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 第 53 页/共 70 页

三○五、孔继涵补孟 恍有金丝孔壁闻,青棂积雨润苔纹。 牙签已溢章丘笥,何论琳琅金薤文。 翁文纲《孔君墓志铭》:“君讳继涵,字体生,一字补孟,号葓谷,曲阜人,至圣六十九世孙。乾隆辛卯进士,官户部主事。告归养母,殁年四十五。君雅志稽古,于天文、地志、经学、字义、算数之书,无不博综。官京师七年,所手校者数千百帙。集汉、唐以来金石刻千余种,悉考核其事,与经义史志相比附。遇藏书家罕传之本,必校勘付锓,以广其传。所著名《红榈书屋集》。”又《过葓谷斋同观石鼓文旧拓本》:“积雨青棂润,苔花似古文。我来循孔壁,不屑较秦斤。”自注:“青棂,葓谷斋名。”又《送孔葓谷农部请养归曲阜》:“敏捷钞书手,优闲奉母身,归当仍壮岁,行及小阳春。《日下编》初藏,章丘笥更新。牙签精点勘,勿笑北方人。”自注:“朱竹垞云:‘李中簏所储书,签帙点勘甚精。北方学者,能得斯趣,殆无多人。’今葓谷钞藏之富,已过中簏矣。”昌炽案:“余在岭峤,见郋亭侍郎所得宋元人集,如周紫芝《太仓稊米集》、陈基《夷白集》凡数十种,皆微波榭钞本。葓谷先生以朱笔点校,间有跋语,知覃溪之言为不虚也。” 三○六、程晋芳鱼门 儤直承明旧有庐,移家新赁厂东居。 红桥花事休相忆,日日摊钱问故书。 袁枚《翰林院编修程君墓志铭》:“君名晋芳,字鱼门,一字蕺园。祖居新安,治盐于淮。父迁益,生子三人,长原衡,季述先,君其仲也。乾隆初,两淮殷富,程氏尤豪侈,多蓄声色狗马。君独好儒,罄其赀购书五万卷,招致方闻缀学之士,与共讨论。癸未,天子南巡,召试第一,赐中书舍人,再举进士。未几,开四库馆,君为纂修,授翰林院编修。死年六十七。先嗣子瀚,后生子溧。”昌炽案:《馆选录》:“程晋芳,乾隆辛卯进士。” 翁方纲《程先生墓志铭》:“君有《桂宦书目》若干卷,桂宦者,君读书室名。家素饶于财,自少至壮,积书三万余卷。中年以后家落,而书亦稍散失矣。然其豪气犹不减其家全盛时。君讳晋芳,初名廷鐄。” 《藤阴杂记》:“厂东门内一宅,相传王渔洋曾寓。近程鱼门移居,以诗寄袁太史枚,有‘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钱问故书’之句。” 顾宗泰《怀师友诗程蕺园》一首云:“春日看花淮浦舟,红桥禊饮又句留。多君终遂平生愿,得入承明掌校雠。” 三○七、陆时化润之 金元功 铜雀葳蕤锁二乔,各携写韵降文箫。 范张钩党今除籍,好问东仓第几桥。 王昶《国子监生陆君润之墓志铭》:“君讳时化,号听松,润之,字也,太仓州人。国子监学生。祖毅,康熙戊辰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父恬,太学生。君嗜法书名画,精鉴别,尝集生平所见数百种,记其纸绢,详其行款,识者比之退谷、江村两《销夏录》。又聚书万卷,购善本而手校雠之,以贻其后裔。乾隆四十四年病殁,年六十有六。子一,愚卿,克承其家。”又云:“予昔读常熟毛清传,称清以孝弟力田起家,有干识。储书数万卷,甲于东南,是以子晋举而刻之,迄今汲古阁书盈天下,而晋三子咸著文誉。今君熹藏图籍书画,愚卿广收博贮,不减于子晋,且以淑其三子。视毛氏之祖孙,何其前后同揆欤!” 