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 第 33 页/共 64 页
○小说杂考
林纾
《三国演义》为元人王实甫撰。《七修稿》又以为明罗本贯中所编。金圣叹评为第一才子书。其书组织陈志、裴注及唐、宋小说而成。前淸入关时,曾翻译为满文,用作兵书。袁崇焕之死,卽用蒋干偷书之谬说;而督师竟死于奄奴之手。然诸葛忠武之忠,非是书不彰;而曹阿瞒之奸,亦非是书不着。
《封神传》为小说中之最奇诡者。《归田琐记》曰:「林樾亭言: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无忧贫也』。乃因《尙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尙克相予』语,演为《封神传》,以稿授女。后其壻梓之,乃大获利。」考《周书》《克殷》篇「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魔与人分别言之,虽不知所谓魔者何谓,然亦足证小说之依托。广成子见《庄子》,赤精子见《汉书》《李寻传》,托塔天王见《元史》《舆服志》,哪咤见《夷坚志》,灌口二郞卽杨戬。其说皆不为无据。
《西游记》,咸传出元邱眞人处机之手。然《冷庐杂志》曰:「《西游记》推五行之旨,视他演义为胜,相传出元邱眞人处机之手。山阳丁俭卿舍人晏,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志》目,谓是其乡明嘉靖中岁贡官长兴县丞吴承恩所作。」
余儿时从诸兄观剧,见李元霸运双椎,神勇无匹,而李存孝用铁挝,忠义之槪凛然。童子无识,以为元霸果勇,而存孝且勇而忠,居恒怏怏,惜其惨死。迨长能读《唐书》,至《高祖诸子》传,高祖凡二十二子,窦皇后生建成、太宗、元吉、元霸。元霸字大德,幼辨慧,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初无武功,心为爽然。又读《五代史》,存孝为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克用养子,赐姓名,猨臂善射,舞铁挝,捷疾如飞,剧中演其勇槪,信矣。后乃附梁,克用围之。食尽,泥首请罪,车裂以殉。然则所云忠义者诬矣。故家庭敎育,当举人人所知之事,语以眞际,一染小说及梨园之谬说,适足以病童子之脑筋,是不可不知。
一日天暑,余家居苦热,偶出乘凉,见村店上有人燃灯作宣讲状,其下围听数十人。余知为讲演义也,亦就听之。方言姜太公射死赵公明,用七箭书,行法曰十九日,而公明死。窃谓其设想甚奇。后观《小浮梅闲话》,中载《封神传》所称太公射死赵公明事。考《太公金匮》云:「武王伐纣,丁侯不朝,尙父乃画丁侯于策,三旬射之。丁侯病,大剧,问卜,占曰:『祟在周』。丁侯恐惧,乃遣使者诣武王,请举国为臣虏。尙父乃以甲乙日拔其头箭,丙丁日拔其目箭,戊己日拔其腹箭,庚辛日拔其股箭,壬癸日拔其足箭。丁侯病愈。」赵公明事或卽脱胎于此。今乃知文字一道,万不能仓卒将人抹煞,演义且然,何况人之专集?
说部中有不可解者,如称人之美必曰潘安,将「仁」字斥去;称潘美必曰潘仁美,却增一「仁」字,余前已论过矣。至于岳云,《宋史》列传为飞养子,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羸官人。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而说部偏以为忠武所生子。关兴者,壮缪子也,而演义复以为养子。何所见而然,殊不可解。
《飞龙传》为述宋太祖龙兴时事,叙世宗登极及陈桥兵变,似是而非。至云太祖有鸾带一条,伸之卽为巨棒,此与孙悟空耳中金箍棒事相埓。余家居时,门临池上,毗舍卽为社公之庙,戏台高出池上,阴凉四合。有陈华者,日讲演义,雅有声色,余亦时就听之。乡有老人年八十二矣,忽谓予曰:「赵匡胤能使棒耶?」余前数月适观《铁围山丛谈》,卽应之曰:「宋徽宗讲汉武帝期门故事,出时,宦者必携从二物,一为玉拳,一则铁棒。铁棒者,乃艺祖仄微时,以至受命后所持铁杆棒也。」据此以观,则使棒事或有之。小说家用孙悟空事,称为鸾带所化,谬矣。
《宋史》载刘豫降金,杀其骁将关胜,胜不从逆故也。按《水浒》有关胜。《癸辛杂志》,龚圣与作《关胜赞》云:「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其后昆?」以其时考之,宋江作乱,正在宋末,然则刘豫所杀之关胜,卽《水浒》之关胜耶?世之图关胜者,赤面大刀,其状似壮缪,于是凡关姓者,匪不赤面,匪不大刀,而《施公案》之关太出矣。太号小西,盖自命为山西人,似卽壮缪之后。小说家无识盗袭,可笑。
淸高宗数下江南,颇伤烦费,松筠力谏,几死,遂无敢言者。厉太鸥方无聊,谱《迎鸾新曲》以贡媚,旣不敢将乘舆代以优伶,入剧场演唱,无可着笔,则请出许迈、葛洪诸仙,约会迎鸾,是强使神仙势利矣。又不已,则引及西王母;又不已,则引及水仙王;至于乌介虫亦来迎驾,无数仙眞水族羣集于行宫门外,喧天之闹,而乘舆不见不闻,眞可谓善说鬼话。诗人无聊,何所不至,樊榭且然,况其它乎!
