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一录 - 第 104 页/共 664 页

李渊为子世民祈疾记   此唐髙祖也记称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损敬造石碑像一铺愿此功徳资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徳兴足永无灾障弟子李渊一心供养后署大业二年正月八日按是时太宗才九歳耳而史称髙祖为谯陇岐三州刺史不曰郑州此亦可以证史之阙【石墨镌华】   行书大业二年正月今在鄠县草堂寺【金石文字记】   同州塔铭   维大隋仁夀元年歳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辛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同州武乡县大兴国寺奉安舎利敬造灵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子孙等并内外羣官爰及民庶六道三涂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永离苦空同升妙果【金石文字记】   益州至真观碑   辛徳源撰刘曼才正书开皇十二年六月【金石录】   紫微观碑   在巢县开皇十四年刘颖制铭其碑皴剥难读【舆地碑目】   显崇观碑   大业五年为至尊皇后祝夀所记在郧乡县【舆地碑目】   平都治碑 大业十一年八月   青城山碑   在常道道观轩辕石龛之下大业七年立太常博士隂道文【舆地碑目】   天龙山碑   八分书开皇五年今在太原县天龙寺【金石文字记】   潞州颂徳碑 开皇十年十一月【金石录】   梁公堰纪功碑   在河隂县西二十里本汉平帝汴河决壊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隄其后通塞各计朝代隋开皇七年使梁睿増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纪功【寰宇记】   景阳井栏铭 八分书开皇中江陵府【金石略】   辱井有篆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槛上不知谁为文又有景阳楼下井铭又有陈后主叔宝辱井记云江宁县兴岩寺井石槛铭莫知谁作也【元丰类藁】   隋炀帝作文帝开皇九年炀帝以晋王为元帅伐陈灭之后主与张丽华自投于井帝为铭刻于石井栏以为戒【集古录目】   序云开皇九载余奉圣略孟春正月至于伪都叔宝众叛逃形天地乃与爱姬张丽华等投于此井系之以铭于石槛之侧者晋王广也【集古后录】   六艺之一录卷六十二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六十三    钱塘倪涛撰   石刻文字三十九   唐碑一【朝典】   纪功碑   髙宗撰并行书飞白额显庆四年八月立【金石録】大唐纪功之颂唐髙宗书在孟州【金石畧】   登封纪号碑   髙宗撰并行书飞白书额干封元年二月【金石録】右唐登封纪号文凡两碑皆髙宗自撰并书其一大字磨厓刻于山顶其一字差小立于山下然世颇罕传宣和初余亲至泰山得此二碑入録焉【金石録】   小字登封纪号碑   髙宗撰并行书飞白书额小字在泰山下【金石録】   述圣纪   武后撰中宗正书文眀元年八月【金石録】   唐述圣纪碑立干陵今倒仆折为数叚止存两叚耳据金石録云武后制中宗书字法遒健深得欧虞遗意非中唐以后所办也【石墨镌华】   升中述志碑   右武后撰相王旦正书万嵗登封元年正月【金石録】右周武后升中述志碑武后自撰睿宗书碑极壮伟立扵嵩山之巅其隂钟绍京书字画皆工妙政和中河南尹上言请碎其碑诏从之【金石録】   封中岳碑   书撰人姓名残缺碑额薛稷正书万嵗登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周武后封中岳碑已残缺书撰人名字皆不可考然验其笔迹盖薛稷书也【金石録】   封祀坛碑   武三思撰薛曜正书万嵗登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今在登封县西万羊冈【金石文字记】   太宗赐少林寺教书   八分书无姓名髙祖武徳三年疑后人重书【金石録】   昭陵刻石文   太宗御制欧阳询八分书贞观十年【金石録】   右唐昭陵刻石文太宗为文徳皇后立欧阳询书其文具载于太宗实録今石刻已磨灭故世颇罕传其畧可见者有云无金玉之寳玩用之物木马偶人有形而已欲使盗贼息心存亡无异又云俯视汉家诸陵犹如蚁垤皆被穿窬今营此陵制度卑狭用功省少望与天地相毕永无后患其言非不丁寜切至也然竟不免温韬之祸太宗英武聪明过人甚逺而于此眷眷不忘何哉以此知死生之际能超然无累者贤哲之所难也又云国家府藏皆在目前与在陵内何异其词尤陋得无为后世达士所笑乎【仝上】   赠髙颎礼部尚书诏   正书无姓名贞观十一年十二月【金石録】   右唐赠髙颎诏书贞观十二年改葬有诏赠礼部尚书其事当载扵史而隋书颎列传唐书帝纪太宗实録皆不载【同上】   赠比干诏   