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98 页/共 664 页

穆子容撰正书武定八年四月今在汲县西北三十里太公庙北史言子容少好学无所不览求天下书逢即写録所得万余卷魏末为兼通直散骑常侍聘梁齐受禅卒于司农卿【金石文字记】   升仙太子碑   王子晋碑延昌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梁雅文在西京【金石略】   明元密皇后杜氏碑   真君元年明元密皇后杜氏葬崞山立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徳【魏书皇后传】   保大后碑   和平元年文成乳母常氏乳帝有劬劳保防之功尊为保大后葬磨笄山树碑颂【北史后妃传】   文成太后碑   太和五年起作夀陵刋石立碑颂太后功徳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刋石立碑【魏书文成皇后纪】   郭太妃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卢鲁元碑   卢鲁元于真君三年卒帝甚惜之葬于崞山为建碑阙【北史】   衞操碑   衞操字徳元立碑于大防城南以颂功徳皇兴初维州别驾叚荣于大防掘得此碑文【魏书衞操传】   穆崇碑   髙祖追崇勲令著作郎韩显宗与崇子真撰定碑文建于白登山【魏书穆崇传】   大鸿胪卿郑伯碑   右后魏郑伯碑元和姓纂载荥阳郑氏云生七子曰白麟小白叔夜洞林归藏连山幼麟号七房郑氏伯小白子也按后魏书幼麟传云父生六子又云幼麟五兄长白麟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连山而无归藏其次第亦不同又姓纂云小白名茂而史云幼麟名义疑自白麟以降皆其字也据碑与姓纂皆云伯仕至大鸿胪卿而史言少卿者误矣【金石録】   太尉于烈碑   右后魏太尉于烈碑云初以功臣子起家为中散转屯田给事中内都幢将迁左衞将军而后魏书列传云少拜羽林中郎将以本官行秦雍二州事迁司衞监以碑考之烈皆未尝为此官又其父洛防为黄龙镇都大将而曰和龙烈为屯田给事而曰给纳卒年六十七而曰六十五者皆史之误又按烈始封昌国子改钜鹿公【按烈祖栗防尝假封新安公后赐爵新城男疑此亦假封也】又改洛阳侯进封聊城县开国子再进为开国伯开国侯其卒追封为钜鹿郡开国公盖当时之制如此魏书官氏志不载皆莫可攷【金石録】   郑羲碑   右后魏郑羲碑魏史列传与此碑皆云羲荥阳开封人碑又云归葬于荥阳石门东十三里三皇山之阳而碑乃在今莱州南山上磨厓刻之盖道昭尝为光州刺史即今莱州也故刻其父碑于兹山余守是州尝与僚属登山徘徊碑下久之传云羲卒尚书奏諡曰宣诏以羲虽宿有文业而治阙亷清改諡为文灵今碑首题曰荥阳郑文公之碑其末又云加谥曰文传载赐谥诏书甚详不应差误而碑当时所立必不敢讳其一字皆莫可知也已【金石録】   郑羲上碑   右郑羲上碑初余为莱州得羲碑于州之南山其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因遣人访求在胶水县界中遂模得之羲之葬荣阳其子道昭永平中为光州刺史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焉按地里书后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镇领东莱郡隋文帝时罢郡仍改光州为莱州云【金石録】   车骑大将军邢峦碑   右后魏邢峦碑云峦字山宾而史作洪宾其为梁州刺史碑云徴为都官尚书而史作度支后改为五兵尚书而史不载又峦为崔亮所纠据碑言戎军既班犹以在州之诬遭禁一期而史以谓元晖髙肇为峦申释故得不坐者非也【金石録】   峦字山賔碑以延昌三年甲午十月建【复斋碑録】   淮阳太守梁鉴碑 延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齐兖二州刺史傅公碑 孝明熈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刘使君徳化颂并碑隂 熈平三年十一月【金石録】兖州刺史元匡碑 熈平中立【金石録金石略作元康】   瀛州刺史孙惠蔚墓志   神【阙】年五月【金石録】   