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212 页/共 664 页

大池院题 去眉山县一十里苏文忠公尝过之今柱上有手书自老翁井还偶憩治平丁未十二月七日子瞻凡十八字   州园十咏 绍兴间邵傅   眉山古志 孙汝聴编   通义编 万安国编   江郷志 张伯虞编刘光祖序   简州碑记   后周宇文泰纪功碑 碑在本州界首云泰数遣都督入蜀一治石冈县一治懐逺县见简州记   郡守壁记名氏 唐贞观十三年见刘左史折栁笔记韦南康纪功之碑 在州治颁春亭侧碑甚巨乃御制皇太子臣诵奉勅书   唐干符修城碑 在州之城隍庙   天光观唐碑 观在阳安县东三十里有唐碑可读者云太和初三洞道士王道赐因张文举施地基剏建   罗汉院石刻 在阳安县有僧继晖斩木开基而崖石呈露见石镌罗汉等像有碑曰唐兴元元年禅师道明镌刻 以为禅宫   灵岩院石刻 在平泉县西南二十五里院中石刻字乃元和长庆间   周文王庙碑 在阳安县西北七十五里即后周髙祖文帝之庙旧碑题额云大周【缺】 碑元年嵗次丁丑造元年即后周闵帝之初元也今刻石犹存焉   北岩院碑 院有唐碑其嵗月乃大厯时重修云圣居院碑 唐中和年建   嘉定府碑记   汉杨仲畅墓碑 墓在夹江县东十里墓前两石阙其左有书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徳字仲畅墓道十六字   汉和帝时开道碑 在夹江县西蜀郡青衣越嶲道界中有永和七年永和八年等字   汉灵帝时张道陵碑 在洪雅县易俗乡上有嘉平二年三月三日等字   沐州古碑 唐垂拱三年玉津令马元庆等杀马口夷贼纪功今存   李徳裕石阙 旧市镇有之滩曰墨崖其上有唐李徳裕领重兵过此凡九字   孝女碑 在犍为清溪口杨洪山下东汉永建中孝女叔先雄以父泥和坠湍水尸丧不归雄于父溺处自投水死后五日与父尸相持浮江上郡表言为雄立碑国朝元祐中重立   都安王庙碑 碑载隋开皇九年置青衣县后周保定二年置青州宣州二年始为嘉州   灵鹫山碑 唐贞元中僧干光为其师道真【缺】 宗彛撰碑而碑刻于长庆中   韦南康大像碑 在凌云寺大像之左   郭璞移水记 记谓世主播迁戎羯乱华于是优游笑傲放意山水间仍于嘉州城东百歩乌尤山凿书岩而苏子由诗亦指其注尔雅于此史谓无入蜀之文谨按移水记有嘉州二字则非璞之手笔恐后人之附防耳葢嘉州之名始于后周而自周以前止曰汉嘉郡曰龙游县耳安得有所谓嘉州哉或者后人追书则未可知耳当攷   张无尽沐川寨记 其略云南蛮东北接境常挟吐蕃以为中国患葢其路一出大渡河一出沐川源一出马湖江等其狭邪之径曰荣泾曰入面菁曰黒水曰頼因曰龙水曰隂川而沐川之路常为啸集之地   申孝友西南防要 孝友论唐自开元之际始为南诏之忧葢六台诏而南诏最强连吐蕃而蜀患乃酷降及太和之际李徳裕作筹边楼南诏颇有所惮而蜀赖之以安今西南诸蕃自祖宗以来以迄于今阻隔大蕃之要道实为蜀郡之藩篱自致云吐之三蕃不复疥疽于中国今边夷近属虽众且微然而势合则强力分则弱必离其党使不得亲分其势使不得不弱斯可矣   嘉定志 郭公益编   续志 林洁己编   嘉定许 岑参编   雅州碑记   汉巴郡太守治道记 其碑在荣经县西三十里建武中元二年立   羊窦道碑 在岩道县东三十里汉【缺】初六年碑也汉故检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 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   髙孝廉墓碑 在岩道县东二十里按其碑年月乃汉建安十四年髙君兄弟皆孝亷有二大阙其一曰故益州太守武隂令上计吏举孝防诸部从事髙頣字贯方其一曰汉故益州太守隂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防髙君实字贯光又一大碑其首云故益州太守髙君之碑   蜀邛崃闗开路记 天寳六年章仇兼琼记   龙兴寺碑 在州城外有唐咸通四年再建龙兴寺碑呉行鲁撰又有二苏先生之墨迹亦在本寺   平羌江防桥碑 在岩道县平羌桥有唐咸通十年上官璞所撰碑字亦隶体今在江渎庙   两面碑 在庐山县南五里与府君碑甚近碑面与背皆有篆文嵗久讹阙不可读或辨其文曰庐山县碑   尊徤阁记 建武中元二年其碑在荣经县西三十里景峈悬崖间巽岩李焘有跋以辨正年谱且言按后汉纪建武二十三年为夏四月改曰中元无建武字又按祭祀志改建武二十三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以此知记与志合而纪失建武之二字矣   李白月下帖 在郡治   鲁直木兰歌帖 在郡治   鲁直梁父吟帖 