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26 页/共 284 页

梁书天监五年五月置集雅馆以招逺学【又见前五馆】大同七年十二月丙辰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胄子苏世长上书周武帝使六十学虎门馆 又有通道   馆学士长孙炽为之见学校   唐三馆 修文馆 史馆【见后】 集贤殿书院【见院类】   唐武徳四年始置修文馆门下省贞观二年又建史馆于禁中专掌国史开元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书院三馆之名肇于此矣自是集贤昭文置大学士史馆置修国史皆宰相兼领又置学士直学士修撰直馆校理之职亦以他官领之其昭文馆门下省史馆寓于集贤尚未合为一至梁正明中始以汴都左长庆门东北为三馆即所废四馆也于是合为一矣 百官志文馆属门下省集贤书院及史馆属中书省 永徽元年六月诏三馆学士有高第淳良者所司简试名闻会要大中六年正月马植奏始着令三馆学士不避   防自植始六月文馆奏三馆制置既同事例宜等宋建隆初改昭文因唐故事命宰辅兼领三馆 李训传秘馆图籍荡然无余   唐文学馆 十八学士图賛   褚亮传武徳四年太宗为天防上将军冦乱稍平乃向儒术十月于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于是下教【降防曰昔楚国尊贤道光申穆梁邦接士徳重邹枚】以大行台司勲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龄及于志宁军谘祭酒苏世长天防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亷太学博士陆徳明孔頴达主簿李道天防仓曹参军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顔相时著作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文达军谘典签苏朂并以本官为学士七年收卒复召东虞州録事防军刘孝孙补之凡分三畨逓宿閤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畧前载无常礼之间命库直阎立本图像具题名字爵里使亮为之賛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得贤之重方是时在选中者天下所向慕谓之登瀛洲【旧书賛曰十八文星运辉炳耀 高宗时许敬宗奏曰云台画像十有八人三纪于兹惟臣仅在】 艺文志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一卷 儒学传太宗身櫜鞬风纚露沐然鋭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殿左置文馆悉引纳学士番宿更休聴朝之间则与讨论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 魏王泰帝以泰好士善属文诏即府置文学馆得自引学士   唐修文馆 昭文馆 文馆【文与崇文馆通】 文殿四部书 书楼 十八学士 唐二馆【景龙文馆记】   选举志凡馆二门下省有文馆生三十人【会要作三十八人】东宫有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试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史记汉书三国志各一或经通六史及时务防通三皆帖孝经论语十条通六为第 官志文馆学士【不定员数】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防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注武徳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会要三月更当攷】改曰文馆【九月太宗即位】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六典注云敕虞世南欧阳询教示楷法】其后又置讲经慱士【六典注黄门侍郎王珪奏学生学书之暇请置士兼肄业敕太学助教侯孝遵授经典著作郎许敬宗授史汉二年珪又请置讲经慱士考试经业准式贡举】仪凤中置详