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17 页/共 664 页
杨歴碑
李邕撰序钟绍京撰铭并行书开元十九年五月【金石録】
唐赠虢州刺史杨歴碑陈州刺史李邕撰序歴义男前侍中书令钟绍京撰铭并书歴字晊本姓苏氏其子思朂为宦官姓杨氏因亦改歴姓开元中思朂为辅国大将军赠歴虢州刺史碑以开元十九年立其后具载义侄高力士及义男王守麟等官爵【集古録目】右唐扬歴碑题云义男光禄大夫前中书令上柱国越国公太子右谕徳颍川钟绍京撰铭并书歴中官杨思朂父也绍京出于胥吏无他才能特以夤缘附会致位宰相固无足道者然屈于阉竖至以父事之而又着之金石畧无愧耻亦甚矣书之可以为后来之戒而新旧史皆阙焉故余详録之于此者有以见小人茍可以得利无不为也【金石録】
亳州刺史李行正碑
崔圎月撰魏包八分书开元十九年九月【金石録】
爱州刺史徐元贵碑
钟绍京撰并行书开元二十年五月【金石録】
歙州刺史郭茂贞碑
贺知章撰八分书姓名残缺开元二十年十月【金石録】
职方郎中韦知人碑
梁陟撰马拯正书族子若讷篆额开元二十年【京兆金石録】
唐诚节公冯昭泰碑
唐棣王洽撰中书舍人内供奉梁升卿八分书昭泰字遇圣仕至括州刺史諡曰诚后以其子绍烈赠为工部尚书此其寝庙碑也宗亲为题额加諡诚节碑以开元二十一年立【集古録目】
唐请立冯公碑表
昭泰子绍正等请立庙碑表梁升卿八分书并墨诏同刻散骑常侍陆坚题额【集古録目】
墨诏答冯绍正表梁升卿八分书开元二十一年【京兆金石録】
泾州刺史牛意碑
张九龄撰八分书姓名残缺开元二十二年【金石録】
赠太子詹事王同晊碑
孙逖撰史惟则八分开元二十三年正月【金石録】
同州刺史解琬碑
苏颋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二十三年五月【金石録】
右监门衞上将军黎景仁碑
张九龄撰崔庭玉书开元二十二年立【京兆金石録】右唐解琬碑琬武后中睿朝为将有功新旧史皆有传所书事迹终始与碑多合惟碑与旧史皆云琬以开元六年卒而新史以为卒于五年者误也【金石録】
沁州刺史冯仁碑
崔尚撰郭谦光书开元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赠兖州都督裴守贞碑
崔沔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二月
右唐裴守真碑云守真曽祖景周富平令祖正长平郡赞治考眘郑令新唐史宰相世系表亦云景生正隋散骑常侍正生眘字归厚为酂令而元和姓纂乃云正生归厚归厚生眘者误矣惟守贞及其子耀卿碑皆云正为长平郡賛治而世系表言为散骑常侍又云眘字归厚不知何所据也【金石録】
光禄少卿郑鲁碑
梁升卿撰并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赠太师裴光庭碑【详见御书类】
元氏令厐履温碑
邵混之撰蔡有邻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二月今在元氏县西寺内【金石文字记】
太仆少卿杜元道碑
韦述撰子昆吾书裴耀卿题讳殷承业书额开元二十四年立【京兆金石録】
许王素节碑
李邕撰孙隋国公随行书开元二十六年四月【金石録】
右武衞大将军赵侍賔碑
梁涉撰呉承嗣行书开元二十六年【京兆金石録】
荆州都督府长史孙公碑
张嘉贞撰子庭讽书开元二十六年【访碑録】
内常侍赵泰宗碑
男尚客撰胡秀八分书开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幽州刺史元懐景碑
皇甫彬撰正书开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太子賔客厐承宗碑