严可均《书明刻太平御览后》:“张天如先生曾孙语余曰:‘先高祖有宋刻本《御览》千卷,先曾祖分授二女作嫁装,各得五百卷。今但问陆愿吾可以就校。愿吾即先祖姑之孙,陆时化字润之号听松之子。住太仓州西门内大桥东石皮弄口路北。’”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耕学斋诗集》十二卷,曹洁躬藏本。适书友以东仓陆时化手钞唐宋元明人集求售,内有是集,留之校对一过。” 《前尘梦影录》:“先君秉铎娄东在道光初元。其时翠华轩陆氏收藏未尽散失,香来茂才以其曾祖时化家刻《所见书画录》为贽。” 《铁琴铜剑楼书目》:“《道德宝章》有陆润之‘啸云轩’朱记。”又:“《国策》,太仓陆氏藏本,卷首有‘润之所藏’朱记。《楚词》,旧为太仓陆氏藏书,卷首有‘陆时化印’、‘听松老人’二朱记。又《陈伯玉集》,有‘金元功藏书记’、‘深柳读书’二朱记。”昌炽案:元功亦太仓人,士礼居著录《新定续志》即其旧藏。《持静斋书目》:《艾轩集》有“金元功藏书记”、“金氏南楼书籍”二印,其他印识见于各家题跋者尚多,其藏弆之富可知。附见于此。 三○八、陆烜子章 沈采虹屏 晏坐花南水北亭,文园销渴为虹屏。 人参价贵逾珠琲,好为神农补本经。 《两浙輶轩录》:“陆烜字子章,一字梅谷,又号巢云子,平湖人。徐熊飞曰:‘先生弱冠受知于诸城窦少宰,后弃诸生,隐居胥山邱为里。作《巢云子传》见志。沈文恪公主敷文讲席,抚军属其采录遗书,乃引先生为助,校勘甚精。’” 《东湖丛记》:“梅谷刊《奇晋斋丛书》,收藏甚富。尝见书估携来中统本《史记》,后有梅谷跋,侍儿虹屏书,有‘梅谷掌书画史沈采虹屏’印记。又晏公《类要》,后有虹屏跋云:‘晁氏《郡斋读书志》谓六十五卷,焦氏《经籍志》谓八十卷,而此仅三十七卷。然其中有公四世孙袤补阙,至《历代杂录》止,盖已为足本矣。《曾南丰集》有此书序,爰录冠首。时乾隆辛丑四月十二立夏日。是岁闰五月,春事未阑,海棠、绣球、木笔、紫荆、蔷薇花尚繁盛。新妆初毕,御砑绫夹衣,晏坐花南水北亭,啜镜溪新茗书。’真藏书家韵事也。” 《梅谷随笔》:“凡治定书,必用雌黄,其色久而不渝。余尝见李献吉评《杜诗》、钱牧翁手批《元遗山集》,皆手泽如新。修补古书,浆黏中必入白芨,则岁久不脱。近购得宋余靖《武溪集》、赵璘《因话录》、施彦执《北窗炙輠》,皆汲古阁物,装订极精致,而于破损接尾处皆脱。盖不用白芨之故,亦藏书家所当知也。”又梅谷《人参谱序》:“余得怔忡疾,医者曰:非人参为可。顾近日辽参贵逾珠琲,贫家安所得此!因遍览书几百种,披阅手钞,稍加论列,不十日,谱成而病若失。乾隆丙戌重阳前一日。” 三○九、吴翊凤伊仲 槐市尘封有敝庐,半生饱食武昌鱼。 归来嚄唶摩昏眼,充栋云烟付太虚。 《道光苏州府志》:“吴翊凤字伊仲,诸生,于学无所不窥,卒年七十八。中岁应湖南巡抚姜晟之聘,继主浏阳南台书院。”昌炽案:枚庵,乾隆三十一年曹宗师岁试,入吴县学,见《三邑诸生谱》。 戴延年《抟沙录》:“枚庵名翊凤,吴县人。酷嗜异书,无力购致,往往从人借得,露钞雪纂,目为之眚。”又《秋灯丛话》:“梅葊贫而工诗,间留心设色。余赠诗云:‘儿童报道晨烟断,余事青山换米来。’盖实录也。老屋一椽,仅蔽风雨,所居干将里。” 吴寿旸《赠梅庵诗》:“槐市幽栖比鹤巢,高风几为俗情淆。”自注:“先生居吴之槐树街。”