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书 - 第 53 页/共 55 页

神无方则易无体,   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   有定体则不能变通,非易也。   易虽有体,体者象也,假象以见体,而本无体也。   事无大小,皆有道在其间,   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谓之非道。   正音律数行至于七而止者,以夏至之日出于寅而入于戌,   亥子丑三时则日入于地,而目无所见,   此三数不行者,所以比于三时也。   故生物之数亦然,非数之不行也,有数而不见也。   六虚者,六位也,虚以待变动之事也。 六爻六卦   有形则有体,有性则有情。   天主用,地主体,   圣人主用,百姓主体,故日用而不知。   法始乎伏羲,成于尧,革于三王,极于五伯,绝于秦。   万事治乱之迹无以逃此矣。   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   易者,神之用也,所以无体。   循理则为常,理之外则为异矣。   火以性为主,体次之;   水以体为主,性次之。   阳性而阴情,性神而情鬼。   易之首于乾坤,中于坎离,终于水火之交不交,皆至理也。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   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   太极不动,性也,   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九   诸卦不交于乾坤者,则生于否泰,   否泰,乾坤之交也。   乾坤起自奇偶,奇偶生自太极。   天使我有,是之谓命;   命之在我之谓性,   性之在物之谓理。   朔易以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尽,谓变易循环也。   春阳得权,故多旱;   秋阴得权,故多雨。   元有二,   有生天地之始者,太极也;   有万物之中各有始者,生之本也。   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   天地之情者,情状也,与鬼神之情状同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此尽己之性能尽物之性也。   非鱼则然,天下之物则然。   若庄子者,可谓善通物矣。   老子知易之体者也。   无思无为者,神妙致一之地也。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太极,道之极也;   太玄,道之元也;   太素,色之本也;   太一,数之始也;   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   太羹可和,玄酒可漓,则是造化亦可和可漓也。   易地而处则无我也。   诚者主性之具,无端无方者也。   至哉留侯,善藏其用。   素问密语之类,于术之理可谓至矣。   瞽瞍杀人,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圣人虽天下之大,不能易天性之爱。   或问显诸仁藏诸用,   曰:若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成岁,是显仁也;   其度数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藏用也。   君子于易玩象,玩数,玩辞,玩意。   兑说也,其它皆有所害,惟朋友讲习无,   说于此,故言其极者也。   中庸非天降地出,揆物之理,度人之情,行其所安,是为得矣。   元亨利贞之德各包吉凶悔吝之事。   虽行乎德,若违于时,亦或凶矣。   汤放桀,武王伐纣,而不以为弒者,   若孟子言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则援之以手,权也。   故孔子既尊夷齐,亦与汤武,   夷齐仁也,汤武义也,   然唯汤武则可,非汤武则是篡也。   阴者阳之影,鬼者人之影也。   秦穆公有功于周,能迁善改过,为伯者之最;   晋文侯世世勤王,迁平王于洛,次之;   齐威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又次之;   楚庄强大,又次之;   宋襄公虽伯而力微,会诸侯而为楚所执,不足论也。   治春秋者不先定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圣人之心矣。   春秋之间,有功者未见大于四国,有过者亦未见大于四国也,   故四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人言春秋非性命书,非也。   至于书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此因鲁事而贬之也;   圣人何容心哉?无我故也。岂非由性命而发言也?   又云春秋皆因事而褒贬,岂容人特立私意哉?   又曰春秋圣人之笔,削为天下之至公,不知圣人之所以为公也。   如因牛伤则知鲁之潜郊,因初献六羽则知旧潜八佾,因新作雉门则知旧无雉门,   皆非圣人有意于其间,故曰春秋尽性之书也。   易之为书,将以顺性命之理者,循自然也。   孔子绝四从心,一以贯之,至命者也;   颜子心斋屡空,好学者也;   子贡多积以为学,亿度以求道,不能刳心灭见,委身于理,不受命者也。   春秋循自然之理而不立私意,故为尽性之书也。   初与上同,然上亢,不及初之进也;   二与五同,然二之阴中不及五之阳中也;   三与四同,然三处下卦之上,不若四之近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