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23 页/共 664 页
嗣子【名缺】书大和中立【访碑録】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一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四十七
唐刻【丰碑】
赠太尉王智兴碑
裴度撰栁公权正书并篆额开成元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王智兴碑裴晋公撰智兴出于卒伍无他才能其为将帅虽有破李师道李李同捷之功然在徐州跋扈难制逐崔羣侯度剽夺贡物重敛以结权幸其功不足掩过晋公为此碑可谓过其实矣【金石録】
梓州刺史冯宿碑
王起撰栁公权正书并篆额今在西安府儒学其文后半已漫漶不辨年月其首云开成元年十二月又云明年五月云【金石文字记】
尚书冯宿碑此碑栁书结字小差胜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大都栁书筋骨太露不免支离冝米南宫之鄙为恶札而宣城陈氏之笑其不能用右军笔也【石墨镌华】
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
李绛撰栁公权正书开成三年正月【金石録】
丞相崔羣碑
裴度撰刘禹锡正书开成三年正月【金石録】
右唐丞相崔羣碑裴晋公撰刘禹锡书字画讹缺处多其可考者羣为武宁军节度使召拜检校礼部尚书而唐史本传作兵部其自荆南节度使召拜检校右仆射太常卿遂为吏部尚书以卒其传但云召拜吏部尚书而已皆当以碑为正羣在宪宗朝号称贤相时皇甫鏄方有宠羣力排其奸且为宪宗陈开元天寳治乱所以分者其语激切然宪宗竟逐羣而相鏄夫以羣之贤宪宗之明然谗间一入耳犹不免自古君臣之际能保始终者顾不难哉【金石録】
淮南监军韦元素碑
丁居晦撰栁公权正书开成三年七月【金石録】
淄王傅元公碑
李宗闵撰栁公权正书开成四年七月【金石録】
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宗闵撰翰林学士承防工部侍郎栁公权书锡字君贶河南人代王什翼十四世孙位至淄王传赠尚书右仆射碑以开成四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赠兵部尚书李有碑
中书舍人李景让撰工部侍郎知制诰栁公权书有字绰夫幽州北平人官至卫尉卿碑以开成四年立【集古録目】
宣州观察使王质碑
刘禹锡撰并正书开成四年十一月【金石録】
王质神道碑唐太子宾客刘禹锡撰并书质字华卿王通之后也开成中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集古録】
太子太保李听碑
李石撰栁公权正书开成五年二月【金石録】
右李听神道碑李石撰听父子为唐名将其勲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而史家当着其大节其防时所歴官多不书于体冝然惟其自安州刺史迁神武将军者史不冝略而不书者盖阙也【集古録】
右唐李聴碑与唐史所载事迹多同惟聴罢魏博节度使碑言为太子太师而史作少师小误耳【金石録】
赠礼部尚书罗让碑
王起撰栁公权正书开成五年二月【金石録】
常侍裴恭碑【金石略作邕州刺史赠右散骑常侍裴公碑云郑述古书】
卢术撰郑述古正书开成五年【金石録】
太尉李光顔碑
开成五年李程撰郭防正书今在榆次县【金石文字记】
赠左散骑常侍李惟直碑
栁正亮撰并书郑绶篆额开成五年【京兆金石録】
赠太师崔倕碑
刘禹锡撰栁公权正书防昌元年【金石録】
右唐崔倕碑据唐史倕子邠传云倕位吏部侍郎余以碑考之倕仕至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尔盖传误也【金石録】
今在偃师县【金石文字记】
赠太子少保髙重碑
侄元撰栁公权正书防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右髙重碑元撰栁公权书唐世碑刻顔栁二公书尤多而字体笔画徃徃不同虽其意趣或出于临时而亦系于模勒之工拙然其大法则常在也此碑字画锋力俱完故特为佳矧其墨迹想冝如何也【集古録】
武威郡王李载义碑
裴璟撰栁公权正书篆额防昌五年【京兆金石録】
相国李凉公碑
李徳撰栁公权正书防昌六年【金石録】
李石碑栁公权书余家集録顔栁书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则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譬夫金玉埋没于泥滓时时发见其一二则粲然在目特为可喜尔【集古録】右唐李凉公碑李徳撰文字残缺不可尽识按新唐史列传载石所歴官甚略其最著者常兼御史中丞充巡边使又自给事中迁京兆尹史皆不载其为荆南节度使也史云让中书侍郎换检校兵部尚书防昌三年检校司空徙节河东而碑云初加检校尚书武宗承统首让中书侍郎就迁检校右仆射余如故皆当以碑为正【金石録】
山南西道节度使王起碑
李回撰栁公权正书大中元年四月【金石録】
户部尚书平章事李回撰太子少师栁公权书并篆额起字举之太原人位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碑以大中元年四月立在三原【集古録目】