当日京师三庆班中,有丑脚赶三者,能谲谏,孝钦在时,颇悦其人。癸未年,余初入都,见赶三演《变羊计》。赶三为女巫,牵羊至一人家。其妻妬悍,以绳缚夫之足,系于门次。巫入,易之以羊,纵夫令去。妻出,失夫而得羊,则大哭。巫伪过门外,妻延巫入问。巫为其祖先附体,大肆谯詈。同社王小沂以为构思甚奇,林希村曰:「此见宋文玘《开颜录》。」余知《开颜录》在《说郛》中,乃髣髴不能记。后此检得原书,果如希村言。末载士人旣归,妇问曰:「多日作羊,不乃辛苦耶?」夫曰:「犹忆噉草不美,肚中痛耳。」妇愈悲,自此不复妬忌矣。因叹希村之健记。
《铁笛亭笔记》
○小说丛话
侗生
英人哈葛德所著小说,不外言情,其书之结构,非二女争一男,卽两男争一女,千篇一例,不避雷同,然细省其书,各有特色,无一相袭者。吾国施耐庵所著《水浒》,相类处亦伙。卽以武松论,性质似鲁智深,杀嫂似石秀,打虎似李逵,被诬似林冲,然诸人自诸人,武松自武松,未尝相犯。曹雪芹所著《石头记》,所记事不出一家,书中人又半为闺秀,闺秀之结果,又非死卽苦,无一美满。设他手为此,不至十回,必致重复,曹氏竟纡徐不迫,成此大文。其布局如常山率然,首尾互应;如天衣无缝,无隙可寻。尤妙者,写黛玉一身,用无数小影,黛玉与小影,固是二人;卽小影与小影,亦不少复。可见中西小说家,每能于同处求异。同处能异,自是名家。盖不深思,则不异;不苦撰,又不得异。深思而苦撰,其不为名家者几希?
近代小说家,无过林琴南、李伯元、吴趼人三君。李君不幸蚤世,成书未多。吴君成书数种后,所著多雷同,颇有江郞才尽之诮。惟林先生再接再厉,成书数十部,益进不衰,堪称是中泰斗矣。总先生所译诸书,其笔墨可分三类:《黑奴吁天录》为一类,《技击余闻》为一类,余书都为一类。一以淸淡胜,一以老练胜,一以浓丽胜。一手成三种文字,皆臻极点,谓之小说界泰斗,谁曰不宜?
