一二、张燕昌文鱼 张廷济叔未 旧椠书沿唐讳笔,古铜范自蜀中镌。 新篁大树何须问,霄汉胎禽总列仙。 张廷济《桂馨堂集感逝诗》:“文鱼兄名燕昌,字芑堂,手有鱼文,因号文鱼,又号金粟山人,海盐人。祖居大树村,与篁里近,传是同族,而谱系不可考。乾隆丁酉科优贡生,嘉庆丙辰荐举孝廉方正。甲戌卒,年七十七。”诗云:“独有昂藏鹤,风姿似列仙。论文金石契,话旧孝廉船。”又《篁里记事诗》:“江村十里遍筼筜,是处天开水竹乡。钞趁墟筠径里,新行里合号新篁。” 燕昌《金粟笺说》:“藏经都宋人书,亦有沿唐讳缺笔者,如愍偏旁民字缺末笔。余居京师,尝以一本赠北平翁学士,学士赋诗为报云:‘愍字尚沿唐讳笔,我尝证以宋椠书。’” 金楷《赠文鱼征君》诗:“金粟山中叟,萧闲话古欢。书搜秦火剩,篆补禹碑残。”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十一月朔,往候海盐张芑塘。芑塘爱古,年已七旬,所见古书甚多,与长塘鲍渌相友善。” 《东湖丛记》:“新篁张叔未丈藏有古铜一片,上楷书反刻‘易奇而法,诗正而葩,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十六字,凡四行,四字为一行,未翁题为书范,有自跋云:‘此初刊书时凿铜为式,以颂示匠者之物也。’韩文始镌于孟蜀,欧阳子书后云:‘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行本。’则此为孟蜀敕刊《韩集》时鑱铜为式可知也。” 莫氏《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皇朝仕学规范》四十卷,宋淳熙本,有‘清仪阁张叔未廷济’印。叔未题其首曰:‘乾隆时,武陟令查宣门开所珍贮者,嘉庆时,余从宣翁之子枣庵秀才购得。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七月二十日,嘉兴竹田里七十八岁老者张廷济叔未甫。’” 三一三、汪中容甫 子喜荀孟慈 商瞿一经可传子,先生虽死犹不死。 道家何处有蓬莱,即在苏门百泉里。 钱仪吉《汪孝子墓表》:“江都汪孝子,讳一元,字兆初,县学增广生。父良泽病卒,明年又遭母乔忧,遂以毁卒。妻邹烦撋苛菀,教成其子中,郁为通儒。有孙喜孙,惇至勤学。” 刘逢禄《礼堂授经图记》:“予友汪子孟慈,既撰次其先人述学之书,而复属屠琴坞氏系之以《授经图》。且哀而言曰:‘喜孙年六岁,先人写定皇象本《急就篇》、《管子弟子职》,教授于礼堂。尝谓友人:商瞿生子一经可遗,惜旦暮入地,不及见其成立耳。’”又云:“先生晚而得子,虑为俗学所囿,乃自次其藏书数万卷畀之。” 《楹书隅录》:“宋本《毛诗》,先公于己酉购之气扬州汪容甫先生家。”又:“宋巾箱本《春秋经传集解》,向为青浦王德甫先生所藏,后归扬州汪孟慈太守。道光己酉,先公于太守之子延熙处得之,有‘周玉齐金汉石之馆’、‘喜孙校本’、‘汪延熙印’诸朱记。”又“宋本《周礼》十二卷,有‘江都汪氏问礼堂收藏印’、‘汪大喜孙’、‘喜孙秘笈’、‘汪延熙印’、‘汪介徽印’诸朱记。”昌炽案:孟慈先生后改名喜荀,曾见陈硕父先生《朋旧尺牍》一册,中有先生书十余通,甲辰以后,皆署“喜荀”,其一通云:“江浙人文甲于天下。近儒学业度越元明,欲藏书奎文阁,或置之苏门百泉,招徕天下书贾,广求异书,以垂后世。”又一通,后附《访求书目》,自宋刻经史,以逮近儒撰述,凡数十种。又一通:“欲求顾涧翁《思适斋笔记》,为之流传。” 三一四、金德舆鄂岩 酒杯笑掷酡颜红,挥手千金敝屣同。 剩有桐华宾主意,写将香草寄童蒙。 《昭代名人小传》:“金德舆字鹤年,号云庄,又号鄂岩,桐乡人。官刑部主事。善书,精鉴藏,有《桐华馆诗钞》。” 《嘉兴府志》:“云庄,檀从孙。七岁能诗。乾隆庚子,圣驾南巡,进宋椠书籍,赐文绮,补刑部奉天司主事。校正《东观汉记》诸书八种,名曰《史翼》,刊以行世。” 杨蟠《文瑞楼书目序》:“金明经星轺《文瑞楼书目》,钞自明经从孙鄂岩比部,为桐华馆订正之本。