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217 页/共 664 页
孙氏园石刻 在通江县二十里龙滩之侧唐末监察御史卢重阜率州刺史辛巢父等六人分韵赋诗有石刻存焉
瘗麟铭 淳化中牛生竒章于古集州山民魏臯家鹿首鱼尾鱼鬛而龙鳞四趾始生身有五色民以为妖而毙之乃瘗于县北十五里杨羲仲为之铭云
修路记 郑子信撰
城牙楼记 图经云李楫为记有旧碑二其一伪蜀广政己未之记其一天圣乙丑之记
七佛龛 图经云乃唐张祎扈从僖宗入蜀时经此所镌龛名公钜卿题咏甚多皆刻之于石云
沙濞渡碑 在难江县唐集州刺史苏味道题字严侍御暮春五言 在西龛寺
史俊寄严侍御楠木诗 在西龛
欷昂陪严使君暮春五言二首 在南龛诗甚典丽萧珦建天王堂记 在天王堂
羊士谔十四咏 在东龛
折栁诗十絶 嘉祐五年太守郑渊赋栁诗十絶刻石其自序见折栁亭下
流杯十四咏 流觞亭在西龛寺上唐乾元戊戌严郑公武所创大厯间盗起地遂废开成丙辰刺史唐元封复脩葢取羊士谔折流杯十四咏以自序为证云
巴南十七景 苏钦以阆中望江南十首记部景别驾史彭永仍赋巴南十七景
清化前志 教授刘甲编 续志 教授李钧编
蓬州碑记
隋州普光寺碑 欧阳公集古録云州普光寺碑蒙州者汉南郡之育阳县也碑以仁夀元年建无书撰人名氏而笔画遒美翫之忘倦葢开皇仁夀以来碑碣字画多妙而往往不著名氏惟丁道防所书尝着之然碑石在者尤少余每与蔡君谟惜之自大业以后率更与虞世南书妙盛既接唐遂大显
周万嵗通天碑 报恩光孝观在石泉县有周万嵗通天碑前内供奉书手王惠元书其石击之清亮全类玉音碑隂有段文昌留题
西天佛足碑 在天圣廨院
唐僖宗碑 图经云今碑子渡有唐僖宗一碑云干符四年汉隂县助修道施主云云
安康志 郡守【缺】子钦序
洋州碑记
梁永平间石门记 在今县元褒石门有记云髙祖受命兴自汉中道由子午出殽入秦云
唐许敬宗撰桂州都督李袭志墓碑 永徽五年碑而墓在真符县
衡州刺史李公孝儒之碑 永徽三年碑而墓在奉符县周洋州司马李正亮墓碑 唐圣厯中碑
华阳寨磨崖刻 骆谷路华阳寨下有大溪俟冬水落则见大字刻之道旁云建中年造此得意阁回河镇同节度副使张大使记
山道南西道节度使南阳张公清徳美化之碑 梁国乔琳撰上柱国隂东曦书张公名献恭【缺】
与邺侯李公泌实擢荐之葢肃宗时人也
唐徳宗复洋州租税诏 徳宗之囘銮也降诏以复洋州之赋曰朕巡山南自春涉夏师旋殷防持费既广州闾杼轴嵗计其空东作妨时西成罕望虽黾勉从事人不告劳而悯悼积中实知愧怍昔减其租税优以复除庶乎有瘳迄用小息稍洎言旋抚躬复畏途絶防索危栈绵亘时经霖雨道阻且修工徒造舟县人尝路靡问耋耄莫或寜居而又赍负糗粮供备顿舍涉乎千里饫我六师居人露处以无依宿麦过时而不获观兹妨夺弥増感伤前所复除未足酧防式敷惠泽以纾大劳洋州除先减放秋税外给复一年嗟乎古先哲王东征西怨顾予不徳重以劳人补费録勤是有寛防申命长吏明加优谕称朕意焉此陆贽之词也
徳宗升洋州为望州诏 贞元元年徳宗幸兴元道出洋州后升洋州为望州诏曰自昔多虞顺时而动古公避狄兆永祚于岐下髙祖涉蜀达雄图于汉中王迹所兴子孙是奉睹迁居之遐阻知政业之艰难矧天下为家不常厥邑王者所至四方防同崇号设都于是乎在朕遭罹冦难播越梁岷烝庶烦于供亿武徒勤于扞卫凡百执事各钦厥司人皆竞劝物以丰给嘉乃成绩予眷不忘今大憝已除京邑甫定将旋法驾展敬园陵眷于是邦复职兴运宜其崇大以示将来洋州宜升为望州此陆贽之词也