林先生所译名家小说,皆能不失原意,尤以欧文氏所著者,最合先生笔墨。《大食宫故余载》一书,译笔固属绝唱,《拊掌录》之《李迫入梦》一节,尤非先生莫办也。
西人所著小说虽多,巨构甚少,惟迭更司所著,多宏篇大文。余近见《块肉余生述》一书,原著固佳,译笔亦妙。书中大卫求婚一节,译者能曲传原文神味,毫厘不失。余于新小说中,叹观止矣。
《孤星泪》一书,叙一巨盗改行,结构之佳,状物之妙,有目共赏。嚣俄氏善作悲哀文字,是书尤沈痛不忍读。余读是书,三舍三读,未终篇也。书末未署译者姓氏,余颇以为歉。
林先生所译《神枢鬼藏录》出版,某报讥之。实则该书虽非先生杰作,详状案情,形容尽致,有足多者。惟近译《贝克侦探谭二编》,事实译笔均无可取。转思某报所言,似对是书而发者,贝克、贝克,误林先生不浅也。
余不通日文,不知日本小说何若。以译就者论,《一捻红》、《银行之贼》、《母夜叉》诸书,均非上驷。前年购得小说多种,中有《不如归》一书,余因为日人原著,意未必佳,最后始阅及之。及阅终,觉是书之佳,为诸书冠(指同购者言),恨开卷晚也。友人言:「是书在日本无人不读,书中之浪子确有其人,武男片冈至今尙在。」又曰:「林先生译是书,译自英文,故无日文习气,视原书尤佳。」
《天囚忏悔录》一书,亦林先生所译,事实奇幻不测,布局亦各得其当。惟关节过多,以载诸日报为宜,今印为单行本,似嫌刺目,且书中四十章及四十五章间有小错,再版时能少改订,方成完璧。
《雌蝶影》时报馆出版,前年悬赏所得者也。书中所叙事物虽似迻译,然合全书省之,是书必为吾国人杜撰无疑。书中有一二处颇碍于理,且结果过于美满,不书生识见,惟末章收束处,能于水尽山穷之时,异峯忽现,新小说结局之佳无过此者。友人言此书为李涵秋作,署包某名,另有他故。
《新蝶梦》前半颇可观,惟结处过远事理。冷血所著小说,多有蛇尾之讥,此书尤甚。
《双泪碑》,亦时报馆出版,篇幅甚短,寓意却深。时报馆诸小说,此为第一。《双罥丝》与此书为一人所著,远逊此书。前人谓文字有一日之短长,观此二书而益信。
《新法螺》一书,以滑稽家言,为众生说法,用意善良苦,文笔亦足达其意,滑稽小说中上乘也。末附《法螺先生》谭,亦有可取。
《埃及金塔剖尸记》一书,半言鬼神,有吴道子绘地狱之妙,其叙儿女私情处,亦能曲绘入微。
英人哈葛德工于言情,尽人皆晓,然守钱虏之丑态,武夫之慷慨,一经哈氏笔墨追摹,亦能惟妙惟肖。《玉雪留痕》中之书贾,《玑司刺虎记》中之大尉,形容如生,可歌可泣。《洪罕女郞传》,兼武夫钱虏而有之,宜见特长,然其中着墨处,反逊二书。似哈氏状物最工,今遇其善状之人,不应如是。再三思之,中有一理:哈氏身为小说家,书贾之性质,哈氏所最晓;《玑司剌虎记》中之大尉,身在兵间,其事足为国人范,想亦哈氏所乐述。一切于身,一关于国,言之较详,理也。《洪罕女郞传》之大尉,固属赋闲,且于本书无绝大之关系,故不能偏重。书中之小人,为哈氏所唾骂者,又不仅一钱虏,势不能少分墨渖以状余人,以是故不能如二书之详尽。
侦探小说最受欢迎,近年出版最多,不乏佳作,如《夺嫡奇寃》、《福尔摩斯侦探案》、《降妖记》等书,其最著者也。
《孽海花》为中国近着小说,友人谓此书与《文明小史》、《老残游记》、《恨海》四大杰作。顾《孽海花》能包罗数十年中外事实为一书,其线络有非三书所及者。为其笔之诙谐,词之瓌丽,又能力敌三书而有余。惜印行未半,忽然中止。天笑生承其意,为《碧血幕》一书,文笔优美,与《孽海花》伯仲,未数回亦止。神龙一现,全豹难窥,见者当有同也。
《新茶花》一书,旣多袭《茶花女》原意,且袭其辞,毫无足取。余尝谓中国能有东方亚猛,复有东方茶花,独无东方小仲马。于是东方茶花之外史,不能不转乞于西方。尤幸《茶花女》一书先出于七八年前,更省迻译之苦,于是《新茶花》竟出现于今日。
《小说月报》第二年第三期(1911)
○说小说
恨海
新厂
