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 - 第 18 页/共 35 页
  
  
   肺藏魄。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肺藏魄,精气之匡辅也。
  心藏神。
  心者神明之舍,心藏神,精气之化成也。
  脾藏意与智。
  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主所思,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主所记。
  肾藏精与志也。
  两神相薄,合而成形,谓之精,在心为志,志者心之所之乎。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四竟
  #1合:原作『台』,据文义改。
  #2卵:原作『卯』,据文义改。
  #3生:据文义疑当作『主』。
  #4肾:疑当作『肤』。
  #5眩:《本义》、《集注》作『暝』。
  #6汗:《本义》、《集注》作『大』。
  #7一首:按本篇共有二难,故当为『二首』,《集注》作『凡二首』。
  #8十二:原作『十一』,据文义改。
  #9奇,络也,零也:《集注》二十七难虞注作『奇,斜也;奇,零也。』
  #10维:疑当作『□』。
  #11故制:《集注》二十七难杨注作『拘制』。
  #12壬:疑当作『任』。
  #13行:疑当作『冲』。
  #14筋:疑当作『肋』。
  #15络:据文义当作『维』。
  #16臣:与文义不属,疑误。
  #17维:《集注》作『维维』。
  #18维:《集注》作『维维』。
  #19脊:疑为『者』之误。
  #20中市:原作『肺』,《素问·刺禁论》『胃为之市』王冰注:谷所归,五味皆入,如市杂,故为之市。』据改。
  #21肾气:《素问·经脉别论》作『浊气』。
  #22主:原作『三』,据文义改。.与:据文义当作『为』。.渎:原作『滨』,据文义改。
  #23与:文义不属,疑误。
  #24谷:原作『名』,据文义改。
  #25顺:据文义当作『熟』。
  #26应:疑当作『焦』。
  #27藏府配像第五,凡六首:此九字原脱,据《集注》补。
  #28气动依而:《集注》三十二难虞注作『气动依血』。
  #29中十二:原作『上一』,据文义改。
  #30中乙带金:《集注》三十三难杨注作『乙带金气』。
  #31非:文义不属,疑误。
  #32阳:疑当作『肝』。
  #33画庚共:文义不属,疑误。
  #34也甩:疑当作『肝』。
  #35嫁:据文义当作『妇』。
  #36味:此下《本义》有『液』字。
  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五
  卢国秦越人撰临川晞范子李駉子野句解
  三十五难曰:
  五藏各有所。
  所者,所止之地也。五藏各有其所。
  府皆相近。
  胃近於脾,胆近於肝,膀胱近於肾。
  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
  心、肺在鬲上,大肠、小肠在下,皆以远而不相近。
  鬲者。何也?
  或近或远如何。
  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
  上部法天,天为阳,心肺在鬲上。心主血,血为荣,肺主气,气为卫。阳浮於上,心肺通行阳气,故在上。
  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
  下部法地,为阴,大肠、小肠皆在鬲下,传导送下阴气,故居於下部。
  所以相去而远也。
  心、肺以通阳气,大肠、小肠以通阴气,所以相去而远也。
  又诸府者,皆阳也,清今之处。
  六府皆为阳,阳为气,手足三阳为行气之府,阳最清冷,故言清冷之处。
  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争,其意何也?
  大肠传送水谷之不冷,小肠受盛水谷之不冷,胃容纳水谷之不冷,膀胱贮藏津液之不冷,独胆为清冷,其意如何。
  然:诸府者,谓是非也。
  谓是非者,言诸府各别有所传,此为是也。小肠为府,此为非也。何为如此,然小肠虽配心为表,其治则别,其气则通,其气虽通,其所主又异,所以虽日心气,而无心别位,故日非也。
  经言小肠者,受盛之府也。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复化,传入大肠。
  大肠者,传写行道之府也。
  大肠能传写不洁之物,以为流行之道路。
  胆者,清争之府也。
  胆在肝之短叶闲,肝气通於目,目和则知白黑,胆为肝之府,最喜清冷。
  胃者,水谷之府也。
  胃为仓库之官,又为肺主,水谷皆聚焉。
  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津液发泄,汗出胜理,是为津;液之渗於空窍,留而不行,是为液。膀胱,津液居焉。
  一府犹无两名,故知非也。
  每二#2府止有一名,何有两名,言两名者非。
  小肠者,心之府。
  小肠乃心藏之府。
  大肠者,肺之府。
  大肠乃肺藏之府。
  胃者,脾之府。
  胃乃脾藏之府。
  胆者,肝之府。
  胆乃肝藏之府。
  膀胱者,肾之府。
  膀胱乃肾藏之府。
  小肠谓赤肠。
  心色赤,故小肠为赤肠以象之。
  大肠谓白肠。
  肺色白,故大肠为白肠。
  胆者谓青肠。
  肝色青,故脍为青肠。
  胃者谓黄肠。
  脾色黄,故胃为黄肠。
  膀胱者谓黑肠,下焦所治也。
  肾色黑,故膀胱为黑肠,居於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