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徳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上曰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皆他官领之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六典始于贞观初】给事中一人判馆事神龙元年【十月十九日】改文馆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修文馆【徐坚兼学士】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癸未】置太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二年三月八日己未】减其员数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九月四日甲子】曰文馆置校书郎【十二月三日置四人二十三年减二】人又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长庆三年【七月】与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学士刘伯庄许子儒元行冲李敬元王彦威直学士上官仪高智周许叔牙魏謩校书郎奚陟郑覃直馆王元威刘允济孔纬柳珪文生裴行俭徐齐房琯韩泗崔植裴炎修文生杨神昌人名详见下文】 会要武徳九年九月大宗即位于文殿聚四部羣书二十余万卷于殿侧置文馆选天下贤良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亷欧阳询蔡允恭萧徳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宿直引入内殿讲论文义商政事或至夜分方罢贞观初令褚遂良检校馆务号馆主因为故事其后有张太素刘祎之范履冰相次为馆主贞观二年移于纳义门西九年又移于门下省南其后移仗大明宫其馆亦在门下省南云云长庆三年二月文馆奏请造书楼 选举志太宗即位益崇儒术乃于门下置文馆 儒学太宗鋭情经术王府开文学馆即位殿左文馆畨宿更休聴朝之间则与讨论古今道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 李适中宗景龙三年【通鉴二年四月癸未案唐书文艺作景龙二年】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以象四时八节十二月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为大学士李适刘宪等为学士薛稷马懐素等为直学士凡天子宴会游豫惟宰相及学士得从春幸棃园并渭祓除则赐细柳圏辟疠夏宴蒲陶园则赐朱樱秋登慈恩浮图献菊花酒称寿冬幸新丰歴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给香粉兰泽从行给翔麟马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 翰林故事贞观中秘书监虞世南等十八人或秦府故僚或当时材彦皆以文馆学士会于禁中内参谋猷延引讲习出侍舆辇入陪宴私十数年间多至公辅当时号为十八学士文馆学士禇遂良【馆主】杜正伦【直馆】马嘉运欧阳询朱子奢盖文达谷那律萧徳言虞世南褚亮姚思亷蔡允恭赵智吕才谢偃【直学士】文馆中有四部书世南为学士与房龄对掌太宗令冩列女以妆屏风于时世南暗防之【姚思亷撰梁陈书】萧徳言为学士每开五经必束带盥濯焉 六典注后汉有东观魏有崇文馆宋元嘉有史两馆宋太始至齐永明有緫明馆梁有士林馆北齐有文林馆后周有崇文观或典校理或司撰著或兼训生徒若今文馆之任也 韦述两京记文馆在门下省东 李华含元殿赋文教以开馆对日华之清阈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徳 