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 第 31 页/共 31 页
安其居,乐其业。
起师十万,日费千金,师旅之后,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宝也。
兵革兴之於前,凶荒随之於后,国费万金,民罢烦役。故知凶器非圣人之所宝。
和大怨必有余怨,奈何其为不善也。
夫和怨者,谓主不明。黜有功之臣,削有士之君,不忍一朝之忿,以为之患。君赫怒於上,臣愤骄於下,奈何其为不善以积余怨?
古者亲近不以言,来远不以言使,近者说,远者来。
近说远来者,在德不在言。
与民同欲即和,与民同守即固,与民同念即知,得民力者富,得民誉者显。行有召寇,言有致祸,无先人言,后人已,附耳之言,
附传也。先言后传之於耳。
流闻千里。言者祸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追。
寇有所爱者利,祸有所起者言。然言者无足而走,无翼而飞,白圭之玷,驷马何追?言祸之疾也。
昔者中黄子曰:天有五方,
四方中央。
地有五行,
金、木、水、火、土也。
声有五音,
宫、商、角、征、羽也。
物有五味,
甘、苦、辛、酸、咸也。
色有五章,
青、黄、赤、白、黑也。
人有五位,
五脏也。
故天地之间有二十五人也。
二十五等人品,类各差也。
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
变化不测曰神,纯素不杂曰真,通达无碍曰道,心洞玄微曰至,智周万物曰圣。
次五有德人、贤人、智人、善人、辩人,
含畜曰德,人爱曰贤,明慧曰智,通恕曰善,文辞曰辩。
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义人、礼人,
无私曰公,奉君曰忠,不愆曰信,合宜曰义,恭柔曰礼。
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农人、商人,
事上曰士,监器曰工,掌山泽曰虞,治田曰农,通货曰商。
下五有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
庶类曰众,伏役曰奴,昏昧曰愚,无慧曰肉,无识曰小人也。
上五之与下五,犹人之与牛马也。
言贤愚有差,天地县隔也。
圣人者,以目视,以耳听,以口言,以足行。
在世圣人,六情滞隔,犹有因假。
真人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行而从,不言而公。
出世圣人,方寸已虚,触涂无隔。
故圣人所以动天下者,真人未尝过焉;贤人所以矫世俗者,圣人未尝观焉。
治世存真,各尽其分,故唐尧圣德以配天,仲武高亢以矫俗也。
所谓道者,无前无后,无左无右,万物玄同,无是无非。
迎之无前,随之无后,孰能於左?谁知其右?泯然玄同,强名为道。
通玄真经卷之七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