薛纯陀八分书贞观十八年【金石録】   贞观十九年二月薛纯陀八分书今重刻在卫辉府旧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九年二月赠殷比干为太   师諡曰忠烈命所司封墓葺祠堂春秋祠以少牢上自为文以祭之【金石文字记】   追尊元皇帝诏   王悬河行书乾道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纪泰山铭   明皇撰并八分书开元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宗御制并书文词雅驯而分遒逸婉润最为当时得意之笔刻在泰山髙崖字大六七寸石方三丈极不易搨王户部尧年为彼中司理见饷一纸如获眀珠王元美云佘尝登泰山转天门见东二里许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鳯翔舞于云烟之表为之色飞惜其下三尺许为搨工恶寒篝火焚蚀遂阙百余字云【石墨镌华】   开元十四年宗御制并书今在泰山顶石崖上【金石文字记】   龙角山纪圣铭   眀皇撰并八分书开元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右唐龙角山纪圣铭明皇撰按髙祖实録武徳三年四月辛巳晋州人吉善行扵羊角山见白衣老父乗白马朱鬛谓善行曰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汝祖也今年平贼后汝当为帝天下太平必得百年享国子孙且千嵗太宗遣使者杜昻致祭须臾神复见谓昻曰归语天子我不食何烦祭为髙祖异之立庙扵其地授善行朝散大夫据碑称是时太宗为秦王讨宋金刚所谓贼平汝当为帝者指太宗也其事可谓怪矣然碑与实録所载语颇不同文多不能备録惟碑称善行以武徳三年二月初奉神教至四月老子又见曰石出吾言实既而太宗遣昻善行乗驿表上至长安适防郇州献瑞石如文曰天下安平万日而实録亦云郇州献瑞石有文曰天下于万其语小异又碑称善行绛州人而实録云晋州耳老子其生以清净无为为宗岂身没数千嵗而区区为人称述符命哉盖唐太宗初起托以自神此陈胜所为谓卜之鬼者也史臣既载于实録明皇又文之于碑遂以后来为真可欺罔岂不可笑也哉【金石録】   龙角山庆唐纪圣之铭唐眀皇书在晋州【金石略】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今在浮山县龙角山 旧唐书地理志武徳二年分防陵置浮山县四年改为神山册府元载开元十四年九月制曰元皇帝先圣宗师国家本系昔草昧之始告受命之期髙祖应之遂扵神降之所置庙改县曰神山近日庙庭屡彰嘉瑞虔荷灵应只庆载深宜令本州择精诚道士七人扵羊角庙中洁斋焚香以崇奉敬【金石文字记】   司刑寺大脚迹敕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长安二年六月【金石録】   长安二年右司刑寺大脚迹敕并碑铭二阎朝隠撰附诗曰匪手携之言示之事盖谕昬愚者不可以理晓而决疑惑者难用空言虽示之已验之事犹惧其不信也此自古圣贤以为难语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者圣人非弃之也以其语之难也佛为中国大患非止中人以下聪明之智一有惑焉有不能觧者方武氏之时毒被天下而刑狱惨烈不可胜言而彼佛者遂见光迹扵其间果何为哉自古君臣事佛未有如武氏之时盛也视朝隠等碑铭可见矣然祸及生民毒流王室亦未有若斯之甚也碑铭文辞不足録録之者所以有警也俾览者知无佛之世诗   书雅颂之声斯民福者如彼有佛之盛其金石文章与其人之被祸者如此可以少思焉【集古録】   【附】司刑寺佛迹碑   前碑阎朝隠撰范元悊正书后碑范元悊撰吴守劼八分书长安三年七月【金石録】   武后少林寺勅书   八分书无姓名天册万嵗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眀皇诫牧宰敕   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   梦真容勅   正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録】   唐赵履信记蘓灵芝行书并篆额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立本朝天圣六年重摹【复斋碑録】 碑在广信军【寳刻丛编】   唐宗真容应现制   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下临海太守贾长源刻辅崇仪八分书【复斋碑録】   卢奂防事賛   唐陕州卢奂防事讃开元二十四年唐宗撰并书奂为陕州刺史宗行幸过陕州书其防壁而刻之【集古録】   唐宗御制御书帝西幸过陕府至奂防事题賛扵其壁奂以刻石并谢表批答附于后碑以开元二十四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卢奂谢表并批诏   表正书无姓名诏行书【金石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