会要显庆四年二月二十八日防问举人九百人惟李巢崔行功五人上第令待诏文馆随仗供奉开元七年十二月三日省文崇文两馆雠校置文馆校书四员崇文馆校书两员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省文馆校书两员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八日诏文崇文生贵胄子孙不専经业自今依令式考试天寳十四载二月十日文生依国子监生例帖试帖经减半广徳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文崇文两馆生皆以资荫补所习经业湏精熟楷书字体皆正通七者与出身建中三年十一月敕先补皇宗次宰辅子孙六年九月敕两馆生选勲贤胄嗣严律冐假代之禁大和七年八月九日敕两馆生试经毕郎官二人覆试九年十二月文生二十四人减四人崇文生十六人减一人开成三年二月两军使状称请准大和元年五月十七日以前敇文官阶至三品许用荫与子孙补两馆生出身【贞元十一年二月公主之子进补两馆生许孟容执奏元和三年少府监请荫子为两馆生韦贯之论奏】 权徳舆文馆大学士壁记太宗敷文徳建皇极思与大雅闳达之伦切劘理道金玉王度盛选重名虞世南禇亮而下为学士更直密侍诞章逺猷讲议啓迪景龙初始置大学士多以宰司处之登闳古先腴润大政汉廷金马石渠兰台延阁方斯陋矣 书目景龙文馆记十卷武平一撰景龙二年【四月癸未】诏修文馆置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凡二十四员得李峤宗楚客辈每游燕必赋诗赓唱是书咸纪録为七卷又别载学士二十九人为三卷 后唐同光三年七月改文馆为崇文馆   唐史馆 史局   百官志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贞观三年移史馆于门下省以他官兼领或位卑有才者亦以直馆称以宰相涖修撰又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修五代史开元二十年李林甫以宰相兼修国史建议以为中书切密之地史官记事门下省疏逺于是谏议大夫史官修撰尹愔奏徙于中书省天寳后他官兼史职者曰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元和六年【会要四年六月奏】宰相裴垍建议登朝官领文职者为修撰以官高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皆直馆【以凖六典着于令】大中八年【七月】废史馆直馆二员增置修撰四人分掌四季【会要云监修郑明奏云云添修撰二员通旧为四员分修四季之事】左右史开元初诏史官非供奉者皆随仗而入位于起居郎舍人之次 会要武徳初因隋旧制秘书省著作局贞观二年闰十二月【一云二十三年非也 志云三年】移史官于门下省北以他官兼领位卑有材者以直馆称【故事以未通籍者为直馆】宰相监修撰自是著作局始罢史职又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修五代史及大明宫初成徙史馆于门下省南凡祥瑞天文祥异蕃国朝贡入冦来降变律造曲州县废置孝义旌表法令变改断狱新议有年及饥水旱虫霜风雹地震流水泛溢诸色封建京诸司长官及刺史都督都防行军大緫管副緫管除授刺史县令善政异迹硕学异能高人逸士义夫节妇京诸司长官及刺史都督都防副大緫管已下薨卒公主百官定諡诸王来朝所由有即勘报史馆修入国史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一日【一作开元二十年无月日】宰臣李林甫监修国史以中书宻切之地史官记事门下省疎逺于是史官谏议大夫尹愔遂奏移于中书省北【侍中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授之史官既成复茫其记注中书令凡制诰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永贞元年九月监修国史宰相韦执谊奏史官修撰皆于私家记録褒贬之间恐伤独见今后望令修撰官各撰日厯凡至月终即于馆中都会详定是非使写姓名并不得私家置本仍请永为常式从之 李元纮初左庶子吴竞为史官撰唐书及春秋未成以丧解后上书请毕其工【会要开元十四年七月六日奏】诏许就集贤院成书张説致仕诏在家修史开元二十五年【会要六月二十六日】元纮因言国史记人君善恶王政损益褒贬所系前圣攸重今张説在家修史吴竞在集贤院撰録国之大典分散不一且太宗别置史馆禁中所以秘严也【会要云所以重其职秘其事】谨勒説以书就馆参会撰録诏可于休烈迁大常少卿兼修国史【防要至徳二年六月二十三日】肃宗曰良史者君举必书朕有过失顾卿何如【禇遂良于休烈魏謩并不欲人主观史】 朱敬则传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请高史官选以求名才【长安二年七月】韦安石叹曰史官权重宰相刘知几史局深籍禁门所以杜顔面防请谒也 