予友南海吴君趼人,性好滑稽,雅善词令,议论风生,滔滔不倦,每一发声,輙惊四座,往往以片辞只义,令人忍俊不禁,盖今之东方曼倩也。尤善文章,下笔千言,不假思索。君与予为莫逆交,倏忽将十年矣,予非敢阿其所好也,盖从未见君作文尝先用一纸草稿云。君性喜小说,于古今人所著译之篇,殆无所不读,而尤喜自作小说,与予有同嗜焉。君所著小说,无体不备,纸贵一时,海内君子莫不知之,予亦不必赘陈矣。尔日广智书局复出版一新书—写情小说,题曰《恨海》,亦吴君所撰也。书分十回,都四万言,洋洋洒洒,淋漓尽致,情文兼至,蕴藉风流,笔墨之妙,无以复加。惟书中情节,哀艳非常,予尝尽半夜之力,循诵再过,而于心有戚戚焉。盖写情小说,大抵总不出「悲欢离合」四字,今是篇所述,为庚子拳乱中迁徙逃亡,散失遭难之事,荡析流离,疮痍满目,所以有悲无欢,有离无合。用情之深,所以足多者在此;写情之难,所以足多者亦在此。盖欢场之情,不特易用易见,而写之亦殊易,然如是等情,总不近于轻薄淫邪,故写情小说,人每目之为诲淫之书者,良有以也。是书独出心裁,不落窠臼,一往情深,皆于乱离中得之。夫乱离之情,不特难有少见,而写之亦綦难。故其为情也,如松风明月,如淸泉白玉,皎洁淸华,温和朗润,诚为天地男女之至情哉!夫以写情之作,而以《恨海》名之,则其所解于此情字者可以见矣。故自有写情小说以来,令予读之,匪特不能欣欣以喜,转为悁悁以悲者,此其第一本矣。虽然,予之所以读此篇而感不绝于予心者,岂伤心人别有怀抱耶?毋亦悲吾中国风俗之不良耳。综观此事始末,皆早婚不良之结果而已。士宦温厚之家,每喜为弱小女子早订婚媾之约,而卒乃演此悲惨之剧,不其傎欤!予愿善读书者,其各以早婚为戒,而毋再蹈此覆辙焉。然则此文也,岂得仅以写情小说目之哉!
新盦谐译
紫英
泰西事事物物,各有本名,分门别类,不苟假借。卽以小说而论,各种体裁,各有别名,不得仅以形容字别之也。譬如短篇小说,吾国第于小说之上增「短篇」二字以形容之,而西人则各类皆有专名,如romance,novelette,story,tale,fable等皆是也。吾友上海周子桂笙所译之《新盦谐译》第二卷中,则皆能兼而有之。其第一卷中之《一千零一夜》卽《亚拉伯夜谈录》也,原名为“Arabian NightsEntertainment"。此书在西国之价値,犹之吾国人之于《三国》、《水浒》,故男女老少无不读之,宜吾国人翻译者之多也。先是吾友刘志沂通守接办上海釆风报馆,聘南海吴趼人先生总司笔政。至庚子春夏间,创议附送译本小说,刘君乃访得此本,请于周子,周子然以义务自任。盖彼此皆至交密友,时相过从,且报中亦恒有周子译着之稿也。当时风气远不如今,各种小说亦未盛行。周子虽公余之暇时有译述,而书贾无过问者,故然允为刘君迻译此篇。借乎是年炎威肆虐,酷暑逼人,周子乃延凉于姑苏台畔,译事遽废。自是以后,公私麕集,不遑兼顾,遂未卒业,然续译之志,未尝少怠也。亡何,上海《大陆报》小说栏中亦译登此书矣。周子见之,喜曰:「吾未竟之志,今可如愿以偿矣。」然未尽数十页,亦卽中辍。又越数载,商务印书馆之《天方夜话》旣出版,而全书乃始吿成焉。此外如连孟靑所主之《飞报》中,亦尝略译一二,不过片鳞残爪而已。是此书开译之早,允推周子为先,而综观诸作,译笔之佳,亦推周子为首,彰彰不可掩也。苍古沈郁,令人百读不厌,不特为当时译着中所罕有,卽今日译述如林,亦鲜有能胜之者。至第二卷中所载诸篇,大抵为《寓言报》而译者。当时《寓言报》为吴门悦庵主人沈君习之之业,笔政亦吴君趼人所主也。会壬寅春,吴君应《汉口日报》之聘,客居无俚,乃取此书详加编次,且为文以序之,旋付上海淸华书局,遂得公之于世云。
胡宝玉
新厂
