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21 页/共 664 页

呉通撰呉通防行书贞元四年五月【金石録】   右唐鱼朝恩碑呉通撰吴通防书朝恩虽以谴死然其徒如窦文焦奉超者犹居中用事故徳宗朝诏为立碑呉通兄弟于陆防谤毁抵排无所不至至为朝恩碑则称颂功徳如此可以见其为人矣【金石録】   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元通礼撰党复书贞元三年重立【访碑録】   嗣曺王戢碑   赵賛撰行书无姓名贞元四年七月【金石録】   工部尚书辛京杲碑   李竦撰韩秀荣八分书贞元六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辛京杲碑按元和姓纂载辛氏云懐节生言为都水使者言生云京京杲而碑乃云懐节生思廉为左骁衞大将军公即大将军之爱子金城郡王之従父弟新史所书亦同金城郡王即云京也然则姓纂以京杲为言之子云京之同父弟误矣【金石録】   正晦先生碑   先生姓陈名融贞元五年东平吕温述【舆地碑目】   相州刺史李孟犨碑   子轸撰孙良钧八分书子翼篆额贞元八年立【京兆金石録】   赠户部尚书符令竒碑   郑叔规撰贞元八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録】   郑叔清碑   于翰撰韩秀荣八分书贞元九年七月【金石録】   左仆射韦安石碑   贾至撰孙元行书贞元九年八月【金石録】   赠秘书监郇国公韦斌碑   王维撰僧元真书贞元九年【金石録】   长安尉王之瑊碑   于邵撰韩秀荣八分书贞元十年正月【金石録】   太子賔客李翼碑   于邵撰子执钧书子正钧篆额贞元十年立【京兆金石録】   汉阳王张柬之碑   李邕撰瞿令问八分书贞元十二年十一月【金石录】   相国赵憬碑   权徳舆撰归登八分书贞元十三年九月【金石录】   彭王傅徐浩碑   张式撰次子现正书贞元十五年十一月【金石录】   宣武节度董晋碑   中书舍人权徳舆撰皇太子侍书殿中丞王丕书晋字浑成河东虞乡人官至宣武节度使碑以贞元十五年立【集古录目】   左仆射李晋碑   李纾撰杨同恕书贞元十五年【京兆金石录】   昭义节度使王防休碑   撰人姓名残缺徐现正书贞元十六年四月【金石录】右唐昭义军节度王公碑其名已残缺以事考之盖王防休也与唐书列所载官爵行治多同惟碑云赠右仆射为左仆射小失不足道而碑与皆云防休汝州梁县人元和姓纂以为范阳人非也【金石录】   李説碑   郑儋撰栁公权正书贞元十六年十月【金石录】   焦兟碑   従弟郁撰来献行书贞元十八年七月【金石录】   宣武节度昭徳郡王刘全谅碑   杨于陵撰徐蔵器书贞元二十年【京兆金石录】   剑州长史李广业碑   贞元二十年十一月郑云逵撰正书今在三原县【金石文字记】   长史名广业曽祖淮南王神通父云麾军璲子为都统国贞贞子庶人锜也以锜显故立碑碑立之未五年而锜用叛僇矣夫一而子死事再而孙死叛不亦大径庭哉碑辞多泐阙不可读书撰人有曰尚书刑部侍郎上柱国原武男有曰使持节华州诸军事者而皆不可考矣书法极清婉可翫集古金石诸书俱遗之因志其畧【弇州山人藁】   广业即孝同之孙为剑州长史长子国贞为王元振所害者次子若水仕金吾衞大将军通事舍人功名俱不显以国贞子锜贵始树此碑考之史国贞原名若幽而附若水于李齐物传云齐物族弟不言为国贞亲弟又孝同碑云有子瑱此碑云云麾将军璲公之烈考则广业家世歴歴可寻至锜以叛遂亡此碑贞元二十年立后五年锜始叛也王元美谓书撰人皆不可考今碑中有云谓云逵尝学旧史【云 云】而前署撰者官刑部侍郎当是郑云逵攷云逵正与李锜同时撰文亡疑但碑又云上柱国原武县开国男云逵传不及或史畧之耳书者则诚不可考书法直是徐浩敌手【石墨镌华】   赠越州都督符元亮碑   不著书撰人名字其字画栁公权书也元亮其字也缺其名而不书仕唐至神策军将军赠越州都督碑以贞元中立【集古録目】   万州刺史苖拯碑   张粲撰王山従八分书苖端题额永贞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歙州刺史卢瑗碑   裴度撰裴潾正书元和元年【金石録】   赠太子太保顔杲卿碑   弟真卿撰卢佐元正书元和元年十月【金石録】   従弟真卿撰外侄卢佐元书大歴九年鲁公书建至贞元十八年倾倒石折元和元年十月孙男证重建立【复斋碑録】   右唐顔杲卿碑真卿撰元和中旧石刓缺其甥卢佐元重书而刻之旧唐史言杲卿既杀蒋钦凑等宗知之加杲卿衞尉卿兼御史大夫以袁履谦为常山太守杲卿为司马今以碑考之乃进兼中丞赴京而以贾深为司马新史之所书亦同盖旧史之谬碑又言公初被害掲首于右金吾街树有张凑者收其髪谒宗俄见梦云御捍处多兵马少宗哭而设祭焉后凑以髪至夫人疑之凭床而哭忽闻声如鞭床者髪箱跳而前夫人方骇信之其事甚怪而旧史不书新史所载亦简畧杲卿忠义之节贯金石其死宜不昧而鲁公之语可信不疑故尽録其事于此【金石録】   左拾遗窦叔向碑   羊士谔撰窦直正书元和三年十月【金石録】   刑部侍郎刘伯刍碑   段文昌撰沈传师正书元和三年【京兆金石録】   