蒋乂贞元九年擢史馆修撰徳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监修 贞观房龄以左仆射 永徽令狐徳棻以礼侍于志宁张行成以侍中高冯以中书令禇遂良以吏书来济以中书侍郎   修史学士 贞观初邓世隆崔仁师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   直国史 李延寿   修撰 蒋乂伸偕韩愈李翺张荐高钺独孤郁韦处厚裴休王彦威   直馆 吴竞柳芳沈师蒋系韦处厚   韦述任史官二十年蒋乂居史职二十年蒋氏三世修史张荐在史馆二十年刘子领国史三十年   六典中书省史馆注周有太史小史内史而诸侯之国亦置史官汉武置太史命司马谈为之后汉班固刘珍等著述东观皆他官兼领史职魏明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及佐郎中书省专掌国史晋惠帝元康二年改秘书省歴宋齐梁陈后魏并置著作北齐因之亦谓之史阁史馆故邢子才作诗詶魏收冬夜直史馆是也隋曰著作曹秘书省贞观初别置史馆于禁中专掌国史【史通齐梁置修史学士梁任孝恭入西省撰史陈顾野王许善心傅縡为撰史学士张正见阮卓为撰史着士元魏始于秘书置著作局普泰以来别置修史局其职有六人魏命崔浩揔监史任齐及周隋史官以大臣统领者谓之监修国史高隆之魏收阳休之监国史柳敏监修国史唐贞观三年左仆射房龄揔监诸代史秘书监魏征緫知其务凡賛论多预焉龙朔中诏敬宗以太子少师緫统史任按晋起居注康帝诏著述任重以武陵王领秘书监唐修本草徐世勣监统】史官掌修国史本起居注以为实録然后立编年之体为褒贬焉 两京记门下省东有文馆次东史馆 史通今之史馆即古之东观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隣东观则与凤池相接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史曹崇扄峻宇深附九重马融三入东观张华再典史官 会要长安二年修史刘允济言史官善恶必书言成轨范昔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视之如浮云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日纪处讷萧至忠等并监修国史史官刘知防求罢史职奏记于至忠曰知防三为史官再入东观不能勒成国典有不可者五也古国史出一家唯汉东观集羣儒著述无序今史司取士滋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阁笔相视含毫不断首白可期汗青无日言未絶口朝野咸知笔未栖毫搢绅咸诵孙盛实録取嫉权门王劭直书见雠贵族常人之情能无畏乎史官注记类禀监修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焉在监者不肯指授修者或不遵奉云云知防着史通二十卷【知防又言史有三长才学识 父子三人更涖史官】至徳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修史官于休烈奏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并余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在兴庆宫史馆云云前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官长庆三年六月杜元頴奏班固居乡里而继成汉书陈寿处私家而专精国志宗国史张説在本镇兼修代宗编年令狐自外郡奏上今史官修宪宗实録望勒沈师就湖南修毕送史馆与诸史官参详闻奏大和六年七月史馆修撰王彦威等四人并命【杨汉公苏涤裴休 故事不过三员或止两员】天祐元年十月十二日高防鲁进史馆亡书三百六十卷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以修撰职卑翰林学士张筞充兼修国史 纪开元五年十月甲申命史官月奏所行事 旧纪长庆二年闰十月己亥敕翰林侍讲学士路随韦处厚兼史官修撰宪宗实録仍更日入史馆韩愈论史曰据事迹实録则善恶自见 李华含元殿赋延载笔之良史俯月华之峻扉 崇文目史馆故事録三十卷   唐崇文馆 崇贤馆   太宗贞观十三年东宫置崇文馆 选举志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唐制凡馆二门下省有文馆生三十人东宫则有崇文馆开元七年令二馆学士季一朝参 