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25 页/共 664 页
刑部尚书致仕白居易碑 谭邠书
检校吏部郎中持节歙州诸军事范阳卢府君碑 裴述书
郑州司马王公碑 景龙三年
杭州刺史李公碑 郜恭书
卭州刺史狄公碑
洪州録事防军赠赵州刺史赵道先碑【碑帖考云齐抗书在缑□】节度使毕公碑 庾惟蔚书
瀛州刺史王公碑 刘安书
嘉州罗目令赠郑州刺史郭府君碑 崔纳书
望江令麴信陵碑 舒州
万孝子碑 庐州
礼部侍郎信州刺史刘太真碑 江陵府【诸道石刻録云裴度撰蒋潼正书在溧水县】
洪州刺史王守真碑 崔璹书洪州
李太白碑 于卲立绵州
已上俱通志金石略【其已见者不録】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七十二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四十八
唐刻【功徳】
孙仁师百济班师碑
马大斌撰正书无姓名麟徳元年【金石録】
前隋州光化县尉马大斌撰无书人名氏髙宗平百济已而其国人复叛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大总管伐而平之师还至都洲刻石纪功以麟徳元年立【复斋碑録】
裴行俭碎叶城纪功碑
仪凤二年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诸部酋长悉来请命将吏已下立碑于碎叶城以纪其功【旧唐书裴行俭传】
成惠纪功碑
在循州仪凤中刻【舆地碑目】
平南蛮碑
萧普用撰序蔡希周铭韦悟徴正书开元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大度山纪功碑
永昌三年曷苏率贵川部与党项种三十万降后以右玉钤卫将军张遇为安抚使即其部置叶州刻石大度山以纪功【唐书吐蕃传】
哥舒翰纪功碑
在熈州【金石略】
王公复陜城勲徳碑
章廷书王公名思礼肃宗时立【碑帖攷】
泽潞李抱玉纪功碑
元载撰史惟则八分书广徳二年立【金石録】
碑隂王惠安撰男自正正书【仝上】
李寳臣记功载政颂碑
永泰二年七月王佑撰王士则行书并篆额今在真定府察院内【金石文字记】
平蛮颂碑
韩云卿撰韩秀实分书李阳氷篆额大歴十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按西原蛮在唐为边患久矣自肃宗至徳以后百余年间诸蛮更相雄长乍服乍叛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庐舍掠士女元道州所谓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髙极望不见人烟盖实録也今此碑所序大歴十一年贼帅潘长安伪称南安王诱胁夷蛮连跨州邑南距雕题交阯西控昆明夜郎北洎黔巫衡湘毒如彼其广天子命陇西县男昌防持节招讨擒获元恶并其将帅八十四人生献阙下其俘虏二十余万并给耕牛粮种令还旧居勋烈如此之着其列传俱阙而不书欧赵集古金石之文又偶不得此碑入録乡非事着于碑而碑録于余其遂无闻矣【集古后録】
张茂昭功徳碑
王璿撰并行书建中三年【金石録】
韦臯纪功徳碑【见前御制类】
李元亮懋功昭徳颂碑
张蒙撰韩秀弼八分书李彛篆额贞元五年十月【金石録】
今在华州治大门内 旧唐书李元谅本名骆元光尝在潼闗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徳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何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城走望之遂据城将聚兵以絶东道元谅自潼闗将所部乘其未设备径攻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数日得兵万余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泚数遣兵来冦辄击却之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闗防御镇国军节度使与副元帅李晟进収京邑力战壊苑垣而入遂复京师赐姓李改名元谅终陇西节度使【金石文字记】
李元谅者骆元光赐姓名也以朱泚之乱能镇定华州将徙治陇右故华州人感之行军司马董叔经请于天子立碑述颂也张蒙撰韩秀弼分书秀弼手笔固是君家尚书公嫡而碑颂骆公词无虚溢并可重也骆公封武康郡王諡庄威旧史不载见新唐书此所谓事増于前者乎【石墨镌华】
韦南康纪功碑
元和五年刺史张九宗立碑隂载南康谢赐表字画大半磨灭【舆地碑目】
髙崇文鹿头山纪功碑
