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乘 - 第 6 页/共 13 页

《多能鄙事》:猫有病,以乌药水灌之,甚良。②      《授时通考》:猫煨火疲悴,用硫磺少许,入猪汤中,炮熟,喂之,或入鱼汤中,喂之亦可。小猫被人踏死,用苏木浓煎汤,滤去【木且】,灌之。      《扣钵斋纂》:猫生虱,以桃叶、楝树根捣擦之则死。      【瘗埋】   《种树书》:欲引竹过墙,以死猫埋墙外,则竹尽向猫行。(《埤雅广要》云:死猫引竹。)      《筍谱》:偷筍者,埋猫于墙下,明年筍迸过矣。      《埤雅》:猫死不埋于土,挂于树上。      《后山谈丛》:庐州有坐化猫。      《五灯会元》:问:“世间什么物最贵?”曰:“死猫儿头最贵。”曰:“为什么死猫儿头最贵?”曰:“无人著价。”      《明史》:嘉靖中,帝蓄一猫,死,命儒臣撰词以醮,袁炜词有“化狮作龙”语,帝大喜悦。      《耳谈》:嘉靖中,禁有猫,微青色,惟双目莹洁,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幸,皆先意前导,伺上寝,株橛不移。上最怜爱之,后死,敕葬万岁山阴,碑曰“虬龙冢”。      《怀麓堂集》:方石惠猫忽被踏以死,瘗而悼之。      《觚剩》:合肥宗伯所宠顾夫人,性爱狸奴。有字乌员者,日于花栏绣塌间徘徊,抚玩珍重之意,踰于掌珠。饲以精餐嘉鱼,过餍而毙。夫人惋悒累日,至为辍膳。宗伯特以沉香斲棺瘗之,延十二女僧,建道场三昼夜。②      《瓯江逸志》:平阳灵鹫寺僧妙智,畜一猫,每遇讲经,辄于座下伏听。一日,猫死。僧为瘗之,后瘗处忽生莲花。众发之,花自猫口中出。         【迎祭】   《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文苑英华》:牛僧孺谴猫云,亦祈氏季春迎猫。      《礼记义疏》:孔颖达曰:“八腊有猫虎。”徐师曾亦云。      《大学衍义补》:苏轼曰:“迎猫则猫为之尸,迎虎则虎为之尸。”近于优,所为是以杂记子贡言一国之人皆若狂也。      《尔雅翼》:古者,蜡礼迎而祭之,故说者曰:“蜡盖三代之戏礼也,祭必有尸猫虎之尸,谁当为之,非倡优而何?”夫猫虎虽能食田豕田鼠,然所以主此者,盖必有神于此。诗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夫去螟螣蟊贼,而畀之炎火者,人也;然必曰田祖有神相之耳。今去田鼠田豕者,虽猫虎也然,所以使鼠豕得去者,岂无神以主之耶。迎猫虎以祭其所主之神,固自有尸,则不为戏矣。然则,猫虎所主者何神,曰当属田祖。      《旧唐书•礼仪志》:祭五方之猫、於菟,各用少牢一。      《开元礼》:於菟、猫等,俱散樽二,各设于神座之右而左向祝文曰:“猫、於菟诸神咸飨。”      《文昌杂录》:详定礼文,每方於菟、猫,并如故事。      《荆川文集》:迎猫迎虎,何为也?惟天地之生成百谷,虽一猫虎,亦使之尽其能,于食鼠食豕之间而无遗利焉。于此见天地之功为甚大,人欲报天地之功而无由,则虽猫虎之效,一能于天地者,亦秩之,祀而无遗灵焉。于此见人之所以报天地之功者,为甚深。   卷四      【捕】   《梦书》:梦猫捕鼠者,主得财。      《尸子》:鸡司夜,狸执鼠。(韩子②:使鸡司夜,令狸执鼠。)      《孔丛》:孔子鼓琴,闵子闻有幽忧之声,曰:何感若是?子曰:见猫取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      《庄子》:子独不见夫狸狌乎?卑身而伏,以俟敖者。又云: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东方朔曰:良马捕鼠,曾不如跛猫。刘向曰:不如百钱之狸。)      