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 第 278 页/共 351 页

“若云轮回是真,耕田不可使牛,行路不可骑马,恐是自家先祖托生。 二、轮回托生的荒谬 1、放生戒杀不合理法 “佛氏又教人放生戒杀,毒蛇不可打,虎狼不可伤。恶人犯律,尚受五刑;恶兽伤人,反蒙纵放。如是颠倒,岂理之所在乎? 2、世人食肉将永劫不复 “又说:‘今世食肉四两,来生还肉半斤。’然普世之人,食肉者千万,不食肉者一二。况自生至死,食肉不知几何。若云‘四两还半斤’,恐转劫千百世,亦还不清楚矣。 3、古帝古贤尽变为禽兽 “考查《纲鉴》,自古贤圣,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莫不食肉。若据佛氏之言,古帝、古贤尽变为禽兽,以还食肉之债矣。甚矣!今人之昏迷,被佛氏蛊惑而不知,反信托生为真事,良可惜矣! 三、天竺并非乐土 “再者,佛氏所言之西天,就是天竺国。相离中国不远,与暹相隔小海。彼国国小地窄,人民蠢蛮,不通诗书,不知礼义。今有不知者,竟称为西方乐土,实系可笑!” 第三十九节 论老君或老聃 一、老子其人 “考查《纲鉴》,老君生于周末春秋之时,职为史官。後因年老,称为老子。昔孔子于周敬王之时,周流天下,问礼于老聃。 二、老子迷信的由来 “後有好事者,作《老君传》,妄言他生于殷朝武丁之时,怀在母胎八十二年,破母右肋而出,发须皆白,故号为老子。称他为元始上帝、元始天尊、天宝丈人。至唐高宗时,加号曰‘玄元皇帝’又至真宗时,加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惜哉!昏君愚民,不查其根,不攻其妄,明知他生在天地之後,反称为造天地之主宰而敬之。 三、韩文公斥其邪说 “惟有韩文公知其妄诞,斥其邪说,比他为坐井观天,以喻老子见识窄小,道理不正。又要焚其书,毁其居,用先王之道以教之。今日读古文者,何不悟之?” 第四十节 论玉皇 一、玉皇其人 “考查《宋史》,玉皇生于汉末之时,姓张名仪,真定府行唐县人。自幼习老君之教,隐于武当山,采药炼丹,医治病人。 二、玉皇迷信的由来 “至宋徽宗时,有术士林灵素,亦习老君之教,诳言欺君。徽宗被其迷惑,封仪为玉皇上帝,望其保佑国祚绵长。 三、以徽宗被掳证玉皇之妄 “然封仪之後不久,徽宗父子妻妾,尽被金人掳去,受辱难言,死于五国城。噫!自古虔心敬玉皇者,莫过于徽宗。然丧国亡身之时,而玉皇不知救。哀哉!今日敬玉皇者,何不鉴之、戒之?” 第四十一节 论观音 一、并无观音其人 “考查《纲鉴》并无此人,亦无此名。不过是多事之人,逞口雄谈,弄假作真,贻害後人。 二、观音的传说 “按观音之传,观音是妙庄王之女,名妙善。修行白雀寺,与富家子弟私通。父王闻知,举火焚寺,内中尼僧尽被烧死,惟观音手执柳枝坐於火中,安然无恙,故称观音为神道,能救苦救难。 三、行邪之女为神之荒唐 “如是行邪不正之女,能为神道,则我中国不正之女,屈指难尽,俱可为神道矣。实是伤风败俗之事,荒唐不经之辞,只能哄骗愚人,难得骗君子。 四、观音迷信错愚不堪 “再者,不止一个观音:有送子观音、白衣观音、鱼蓝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是千奇万怪,妄称为神而敬之,惛愚甚矣!” 第四十二节 论梓潼 一、梓潼其人 “梓潼姓陈,名子春,乃宋朝一壮元。于元朝仁宗三年,封为文昌帝君,表其才学最高。 二、梓潼迷信的由来 “不忆後来读书之人,忘贪功名,称他为神,能主科名,立祠奉祀,望其保佑,能入学中举。 三、梓潼迷信之妄 1、梓潼之前无人掌科名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查其根,不究其本。何不想宋朝以前,未有子春,亦有考取功名,不知是谁人掌管科名? 2、举才选德与梓潼无干 “再者,考试官只查人文章高低,并不问人敬梓潼不敬。又比方,你不读书不精学文,独敬文昌,可能入学中举么?既无学文者,不能得功名。能得功名者,必定有才学之人,与梓潼何干乎?总而言之,自古以来,只闻朝廷举才选德,未闻拣敬文昌之人矣。” 第四十三节 论真武 一、真武其人之死 “真武,乃湖广湘阳县人,姓刘名仪,乳名长生。自幼隐于武当山太和庵。一日早辰出外,时天大雾,难分险阻,失足踏空,坠于深崖,散发破腹而死。 二、真武迷信由来 “其门弟诳言:“师传升天”。诱骗愚民。愚民易惑难晓,一传十,十传百。至後明朝永乐,封为镇天真武大将军,望其保佑万代天下。 三、以崇祯之死证真武之妄 “然崇祯乃永乐之後,遭李闯之难,缢死煤山,真武不知救护。可见敬之无益也。总之,凡不认天地万物真主之人,容易受人哄惑,终身难悟,良可惜也!” 