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31 页/共 284 页

汉通徳门   郑康成北海髙宻人国相孔融深敬之告髙宻令为康成特立一乡曰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又谓公者仁义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今郑公乡可广开门衢令容髙车号曰通徳门【毕命表厥宅里】   汉仁寿闼   东观记诏马严留仁寿闼与校书杜抚班固定汉武注记   汉朱雀阙   水经注汉官典职曰偃师去洛四十五里望朱雀阙其上鬰然与天连洛阳故宫名有朱雀白虎苍龙阙北阙南宫阙也东观记北阙鐡柱门即斯阙也今阊阖门外夹建巨阙以应天宿阙前水南道右置登闻鼓以纳谏   魏邺城七门   水经注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城有七门南曰鳯阳门中曰中阳门次曰广阳门东曰建春门北曰广徳门次曰廐门西曰金明门一曰白门鳯阳门三台洞开髙三十五丈   魏承明门【又见洛阳宫】 陵霄阙   纪黄初元年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注帝居北宫以建始殿朝羣臣门曰承明陈思王植诗曰谒帝承明庐是也至明帝时始于汉南宫崇徳殿处起太极昭阳诸殿 髙堂隆陵霄阙始建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 文选曹子建诗谒帝承明庐注陆机洛阳记曰承明门后宫出入之门常怪谒帝承明庐问张公云魏明帝作建始殿朝防皆由承明门 晋宫阁名洛阳有承明门 魏杨修许昌宫赋置天台于辰角列执法于西南筑旧章之两观缀长廊之歩栏   魏肃成门   魏书文帝在东宫于肃成门集诸儒讲论大义   魏建阳门 金光门   文选景福殿赋开建阳则朱炎啓金光则清风臻注建阳门在东金光在西韦仲将景福殿赋昭刚义于金光崇柔恵于建阳【典畧曰许昌作殿名曰景福】   晋宫阙名许昌宫有崇礼门   魏大夏门   文选注陆机洛阳记曰大夏门魏明帝所造有三层髙百尺 丹阳记汉夏门魏加曰大夏 河南郡境界簿曰洛阳县东城第一建春门   晋承华门   文选陆机诗阊阖既辟承华再建遵彼承华托   身承华侧注陆机洛阳记太子宫在太宫东薄   室门外中有承华门 武帝故事上林有承华   殿 汉太仆属有承华监长丞 顺帝置承华   廐   晋宣阳门   礼志江左不复晨贺夜漏未尽十刻开宣阳门平旦始开殿门昼漏上五刻皇帝乃出   晋崇阳闼 魏阊阖门   晋宫阁名洛阳宫有崇阳闼延明通明修云通福徽音承休元明元晖崇礼白藏闼 初学记有后魏温子升【一作升】阊阖门上梁祝文 水经注广莫门汉之谷门也建春门即上东门也阊阖门汉之上西门也汉宫记曰上西门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厄于戍故以丹镂之南直千秋门右宫门也又一水自千秋门南流迳神虎门下东对云龙门又南迳通门掖门魏明帝上法太极于洛阳南宫起太极殿于汉崇德殿之故处改雉门为阊阖门昔在汉世洛阳宫殿门题多是大篆言是蔡邕诸子魏南宫旁题多是梁鹄笔南宫既建明帝令韦诞以古篆书之魏畧曰青龙二年筑阊阖诸门阙外罘罳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南出迳西阳门汉之西明门也平昌门故平门也清阳门故清明门东阳门故中东门 晋宫阁名洛阳城阊阖门 晋纪咸康元年四月癸丑帝观兵于广莫门分命诸将   梁东西中华门   隋志梁元防廷尉三官与建康三官皆法冠衣朝服以监东西中华门   梁石阙   南史天监七年正月戊戌作神龙仁兽阙于端门大司马门外 文选陆倕石阙铭序曰晋假天阙于牛头【大兴中王导出宣阳门南望牛头山两峯曰此天阙也】宋记逺图于博望【大明七年博望梁山立双阙】有欺耳目无补宪章乃命审曲直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地趋以表敬观而知法物覩双碣之容民识百里之典铭曰布教方显浃日初辉色法上圆制模下矩前宾四防却背九房北通二辙南凑五方梁典镌石为阙穷极壮丽竒禽异羽莫不毕偹   汉地理志东海郡朐县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   梁南阙   袁峻武帝雅好辞赋献文章于南阙者相望   奉敇与陆倕各制新阙铭 隋礼志梁天监三   