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 - 第 51 页/共 55 页
天变而人效之,故元亨利贞,易之变也;
人行而天应之,故吉凶悔吝,易之应也。
以元亨为变,则利贞为应,
以吉凶为应,则悔吝为变。
元则吉,吉则利应之,
亨则凶,凶则应之以贞,
悔则吉,吝则凶,是以变中有应,应中有变也。
变中之应,天道也,
故元为变则亨应之,利为变则应之以贞;
应中之变,人事也,
故变则凶,应则吉,变则吝,应则悔也。
悔者吉之先,而吝者凶之本,是以君子从天不从人。
元者,春也,仁也,
春者时之始,仁者德之长,时则未盛而德足以长人,故言德不言时;
亨者,夏也,礼也,
夏者时之盛,礼者德之文,盛则必衰而文不足救之,故言时不言德,
故曰大哉干元而上九有悔也;
利者,秋也,义也,
秋者时之成,义者德之方,万物方成而获利,义者不通于利,故言时不言德也;
贞者,冬也,智也,
冬者时之末,智者德之衰,贞则吉,不贞则凶,故言德而不言时也,
故曰:利贞者,性情也。
道生天,天生地,及其功成而身退,故子继父禅,是以干退一位也。
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
天下之数出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术,故失于理也。
天可以理尽而不可以形尽,浑天之术以形尽天,可乎?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不精义则不能入神,不能入神则不能致用。
为治之道必通其变,不可以胶柱,犹春之时不可行冬之令也。
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内象内数也,他皆外象外数也。
天道之变,王道之权也。
卦各有性有体,然皆不离乾坤之门,如万物受性于天,而各为其性也。
其在人则为人之性,在禽兽则为禽兽之性,在草木则为草木之性。
天以气为主,体为次;
地以体为主,气为次。
在天在地者亦如之。
气则养性,性则乘气,
故气存则性存,性动则气动也。
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后,后天也。
后天乃效法耳。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八
天之象数则可得而推,如其神用则不可得而测也。
自然而然者,天也,唯圣人能索之;
效法者,人也,若时行时止,虽人也,亦天也。
生者性,天也;成者形,地也
日入地中,交精之象。
体四而变六,兼神与气也。
气变必六,故三百六十也。
凡事为之极,几十之七则可止矣。
盖夏至之日止于六十,兼之以晨昏,分可辨色矣。庶几乎十之七也。
图虽无文,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气一而已,主之者干也,
神亦一而已,乘气而变化,出入于有无死生之间,无方而不测者也。
不知干,无以知性命之理。
时然后言,乃应变而言,言不在我也
仁配天地谓之人,唯仁者真可以谓之人矣。
生而成,成而生,易之道也。
气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
天六地四,
天以气为质,而以神为神,
地以质为质,而以气为神,
唯人兼乎万物而为万物之灵,如禽兽之声,以其类而各能其一,无所不能者,人也。
推之他事,亦莫不然,唯人得天地日月交之用,他类则不能也。
人之生真可谓之贵矣!
天地与其贵而不自贵,是悖天地之理,不祥莫大焉。
灯之明暗之境,日月之象也。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
心性而胆情,性神而情鬼。
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
形可分,神不可分。
阴事大半,盖阳一而阴二也。
冬至之后为呼,夏至之后为吸,此天地一岁之呼吸也。
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
不我物则能物物。
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
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
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
天之孽,十之一犹可违;人之孽,十之九不可逭。
先天之学,心也;
后天之学,迹也;
出入有无死生者,道也。
神无所在,无所不在,
至人与他心通者,以其本于一也。
道与一,神之强名也。
以神为神者,至言也。
身地也,本静,所以能动者,血气使之然也。
生生长类,天地成功;
别生分类,圣人成能。
以物观物,性也;
以我观物,情也。
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阳主辟而出,阴主翕而入。
日在于水则生,离则死,交与不交之谓也。
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
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之于一也。
神无方而性有质。
发于性则见于情,发于情则见于色,以类而应也。
以天地生万物,则以万物为万物;
以道生天地,则天地亦万物也。
人之贵,兼乎万物,自重而得其贵,所以能用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