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伊仲本休宁商山人,侨居吴郡。家贫而好书,与朱文游为莫逆交,手钞秘册极多。予至金阊,必为留连日夕,得佳本辄互相传录。后应姜度香中丞之辟,挈家入楚,邮筒不接者十载,闻其书亦皆散失矣。” 王芑孙《题吴枚庵明经借书图》诗:“君昔富搜罗,藏家所争诧。偶食武昌鱼,倏然皆羽化。晚归空四壁,往梦付嚄唶。虽无千金市,幸可一瓻藉。久亡忆之类,骤得喜如乍。昏灯摩老眼,积渐仍满架。图成应自哂,兹身亦传舍。” 黄丕烈《洞天清禄集跋》:“枚庵久客楚中,旧藏书籍寄贮亲友所者,半皆散逸。”又《文房四谱跋》:“枚庵久而不归,故亲友无忌惮而为此也。” 《爱日精庐藏书志》:“《游记续编》有鲍以文跋曰:‘枚庵书法秀逸,手书秘册,几及千卷,今之钱罄室也。一旦化为烟云,其归也盖有大难为怀者矣。’”昌炽案:枚庵子号晋斋,见士礼居《沈下贤文集跋》。其藏书印一曰“枚庵流览所及”,一曰“吴翊凤家藏文苑”。 三一○、吴骞槎客 子寿旸虞臣 孙之淳鲈乡 侄昂驹醒圆 春煦子撰 为慕一厘藏百宋,更移十架皮千元。 生儿即以周官字,俾守楹书比孝辕。 《海昌备志》:“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家新仓里。笃嗜典籍,遇善本倾囊购之弗惜,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晨夕坐楼中展诵摩挲,非同志不得登也。得宋本《咸淳临安志》九十一卷、《乾道志》三卷、《淳祐志》六卷,刻一印曰‘临安志百卷人家’,其风致如此。子寿照,字南辉,号小尹,乾隆丙午举乡试。寿旸字虞臣,槎客以宋椠《东坡先生集》授之,因自号‘苏阁’,取拜经楼书有题跋者,手录成帙,为《题跋记》。虞臣子之淳,诸生,亦能守遗籍,校读不倦。海昌百年来藏书家,若前步桥许氏之惇叙楼,今遗籍荡然,楼亦毁矣。胡陈村胡氏华鄂堂,所藏仅有存者.独拜经楼完好无恙,贤子孙善守之效也。”昌炽案:兔床先生一字葵里,之淳号鲈乡。 虞臣《题东坡先生盐官县绝句残碑》云:“扁舟载过苏阁中,馣馤芸编日为伍。”自注云:“家君得宋椠《百家注东坡先生集》,因名藏书处曰‘苏阁’,盖先以苏诗名其阁,继印以阁名字其子也。” 《东湖丛记》:“黄荛圃主政百宋一廛,吴兔床明经以千元十架相敌,故老风流,犹令闻者色飞眉舞。”昌炽案:拜经十架,诸家所记皆作插架之架,独荛圃《席上辅谈跋》云:“余藏书所曰百宋一廛,海昌吴槎客闻之,即自题其居曰千元十驾,谓千部元板,逐及百部之宋板,如驽马十驾耳。潜研老人《十驾斋养新录》即此十驾之义。”其字作驾,且从而为之辞,莞翁同时同好,不知何以传闻异词也。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周礼》宋刻二十卷,陈简庄跋云:‘槎客得此书时,适生次君虞臣,故其小字曰周官。’”又:“管庭芬跋:‘兔床先生祖籍休宁,流寓尖山之阳。博综好古,纂述宏富,拜经楼之藏弆,足与道古、得树二家后先鼎峙。嘉庆癸酉,先生年八十一下世。苏阁父子,保守遗籍,累世不怠,亦自来藏书家所难能也。’” 《曝书杂记》:“吴春照字子撰,兔床先生之侄。濡染家学,校讎极精审。其兄醒园昂驹,亦好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