重兴营田务并懐昌堰记 蜀广政二年节度使吕彦珂立判官王晓撰衔内带源璧等州处置使则是时洋州改为望州明矣
碑子渡碑 干祐真符两界之间碑子渡有唐僖宗时一碑二首当中云干符四年四月八日余题汉阳长安两县施主名氏耳
明妙庵记 文同与可文也丹渊集中载此篇今见洋州志
洋州记 郑郧序
金州碑记
干禄字碑 唐顔鲁公干禄字碑在郡治之蓬莱堂顔鲁公书碑刻 顔鲁公为蓬州长史在蓬四年往来新政县鲜于氏家为书离堆记今在县之西南崖石间又书鲜于仲通里门记复以小字书之磨崖碑广数丈今又大书皆在岩崖石间自书崖石故书体尤为精妙
安禄山题 在透明岩大书先天二年安禄山造弥勒佛一龛祈福云象之按唐史禄山禄山死于至徳二载年五十余而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嵗次癸丑下至至徳之二载嵗在丁酉巳四十五年以年月考之禄山是时未及十嵗不应入蜀祈福此可疑者一也又安禄山传载张守珪为幽州节度日禄山以盗羊获罪当死守珪杖而释之通鉴开元二十年张守珪始为幽州节度而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始执禄山赴京师不应开元二年已曽入蜀此可疑者二也以相传之久兼恐或有姓名偶同今姑两存之云
福縁寺唐碑 在蓬池县西五十步叙碑云唐大中七年蓬州刺史呉延述
贾氏本支碑 在蓬池县之辑瑞院院有古碑字画磨灭无余不可攷其题云贾氏本支四大字极精明蓬之诸贾或祖于此云
石佛院碑 在营山县之西北四十里有古碑云开寳六年丙子朔蓬州即池县石佛院记
大蓬山天寳碑 在良山县之大蓬山秀立观元祐中何彦国诗云谁向山隂漫刻镌雨淋日炙隶文全依稀记得升平事天寳犹题十二年
咸通中石刻 在伏虞县之延真观天尊祠中有小石仅有咸通中葺之五字可辨攷
景福寺碑 在良山县南十里大蓬山上有唐昭宗天复八年修寺碑
方等院碑 在蓬山县载蓬山本汉宕渠县地至徳二年其县并入营山有古弥勒殿按碑云大隋创建伪蜀广政二十一年更新
罗汉阁记 在楼溪观音院端拱元年戊子刻石咸安志 李序
大安军碑记
九牛滩记 九牛滩有大石三其名鱼梁堆芒鞋觜危险参差相望于波间操舟之人力不胜舟而辄为石所触故抵于败诚令絶江为长堤度其南别为河道以分水势则北流水益减而石出矣以火煅醯沃金锤随撃之宜可去如其言治之明年三大石不复见而九牛遂平元祐五年转运陈鹏记
龙洞记 自三泉西二里见有石观阙者当其前迫而视之则洞也其深七十三步广半之其两旁石壁之嵌空怒者若目鼻口鳞甲跟肘甚异其下皆平石为底水文其上若铺筦簟石堕其间若设俎豆其两顔皆瘦木翠蔓附石萝生萎防下覆若缀缨络翠蔓之间布水之道后先交映若缀冕旒水落石底其势跳泻与石相鬭若溅玉雪其声锵鸣与洞相应若响琴筑寒清幽防殆非人境
剑门闗碑记
修闗石刻 在天成五年四月又有五代勅牒甚多皆天成长兴广政间牒也
唐碑 在剑门山岭有一寺曰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竒品东坡南行録题木观诗有云飞檐如剑防之语其下注云出剑门东望有一寺山巅楼阁隠隠可见有一二碑字皆磨灭止唐碑也
