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 第 51 页/共 70 页

《汉学师承记》:“王先生昶,字德甫,号述庵,一字兰皋,又字琴德,江南青浦人。乾隆甲戌进士,官刑部侍郎。” 《东湖丛记》:“王述庵司寇有一印云:‘二万卷,书可贵;一千通,金石备。购且藏,剧劳勚。愿后人,勤讲肄。敷文章,明义理,习典故,兼游艺。时整齐,勿废置。如不材,敢卖弃。是非人,犬豕类,屏出族,加鞭箠。述庵传诫。’” 《铁桥漫稿书初学记校本后》:“嘉庆初,王兰皋少司寇得宋板大字本。余取徐本勘之,得互异字累万。” 《楹书隅录》:“宋巾箱本《春秋经传集解》,向为青浦王德甫先生所藏,后归扬州汪孟慈。” 钱大昕《鹤溪子墓志铭》:“君姓王氏,名鸣盛,字鹗起,自号鹤溪子,西庄光禄之弟。生平喜钞书,所收多善本。”又《跋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其墨迹元时为谢长源所得,有周公谨、赵子昂、柯敬仲、周伯温、斡克庄、达兼善、王止仲诸人题。此本乃明人就墨迹影钞者,故行款字体,俱不失真,旧藏虞山钱氏,今为王鹤溪得之。” 二九三、朱筠竹君 子锡庚少河 郑马鸿都起遐静,千秋断简发龙威。 扫除脉望开吟舫,一树椒花怅落晖。 朱珪《先叔兄墓志铭》:“公讳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顺天大兴人。考讳文炳,生珪兄弟四人,伯兄堂,仲兄垣,其次公,行五,珪其季也。乾隆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视学安徽。是上方诏求遗书,公奏,言翰林院库贮明《永乐大典》中逸书,宜加采录,上览奏异之,下军机大臣议行。《四库全书》得之《大典》中者五百余部,皆世所不传,次第刊布海内,实公发之也。公聚书数万卷,种花满径,来请谒者不拒,考古著录,穷日夜不倦。卒年五十有三,子二,长锡卣,次锡庚。”又《和竹君兄》诗:“前朝《大典》书,万部谁收整?昌言陈至尊,清听元露警。木天辐填咽,郑马起遐静。断简发龙威,高功题凤屏。遂成千秋嘉,何惜一官冷。”又《闻竹君叔兄归寄怀》诗:“挟册亡羊忙底事?扫除脉望哂频。”又《题椒花吟舫图》:“椒花吟舫谁创修?笥河先生此息游。十年卉木手灌植,一时过从樊张俦。”又云:“少河抱书志肯构,扫除三径芟芜莸。椒馨花开一府仰,棠隶虽远尚可求。” 《先正事略》:“先生子锡庚,字少河,乾隆戌申举人。读书好古,精《左氏春秋》,能世其学。” 《楹书隅录》:“宋本《莆阳居士集》,有少河跋云:‘乾隆庚子之夏,正阳门外不戒于火,逼迩里居。是书与家藏百衲本《史记》,仓猝中同为胠箧持去。余百计钩稽,始还青毡。神物护持,定非偶然。’有‘大兴朱氏竹君藏书之印’、‘笥河府君遗藏图书’、‘锡庚阅目’、‘椒花吟舫’各印。” 二九四、周锡瓚仲涟 子谢盦 识得单行吴志本,不忧善眩等黎靬。 可忧可喜斯文种,一老慗遗天壤间。 昌炽案:仲涟先生住阊门外马铺桥,一号漪塘,又号香严居士。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萃古斋送来《吴志》宋椠本。