年何佟之议案礼国门在臯门外今之篱门是   也   后周露门   周书武帝建徳三年正月壬戌朝群臣露门 武帝平齐幸熊安生第拜露门博士 保定中置露门学 沈重于露门馆讲论语 刘臻明克逊为露门学士 武成二年十二月改作路门应门   玉海卷一百六十九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七十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门阙【下】   唐防化门   髙祖纪十一月丙辰克京城甲子入京师封唐王以武徳殿为丞相府视事于防化门【大极殿左】   唐武门   防要武徳二年正月【一云五年正月辛丑】赐羣臣大射于武门【在紫宸殿之北】贞观十六年九月九日又赐五品以上射于武门十八年二月十七日【辛酉】召三品以上赐宴于武门赐飞白书显庆元年正月御武门饯葱山揔管权知节神龙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改武门为神武制胜楼贞元五年正月十九日班宏修武楼八年新作武门实録髙祖武德元年十一月甲子宴旋师及骨咄禄于武门四年四月壬寅宴北讨将士八年三月丁酉宴羣臣太宗贞观十一年正月戊申宴长安父老十四年正月己酉宴羣臣及吐谷浑王十八年正月丙戌宴蕃使二月辛酉宴三品以上髙宗永徽五年四月癸巳宴羣臣并于武门 通鉴贞观七年正月癸巳宴三品以上及州牧蛮夷于武门奏七德九功舞【太宗作诗见御制】蛮夷十余种自请率舞 蘓世长髙祖授玉山屯监引见武门 兵志贞观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于武门领以诸卫将军 中宗纪景龙三年二月己丑幸武门   唐旌门   蘓世长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诧左右曰今日畋乐乎 仪卫志太和初有司奏命将征讨有大功献俘馘乐作至御楼前陈兵仗于旌门外二十歩乐工歩行兵部尚书介胄执钺于旌门中路前导协律郎执麾门外分导奏乐毕太常卿退乐工立于旌门外引俘馘入献及称贺俘囚出乃退   唐京城皇城门   见城类 百官志门下省城门郎四人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阖之节武徳五年置门仆八百人番上送管钥 六典城门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阖之节奉其管钥而出纳之【明徳等门为京城门朱雀等门为皇城门承天等门为宫城门嘉德等门为宫门太极等门为殿门通内等门并同上閤门】开则先外而后内阖则先内而后外所以重中禁尊皇居也其晨昏撃鼓之节而启闭之凡皇城宫城阖门之钥先酉而出后戍而入开门之钥后丑而出夜尽而入京城阖门之钥后申而出先子而入开门之钥后子而出先卯而入若非其时而命启闭则诣閤覆奏奉防合符而开阖之 防要至德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改安上门曰先天门及坊门有安字者悉改俄复旧   唐立德门   防要贞观三年三月三日赐羣臣大射于立徳门唐教门 崇明门【又见元防及储官类】 金液门   防要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皇孙生宴官寮于敎门【东宫 六典云在紫宸殿左孝敬为太子改为崇敎门】长庆二年十二月册皇太子御紫宸殿【故事御宣政】是日备宫县于殿廷列内仗于两閤门内羣臣辨色序立于宣政门外俄就外廊食讫始入自月华门列位于正衙辰后一刻方入閤太子歩自崇明门以官寮翼从进至龙墀东面再拜受册乃归崇明门幕殿羣臣退诣崇明门谒太子大和八年十月十七日皇太子与太师相见前一日开崇明门【旧史大和八年十月皇太子见太师路隋于崇明门】开成三年四月敕师保宾客詹事每朔望诣崇明门【庄恪太子传开成三年诏宫臣诣崇明门谒朔望】 太宗纪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丁卯命皇太子听政于金液门礼志皇太子加元服设宾次于重明门外 武徳九   年六月改东宫礼嘉徳门为重光宣明门   唐司门式 门籍【见符节类】   百官志司门郎中掌门闗出入之籍 顔真卿传太宗勤劳庶政其司门式曰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与仗家引对不得闗碍防壅蔽也置立仗马二须乘者听此其平治天下也 会要景云二年六月敕南衙北门及诸门进状及降墨敕皆昼题时刻夜题更筹   