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16 页/共 664 页

追魂碑绍兴十四年大雷碎其石【诸道石刻录】   北海分固自遒逸虽于汉人不无小逊而与梁升卿韩择木辈逐鹿未知死谁手矣又赵明诚録叶氏二碑一为邕行书一为韩择木八分书此正分书而曰邕不知何故岂后世翻本者未见邕碑而以韩书附会邕名耶书以俟考【石墨防华】   有道之子慧明孙法善三世为道士明皇时法善见尊宠其祖若父之墓碑邕皆撰而书之可谓滥矣书法秀逸闲雅不见欹侧之态蔡君谟谓邕书最佳者良然【潘来金石文字记补遗】   光禄少卿姚彛碑   撰人姓名残缺徐峤之正书开元五年四月【金石録】   赠歙州刺史叶慧明碑   韩择木撰并八分书开元五年七月【金石録】   唐松阳令李邕撰国子监太学生韩择木八分书慧明字道昭南阳人隠居学道宗时子法善以道术显为鸿胪卿追赠慧明歙州刺史碑以开元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开元五年江夏李【下阙二字当是李邕撰】国子监太学生【下缺三字】八分书【金石文字记】   卢怀慎碑   苏颋撰明皇八分书开元五年【金石録】   唐礼部尚书苏颋撰宗八分懐慎字懐慎范阳人官至黄门监諡曰文成碑以开元八年立【集古録目】右唐卢懐慎碑苏颋撰其叙懐慎官阀甚畧云公讳徳慎字懐慎而史不载其字又云上因游鄠杜北望京阙岿然有公之别庐抵其宅室甚陋据此所书乃明皇尝幸其第而史乃云驰使问之非也史又云懐慎属疾宋璟卢従愿之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乗间而进矣盖谓杨李也果如此懐慎可谓先见然独新史用之旧史不载按懐慎以开元四年卒是时明皇新即位登用贤俊鋭于为治之时也乃曰享国久倦于勤何哉疑初无此事盖唐史喜取小説所载故事多误谬以此知是非取去秉史笔者岂可不慎【金石録】   唐杨琰碑   崔沔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六年四月【金石録】   魏州刺史魏叔瑜碑   张説撰子华正书开元六年五月【金石録】   荆州大都府长史燕国公张説撰叔瑜次子安州都督华书叔瑜字思瓘钜鹿下曲阳人太尉郑文贞公之子官至豫州刺史碑以开元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太子少傅窦希瑊碑   李湛然撰魏华正书开元六年十月【金石録】   唐著作郎李湛然撰陜王府司马魏华书希瑊字美玉扶风平陵人位至太子少傅赠司空碑以开元六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太子左庶子韦维碑   唐汝州刺史崔日用撰国子监丞郭谦光八分书维字文纪京兆杜陵人官至太子右庶子碑以开元六年立【集古録目】   尹知章碑   开元六年国子博士尹知章卒门人孙季良等立碑于东都国子监之门外以颂其徳【旧唐书本传】   于知防碑   姚崇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七年六月【金石録】   兖州都督于知防碑姚崇撰开元七年六月三日建在三原【复斋碑録】   右监门衞将军安思恭碑   苏诜撰陈少平书开元七年【京兆金石书】   徐州刺史苏説碑   裴耀卿撰刘升八分书开元七年八月【金石録】   纳职令王行碑   著作郎杨斋哲撰吏部常选南朝冯【缺】令行字缺讹不可辨太原人官至伊州纳职令碑以开元七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李思训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八年六月【金石録】   思训従子福州刺史李邕撰并书思训字建景官至右武衞大将军【诸道石刻録】   懐州刺史陶大举碑   姚崇撰徐峤之正书开元八年【金石録】   遂城令康府君碑   沈淮南撰徐浩正书开元九年十月【金石録】   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允中碑   开元九年【金石略】   相州刺史窦忠仁碑   国子祭酒徐坚撰八分书不著书人姓氏忠仁字恕扶风平人位至相州刺史碑以开元十年立【集古録目】   郭知运碑   苏颋撰魏华正书开元十年七月【金石録】   郭知运碑铭开元十年苏颋撰其书知运子四人皆有次第曰英杰英竒英协英彦而张説亦为知运撰碑其书知运子与颋正同而史书知运传书其子二人而无英竒英协英彦但云二子英杰英乂而已英竒等三子在唐不显史家阙畧尚或有之英乂尝为西川节度其事甚着史官不应失其世家而二公作铭在知运卒后不逺亦不应阙其子孙莫可究其孰失也姑志之以俟知者【集古録】   右唐郭知运碑苏颋撰知运有两碑其一张説文唐书知运传载其子二人曰英杰英乂而苏张二公所为碑书其子四人曰英杰英竒英协英彦而无英又欧阳公疑焉以谓英竒等三子在唐不显史家缺漏尚或有之英乂尝为西川节度使其事甚着而史官不应差其世家而苏张二公作铭在知运卒后不逺亦不应缺其子孙莫可究其孰失余按代宗实録云英乂知运季子而元载所为英乂墓志亦云陇右节度使知运公之皇考也然则英乂为知运子无疑又按英乂碑云公以天寳二载筮仕盖知运以开元九年卒明年立碑碑所载诸子皆已有名位英乂时方孩幼且未従仕故碑未载耳余又尝得徐浩所为英杰碑有云移孝于忠二叶四将齐名当代同气十人然则知运诸子碑传缺漏者尚多不独此三人而已徳宗实録又有郭英干云英义弟也【金石録】   