始犹惜是未全之书,及阅其目录、牒文,自一卷至十卷分为上帙,十一卷至二十卷分为下帙,并载中书门下牒一通,乃知此书非不全者。汲古、述古两家书目,皆载有《吴志》二十卷,特世人不知耳。明日,访海宁陈君仲鱼,借其津逮舫同至水月亭访周丈香严。香严识古书,为吾侪巨擘,曰:此为专刻无疑,未见书之必归于读未见书斋,何巧乃尔。相与谈笑而别。”又:“《姚少监文集》,有‘翰林国史院官书’朱印,香严喜藏书,今年已七十外,知余有同嗜,踪迹甚密。余每购一书,必往借所藏秘本证之。二十年来,可为同志之友。抱冲、寿阶先生下世,唯周丈与余,一老一艾,孜孜于故纸堆中寻活计,可喜亦可忧也。”又云:“己卯秋重展,去香严殁五月余矣。”昌炽案:己卯为嘉庆二十四年,上距壬申又七年。是香严之卒,当逾八十矣。又:《开元天宝遗事》跋:“香严季子谢庵,出所著《群书缀述》相质,萃元明以来人著述为目录,以续贵与《经籍考》。子晋之有斧季,相去当不远也。” 刘禧延《研六斋笔记跋》:“吾吴藏书之富,以朱氏、黄氏为最。枫江周氏,足与之埒。研六居士谢盦,自其尊人漪塘已癖好聚书,以故家多善本,錢辛楣、段茂堂诸公常过从借閱。至謝盦,好之弥笃,丹黃校勘,无间寒暑。家且中落,宋、元椠本及精鈔秘本,渐为豪者饵去,而余籍尚夥。所纂《群书缀述》一百四十卷,荟萃诸家论跋,储藏家一大掌录也。此则随时笔记,然所载已多罕见本。宋君采若,近与有连以《缀述》一书工费稍巨,笔记卷帙无多,尚易为力,先刻以传。庶谢盦一生辑录之勤,不至尽泯,而宋君拳拳雅意,已足多矣。”昌炽案:谢庵名未详。荛翁跋《学斋佔毕》又云:“香严作古,书多分散,儿孙藉先世宝藏声名,挟册索重直。”然则香严诸子不能尽贤,其遗书亦即散也。 二九五、朱邦衡秋崖 侄奂文游 余萧客仲林 毛钱冯陆故家藏,根脚签题认旧装。 红豆再传弟子列,白莲小筑丈人行。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经典释文》,同郡朱秋崖为余言,小阮文游有影宋钞本。”昌炽案:文游即奂字也。秋崖为余萧客高弟,其传录《国语》惠校本,自署小门生朱邦衡,盖以仲林为松崖弟子也。 荛翁《太平御览跋》云:“朱丈文游与惠征君栋为莫逆交。”又顾千里诸书跋尾,亦多称文游为丈。则其辈行虽较秋崖为幼,而其齿必较长矣。 顾广圻《题清河书画舫》:“常熟钱遵王、毛子晋、席玉照、陆敕先、冯定远、曹彬侯各家书散出。乾隆年间,滋兰堂主人朱文游三丈、白堤老书贾钱听默,视装订签题根脚上字,便晓属某家某人之物。” 又《张月宵书目序》:“文游晚失厥嗣,手斥万签,较贩鬻家一出一入,同归于尽。” 《吴门补乘》:“余萧客字仲林,年十五,通《九经》。闻有异书,必假钞录。同邑朱奂,藏书甲吴中,馆之滋兰堂,因得博览,手一编,终夜不寝,遂患目。构一室,无窗户,上穴一方,以通天光。设修几,书册鳞次,潜心研究,为《古经解钩沈》。” 《先正事略》:“萧客别字古农,读书弗辍,致目疾。人称盲先生。”昌炽案:余见邦衡手录《述古堂书目》,题“乾隆庚子,录于白莲里之静怡小筑”。 二九六、李文藻素伯 所见所闻所藏弆,发凡真有著书才。 安知散帙非全帙,赶庙驱车日又来。 翁方纲《李南涧墓表》:“君讳文藻,字素伯,号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辛巳进士,同知广西桂林府事。