后魏安东将军孙公墓志其名字乡里年夀皆不载独其末载赠官制书云故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强县开国男孙蔚知其名蔚又云归葬于武邑遂知其为武邑人也按后魏书儒林传有孙惠蔚其所书事迹与志皆合传云先单名蔚正始中侍讲禁内夜论佛经有惬帝防诏使加惠号惠蔚法师焉【金石録】   兖州贾使君碑 神二年四月【金石録 金石略云贾思伯碑在西京】后魏定州刺史崔亮颂   不著书撰人名氏其额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颂使君名亮字敬儒齐国磐阳人长史冯时等立此碑碑石漫灭亡其年月【集古録目】   右后魏崔亮碑题云魏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颂盖亮尝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颂徳耳其间载亮所歴官甚详与北史及后魏书列传多合惟其自定州归朝歴殿中都官吏部三尚书而传但言自殿中迁吏部耳亮以正光二年卒而碑神三年建在亮卒前故自为侍中以后事碑皆不及载也【金石録】   司空元晖碑   正光三年四月 右后魏元晖碑据后魏书列传云晖镇西将军忠子而北史以为忠弟徳之子今以碑考之北史是也又碑云孝文时为主客郎中而魏史言世宗即位拜此官碑云神二年卒而史言元年卒者亦非是其余迁拜次第时有不同不尽録也【金石録】   兖州太守张猛龙碑   正光三年正月有碑隂【金石録】   猛龙为鲁郡太守郡人立碑而颂之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戸碑首正书大字十二尤险劲又兰台之所自出也猛龙不见史册据碑讳猛龙字神而金石録有刘干碑讳干字天魏人名字如此亦异矣【石墨镌华】   张猛龙碑是龙为鲁郡太守郡人颂其功徳者也其文无足言者其书律以晋法虽少蕴借而结体错综之妙使以剂唐足脱一代方整之累欧顔诸公便可入山隂之室矣然此碑却落险峻又未证晋果何也当由笔与欧顔异耳至若苏黄少变又少别趣书道之难如此然知者鲜矣猛龙字神按呼骨切日出气也其名字险怪不雅驯滥觞于诗亦尔不特书也【金石史】   行书今在曲阜县孔子庙其隂书阳原县义士州主簿王人生造颂文多剥缺【金石文字记】   望都令侯宗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侍中广平穆王碑 俗云陵家碑太昌元年西京【金石略】范阳王诲碑   太昌九年十二月 右后魏范阳王碑云王讳诲髙祖孝文皇帝之孙太师武穆王之子今世所传后魏书北史孝文诸子列传皆文字脱落不完惟孝明纪载孝昌二年封广平王懐庻长子诲为范阳王以此知其为懐子据碑云懐諡武穆而传作文穆者误也诲仕至仆射为尔朱兆所杀事见庄帝本纪【金石録】   贺拔岳碑   永熈三年正月 右后魏贺拔岳碑岳当时名将也北史及后魏书皆有传初为尔朱荣亲将其后齐神武使侯穆陈说害之尔朱荣凶残狂悖盖魏之莽卓也而此碑乃以为图伊霍之举岂不可笑也哉然魏收为魏史受荣子文略之赂亦以荣比韩彭伊霍乃知贪鄙无知之徒世不乏人也按庄帝诸书皆作孝庄而此碑独作庄疑书碑者之误【金石録】   不著书撰人名氏拔岳桑干马邑人也后魏末为雍州刺史都督三雍二华二十州诸军事諡曰武壮碑以永熈三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兖州刺史羊使君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君名缺不可见而有其字灵引太山平阳人也为京兆王愉长史愉将反君不从见杀诏赠兖州刺史諡曰威碑以熈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僧防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僧防名集安定朝那人碑缺亡其姓仕后魏至卫大将军赠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録目】   斛斯疋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疋字贷敦河南洛阳人仕后魏至骠骑大将军赠侍中司徒諡武昭碑以永熈二年立【集古録目】   