郭知运后碑   张説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十一年五月【金石録】   右庶子于府君碑   侄孺卿撰沙门重润八分书开元十年七月【金石録】   高行先生徐公碑   姚奕撰序贺知章铭徐峤之正书开元十一年四月【金石録】   歙州刺史郭府君碑   开元十一年【金石畧】   池州刺史冯公碑   崔尚撰郭谦光八分书开元十一年今在咸阳县其文曰公讳仁【阙】字【阙】长乐人冯文王之也仁下阙一字【金石文字记】   汉阳太守赵承碑   秦府法曺杨景撰开元十二年【舆地碑目】   都督陇右羣牧使赠太仆卿韦公碑   开元十三年【金石畧】   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抚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懐恪字贞节东筦人官至右武衞大将军赠工部尚书碑以开元十二年立在三原【集古録目】   兴州司马王公碑   郭子晋撰赵崇徳行书开元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衞尉正卿泉君碑   长子隠奉撰叙仲子伯逸正书苏晋撰铭彭泉正书开元十五年三月【金石録】   右唐泉君碑泉君者高丽盖苏文之孙泉男生之子也高宗时与男生同归朝仕为衞尉卿按唐书及元和姓纂皆云名献诚今此碑乃云讳实以字行于代而阙其字不书姓纂云献诚生隠而碑但云名隠而已献诚出于东国事迹无足考究録之以见史传所载名字异同耳【金石録】   左骁衞大将军赵元礼碑   潘肃撰陆坚八分书开元十五年又九月【金石録】右唐赵元礼碑潘肃撰元礼赵丽妃之父本山东倡也明皇在潞丽妃以倡得幸后生太子瑛开元初元礼父子皆超迁至显官其卒赠越州都督諡曰忠诏为立碑称述甚盛夫爵禄天子公器所以待有徳与有功者虽人主不得而私焉明皇眤于内宠擢用匪人至为赐諡立碑尊宠如此使天下之士亦何所劝乎论者徒知明皇自天寳以后纲纪废弛卒致播迁之祸不知其衽席无别履霜不戒所従来久矣【金石録】   岷州刺史王君碑   李邕撰梁升卿八分书元行冲题额开元十五年立【访碑録】   赠防州都督王方翼碑   张説撰陆坚八分书开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元行冲篆额【访碑録余同上】   右唐王方翼碑张説撰其事与唐书列传皆合以校余家所藏燕公集本不同者二十余字皆当以碑为是也【金石録】   张嘉贞碑   王邱撰陆坚八分书开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张嘉贞后碑   李邕撰蔡有邻八分书开元二十六年四月 碑隂蔡有邻八分书【金石録】   张嘉正碑蔡有邻八分书按李绛论事集【缺】  言吐突承瓘于安国寺为宪宗立纪圣徳碑乃先立碑建楼然后请学士撰文绛疏论以为不可宪宗遽命以牛百头拽碑倒盖未撰文而先立碑建楼此碑有邻云立书亦应先立石矣今人立碑须镌刻成文然后建立盖今昔所为不同各従其便尔【集古録】   莱州刺史于府君碑   撰人姓名缺沙门重润分书开元十七年七月【复斋碑録】   凉州都督王君奂碑   唐张説撰宗分书开元十七年【京兆金石録】   左监门衞将军赵元亨碑   唐张説撰崔庭玉书开元十七年立【京兆金石録】   游击将军薛侯碑   赵含章撰并行书开元十八年三月【金石録】   萧灌碑   张説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十八年五月【金石録】尚书左相张説撰梁升卿八分书明皇八分题额府君名灌字茂南梁萧詧之后仕至渝州刺史子嵩为尚书令赠府君吏部尚书碑以开元十八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右唐萧灌碑张説撰云灌为内直监以外艰去职当免丧不就祥缟不撤几筵者久之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灌父丧当除其母无恙而过时不释服不撤几筵岂礼也哉【金石録】   冠军大将军臧懐亮碑   李邕撰并行书开元十八年十月【金石録】   唐懐州刺史李邕撰并书怀亮字明时东莞莒人官至左羽林大将军碑以开元十九年立在三原【集古録目】右唐臧怀亮碑李邕撰并书臧氏世墓在耀州三原有数碑余尽得之元和姓纂云怀亮生希譲为渭北节度使此碑具载怀亮诸子无名希让者以余家所有顔鲁公书懐恪碑考之希譲盖懐恪子云【金石録】   赠太尉裴行俭碑   右丞相张説撰裴瓘书行俭字约河东闻喜人官至礼部尚书金牙道大总管諡曰宪开元中追赠至太尉碑以开元十八年立在闻喜【集古録目】   广州都督冯君衡碑   尚书左丞相张説撰中书令钟绍京书君衡长乐人子力士为冠军大将军赠君衡广州都督碑以开元十八年立【集古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