百官志东宫官崇文馆学士二人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文馆校书郎二人【卢元辅于邵为之】掌校理图籍注贞观十三年置崇贤馆显庆元年置学士二十人【会要云三月十六日皇太子请置学士生徒】上元二年【八月二十七日】避大子名改曰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无常员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开元七年【十二月三日】改雠校曰校书郎两员乾元初以宰相为学士总管事左春坊【会要云贞元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崇文馆宜令左春坊勾当】 列李敬元高宗在东宫入崇贤馆侍读假中秘书读之后撰次礼论 马嘉运高宗在东宫引为崇贤馆学士侍讲宫中 杜正伦为崇贤馆学士典机宻以辨治称【张士衡因以规太子】 张士衡盖文达刘伯庄秦景通暐【兄弟】李延寿王感胡楚宾路敬淳刘于元为崇贤馆学士 李善来济为崇贤馆直学士杨炯贺纪贺敳徐齐徐坚为崇文馆学士 常衮   拜文崇文馆大学士 李泌加崇文馆大学士辞许孟容拜礼部郎公主子求补崇文生孟容不可帝问状以着令对 两京记东宫宜春门外有左春坊坊南有崇贤馆明皇居东宫馆中起书阁重复以着典籍会要永隆二年二月六日皇太子行释奠礼毕上表请慱延耆硕英髦之士为崇文馆学士许之于是薛元超表荐郑祖邓挺杨炯崔融等并为崇文馆学士魏明帝选善属文者为崇文馆学士 魏后周有崇文观 东宫学士梁沈文阿为东宫学士徐陵庾信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唐贺徳仁萧徳言为东宫学士隋禇亮李百药为之   唐别馆   艺文志太宗于后苑作别馆贮儒释道书数千万万设琴乐炉常引诸王宗室观之   唐桂坊馆   百官志龙朔三年【二月癸巳】置太子左右谕徳及桂坊大夫改司经局为桂坊馆崇贤馆罢左春坊   唐司成馆   百官志国子监高宗龙朔二年改国子监曰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司业为小司成【是后又于东都置国子监】   唐内文学馆 习艺馆   百官志宫教博士二人【旧十八人】初内文学馆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又改曰万林内教坊寻复旧开元末馆废内侍省中官为之 魏王泰即府开文学馆自引学士苏安藏刘光谦为习艺馆内教 宋之问杨炯武后召分直习艺馆 宋若昭父廷芬徳宗擢为习艺馆内教   唐四方馆   姚崇帝躬万机朝夕询逮崇第賖僻因近舍客庐崇病移舍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谘焉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开元四年十一月癸卯】日遣问饮食起居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帝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一本云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 六典注隋于建国门外置四方馆鸿胪寺以待四方使客各掌其方国及互市等皇朝以中书省【会要以通事舍人判 代宗于右银台门置客省徳宗罢之】 旧纪文宗大和二年六月癸亥四方馆请赐印以中书省四方馆为文 宋朝淳化四年始置四方馆使于内职【见下】   唐鸿胪客馆   韦述两京新记西京承天门从东第一鸿胪寺次鸿胪客注如汉之藁街四夷慕化朝献者居焉 汉书蛮夷邸注若今鸿胪客馆   唐临臯馆   李固言为西川节度诏云韶雅乐即临臯馆送之   唐崇馆   选举志开元二十九年【百官志会要二十五年】始置崇学习老庄文列子亦曰道举 百官志天寳二年【正月十五日】改崇学曰崇馆置学士大学士改天下崇学为通道学 会要开元二十九年正月三日于元皇帝庙置崇博士一员天寳二年二月四日以陈希烈为崇馆学士十二日敕两京元宫及道院等并崇馆学士 周武帝崇尚道法求学兼经史者为通道馆学士长孙炽应   选   唐广文馆   百官志广文馆【属国子监】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有学生六十人东都十人天寳九载置广文馆有知进士助教后罢知进士之名 