在郡治   杨凝式诗帖 在郡治   雅安志 李嗣文序   威州碑记   鼓角楼记 唐维州军事判官髙测文干符五年十月十五日维州刺史李光置   天寳寺碑 唐咸通六年建军事判官陶师文   伏波庙碑 唐咸通八年左武卫兵曹参军崔逺文   茂州碑记   唐回车院碑 唐刺史葢巨源撰大中十三年立唐刺史题梁 黄唐梁记有寳厯元年刺史窦季余大中十三年刺史刘成师咸通三年刺史葢巨源题   张延赏修城记 按董守两路记载唐大厯十四年吐蕃大下火焚郊馆兴元元年张延赏重修其后别驾大夫修建灭 堡壁雉堞   茂州治平寺碑 寺旧在城外縁叛羌董阿丹焚元丰初移入城   滋茂池善应庙碑 无尽居士张商英文其神或姓呉或姓郭颇有异同   西山记 绍圣中茂州曹奋所作   更生阁记 政和丁酉倅跨鼇先生李新目击静州之变记载其事甚详   图经 郡守史宪序   隆州碑记   汉黄龙甘露之碑 在籍县江口上鋭下方其状如钟大书汉黄龙甘露之碑七字余不可读其可识者郡臣将军位号葢为龙纪也   艳阳洞石碑 在洞之颠书曰艳阳仙洞四字字体兼篆不知何代书旁有欵识嵗久磨灭东南贵人见此碑本寳而藏之以为真汉也   唐金刚经碑 在佛龛山磨崖唐贞观中率更令欧阳询书   道超和尚精徳碑 在古城山平等寺天寳四年薛兼金撰   开国王碑 在唱车山贞元元年桂平令王觉记张天师灵庙碑 元和十五年知陵州李正卿撰贵平县牟尚书墓记 唐同光五年陈贵民领州事文宣王庙碑 在贵平县县学长庆五年刺史李正卿撰尹太阶书   龙兴寺大藏经碑 见在报恩寺开成四年呉商撰篆字心经碑 在小大悲阁咸通七年仇溥撰并书修大悲堂记 在小大悲阁景福元年僧承徽记黄帝书隂符记 在至道观咸通十五年 冲书古大悲堂碑 在报恩寺干符三年周宋莒撰   超觉寺记  明二年刺史萧记   龙华院山门路记 在籍县天复七年立今为观音院唐节度使杨公墓碑 隆州井研县道旁有石刻云唐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御史中丞上柱国节度使杨公墓其旁多杨姓乃其子孙也   灵泉院碑 在本寺后唐同光三年立   僧晓微碑 在寳林院西蜀明徳元年立又有显教大师碑广政四年立   鐡骑将军碑 在归安镇伪蜀广政二年立   寳峰院记 在贵平县西北四十里院内有王羲之记王氏庐墓铭   飞泉山碑 其碑有二并在仁夀县东飞泉山   飞泉山院碑 唐神龙元年立在超觉寺   玉堂砚铭 文与可将赴陵州孙洙巨源以玉堂大砚赠之文同属苏子瞻为之铭陵州在髙山上难得水   蔡君谟法帖    东坡多心经   文与可书千字文 并在州治   永康军碑记   汉石刻治道记 距紫屏三里许道旁有汉石刻二皆治道记也其一曰建平五年者孝哀时刻也其一曰永平元年者孝明时石刻也在范公平磨崖之西   鬼界古碑 在鬼域山下昔天师驱鬼于絶域有鬼界古碑字画磨灭不知何代矣   天师戒鬼笔述 在大龙桥侧深一十三丈阔三十丈晋防 在郡西鉢儿泉因垦地得一塼上有晋太康年号   隋薛道衡磨崖碑 在玉女洞后有磨崖碑云刺史薛道衡撰或又云薛曽   唐贞观十三年韦作观鱼记 在军城五里北山朝天寺   唐崇徳庙记 唐李徳裕镇蜀时建崇徳庙命叚全暐为记   唐元和十四年寳幢院记 在青城海晏寺   唐僖宗中和年改海晏寺记 在本寺   唐观音院记 在青城县东南九里有唐干符二年记青城山碑 在常道观轩辕石龛之下隋大业七年立太常愽士隂道   宗真容碑 在六时岩下   修丈人殿祝文碣 进士任璠文在丈人观殿上置丈人观碑 徐大亨文在丈人观三门下   纪符瑞碣 甘遗荣八分书在丈人观三门之右修诸观功徳记 郑敖书在丈人观大殿之右   延庆观移观手诏碑 在延庆观后絶峯之上石龛中开元十二年立   唐呉行鲁碑 在鬭鸡台有古碑尚存但字画磨灭葢唐大中十一年治彭州时长史呉行鲁所建碑也   玉垒闗碑 唐大中十年白敏中帅蜀日建闗旁有大碑即幕府陈可度颂功徳之碑   獠泽水石记 路次石门崖壁镌呉行鲁大中奉使巡边行见獠泽水石记   唐人徐浩书金刚经 道江天宫院有唐人徐浩书金刚经全帙今刻之石   杜光庭重修冲妙观记 在青城县一里冲妙观韩择木八分书 延庆观灵寳真人五符幢下其下记铭乃开元十二年立   蜀嘉王宗夀墨迹 伪蜀王建宗子嘉王宗夀与能仁院僧卯往来书札二十余简存于院墨迹宛然如新   迎祥寺钟楼刻字 在导江县北迎祥寺钟楼刻字内有【缺】 不记年月观其首有节度押衙字即为唐末五代间刻也寺有老泉为记东坡所书碑刻俱存   青城山甲记 唐杜光庭编   青城山乙记 范仲立编   永康志 教授张増编   石泉军碑记【阙】   泸州碑记   萧齐碑 在丁公崖磨灭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