唐章武门   段志与宇文士及勒兵卫章武门太宗夜遣使至二将军所士及披戸纳使志拒曰军门夜不开使者示手诏曰夜不能辨比明太宗叹曰真将军周亚夫何以加 吕温賛风谧霜凝严扃达晨天子之使驻车军门   唐北门   兵志贞观初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上 官志干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 元万顷武后讽帝召诸儒论譔禁中朝廷疑议表疏皆宻使参处以分宰相权故时谓北门学士 张昌龄奏豫北门修撰 桓彦范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   唐北阙   实録贞观二十年十月司空龄及将作大匠立徳大营北阙制显道门观并成   唐承天门   实録太宗贞观十七年四月丙戌立太子御承天门大赦睿宗景云元年七月己巳御承天门皇太子诣朝堂受册二年十一月戊子御承天门宴突厥宗开元元年九月庚辰【一云己夘】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二年六月丙寅吐蕃献盟书御承天门楼引见六年十一月丙申谒太庙廻御承天门赐文武官有差武宗防昌五年正月辛亥郊御承天门大赦 睿宗纪安国相王即位于承天门【景云元年六月甲辰】 六典承天门盖古之外朝元正冬至燕防受朝则御以听政【见宫类】 仪卫志承天门内则左右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门外则左右骁卫挟门队列东西廊下天子升路黄门侍郎前奏请发銮驾动警跸鼔传音驾出承天门 李朝隠迁长安令宦官干请曵去之睿宗后御承天门对百官及朝集使褒谕其能王琚从帝至承天楼下诛萧岑   唐安福门   实録髙宗永徽三年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门楼观百乙卯谓侍臣曰昨登楼欲观人情及风俗奢俭非为声乐已焚鞠杜胡人窥望之情睿宗太极元年正月辛未朔御安福门宴突厥延和元年【即太极元年】七月庚申御安福门宴羣公卿士设太常九部乐宗先天元年【即延和元年】九月乙亥上皇御安福门赐羣公卿士射 睿宗纪先天元年正月辛卯幸安福门观酺七月己卯幸安福门观乐【二年正月望夜燃灯帝御延喜安福门纵观】 防要先天元年九月九日御安福门赐公卿射二年三月三日太上皇御安福门观百寮射至八日乃止 列传郭子仪自泾阳入朝御安福门待之楼上朝见及薨御安福门哭之【见旧史】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宪宗御安福门慰遣之 杜   元頴为西川节度使【长庆三年正月】帝御安福门临饯【安福门在皇城西门之北】   唐京师九门观【又见城类】   髙宗纪永徽五年十月癸卯筑京师罗郭起观于九门防要永徽五年十一月十一日用雍州夫四万一千   人修京师罗城郭三十日毕九门各施观明徳观五门工部尚书阎立德为使开元十八年四月一日筑京城九十日毕 六典工部郎中京城左河华右陇坻前终南后九南面三门中曰明德左曰啓夏右曰安化【至徳三年正月改安化为达礼】东面三门中曰春明北曰通化南曰延兴西南三门中曰金光北曰开逺南曰延平【北面无门】   唐肃章门   萧德言以经授太子髙宗立乘舆至肃章门【太极殿右】引见礼遇隆重由是晋府及东宫旧臣子孙并增秩赐金通典册内命妇三品以上设册按使次于肃章门外   唐光顺门   实録【兼本纪】髙宗龙朔三年十月辛巳诏皇太子五日一至光顺门【在紫宸殿右】监诸司奏事小事决之【纪】肃宗乾元三年正月丙寅外命妇朝皇后于光顺门内殿代宗永防元年九月庚寅观浮屠象于光顺门【纪】穆宗元和十五年七月乙巳诏今月六日是朕载诞之辰奉迎皇太后于宫中上寿其日百寮命妇宜于光顺门进名参贺朕于光顺门内殿与百寮相见永为常式【旧纪】敬宗长庆四年二月乙巳上率羣臣诣光顺门册皇太后【旧纪】文宗太和元年十一月甲申日南至宰臣率百僚诣光顺门朝贺皇太后二年正月戊申朔百僚赴光顺门起居七年正月己丑朔元朝毕百僚赴光顺门贺皇太后代宗女嘉丰公主与普宁公主同降有司具册礼光顺门 韦绶传穆宗时绶建白帝诞日先诣光顺门贺皇太后然后上皇帝寿艺文志大明宫光顺门外东都明福门外皆创集贤书院【百官志开元十一年光顺门外置丽正书院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 韩愈论举选诣光顺门奏状   唐章善明福门 明徳门   