比部博雅好古,可继明经之流风。”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离骚集传》宋本,孙延跋云:‘桐乡金氏所藏,卷端画兰一帧,方樗庵笔。樗庵舍于金氏桐华馆,主宾相契,脱略形迹。缀此数笔,其殆同心之臭欤!’” 钱仪吉《跋方兰抵墨笋卷》:“方处士时馆金比部鄂岩华及堂,今四十年矣。处士真笔日鲜,即华及之图书彝鼎,亦皆烟云四散。” 李贻德《六哀诗金鄂严比部》一首:“两峰高高避债台,岁暮逼人西湖来。遍借金钱给寒士,春风仍使梅花开。朱提手挥十四万,广厦无际生平原。死后尽发箧种藏,百二十纸赊米券。” 鲍廷博《悼鄂岩诗》:“誓向西湖毕此生,无端一语我心惊。老轻书画兼金值,死避穷愁两字名。诗卷新排宁有意,酒杯笑掷已无声。电光石火须臾景,除是斜阳写得成。”自注云:“藏弆书画法帖数千金,晚年脱手散去,不计值也。”又云:“方与余晚酌,烛未见跋。把杯一笑而逝。” 三一五、张敦仁古余 张征斋 乞得神仙三字灵,上清丹灶共延龄。 文章太守清寒甚,那有三间柏木厅。 《国子监进士题名碑》:“张敦仁,泽州府阳城县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二甲二十三名进士。” 顾广圻《与古楼记》:“阳城张观察古余,早年成进士,仕宦五十载。其居官也,不激不随,进未有不难,退未有不易,阶级方转,而悬车蹈礼。其立身之古也,百行备修,恂恂讷讷,不买名声于天下,而闇然日章。其为学之古也,高明广大,无所不通,老而不肯废书自佚。《儒行》之篇不云乎: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先生有焉,斯楼之所以名也。楼在先生侨居秣陵之中正街宅江北隅云。” 彭兆荪《扬州郡斋杂诗》:“维阳剧郡雄财赋,太守清寒似我曹。绝学九章都探遍,只输能吏算钱刀。牙签压架万琳琅,官阁新开六一堂。我有贪心同脉望,神仙三字要分尝。”自注:“古余太守藏书最富,于郡廨东偏茸六一堂,奉欧阳公像,而储图籍其中,设小史掌之。” 何绍基《金陵杂述》诗:“古余张子旧庭阶,瑜珥瑶环韵自佳。插架遗书多易米,芬留翠墨在吾斋。”自注:“每到张家,书声盈耳,然遗书尽散,吾得其金石拓数种。”又“贞白烧丹有旧丘,张郎觞咏剧风流。三间柏木厅犹在,可惜藏书转角楼。”自注:“陶谷主人张征斋,藏书甚富,今余柏木厅址。” 《楹书隅录》:“影宋钞《仪礼要义》,有‘张敦仁读过’、‘文章太守’二朱记。”昌炽案:其藏书印又曰“阳城张氏省训堂经籍记”。 三一六、王宗炎穀塍 王绍兰南陔 陈春东为 汪继培因可 冲虚先传处度注,因可亦草潜夫笺。 精亡脉极遽长往,兴言宿草空泫然。 沈豫《补今言》:“萧邑藏书之富,穀塍王经师家筑十万卷楼、陆氏寓赏楼、陈氏湖海楼,此外如王中丞南陔、汪吏部苏潭,俱大族,皆充栋盈车,不假南面百城。至雠校精工,分晰真伪,王、汪诸君,皆精于郑、孔小学,非炫饰斯文、徒夸排比者可拟也。”昌炽案:王宗炎原名琰,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二甲进士,见《国学题名记》。 陈春《湖海楼丛书序》:“春资识梼昧,粗习章句,村居僻左,鲜所闻见。蓄疑未达,则求教邑中有道之士,得以读其所藏之书,与汪吏部苏潭尤契洽也。吏部家富图籍,而搜访不倦,每得善本,举以相示。家君高年耽寂,自号冲虚。七十生朝,吏部持手校《列子张注》为寿,春梓印以呈,家君冁然色喜,进一觞焉。春由是益思流布秘籍,以为新娱。谋之吏部,先择考证经史,有裨实用者,次第写板。吏部方笺释《盐铁》、《潜夫》二论,钩稽乙注,眇极茧丝,复为春校定所刊书。一字之误,繙检累夕。精亡脉极,遽尔殂谢。春连遘闵凶,迷罔废业,追维承颜介寿之乐,良朋赏析之雅,岁月几何,已殊今昔,兴言及此,况也永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