剑门铭 李文饶集云剑门注剑门当中有一岑峻岭横峙望若萧屏北一峯最竒而説者未尝及也古铭云羣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陟所防斯为蜀门层岑峻壁森若戈防万壑奔东双双髙阙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唐叔明题剑门 贞元二年张允书碑在闗之弃繻亭之南百步
唐剑门山记 有碑在闗之内弃繻亭之南百步唐卢照隣悟本寺记 在故临津县悟本寺
唐剑门制置之记 广明元年立碑在闗之内弃繻亭之南百步
唐剑阁碑 李复撰
赵清献公留题 在志公寺
沔州碑记
栁宗元作兴州水运记 昔栁宗元作兴州水运记以为转巨石仆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坚刚化为灰烬畚锸之下易其朽壊
武兴集 普慈唐圣恩序
郙阁汉铭 文同题灵岩寺诗云南征曽读涪溪颂西遡今观郙阁铭
唐刺史行记 兴州刺史常行规河中府参军裴思南处士刘纺进士孟元旂大唐开成三年
阶州碑记【阙】
成州碑记
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磨崖颂 翕字君羡开平道路作磨崖碑汉建宁四年造今碑在鱼窍峡
汉天井山记 亦汉阳太守李翕建寜五年造今藏碑之家惟有一碑是四年所立者后一碑五年所立者则少有之又老农云往年雷震崖石仆地此碑不知所在是可惜也
汉耿勲碑 汉成都太守扶风茂陵耿勲为守以熹平三年立碑又同谷志云后汉建寜四年武都太守李翕修道记并黄龙白鹿嘉禾甘露木连理石刻建寜五年天井山修道记熹平三年太守耿勲政绩记并题名记并在封泉堡鱼窍峡
隋杨将军墓碑 在州西十里旧图经载隋大将军岩州总管茂陵杨氏墓碑天祐中州守摹取石刻文防得他石乃再立于将军墓侧
唐汉阳太守赵承碑 泰府法曹杨景撰开元十二年建
唐刺史刘公重修水亭记 大顺元年节度副使刘崇鲁述
唐李彦琛修经阁碑 在凤山有唐天复七年天雄军指挥使知成州李彦琛修经阁碑判官【缺】文撰天复七年即天祐四年是年二月唐禅于梁彦琛称天复七年犹禀唐之正朔也是可尚也
大云寺石碑 在凤凰山上去州七里剏始莫攷殿后崖上有刻字云汉永平十二年又经阁崖上刻云梁大同九年
西和州碑记
圣徳寺记 集古録云唐戴正伦撰梁肃书碑以贞元二十年立在凤州
王仁裕墓碑 有贞女墓在河池县地梁时贞女为梁将所得义不汚辱梁将不敢犯见王仁裕墓碑
王钦若韩琦王拱辰留题 在皂荚驿
文同任师张浮休留题 在兴唐寺
凤山碑记
图经 郡守张仕佺修
隋朗法禅师碑 见仙释门
文州碑记
同昌郡驿碑 驿在州西四十里唐天寳四年置同昌县主簿赵齐记有碑
和太尉墓碑 墓在今城西大渡埧伪蜀殿中侍御史文谷撰太尉名文为唐兴徳军节度使文州马步军都虞候大中五年卒于此
省仓梁记 唐咸通三年刺史秦述谟建在谯门外文州古今志 郡守杨标编
文州续志 郡守杜孝严编
龙州碑记
真观古碑 在江冲县南一百三十四里太华山之登真观此记最古不记撰人姓名
牛心山灵异记 在牛心之显济庙即李龙仙庙也庙碑不载撰人名氏
龙门志 杨熹序
续志 宋文原序
舆地碑目巻四终
右宋王象之舆地碑目乃舆地碑记之目也舆地碑记未见全书兹仅録其目耳本书四卷因其卷帙繁重故析为八卷实未尝有更移也但所见抄本讹误颇多虽随文改正然尚有可疑之处亦姑仍其旧以俟慱雅君子再为删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