苏颋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二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吏部尚书杨仲昌碑
席豫撰邬繇篆书开元二十八年【金石録】
杨仲昌后碑
韩择木八分书大歴七年七月附建【金石録】
唐检校礼部尚书席豫撰太子少保致仕韩择木八分书仲昌字【缺】 开元中官至吏部郎中碑以大歴六年追立在乡【集古録目】
右唐杨仲昌碑席豫撰邬繇篆仲昌有两碑其一韩择木八分书刻于此碑之隂文皆同仲昌元琰子也唐书元琰列传与崔沔所撰元琰碑皆云汉太尉震十八代孙此碑乃以仲昌为二十代唐世士人谱牒犹班班可考今元琰仲昌父子碑刻不应差其世次不同如此莫可晓也【金石録】
唐屯留令邢义碑
右唐邢义碑邢义和璞父也元和姓纂云和璞父名思孝为汉州都督而碑乃云公讳义字思义仕为屯留令又姓纂云后魏光禄卿邢虬虬生臧臧生助助生思孝思孝生和璞而碑乃云助之祖名子良皆当以碑为据【金石録】
右威衞将军高广济碑
梁涉撰序高力士撰铭并行书开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邠州刺史韦钧碑
韩休撰杜昆吾分书并篆额开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右骁衞大将军范安及碑
韦述撰呉承嗣书开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左散骑常侍尹愔碑
呉巩撰韩择木八分书开元二十八年【京兆金石録】
裴大智碑
李邕撰萧诚行书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金石録】滑州刺史李邕撰司勋员外郎萧诚书大智河东人官至淄川县令碑以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立在济源【集古録目】
开元二十九年裴大智碑李邕撰萧诚书诚以书知名当时今碑刻传于世者颇少余集录所得才数本尔以余之愽采而得者止此故知其不多也然字画笔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拙惟此碑及独孤册碑字体同而最佳册碑在襄阳而不完可惜也二碑皆李邕撰而诚书焉【集古録】
屯衞将军东都留守卢府君碑
开元中立【金石録】
赠司农卿李元纮碑
韩休撰陆去泰分书开元中立【京兆金石録】
武衞将军栁泰碑
开元中郭讷撰右武衞将军栁泰碑云碑篆尽假于余柔翰徒施实慙于墨妙贞石既刻有愧于色丝【文苑英华】
云麾将军李秀碑
李邕撰并行书天寳元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李秀碑李邕撰并书碑在幽州按明皇以天寳三年改年为载今此碑元年正月立而称元载何哉【金石録】
李北海云麾将军碑永乐丙申用之在北京以寄余者此碑出良乡县北海所书有两云麾将军碑其一在陜西陜西者李思训良乡李秀也陜西者书法差胜然余蓄北海书独此及岳寺碑其纸墨又此碑差胜也【东里续集】
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増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借三郎顾之不觉叹美云麾碑刻在长安良乡县有拓本逺不如也今长安碑已亡惜哉【杨升庵集】