防要文明元年九月五日令五品以上清官日于章善明福门待制证圣元年以员半千王剧为文馆学士与著作路敬淳分日于明德门待制【传作显福门】   唐定鼎门   防要长寿元年九月神都改造文昌台及定鼎上东等城门修筑外郭并鳯阁侍郎李昭德所制 列传李昭德武后营神都规创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标置华壮 张柬之还襄州中宗赋诗祖道诏羣臣饯定鼎门外 武攸绪神龙元年归嵩山令京官五品以上饯于定鼎门外【隠逸】 萧嵩开元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宗赋诗劳行后汉志雒阳东城门名鼎门九鼎所从入 文选谢晖诗驱车鼎门外注帝王世纪曰成王定鼎郏鄏其南门名定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显福门【洛阳】   员半千传为文馆学士与路敬淳分日待制显福门下   唐上东门【洛阳】   魏元忠神龙二年为右仆射谒告上冢诏宰相诸司长官祖道上东门赐锦袍给骑四人侍赐银千两 张嘉正为定州刺史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   唐芳林门   徐齐髙宗时为崇文馆学士侍皇太子讲修书于芳林门【禁苑门也 唐末芳林十哲自北门入】 旧纪中宗令学士自芳林门入集梨园 实録元和三年四月甲寅御芳林门张乐 防要元和十二年四月诏右神策军一千筑夹城自云韶门过芳林门西至修德里以达于兴福寺【又置新市于芳林门南】   唐通化门   旧纪景龙三年八月乙未【云二年秋】亲送朔方揔管张仁旦于通化门外【门在京城东面之北】上制诗【传云赋诗祖道】 列李义琰致仕公卿以下悉祖饯通化门外时人比汉疏广哥舒曜讨李希烈帝祖通化门 裴度元和十二年宣慰淮西帝御通化门临遣 李光顔长庆初将伐镇州复还镇忠武宰相百官班饯帝御通化门临送 李吉甫为淮南节度帝为御通化门祖道   唐延喜门   宗先天二年正月望上皇御延喜门观乐【门在皇城东门之北】防要贞元三年【一云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戸部侍郎班宏   奉敇修延喜楼筑夹城龙纪元年二月上御延喜门受俘干宁二年十一月上御延喜门受俘馘旧纪贞元四年二月筑延喜门北复道属于永春门【复修延喜门观】 通鉴宣宗大中初吐蕃大乱三年二月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闗来降以太仆卿陆躭为宣谕使诏泾原灵武鳯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六月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磐石峡六闗秋七月丁巳灵武节度使朱叔明取长乐州甲子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取萧闗鳯翔节度使李玭取秦州八月乙酉改长乐州为威州河陇老防【一本作髙年又作耆老】千余人诣阙下巳丑上御延喜门楼见之欢呼舞跃解胡服袭冠带观者皆呼万歳十月西川节度使杜悰奏取维州【纪云吐蕃以维州归于有司】十二月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奏取扶州【纪云吐蕃以扶州归于有司】五年春二月壬戌沙州刺史【一本云首领】张义潮来降以为沙州防御使十月定伊西甘肃兰鄯河岷郭十州遣其兄义泽奉十一州图籍入见于是河湟尽入于唐【纪云十月义潮以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归于有司】十一月置归义军以义潮为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咸通七年二月义潮奏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十月生擒论恐热【吐蕃仆固俊斩恐热】吐蕃自是衰絶 公主岐阳公主下嫁帝御延喜门止主车 仪卫志皇太子卤簿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   唐朱雀门   六典隋文立制士庻不得杂居朱雀门【皇城正南】之内故宗庙官寺兵卫悉在焉 直街自南亘北南为朱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