会要天寳九载七月十三日置广文馆领国子监业进士者博士助教各一人【旧纪七月己亥国子监置广文馆 通鉴七月乙亥置广文馆于国子监】 郑防传宗爱防之材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置广文馆以防为博士防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防乃就职品秩同大学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泊国子馆自是遂废【集贤注记天寳十三载八月戊申綦母潜迁广文博士张籍亦为广文博士】   宋朝史馆   国初复旧制修撰直馆分季纂日厯其后止修撰判馆次太平兴国中直史馆赵隣防吕防正范杲皆与修撰淳化四年修国史宋湜亦修日厯十二月太宗问宰臣馆中修撰为谁参政臣易简对以杨徽之张佖梁周翰上曰史才甚难善恶必书斯为良史祥符二年十一月诏史馆置楷书二人写日厯初史馆修书皆无定所干兴元年五月仁宗诏修先朝日厯乙酉请于宣徽院修纂十月选馆阁官二员为编修官【王举正李俶】从判馆李维修撰宋绶之言也【维等言修撰旧四人】皇祐三年三月四日诏知亳州宋祁授集贤殿修撰就任刋定新编唐书【故事史馆修撰不外领故易之】嘉祐四年九月修撰欧阳修言正史进入禁中而焚其草史院唯守空司而已乞诏龙图阁别写一本下编修院以备讨阅从之熙寕二年十月九日修撰司马光请写仁英实録留本院元祐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尚书省言旧置编修院専掌国史元丰四年十一月废院入史馆【官制行史馆归著作局国史院有故则置】 干徳初首以赵普监修国史开寳后命中书枢密书时政记淳化中置起居院 兴国三年二月以新修三馆为崇文院西庑为史馆书库三年十二月以王着为史馆祗候俾刋正切韵八年七月吴铉为史馆勘书八月杨文举为史馆编修雍熙四年四月宋炎为史馆校勘编修淳化二年十月郭延泽董元亨为史馆检讨至和二年八月十四日史官言修曰厯有检讨官诏韩维为史馆检讨嘉祐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又命吕夏卿兼 政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工部员外郎滕康请秘阁四部书以秘书郎掌之列史馆于左以法东观从之   建隆昭文馆 太平兴国三馆 四馆   三馆之名起于唐修文【武徳】史馆【贞观】集贤【开元】梁正明中以右长庆门【右掖门内】东北小屋数十楹为三馆湫隘庳陋卫士喧杂书才数柜每受诏有撰述徙就他所 建隆元年二月改文馆为昭文馆太宗兴国二年临幸旧馆顾左右曰若此之陋何以待天下贤俊诏有司度左升龙门东北车府地为三馆栋宇之制皆帝亲授【左掖门内左升龙门外前列三馆后置秘阁分藏羣书】三年二月丙辰朔功毕【实録云于乾元殿东创修三馆列四库书雍熙中于三馆北建秘阁分内府书藏之】诏以三馆新修书院为崇文院【通鉴庚辰诏】车驾再临视【十六日辛巳幸】壮丽冠内廷迁西馆书分于两庑东庑为昭文书库南为集贤西为史馆书库凡四库分经史子集四部【六库书皆以类相从正副本仅八万卷】先是但有直史馆淳化元年八月二十五日【丁卯】以吕祐之等四人直昭文馆二十六日【戊辰】和防直集贤院备三馆之职祥符八年四月宫城延燔上以内廷火禁严寓宿非便命翰学陈彭年检讨故事五月壬辰彭年言唐制中书门下两省宫城内有内省城外有外省今请为内外院内院奉安太宗圣容御书天文图书四庑为书库史馆日厯等库于右掖门外道北为外院别置三馆书库馆阁官宿直于外院从之天禧元年八月丁亥诏崇文外院以三馆为额天圣九年上以通近市嚣非多士讨论之所直集贤院谢绛言唐丽正史局并在大明华清宫内太宗肇修三馆更立秘阁于升龙门左景徳中图书寖广益以内帑西库【四年五月己亥分内藏西库地广秘阁】二圣数幸焉逓宿者有不时之召人人力道术究艺文名臣由此选徃遭延燔别剏外馆陛下未尝迂翠盖幸册府宜开内馆以恢景徳之制从之十一月辛巳【八日】徙三馆于崇文院【先是权寓右掖门外至是修崇文院成命还旧所昭文大学士夷简表谢 元丰改为秘书省政和五年迁秘省于新左藏库】 昭文集贤有大学士史馆有监修国史皆以宰相兼领昭文集贤置学士直学士史馆集贤置修撰史馆有直馆检讨集贤有直院校理崇文有检讨校书皆以他官领之初昭文门下省史官寓于集贤后合为一 咸平五年七月庚戌幸三馆阅四库书嘉祐四年二月置馆阁编定书籍官九月以内藏西库地还崇文院熙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宋敏求言三馆秘阁各有四部书防四万卷每帙止用元写本一再校更无兼本类多讹舛欲于藏书之家借本缮写叅定七年置补写所元祐四年五月秘书省言崇文总目书籍将四馆分书并合着録令以黄纸书一本藏秘阁自嘉祐中编校所写书未能足数欲添补依崇文总目编次内有唐朝旧书乞别藏秘阁五年九月十六日复置集贤院学士【六年八月十六日以命李周先是元年三月二十八日诏内外官许带集贤殿修撰直院校理之职 