古墨斋记云良乡县学有云麾将军碑盖唐北海刺史李公邕所书也云麾将军名秀幽州人事迹具载碑中天寳三载正月建公书云麾将军碑二其一为左武尉李思训其一此碑也旧置官廨不知何时为校官裂为柱础墨本遂不见于世好古者深惋惜之近复修学舍更以新砥置而不用推之瓦砾中过者不睨也友人邵生正魁董生凤元往经其地踪迹之则古础存焉规如铁鉴字尚未泐也以语宛平李侯于美侯喟然兴叹寓书县令辇致都下将为亭以覆之视寝室之右有别馆可庋亟涂塈之纳础其中属藩参王子世懋署之曰古墨斋志存旧也按公仕武后朝为郎官辨魏元忠事以直节自见终其身不变盖社稷之臣也当时不能用而媢嫉者忌之以死可以知唐室之不竞矣独其书法之妙出入二王而竒伟倜傥类其为人杜工部所谓碑版照四裔李集贤以为书家仙手其流品可知己是虽摧剥之余见之犹令人起敬况其解衣盘礴时邪良乡京师衢术之交为吏者疲于奔命宜其不知防惜彼竖儒従而斧之庸妄纷如亦何诛焉侯以隽雅善文章浩穣繁剧戴星出入乃能庇覆于散落之余使先贤妙迹顿还旧观不唯好竒多爱而兴废补敝亦可以槩其为政矣且宛平赤县也宜有金石志其兴作之嵗月周视廨宇迄无传焉侯始亭而碑之俾采风者得以故事列于纪载文献将有徴焉非侯之功邪亭成侯歌以落之和者自博士欧子大任而下凡若干人民表従铅椠之后因记其事甘棠之爱庶防勿翦焉侯名南阳人万厯六年嵗次戊寅夏六月岭南黎民表撰并书承徳郎知宛平县事南阳李防建【沈榜宛署杂记】李北海翩翩自肆乍见不使人敬而久乃爱之如子文佻佻好酒骨青竟为神也呉兴习之加媚似犹未得其遒此云麾将军碑尤著者将军名思训画品在神妙间碑辞絶不之及岂古人以艺为讳耶【弇州山人集】
北海书逸而遒米元章谓其屈强生疎似为未当此碑是其得意者虽剥蚀过半而存者其铓铩凛然碑在蒲城杨用修谓已防正徳中刘逺夫御史以铁束之又谓已亡朱秉器又谓良乡亦有此碑蒲城者为赵文敏临书今蒲城碑尚在未断无有铁束事且蒲城李思训塟处北海真迹的非文敏所能良乡本肥媚文敏书无疑杨米二公未尝至蒲城而朱公尤为瞽断【石墨镌华】
此碑文多不全独此刻前后读之皆有伦次当是石未泐时拓本殊可寳蔵欧阳金石録每有不以书家见收者况北海为书中仙乎【画禅随笔】
孙承泽春明梦余録曰李秀字秀范阳人以功拜云麾将军左豹韬衞翊府中郎将封辽西郡开国公开元四年卒塟范阳之福禄乡此碑为灵昌郡太守李邕文并书逸人太原郭卓然模勒并题额李北海有两云麾碑一为李思训碑在蒲城一为此碑其官同其姓同也赵子函秦人未见此碑其着石墨镌华乃以为一碑又以此碑为赵子昻所临误矣碑不知何时入都城万歴初宛平令李防署中掘地得六础洗视乃此碑存者百八十余字碑首存唐故云三字因筑室砌之壁间名曰古墨斋后移少京兆署中止二础其四础相传万歴末王京兆惟俭携之大梁【金石文字记】
鄂州刺史卢府君碑
李邕撰并行书天寳元年二月【金石録】
兴州司马王府君碑
郭子晋撰赵崇徳行书天寳元年二月【金石録】
监察御史李希倩碑
李邕撰梁升卿八分书徐浩篆额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灵州都督李琳碑
撰人姓名残缺杜温元八分书天寳三年【金石録】
资州刺史韦光碑
赵良器撰族子若讷八分书天寳三年七月【金石録】
驸马都尉豆卢建碑
张垍撰韩择木八分书天寳三年八月【金石録】
衞尉卿驸马都尉张垍撰诸王侍书荣王府司马韩择木八分书并额建字立言河南人尚宗女建平公主位至太仆卿驸马都尉碑以天寳三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豆卢建碑云建其先慕容氏前燕枝族也九世祖苌在魏赐姓豆卢氏封北地王按元和姓纂云慕容运孙北地王精之后魏道武赐姓豆卢氏精生丑丑曽孙苌生寜而北史宁传云宁曽祖胜以燕皇始初归后魏授长乐郡守赐姓焉唐距北朝未逺氏族书完备士大夫人人能知其得姓之自今碑与北史姓纂所载不同如此皆莫可攷
郇国公碑
季子适之撰史惟则八分书天寳四年九月【金石録】
梓潼太守窦履温碑
李之芳撰天寳四年【京兆金石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