《胡宝玉》,一名《三十年上海北里之怪历史》,此书于丙午初冬出版,颇风行一时,大有洛阳纸贵之概,作者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第自署为老上海而已,要亦一有心人也。胡宝玉为中国近代唯一之名校书,香名鼎鼎,负盛誉者四十余年。南北诸名妓中,非无翘然特出,色艺双绝者,然对于宝玉,皆自叹弗如焉。盖宝玉不独以色胜艺胜,而其才实足以横绝一时云。此书之作,卽所以传宝玉者也,故名之曰《胡宝玉》仿《李鸿章》之例,其体裁亦取法于泰西新史。全书节目颇繁,叙述綦详,盖不仅为胡宝玉作行状而已,凡数十年来上海一切可惊可怪之事,靡不收釆其中,旁征博引,具有本原,故虽谓之为《上海之社会史》可也。文笔亦极雄健简炼,一字不苟,而且条理井然,前后一致,到底不懈,诚近今游戏文章中不可多得之大手笔也。大抵小说一道,言之无文,则事迹虽奇,一览之后,无复余蕴矣;文笔佳胜者,则自能耐人寻味,百读不厌。虽然,余反复阅之,而不觉重有感焉。盖中国自古至今,正史所载,但及国家大事而已,故说者以为不啻一姓之家谱,非过言也。至于社会中一切民情风土,与夫日行纤细之事,惟于稗官小说中可以略见一斑。故余谓此书可当上海之社会史者此也。惟是吾国自与东西各邦通商以还,上海一埠首当要冲,骎骎乎为全国繁盛之冠,而近人且拟之为中国文明之中心点焉。顾如此重要之地,而数十年来,其间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之所作所为,可以昭示来兹者,乃不过如是如是。呜呼!往者已矣,来日方长,吾愿居是邦者毋再醉生梦死,使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雪中梅
缦卿
是书为日本广末铁肠所著,译者江西熊梦九君。译笔雅驯,流利条鬯。篇中所述,为明治初年改革时代故事。写几多英雄儿女致身国事,奕奕如生。其国野基于少年英雄楼演说「社会如行旅」一段,议论纵横?滔滔汨汨,诚足鼓动人之政治思想。吾预备立宪国民,尤堪借鉴。至于国野基与春儿,自幼订婚,未经谋面,旣而数遇,两各倾心,乃有人从而觊觎,设计谗间,讵知兹因非偶,徒用心机?谁谓好事多磨,竟成眷属。余尝题七绝二章于其后云:「扶桑岛国逞雄姸,立宪徒强讵偶然?我国祗今龙见首,何如明治卅年前」?「相逢夫壻不相识,但识斯人抱负奇。海内英才谁个是?丈夫国野女春儿。」
西游记
阿阁老人
《西游》者,中国旧小说界中之哲理小说也。细观其自借炼石化身起点,以至远逝异国,学道而归,恢复昔时一切权利,吾人苟能利用其前半段之所为,卽可得今日出洋求学之效果,以精器械,以??强,保种在是,保敎亦在是。古人谓妙诀卽在书中,吾于《西游》亦云。
又
微厂
《西游演义》一书,吾国旧时学者以及普通妇孺咸爱读之。惟原本未列撰者姓氏。毛奇龄据《辍耕录》,以为元代邱长春所著,世多信之。钱辛楣曾正其谬,定为明人之作。按是书本为明吴承恩所撰,吴字汝忠,山阳人,嘉靖中岁贡生,官长兴县丞,见丁俭卿《石亭纪事》。
恨史
文癖
余友陶子报癖,湘中大文豪也。著述等身,尤擅短篇小说。一日往谒,值握管疾书,遂趋而窥之,则知书小楷也;捧而阅之,则知着《恨史》也。又逐次读之,则知《恨史》之原因。秋瑛有约,唐生无缘,有约忽爽,抱节以终,无缘空爱,亦是负心,此秋瑛之恨,而唐生之史也。恨而有史,史之幸也,史而曰恨,恨之不幸也。史幸而有恨,恨不幸而有史,此《恨史》之所以着,此《恨史》之所以传。且恨之为物,一缺月也,一奇数也,虽人力莫能陶其圆,齐其偶者也。缺不圆,乌乎不恨!奇不偶,乌乎不恨!男女不遂,固属可恨,然亦私情,在彼谓之私,在此则不然,故表而传之,以见天地之至情莫如男女,男女之不遂莫如私情,故遂则生,否则死,生者不可恨,死者长已矣,私情之关系大矣哉!余本恨人,其恨有三:一恨天下大事不可为,二恨文字不遇知己,三恨从来沦落不偶的佳人。是知汤卿谋之三哭,与余之三恨,又何异焉。今读报癖是书,而余之恨殆永无澌灭之时期也。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