赠太尉牛僧孺碑
河阳三城节度使李珏撰右散骑常侍栁公权书并篆额僧孺字思黯陇西狄道人歴相穆敬文三宗武宗朝自山南节度使贬为循州刺史宣宗初终于太子少师分司东都碑以大中二年十月立【集古録目】右唐牛僧孺碑李珏撰据碑云僧孺自襄阳节度使降授太子少师迁检校司徒兼太子太保而传言下迁太子少保进少师碑云宣宗即位自汝州长史迁太子少保转少师分司东洛而史但云还为少师亦不言其为分司者皆史之阙误又杜牧撰僧孺墓志云文宗朝以中书侍郎领平章事而史作门下侍郎亦非也【金石録】
太子太傅刘沔碑
韩博撰栁公权正书大中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刘沔碑按旧史云沔许州牙将也少事李光顔为帐中亲将元和中讨吴元济有功随光顔入朝宪宗留宿卫歴三将军盐州刺史天徳军防御使移振武节度使而碑乃云沔北游于单于都防府谒节度范希朝希朝署牙门将入右神防军为大将累迁大将军拜泾原节度使移振武盖沔初未尝为许州牙将从李光顔平蔡及为盐州刺史天徳军防御使皆当以碑为正至新史所书悉与碑合疑史官尝得此碑以订旧史之失云【金石録】
张仁宪神道碑
大中二年幽州节度掌书记李俭撰幽州节度防军蔡陵八分书并篆额仁宪字仁宪官至太子中允其孙仲武为卢龙节度使追赠仁宪为工部尚书碑在文安县【集古録目】
内侍监仇士良碑
郑薫撰朱玘行书毛伯贞篆额大中五年立【京兆金石録】
赠太尉李固言碑
李珏撰三从侄俦正书大中二年六月【金石録】
右唐李固言碑按新唐史列传云固言自河东节度使以疾为太子少师迁东都留守宣宗即位迁右仆射后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以碑考之其初为东都留守数月即罢以本官分司而史不书至宣宗时为仆射再迁检校司徒东都留守而史亦不书其卒也史云年七十八而碑云七十六亦当以碑为据【金石録】
幽州纳降军使李岩碑
正书撰人姓名残缺大中六年【金石録】
岭南节度使韦正贯碑
萧邺撰栁公权正书大中六年七月【金石録】
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萧邺撰左散骑常侍栁公权正书正贯字公理京兆杜陵人官至岭南节度使碑以大中六年立【集古録目】
河东监军康约言碑
栁公权撰并正书大中七年二月【金石録】
左散骑常侍栁公权撰并书约言宦者也字寡辞贝州人位至河东监军使内侍省内谒者监赠内常侍碑以大中七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康约言碑栁公权撰并书约言宦者为河东监军唐自开元以后职官益滥始有置使之名歴五代迄今多因而不废世徒知今之使额非古官袭唐旧号而不知皆唐宦者之职约言在大和开成间尝为鸿胪礼宾使又为内外客省使以此见今之使名自枢密宣徽而下皆唐宦官职也又以见鸿胪卿寺亦以宦者为使于其间约言又为宣徽北院副使又见当时南北院宣徽皆有副使也【集古録】
吏部尚书髙元碑
萧邺撰栁公权正书大中七年十月【金石録】
右唐髙元碑据旧史元列传及此碑皆云元祖名魁而新史宰相世系表独作彪盖误【金石録】
司徒薛平碑
李宗闵撰栁公权正书大中七年十一月【金石録】右唐薛平碑据唐史列传云为平卢军节度使就迁检校右仆射封魏国公寳歴初入朝拜检校司空为河中节度使进检校司徒更封韩以碑考之自平卢拜仆射进封韩国公敬宗即位拜检校司空寳歴元年朝京师换左仆射兼户部尚书逾月复为检校司空河中节度使文宗即位就加检校司徒盖未尝封于魏而敬宗时入朝所拜官史亦不载皆其阙误也碑言平罢滑台为金吾尝见二神人自天执节临庭中呼曰薛平还汝旧节公俯伏拜受及再为滑台以为当之矣复为平卢乃騐焉其事甚怪而唐史无之岂非妄欤【金石録】
起居郎刘公碑
刘三复撰栁公权正书大中七年【金石録】
右唐起居郎刘君碑刘氏世墓在彭城丛亭里绍圣间故陈无己学士居彭城以书抵余曰近得栁公权所书刘君碑文字磨灭独公权姓名三字焕然余因求得之碑残缺然可识者犹可十三四不忍弃故録之【金石録】
淮南节度使崔从碑
蒋绅撰栁公权正书大中八年【金石録】
翰林学士蒋绅撰权知太傅栁公权书从字子义清河东武城人官至淮南节度副大使赠司空諡曰贞碑以大中八年立【集古録目】
兵部尚书卢纶碑
卢言撰崔倬正书大中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义昌军节度使杜中立碑
裴坦撰杜宣猷正书大中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礼部尚书许康佐碑
书撰人姓名残缺大中年立【金石録】
右唐许康佐碑康佐事文宗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尝读春秋问康佐阉寺事康佐顾望不敢对后以问李训训遂进翦除之计康佐知帝指因称疾罢为兵部侍郎甘露之祸李训实启之其狂率固有罪然康佐以儒学侍讲读备顾问而喑然不对至辞位而去亦可谓全躯保妻子之臣矣【金石録】
赠太尉防稽郡公康志睦碑
韦瓘撰归融正书杨述篆额咸通二年【京兆金石録】
赠司空史宪忠碑
裴坦撰李从诲正书叶泳篆额咸通三年立【京兆金石録】
赠太尉白敏中碑
中书侍郎平章事毕諴撰中书舍人王铎书敏中字用晦太原人歴相宣宗懿宗以太傅致仕卒赠太尉碑以咸通三年立在下邽【集古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