元和中髙崇文为东川节度使成都北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刘辟筑城以守之又连八栅以拒王师崇文遣髙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旧唐书髙崇文传】
湖州纪功碑
在甲仗库元和中纪刺史辛泌平李锜也【舆地碑目】
平淮西碑
叚文昌撰陆邳八分书元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唐平淮西碑翰林学士叚文昌撰安定李元直官朔方得于定武余感而叹曰明娵子奢莫之媒也嫫母力父是之喜也昔昌黎受诏为文开凿浑元索功宰盖精金百汰愈链愈坚其植根深其藏本固发越于外其华然不可掩已自汉以后无此作也帝子不慧过量其夫且矫姹之茍以大功尸于私室夸耀宠灵要求命数惟意私之则破其碑以仆于道时君世宰暗愚自将则受以改命文昌庸伍安知为文气质衰陋无复经纬虽组织求丽而纲领失据正如江左俗学以丽偶自矜借使一时女子无知朝廷之间君臣论议又出一女子下耶借使在朝无人庸鄙暗劣文昌其可承诏为此哉昔李商隐读愈平淮西碑谓如元气正赖陶化庶类而当时不容况一日得行其道吾知其不得存矣或谓不叙愬功考其言用夜半至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士卒岂尝冺没无传顾愈以裴度决胜庙算请身任之帝黜羣议决用不疑此其所取逺矣刘禹锡知名于时尝忌愈出其右贞元长庆间禹锡随后以进故为説每务诋訾且谓文昌此碑自成一家其自快私意如此又谓栁宗元言愈作此碑如时习小生作防子头以紃缀其文且不若仰父俛子以此为上下之分宗元尝推愈过杨雄不冝有此语皆禹锡妄也【广川书跋】
平卢节度薛平纪绩碑
栢元封撰八分书长庆三年三月【金石録】
邠国公梁守谦功徳碑
杨承和撰并书陆邳篆额长庆二年【京兆金石録】
右唐邠国公功徳铭右神防军防军中尉杨承和撰并书邠国公者内侍梁守谦也攷之唐史宦者守谦无传惟宪宗十五年书帝暴崩于太极殿中尉梁守谦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瓘及沣王恽而韩文公平淮西碑亦载守谦在帝左右尝命之徃抚蔡师夫守谦以一宦者而爵至上公此可见宪宗之信任小人冝其晚节不终卒死宦者之手然则予之録此盖将为天下后世之戒而非徒取其文字也【金薤琳琅】此宦者梁守谦造经于兴唐寺而防军中尉杨承和为铭之书之者也书全法欧阳兰台方整老劲所不及者结搆小疎耳但颂宦者功徳乃谓淮蔡之功十居其七将令裴李诸公何处生活【石墨镌华】
仇士良纪功碑
武宗初车驾幸昆明池赐仇士良纪功碑诏右仆射李程为其文【旧唐书本纪】
张仲武卢龙纪功碑
张仲武为幽州大都督始回鹘常有酋长监奚契丹以督嵗贡因诇刺中国张仲武使禆将石公绪等厚结二部执谍者八百余人杀之名王贵种相继降捕防千人仲武表请立石以纪圣功帝诏李徳为铭掲碑卢龙以告后世【唐书本传】
韦丹功徳碑
宣宗读元和实録见韦丹政事卓然他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徳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纥干泉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唐书本传】
灭黄巢纪功碑
景福二年立【天下金石志】
朱全忠迎銮纪功碑
天祐二年七月赐朱全忠迎銮纪功碑文立于都内【旧唐书本纪】
唐碑【徳政】
廮陶县令李明府清徳颂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元年【金石録】
宗城令薛寳徳政碑
永徽二年北京【金石略】
糓州刺史裴君清徳颂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五年【金石録】
裴君名律师碑篆书题额云大唐糓州刺史裴公徳政碑按隋书义宁二年以新安县置新安郡唐武徳元年曰糓州贞观元年徙糓州治渑池六年徙治福昌显庆二年州废以福昌永宁长水属洛州【复斋碑録】
黔南节度使赵国珍徳政碑
上元二年【舆地碑目】
蒲州刺史李公徳政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干封元年九月【金石録】
相州刺史许圉徳政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干封二年【金石録】
于潜县令丁明府徳政颂碑
殷亮撰并书公名君表字元章麟徳二年三月立【诸道石刻録】
齐州刺史薛寳积清徳颂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总章二年八月【金石録】
歴城令刘文恪清徳颂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总章二年【金石録】
临汾县令于府君徳政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