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210 页/共 664 页
葛仙岩三大字 在州西十五里葛仙岩
安城志 呉逺编
化州碑记
石亭碑 去城六七里因陵鐡冦平纪功刻于道左连山廖颙立嵗久碑已断今郡守刘伋取石于雷阳重刋焉
唐罗州刺史冯士嵗并呉川郡夫人墓记 二碑陵水志 刘奕序
谯国夫人庙碑 有行状刋于碑碣葢髙凉洗氏之女也
髙州碑记
诚敬夫人庙碑 石极古礲错虽不平整而其光莹然遇天日清明迫而视之可洞见人物往来影像其旧传以此碑乃鉴石所制
图经 教授刘棠序
雷州碑记
伏波将军庙碑 东坡文有两伏波前伏波指路愽徳后伏波指马援也
雷州新学记 嘉祐八年余襄公文
李丞相留题 余谪万安行次雷阳适海南黎冦猖獗艰阻留寓天宁丈室累月闻官军既败贼即日戒行南渡次琼筦不三日只奉徳音恩聴还往返才十一日复天寜旧馆建炎三年嵗次己酉李纲伯纪书
威武庙碑隂记 故翰林苏公谪儋州既北归作汉伏波将军庙碑迨今逾三十年未克建立纲以罪谪居万安遣子宗之摄祭黙祷于神异时倘得生还当书苏公所作碑刻石庙中以答神贶时建炎三年李丞相纲文
雷州城记 胡铨文
南轩先生修学记 前记在乾道六年再记在淳熈四年
钦州碑记
乌雷庙记 自唐以来所有碑记今犹存庙在城外半里
州学记 南轩张栻撰
寜越郡志 庆元改元郡守林防序又佥判廖演序
亷州碑记
郁林州碑记
隠仙岩留题 在南流县壁上有元和十四年来游字余不可攷
唐干符中碑 北戍滩在愽白县西南一百里马门滩之下唐咸通末安南都防髙骈既平蛮接诏归阙自海路由合浦而上经是滩险不可行又中伏巨石骈因留俸钱遗海门防遏使杨俊营治之至今舟楫通行人无艰阻干符中俊立碑以纪其事碑今存焉
郁林图志 旧记李宗鄂序新志施坤序
宜州碑记【阙】
贺州碑记
龙母庙秦古碑 在苍梧门外神乃秦人碑备述灵异苏许公烈女碑 在庙中
广阳岛石刻 碧云岩在冨川县一里岩洞邃深石壁絶髙处有石眼成三字曰广阳岛逺望分明近视如絮状
幽州丹甑记 太和五年季郃撰
惠泽侯庙碑 在庙中
琼州碑记
乘桴浮于海赋 建炎元年李丞相纲自澧移谪万安军已渡海至琼而徳音聴还想必是渡海而作也
琼州学记 朱晦翁作见晦翁集
琼州志 义大初序
昌化军碑记
六无帖 东坡谪儋州贻书江浙士友云食无肉出无友居无屋病无医冬无炭夏无寒泉见琼筐
峻灵王庙碑 东坡文
万安军碑记
琼州华逺馆题壁 李丞相纲以建炎二年自澧州移万安军十一月二十有五日南渡次琼管后三日只奉徳音聴还以十二月五日北归寓华逺馆凡十日载惟自唐以来宰相有罪谪海上者多矣得生还者以一二数又皆积年始内徙而今者往返曽不逾旬天恩寛大感极而继之以泣云
吉阳军碑记【阙】
福州碑记
闽迁新社记 集古録唐濮阳宁撰书为八分以大中十年立
懐道阇黎颂 集古録唐李邕撰并书碑以开元二十五年立
永福县无名篆古号仙篆 集古録云在福州永福县观音院后山下世俗传以为仙篆人亦有道家之言译之曰勤道守三一中有不死术亦莫知其是也今作三岩院
重兴院碑 在蒜岭西有石碑勒石马泉三字
水际香积院记 院在水际里天成三年记刻石今存安国寺碑 长兴元年闽王所立
李阳氷篆 在神光寺般若台记刻于华严顶与新驿记缙云城隍记镜水忘归台铭世俗争寳之以为四絶云
上生院记 在州西南乌石山大中六年
西院大律师碑 在闽县大乘爱同寺于頔书
罗汉堂记 在大乘爱同寺顔颙书
贾岛章敬国师碑 在闽县方山寺
懐一塔碑 皇甫政撰在闽县圣泉院
开元中勅书 在连江县光化寺
南涧天王石像记 贞元六年欧阳詹撰
毬场山亭记 元和八年冯审记