绍圣二年四月三日诏易集贤学士为集贤殿修撰直院为直秘阁校理为秘书校理政和六年四月十日诏集贤殿无此名改为右文殿修撰】 元丰元年十二月七日秘阁校理苏棁言四馆书籍因置编校所借书校证云云欲不许带出从之 通畧嘉祐四年右正言吴及请择馆职分校四馆书二月丁丑命蔡抗陈襄苏颂陈绎编定四馆书籍遂用黄纸写正本以防蠧败六年九月丁巳翰林学士王珪判史馆冯京判昭文馆又置编校四员【一云置八员】十一月辛未以编校秘阁书籍孙洙为馆阁校勘【供职二年补校勘自洙始】   两制缺人必取于馆阁名卿贤相多出此途进经术十卷试而后除则庆厯三年十一月癸未也辅臣举二十人先召试十人则治平三年十一月丙辰也辅臣各举文学政事三人则元祐元年四月辛丑也图书之府著作之庭与夫校文之处三者各有司存譬之蓬瀛方壶鼎峙瀛海台观金玉隣居往来而均为道家山焉【旧制馆阁取之以三路进士高科大臣荐举嵗月畴劳】 书目史馆故事録三卷纂辑歴代史官建置史笔之体卷末云广顺末当时周史臣撰又馆阁録十一卷秘阁校理宋匪躬载兴国讫元祐中馆阁故事共八门元十   五卷今存十一卷又蓬山志五卷崇宁四年秘书少监罗绮撰编次馆阁故实近事为十五门上之 麟台故事五卷绍兴元年秘书少监程俱撰时复置秘书省俱采摭三馆旧闻及法令因革别为十二门上之 续史馆故事録一卷著作佐郎洪兴祖编次开寳讫建炎中史馆职任废置恩赐事迹【续周代之书】 中兴馆阁録十卷淳熙中秘书监陈骙载建炎以来三馆防革故实及官聨廪禄职掌等事以补麟台故事之缺续録十卷叶梦得曰端拱中始分三馆书万余卷别为秘阁命李至兼秘书监宋泌兼直阁杜镐兼校理三馆与秘阁始合为一故谓之馆阁然皆但有书库而已元丰官制行改为秘书省 李焘曰本朝因唐故事命宰辅兼领三馆首相曰昭文馆大学士次曰监修国史又次曰集贤院大学士或虚相位则命参政权领监修自景徳二年王旦始昭文大学士熙宁九年王安石罢遂不复除集贤大学士元丰三年王珪迁亦不复除惟监修国史相至今自王珪后宰辅皆不入衔监修之名废于元丰而复于绍兴   淳化四方馆   四年始置四方馆使列于内职吏属同在京官府 四方馆在朝堂门外掌通事分畨供奉宣賛之名籍诸道章表朝会进奉   元祐广文馆   太平兴国三年九月诏广文馆及州府礼部试进士律赋以平侧次用韵元祐七年六月十三日甲子复置广文馆生员【一云解额 都省言开封科举有四方士及太学未及年者冐贯应举旧制试于国子监先于广文馆补试给牒请复置广文馆生员礼部修立十九条】绍圣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以广文馆二百四十人分于诸路解额   绍兴史馆   元年四月八日诏修日厯【以修日厯所为名 元丰之制日厯归秘省国史案】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以修国史日厯所为名四年五月二十四日【癸酉】改为史馆六月二十四日置编修校勘八年八月二十一日以重修神宗哲宗实録正史及徽宗实録增校勘一员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并归秘省国史案以著作郎佐纂日厯其史馆官皆罢见修渊圣及今上日厯命宰臣提举【名监修国史】四月复为国史日厯所【从王扬英之言】 史馆在省之东九年二月二十二日修徽録即以为实録院十三年十二月重建秘省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迁新省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诏史馆修撰检讨官更不置都大提举承受并罢 先是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诏修日厯命侍从为史馆修撰余官为直史馆及检讨若著作郎佐阙用元丰制以郎官兼领六年正月修神宗实録成八年九月哲録成十年七月十四日又诏史馆修徽録十五年移史馆于省之侧别为一所【今国史日厯所在道山堂东次著作之庭三楹庭后为汗青轩蓬峦】 嘉定六年六月十八月重修三馆八年七月毕绍定四年秋延燔十一月一日重建三馆五年十月毕工规模一如旧式 系年録绍兴三年八月乙巳诏复置史馆以从官兼修撰余官兼直馆检讨若著作郎佐有阙依元丰例差郎官兼领四年二月辛丑翰林学士綦崈礼兼史馆修撰始除修撰官也   歴代馆名   前汉   迎风 露寒 储胥 飞亷 平乐 临池   后魏   仙人 