为学无所不赅,齐鲁间藏书家,自李少卿中麓、王司寇池北书库,皆罕传。君慨然以裒辑为己任,曰《所藏书目》,曰《所见书目》,曰《所闻书目》,皆详其序例卷次,志其刊钞岁月。君年四十有九。有三子:章鄄、章棉、章姚。” 钱大昕《李南涧墓志铭》:“南涧一字茝畹,性好聚书。每入肆见异书,辄典衣取债致之。又从友朋借钞,藏弆数万卷,皆手自雠校。” 《南涧文集琉璃厂书肆记》:“乾隆己丑五月,予以谒选居京师五月余,日借书钞之,暇则步入琉璃厂观书。虽所买不多,而书肆之不到者寡矣。”又云:“内城隆福诸寺,遇会期多有卖书者,谓之赶庙。散帙满地,往往不全而价低。朱少卿豫堂,日使子弟物色之,积数十年,蓄数十万卷,皆由不全而至于全。盖不全者,多是人家奴婢窃出之物。其全者固在,日日待之而自至矣。吾友周书昌,遇不全者亦好买之,予好书与书昌同,不及书昌能读耳。” 二九七、周永年书昌 清梵云中榜柘提,借书园在泺源西。 伏生孔郑同堂祀,两汉经师半鲁齐。 桂馥《周先生传》:“周永年字书昌,济南历城人,结茅林汲泉侧,因称林汲山人。先生于衣服、饮食、玩好一不问,但喜买书。有贾客出入故家,得书辄归先生,凡积五万卷。先生见收藏家易散,有感于曹石仓及释道藏,作《儒藏说》。约予买田筑借书园,祀汉经师伏生等,聚书其中,招致来学。” 沈起元《题水西书屋藏书目录后》:“余来主泺源书院讲席,得周生永年。其文矫然,其气凝然,百无嗜好,独嗜书。历下书不易得,生故贫,见其脱衣典质,务必得,得则卒业乃已。今所藏经、史、子、集、二氏、百家之书已数千卷,皆能言其义。” 翁方纲《林汲山房图》二首:“因山并寺托幽居,对画看山十载余。清梵云中出钟磬,浩歌风外答樵渔。芳菲百本仍开圃,怅望千秋更偕书。敧枕春明劳梦寐,故乡如此好林庐。钞从馆阁逮瞿昙,中麓储藏比未堪。万卷波澜泻瓶水,千峰结构到茅庵。载书莫漫推池北,名士从来属济南。春雨欲摧农事起,暮云如画点烟岚。”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诗话总龟》、晏元献《类要》,皆有‘林汲山房藏书’、‘传之其人’印。” 二九八、玉栋筠圃 纸渝墨败编帙坠,一一都来读易楼。 不著标题能目识,心如剥茧与蕉抽。 王芑孙《读易楼记》:“吾友玉栋筠圃,于今辇下为藏书家。读易楼,其所贮书处也。乃者作图示余,属为之记。筠圃于书无所不读,自其少小,以逮宦游,舟车风雨,无一日暂废。闻一书在某所,虽千百里必宛转得之而后已。于是沈编坠帙,渝墨败纸,世所灭没不经见者,往往都来读易楼中。于凡函幅之大小厚薄、潢治之精粗敝好,涉目便记,造次抽检,未尝辄误。予过楼中,怪其插架不著标题,曰:‘吾能目识之也。’其好书之勤如此。”又《岁暮怀人诗玉筠圃大令栋》一首:“君家藏书甲禁毂,岂伊藏之实能读。读书无伴苦相求,襆被留君读易楼。楼前乍种梧桐树,匆匆出宰山东去。归舟未得远相寻,半道留书写我心。”自注云:“君有书,邀余纡道过其所宰之阳信县。” 翁方纲《题筠圃读易楼图》:“一廛不为托幽居,自拓高窗日曝书。万卷澜翻荃解外,九师阁束象滋初。蝇头细点研朱后,尘尾清言屑玉余。彷佛郭香碑篆在,渔阳诗里好林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