征东将军景宣碑   大统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复斋碑録】 西魏征东将军景宣碑石已破剥失其姓字其额云大魏持节征征下缺碑云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云拜持节征东将军南阳太太下又缺当是持节征东南阳太守故南阳立此碑也【集古后録】   后魏张善碑   不著书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赵郡平棘人隠居学佛老之说召拜辅国将军辞而不受碑以太延四年立【集占録目】   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定州府城西北三里【访碑録】   元成碑   在祁州深泽县坟侧正始五年立【访碑録】   镇东将军刘干碑   右魏镇东将军刘干碑云君讳干字天自晋迁而南典章文物扫地而尽至于名字书画皆一出其私意而无复稽考可谓乱世矣若刘君者名干字天岂不怪哉【金石録】   汝南王碑   右后魏汝南王碑王名恱孝文子也尔朱荣之乱奔梁梁武厚遇之立为魏王后复归北据后魏书列传云出帝时为大司马卒而帝纪与北史皆言为出帝所杀盖列传之误而此碑亦不书者讳也【金石録】   北海王详石碣   滱水自灵邱县又西流南转东屈迳北海王详之石碣【水经注】   后魏孝侯碑 天平二年东京【金石略】   金乡县令徐公碑 景明中立济州【金石略】   章陵太守吕君碑 邓州【金石略】   司徒斛律斯公碑   并州刺史王坦碑 绛州【金石略】   车骑将军穆祚碑 汾州【金石略】   崔浩碑 兴光二年华州【金石略】   如君颂 字画如后魏时人【金石録】   张夫人墓志 延昌元年十月【金石録】   岐州刺史王毅墓志 大统九年十月【金石録】   祗洹碑   平城东郭外太和中阉人宕昌公钳耳处时立祗洹舍于东皋亭中有祗洹碑碑题大篆【水经注】   韩麒麟碑   歴城县魏明寺中有韩公碑太和中所造也魏公曽令人遍録州界石碑言此碑词义最善常藏一本于枕中故家人名此枕为麒麟函韩公讳麒麟【酉阳杂俎】   石门铭   右魏石门铭云此门盖汉永平中所穿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皇魏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褒斜遂开假节龙骧将军梁秦二州刺史羊祠开创旧路诏遣左校令贾三徳共成其事起四年十月讫永平二年正月毕功其余文字尚完而其大略如此石门在汉中所谓汉永平中所穿者乃明帝时司校尉杨厥所开也厥自有碑述其事甚详正始永平皆后魏宣武年号也【集古録】   登云峰山诗 郑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天柱山东碪石室铭 郑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郑道昭哀子诗 延昌四年【金石録】   松滋公兴温泉颂 京兆府【金石略】 正书今在临潼县【金石文字记】   龙门山碑   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歩岩际镌迹遗功尚存岸上并有祠庙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中立【水经注】   龙门山碑在山西大同府山隂县魏孝文帝立碑隂有从臣姓名【古今碑刻记】   叱闾神寳修关城铭   右将军西中郎将叱闾神寳铭文云维大魏神元年歳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工三十万修治关城并作馆第敬造三级浮图按后魏书官氏志及元和姓纂有叱门氏后改为门而无叱闾氏盖其阙漏也【金石録】   瑶光寺碑 宣武永平三年八月【金石録】   圣防寺碑 永熈三年北京【金石略】   崇先寺记 无年月【金石録】   化政寺石窟铭   右后魏化政寺石窟铭北史及魏书有宦者鲍嶷传云嶷终于泾州刺史自言其先姓杞后避祻改焉今此碑题泾州刺史杞嶷造后复改从其本姓耳【金石録】   三塜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