露寒 金陵 燕然 扶桑 崦嵫   唐   修文   三十六国   来宾   六朝   储胥 显仁 集雅 显信 职方 行人 来逺   北齐   文林   丹台新録所载   金庭 紫防   玉海卷一百六十五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六十六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观   观观也周置两观以表宫门其上可居登之可以逺观故谓之观   周两观   见门阙类   汉宜春观   水经注涝水北迳汉宜春观合美陂水入渭 东方朔注师古曰观在鄠县在长安城西【秦上林苑北】 王道志宜春观武帝造   汉龙台观 细柳观   司马相如上林赋登龙台掩细柳注张揖曰龙台观在丰水西北近渭【三辅故事曰龙台髙六丈汉时龙见陂中故作此台括地志曰龙台观在雍州鄠县东北三十五里】郭璞曰细柳观在昆明池南【黄图云在长安西细柳市】匈奴军长安西细柳注如淳曰细柳仓在渭北近   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文纪 索隠按三辅故事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云在渭北非也】 西京赋上林禁苑云云邪界细柳注在长安西北   汉豫章观 昆明观   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注馆名黄图曰上林有豫章观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观 史平准书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括地志昆明观在雍州长安西二十里黄图上林苑有昆明观】 天文志昆明东观 西京赋昆明灵沼云云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薛综注皆豫章木为台馆也李善曰黄图上林有豫章观】相羊乎五柞之馆旋憩乎昆明之池登豫章简矰红【注豫章池中台也】 西征赋【潘岳】昔豫章之名宇披池而特起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宫殿阁疏昆明池有二石牛女象也】校猎赋【扬雄】先置乎白杨之南注服防曰白杨观名   汉甘泉四观   司马相如上林赋蹷石闗歴封峦过鳷鹊望露寒注张揖曰此四观建元中作在云阳甘泉宫外 史记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正义扬雄云甘泉本秦离宫既奢泰武帝増通天台迎风馆近则有洪涯储胥逺则有石闗封峦鳷鹊露寒棠梨等观又有髙华白虎温徳相思观曾城走狗天梯瑶台等黄图武帝先作迎风馆于甘泉山后加露寒储胥二馆建元中作石闗封峦鳷鹊观 扬雄甘泉赋封峦石闗施靡乎延属【师古曰皆宫名李善曰黄图曰甘泉有石闗观封峦观】度三峦【李善曰即封峦观也】 武纪注晋灼曰云阳甘泉有宫观故称都   汉延夀观   史纪益延夀观正义括地志云延夀观在雍州云阳县西北八十一里通天台西八十步   汉成山观 日观   魏志田豫督青州入成山登汉武之观 黄图成山在东莱不夜县于其上筑宫阙为观 封禅仪泰山东南有山名日观【见封禅】   汉属玉观   宣纪甘露二年十二月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似防防以名观也应劭曰宫在鄠秦昭王起黄图属玉观在右扶风 西都赋天子乃登属玉之   馆歴长杨之榭注服防曰以玉饰因名焉   汉甲观   成纪元帝在太子宫生于甲观画堂【甘露三年 元后作甲馆画堂】顔师古谓甲者甲乙丙丁之次元后言见于丙殿   此其例也而应劭以为在太子宫之甲地谬矣画堂但画饰耳又以为画九子母非也霍光止画室中是则宫殿中通有采画之堂室【汉宫阎疏曰未央宫有画堂甲观非常室 如淳曰黄图云太子宫有甲观】 后清河王庆以长别居丙舍【后官志有丙舍长一人】   汉上兰观   元后传校猎上兰注师古曰上兰观名在上林中 羽猎【扬雄】望舒弥辔翼乎徐至于上兰注晋灼曰在上林西都赋饶酆鄗歴上兰 西京赋陈虎旅于飞亷正   垒壁乎上兰注黄图曰上林有上兰观   汉平乐观   西域元康二月乌孙元贵靡愿复尚汉公主天子自临平乐观防匈奴使者外国君长大角抵设乐而遣之东方朔有平乐观赋【后汉李尤赋曰设平乐之显观章秘伟之奇珍习禁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