第四十四节 论天妃或天后 一、天妃其人其事 “天妃,乃福建兴化府蒲田县林氏之女。家道贫寒,父兄渔业。女年十七八,在家纺织。一日风暴大作,女梦寐颠狂时,母在旁喊醒。女曰:“我梦在海中救我兄弟,口衔兄,手持弟。因你喊我,开口答应,故失兄而亡。” 二、天妃迷信的由来 “于是邻里讹传此女得道,有救风暴水灾之能。迨至宋朝之时,封为灵应夫人。又明朝永乐,封号天妃。故福建出门贸易之人,或建会馆,或修庙宇,皆供天妃之像,望其保佑水道平安。 三、生死不在天后 “然年年覆舟失命者不知几何,为何天妃不救?只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未闻在敬天后也。” 第四十五节 论城隍 一、城隍非人名 “‘城隍’二字,解说城外之濠沟也,俗云护城河。又有水曰沟,无水曰隍,非人名也。 二、城隍迷信的由来 “晋朝司马炎,见官府事君不忠,治民不仁,遂将汉高祖之忠臣灌婴之像画于牌上,立于赞德厅,使百官见之而法其行为。不忆後人讹传,称他为守臣之神,改为城隍。为此,各府州县皆建有城隍庙。官府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拜之,望其保佑国泰民安。 三、迷信城隍可笑可悯 “噫!何不想他在世,不能免死;既死,焉能保人?我中国人,实系如醉如梦,不明生死,不究本末,良可悯也!只要一人传说,众人随之,又可笑也!” 第四十六节 论萧公 一、萧公其人其事 “萧公乃宋朝临江府洋州人,号伯轩。後称为萧公、老官。驾船小心,往来江湖未遭危险。生意顺,遂家渐富厚。终身无子,抚外甥袁姓为嗣,年至十二岁而亡。 二、萧公迷信由来 “後家族与袁氏争夺家业,中人议断,两不能得,将屋改为萧公祠,将产业改为萧公祭祀之费。这样安排,不过是为免两家之事。不意後人妄称萧公为神道,能救风浪之险。故今江河行船贸易者,皆敬萧公。 三、萧公迷信辟妄 “何不思:日日敬萧公者多,年年覆船,失命者不可胜数。又何不思:宋朝以前,未有萧公,当时驾船之人,不知求何神保护?如是无稽之谈,不必多言。” 第四十七节 论晏公 一、晏公其人其事 “晏公,亦是江西临江府人,名戊子,乃宋朝一进士。奉差出海往来,未遭危险,因此有功,封为侯爵。至仁宗时,削职为民,在途染疾而终。 二、晏公迷信由来 “後人思其在世为人忠厚,又走海无险,妄称为神,能保水道之难。故多有无知之舟户,一概妄祀。 三、晏公迷信辟妄 “何不想,今世行船之人,凡遇险滩急流,皆请本地识水之人把柁引头,并不靠晏公之神能。今敬晏公者,何不悟也?” 第四十八节 论关羽 一、关羽其人其事 “关羽,本姓施,名寿昌,山西蒲州解梁人也。後改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後汉昭烈皇帝结义之弟兄,只可称为後汉之忠臣,不可称为护国之神。盖孔明当日托彼保护荆州,彼乃骄大自满,以致失地丧命。 二、拜关羽无益 “生不能安定後汉之天下,又不能保全自己,死后焉能保他人耶? 三、关羽不会受人之祀 “且看当日曹操待伊何等厚恩:赐爵封侯,黄金美女,三日大宴,五日小宴,彼尚不贪不受。今日祀关羽者,不过三牲、香纸、蜡烛而已。此些微等物,岂能移其心志而享受乎?奈人不悟,自甘欺迷。岂不哀哉? 四、祀关羽可哀可叹 “何不观三皇、五帝之世,只祀上天惟一真主。今世之人,尽皆背弃上天真主而祀奉关羽,同流合污,不别清浊。实可哀也。” 第四十九节 论许真君 一、许逊其人 “真君姓许,名逊,号敬之,系江西南昌府人,离城三十余里,地名生米。後汉三国时之人,为人忠厚,授旌阳县令,治民仁爱。本习老君之教,施药炼丹。死後葬于许家庄。 二、许逊的迷信传说 1、许逊禁锁孽龙 “後遇江西大遭水灾,冲倒民房。有好事者,乘机糊言,妄谓孽龙作害,若非许逊神力擒着孽龙,江西尽变为湖矣。盖许逊之家门前,原有一深潭,注水不乾,旁有一根铁色树。好事者妄言此树、此潭为禁锁孽龙而设。又妄言孽龙原是一秀才在江边洗澡,拾一宝珠,衔在口中,误吞下喉,立时浑身生鳞甲,变成孽龙。 2、许逊与孽龙打赌 “又说孽龙同许逊赌赛曰:吾今夜不到鸡鸣,要开一百条河道。”果然开至九十九条,许逊假作鸡鸣,为此孽龙未开足一百条河道。 3、许逊全家白日飞升 “又说许逊一家大小,男妇老幼,鸡犬猫鼠并房屋,一齐白日升天。惜哉!传此诳诞者,实是魔鬼之徒,坑害多人。然信此无根之言者,真是无知之小人,自误自欺。 三、以《纲鉴》证许逊传说之虚妄 “况历代《纲鉴》国家大小事迹,俱著载清楚。然许逊全家白日升天之事,孽龙一夜开九十九河道,俱非小事,为何不载于鉴史,使後人真心实信呢? 四、许真君祭祀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