《尹文子》:使牛捕鼠,不如狸狌之捷。      《柳州集》:永某氏者,生岁值子,因爱鼠,不畜猫,仓廪庖厨,悉以恣鼠,鼠态万状。及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假五六猫,罗捕杀鼠如邱。      《诗传名物集览》:蚕时,村人蓄猫驱鼠,谓之“蚕猫”。      《事物绀珠》:便×、厌目、曲脊、逆色,俱言猫捕鼠状。      《朝野佥载》:李嵩、李全交、王旭为御史,京师号为“三豹”。被追者每相谓曰:“缚鼠与猫,终无脱日。”      《三朝野史》:宋理宗祀明堂,徐清×为执绥官,玉音问曰:“猫儿捕鼠如何?”答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理宗本命属鼠,一时不觉触突,上亦不之咎。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罗大经曰:“余谓不捕鼠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之,非捕鸡乎?”张养浩曰:“猫之捕,岂必物物皆鼠?见其可适于口者,无不捕也。若猫以捕非其鼠而逐,将见鼠不胜其繁,而猫不胜其屈矣。”      《南唐近事》:李后主童谣云:“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娘,谓李主再娶周后;猪狗死,谓祚尽。戊亥年,赤瘕目病,猫有目病,则不能捕鼠,谓不见丙子之年也。      《桯史》:市猫于邻,卜日而致之,将以咋鼠也,鼠暴未及问而首,决雕笼以噬鹦鹉,可乎。      《陈止斋集》:猫之善捕鼠者,日常睡;终日跳掷者,必不。   【相乳】   《唐书》:李迥秀家犬乳邻猫,中宗以为孝感。      《通鉴纲目》:朱沘军中猫鼠相乳,宰相常衮率群臣贺。崔祐甫曰:“可吊不可贺。”因献《猫鼠议》。(《旧唐书》:朱沘言,陇州将赵贵家猫鼠同乳,诏示于朝。崔祐甫上言,代宗嘉之。《南部新书》畧同。《金×子》曰:猫鼠同乳,怪甚矣。②      《说储》:猫鼠同乳,异甚同处,唐玄宗、代宗时见。      《江湖长瓮集》:龚养正家二猫,产七子,同一栖,一出则一留,留者均乳之。      《玉堂集》:王太仆家蓄二猫,一状类狮子,一斑类玳瑁,各产四子,衔置一栖,互乳。      《怀麓堂集》:陆君美兄弟两家,各蓄一猫,猫各产三子,皆衔至堂中互乳之,每一出,一必代乳。      【义】   《讱庵偶笔》:有人病膈,每食辄吐,一猫在其前,吐出之食,猫遂食之。后卒,猫于棺前哀鸣七日,不食,死。      《续文献通考》:姑苏×门外一小民,负官租,出避,家独一猫,催者持去,卖与阊门徽铺客。年余,小民过其地,人丛中,猫入其怀,铺中人夺之去,悲鸣不已。至夜,小民卧舟中,闻篷间有声,视之,猫也,口衔一绫帨,帨内有金五两余,人谓之曰“义猫”。(亦见《中吴纪闻》。)      徐岳《见闻录》:山右富人畜一猫,其睛金,其爪碧,其顶朱,其尾黑,其毛白如雪。富人畜之珍甚。里有贵人子,见而爱之。以俊马易,不与;以爱妾易,不与;以千金购,不与;陷之盗,破其家,亦不与。因携猫逃至广陵,依于巨商家。亦爱其猫,百计求之不得,以鸩酒毒之。猫即倾其酒,再斟再倾,如是者三。富人觉而同猫宵遁。遇一故人,匿于舟后,渡黄河,失足溺水。猫见主人堕河,叫呼跳号。捞救不及,猫亦投水,与波俱汨。是夕,故人梦见富人云:“我与猫不死,俱在天妃宫中中。”天妃,水神也。故人明日谒天妃宫,见富人尸与猫俱在神庑下,买棺瘗之,埋其猫于侧。      《乐陵县志》:观音寺僧畜一猫,性甚驯,而文彩特异。忽数月不见,既乃归后寓寺中。南人贩茶者至,猫怒视之,乘其浴,齿其足拇,不解。僧急扑之,客曰:“勿怪也。吾持之以去,渡黄河时失之,不意其千里自返也。”人称义猫。张×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