东山圣泉法华院记 大和四年刘轲记
懐安县天王堂记 咸通六年何蟾记
大姥山记 干符六年髙林嵩撰
恩赐琅琊郡王徳政碑 干寜三年王敓撰
重修忠懿王庙碑 天复元年钱昱撰
永福县髙葢名山院碑 干封嵗王蟾撰自开元勅书以下并在长乐集
新修神光寺碑 长乐集咸通五年李勲撰
雪峰寺无字碑 有客题诗云一片如云紫翠间风吹日炙藓花斑莫言个里无文字正要当人着眼看
雪峯真觉大师碑 唐僖宗时黄滔撰
乌石宣威感应王庙碑铭用契丹年号 陈妃撰并序长乐志云防同十年封长乐志又云年号史阙东阳志义乌县真如院碑呉越防同十年建洪迈随笔载钱氏有年号三曰天寳寳大保正而无防同年号象之谨按通鉴晋天福三年嵗在戊戌契丹主耶律徳光即位改元防同至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整整十年葢是嵗福州陷于呉越钱氏是时钱氏不整年号只用中原正朔契丹入汴故用契丹年号二浙既同防同年号是年福州乃改属呉越故福州亦用防同年号
薛老峰碑 在州西乌石山顶夹起三峯曰向阳峰咸通中侯官令薛逢创亭在其间仍倒书薛老峰三字
光禄堂碑 在侯官法祥寺有石岿然镌光禄台碑四字
甘棠院记 在州治钱氏有士曰钱昱为太守作记开寳七年
建善寺碑 在长溪县建隆四年呉谨辞撰
太原滩留题 陈武休后序云永福太原滩有太原二字不知何代人书
天寳状元防碑 夷坚志云福州福清县石竹山乾道三年居民夜半闻山上有声如震雷明旦山顶有大石方九丈飞落半腰间县士季槐云山下旧有碑曰天寳石移状元来期龙爪花红状元西东邑境有石名曰天寳是嵗永福人萧国梁魁天下永福在福清西又三年兴化郑侨继之正在福清之东
闽中名士録 寰宇记云自唐设科举场此邦才子登科者甚众黄璞纂而为録
闽中记 庆厯三年林世矩序
长乐志 梁克家编
建寜府碑记
唐贞观中石刻 在湛卢山松溪县二十里
分水岭铭 在崇安县镌于岩石上
集公山石刻 在建阳县北江先生侧尝聚徒读书侧与羣弟子相继登第如叶祖洽游酢乃其尤显者有山斋题名
胜果院记 天圣中章得象记
乘风堂记 北苑凤凰山髙处有石镌为碣字大尺许端劲有体庆厯戊子髙适记
瓯粤铭 李纲序云惟瓯粤之民好鬭相挺为乱及王师削平其徒尽殱议者谓瓯俗生子仅留一二余悉溺之所杀几何因果报应理固宜然二说虽殊实相表里原其不明君臣之义葢縁不笃父子之恩平居于父子之间无虎狼之仁则临变故之际责其守节而不为乱岂可得哉于所厚者薄则无所不薄因果报应又不论也药石之言明着劝戒
建安志 张叔春序
游先生祠堂词 朱熹文
泉州碑记
唐暨克华州防壁记 赵煜记
席相新六曹都堂记 贞元十一年欧阳詹撰今谓之佥防
席相北楼记 唐贞元初欧阳詹撰
二公亭记 唐欧阳詹撰
桃林场记 大中十三年盛均撰
焉懿公壁记 元和二年马摠撰
王氏刺史防壁记 保大五年黄滔撰
永春县记 开寳二年立又有江公望多暇亭记刻于碑隂
惠安灵光院记 天圣八年蔡襄撰
万安桥记 莆阳蔡襄记并书
髙士峰石篆 延福寺中有西峰即唐征君居处有石篆题曰髙士峯
栁公权书 晋江县瑞峯院有阁榜曰赡部灵源之阁相传栁公权书而鸟雀不敢集其上
清源集 卓命从事李方子辑为四十卷真徳秀序泉州刺史之数 蒋雝王詹事祠堂记本朝建隆改元至嘉祐刺史卓然可称者端明蔡公一人自嘉祐六年至乾道刺史卓然可称者【缺】学王公一人
泉州进士题名 郑侠序
唐相李深之题名 吕夏卿同岩大廷者阅书北台看唐相李深之题名慨然作诗云一篇諌论手曽开七字题名覆緑苔莫道元和最多士几人曽讼左军来清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