国子司业辛璿碑   侄宗撰正书无姓名胡季良篆元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赠左仆射刘公碑   吕温撰戴少平行书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左仆射裴倩碑   权徳舆撰张靖正书胡证篆额元和四年【京兆金石録】   赠吏部尚书武就碑   权徳舆撰郑余庆正书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右唐武就碑就元衡父也元和姓纂载平一四子集备就登备生元衡今此碑与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以元衡为就子姓纂元和中修是时元衡为宰相不应差其世次岂余家所载本偶尔脱误乎当俟别本校正【金石録】   相国贾耽碑   郑余庆撰并正书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冠军将军乌承玭碑   许孟容撰胡证八分书并篆元和七年正月【金石録】左散骑常侍河南尹许孟容撰魏博节度副使胡证八分并篆额承玭字徳润张掖人官至右领军使冠军将军此碑不完才有其半不见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左常侍路公碑   韩愈撰郑余庆正书元和七年十月【金石録】   襄阳郡王路公碑元和七年国子博士韩愈撰吏部尚书郑余庆书右拾遗陈岵篆额【韩文考异】   左仆射裴耀卿碑   许孟容撰归登八分书并篆元和七年十月【金石録】右唐裴耀卿碑许孟容撰宋次道春明退朝録载皇祐中王沂公曽之弟子融侍郎守河中还以唐明皇所题裴耀卿碑额上之仁宗遂御篆赐沂公碑额曰旌贤今此碑元和中立文与额皆归登书非明皇所题疑子融所上乃明皇书裴光庭碑耳耀卿光庭二碑皆在綘州也又按新唐史列传云耀卿字焕之宰相世系表作涣之而碑乃字子焕传云耀卿守真次子而碑乃为第三子皆史家之谬【金石録】   赠司空令狐承简碑   子楚撰并书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赠左监门衞将军刘希果碑   李益撰従侄佐时行书元和七年【京兆金石録】   刘统军碑   韩愈撰归登八分书元和八年【金石録】   右唐刘统军碑字书虽残缺犹歴歴可辨以昌黎集本校之时有异同皆当以碑为是惟叙其世系不同则疑碑之误集本云公曽祖考为湖州守祖令太原再世北边乐其高寒弃楚不还逮于公身三世晋人而墓志之云曽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遂着籍太原之阳曲此碑乃云考令太原又云再世晋人且碑既言阳曲之别繇公祖迁则其为晋人非再世明矣余故曰石本误也碑当时所立其诸子皆在不应差其世次而错谬如此莫可晓也【金石録】   余读昌黎作刘昌裔碑窃疑其谓既塟将反柩于京师知其必有误也且既塟矣安得而反柩哉因求其碑偶存为考其文是反机于京书之所传其譌如此岂不使后世疑耶其余虽于义不甚相妨然因其譌误可以复证也碑云陈许军节度使今本无军字反机于京碑无师字不可以诬碑无以字有太史之状有太常之状而无下有字苏民战敌碑为轧敌陈力应变碑为陈方仆射已都碑作以都书曰菑害碑作害以文考次知书本为误乃知碑刻之传于当时者不可诬也后世校讐不得原本因误就譌不究其意随己所见致文字错乱以疑后学可胜叹哉【广川书跋】   兴元节度使裴玢碑   裴度撰刘遵古行书元和九年十一月【金石録】   右唐裴玢碑晋公裴度撰碑已断裂其族姓名氏磨灭不可辨识但云公名玢字连城以事考之盖裴玢也元和中为兴元节度使以疾归朝卒新旧史皆有传旧史云五代疎勒国王绰武徳中来朝授鹰扬大将军天山郡公因留为京兆人而新史乃云名纠今碑所载与旧史同不知新史何所据而改为纠乎疑转冩误尔又新旧史皆云绰玢五世祖而碑云高祖亦当以碑为正【金石録】   太子賔客孔述睿碑   郑絪撰郑余庆书元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赠兵部尚书王用碑   韩愈撰元和十一年立【京兆金石録】   太傅岐国公杜佑碑   李吉甫撰张靖书袁滋篆额元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赠司空于夐碑   张躬撰刘伯刍八分书元和十二年六月【金石録】右唐于夐碑集古録载夐碑云卢景亮撰今此碑乃张躬疑夐有两碑景亮所撰余録中偶无之当俟访求【金石録】   于夐神道碑卢景亮撰其文辞虽不甚雅而书事能不没其实夐之为人如其所书盖笃于信道者也碑云司马迁儒之外五家班固儒之外八流其语虽拙盖言其学不驳杂也然非徒贬去释老而已自儒术之外余皆不学尔碑又云其弟可封好释氏夐每非之夐于頔父也然可封之后不大显而夐之后甚盛以此见释氏之教信向者未必获福毁贬者未必有祸也碑言夐防于孝弟守节安贫不可动以势利其所履如此足以兴其后世矣【集古録】   赠左武衞上将军彭献忠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