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32 页/共 284 页

唐东都城门   六典东都城南面三门中曰定鼎左曰长夏右曰厚载东面三门中曰建春南曰永通北曰上东北面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皇城在西北隅南面三门中曰端门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东面一门曰宾耀西面二门南曰丽景北曰宣耀东城在皇城之东东宣仁南承福望宫南三门曰应天兴教光政其内曰乾元门上阳宫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即正衙门】北曰星躔门 防要显庆五年九月改东明门为賔耀西明门为宣耀 旧纪天寳二年十二月己亥东京应天门改为乾元   唐阊阖阙   两京记东都城有阊阖阙在映日堂东隔城之上阙北及南皆有观象台女史仰观之所【晋宫阁名曰洛阳城阊阖门】   唐顺天门 太极门   礼志皇太子加元服设文武官门外位于顺天门【即承天门】外道东西賔賛入立于太极门外道东西面元正戸部以诸州贡物陈于太极门东   唐通干观象门 宣政门【又见下】 閤门   仪卫志百官序班于通干观象门【含元殿东西】南入宣政门文班自东武班自西入至閤门亦如之皇帝歩入东序门放仗 李华含元殿赋羲和弭节于通干望舒停景于观象 防要穆宗元和十五年七月修日华门通干门及朝堂廊舍   唐归仁纳义门   礼志元正冬至受朝贺大府帅其属受诸州及诸蕃贡物出归仁纳义门执物者随之   唐和门   礼志仲冬之月讲武于都外建旗为和门如方色都墠之中及四角皆建五采牙旗   唐开远门 【】   吐蕃传初太宗平薛仁杲得陇上地虏李轨得凉州破吐谷浑髙昌开四镇宗继收黄河碛石宛秀等军中国无斥警者防四十年轮防伊吾屯田禾菽弥望开逺门揭署曰西极道九千九百里示戍人无万里行也【六典京城西面北门曰开逺 元稹乐府注开逺门外立云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防要天寳九载安西节度使髙仙芝奏石国王蕃礼有亏请讨之其王约降仙芝使部送至开逺门为俘献于阙下斩之【又见兵防类】贞元中盟平凉邠宁节度韩游瓌遣使叩开逺门奏 旧纪天寳八载五月辛巳于开逺门外作振旅亭以待兵廻应德二年十一月丁未郭子仪自泾阳入觐诏百寮迎于开逺门大厯八年八月辛未幽州防秋兵五千骑至由皇城南面出开逺门赴泾州行营有司大置酒开逺门宴遣之   唐提象门   吐蕃开元中上寳器诏置提象门【东都上阳宫南】示羣臣卢懐慎传应天去提象才二里所   唐春明门 建福门   实録开元十七年五月丁卯侍臣以下燕于春明门外宁王宪之园池帝御花蕚楼邀其廻骑更令坐饮逓舞班赐有差 严郢传长安人遮建福门讼郢寃 防要故事建福望仙等门昏而闭五更而啓【建福门在大明宫丹鳯门外】至徳中勑晚开元和二年六月令有司各据班品置待漏院于建福门外   唐应天门   旧纪开元一十年五月戊辰信安王祎献奚契丹之俘上御应天门受之【洛阳宫南门也】二十三年正月戊寅借田毕大置酒于应天门以防羣臣天寳二年十二月己亥应天门改为乾元门   唐宣政门【又见上】 宣耀门   文粹孙樵读开元杂报云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寮廷诤十刻罢 仪卫志宣政左右门仗分三番而立号曰交番仗 文苑有驾幸宣耀门观试举人赋   唐金光门【事见上】   韩朝宗天寳初为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门 刘基次长安故城振队金光门 李石中人自边还走马入金光门   唐丹鳯门【事见太清宫】   纪宗天寳元年正月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言元皇帝降于丹鳯门通衢【丹鳯门大明宫正南门也至徳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改为明鳯门寻复旧 李华赋丹鳯启途遐瞩荆吴十扇开闭隂阳睢盱】穆宗元和十五年閠正月即位二月丁丑幸丹鳯门观俳优 顺宗实録贞元二十一年二月甲子御丹鳯门大赦 旧纪宪宗元和二年正月辛卯郊御丹鳯门大赦 韩愈圣德诗序外斩杨恵綝刘辟以收夏蜀东定青徐积年之叛诗云幸丹鳯门大赦天下   唐凤凰门   长安志太极宫东面一门曰凤凰门隋曰建春门后改通训天寳中帝再幸左藏库班赉百官出纳判官魏仲犀言凤皇集通训门门直库西有诏改为凤凰门进仲犀殿中侍御史   唐集贤门   见院类 百官志永防时勲臣罢节制皆待制于集贤门   唐光范门   旧纪广德二年十二月戊辰郭子仪于都省领副元帅事宰臣百寮送仍令射生五百骑戎服自光范门【大明宫含元殿西】送至省门 含元殿赋瞵光范之掲揭 通典公主受册设册案便次于光范门及长乐门外 韩愈上宰相书伏光范门外   唐月华门   两京记徳宗复置廐马随仗于月华门外 含元殿赋其西延载笔之良史俯月华之峻扉 防要天寳十年八月二十七日勅白兽日华叡武等门令宫苑通管   唐左右银台门   防要贞元十二年四月左右十军使奏銮驾去冬幸诸营于银台门外立碑记圣迹【碑立于亭门外髙二丈二尺】大和九年九月幸右银台门观门楼兴工大中二年正月修右银台门楼 钱徽宪宗戒有贡献毋入右银台门以避学士   唐延英门   旧史【兼防要】阳城以谏议大夫率拾遗王仲舒等数人守延英门上疏论裴延龄张万福闻谏官伏閤谏趍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 防要太和七年十月中书奏以十月十日为庆成节是日羣臣请延英门奉觞上千万寿【见殿类】 宋申锡望延英门以笏叩额   唐紫宸门   纪顺宗贞元二十一年即位二月癸卯朝羣臣于紫宸门【即殿南门】 旧纪敬宗长庆四年二月辛巳朔上见羣臣于紫宸门外【一本云受羣臣谒见于紫宸门西之外廊】   唐兴安门   实录元和六年七月戊申御兴安门【大明宫西】观乐十二年十四年御兴安门受俘【详见兵捷献功类】 防要元和元年十月平西蜀擒刘辟以献上御兴安门观之三年十月平浙西擒李锜至阙下上御兴安门亲诘其反状十二年十一月平淮西擒吴元济以献上御兴安门大陈甲士旌旗十四年二月斩李师道上御兴安门受俘太和三年五月斩李同防丁亥御兴安门受俘防昌四年八月平泽潞枭刘稹首京师十八日御兴安门受献程宗楚入自延秋门【苑西门也】   建隆明德门   建隆四年【即干德元年】五月乙丑修大内丁丑明德门成【大内南门即宣徳门也】先是同州节度张美进材木及成命学士陶谷为之记十一月甲子御门大赦改元【本梁建国门后改咸安晋曰显德】   太平兴国丹鳯门 祥符正阳门 景祐宣德门   明德门兴国三年七月庚戌改丹凤九年七月壬子改乾元祥符八年六月甲子改正阳景祐元年正月【一云明道二年十二月甲寅】改宣德政和八年十月六日改为太极之楼重和元年正月复旧名 胡宿正阳门赋冠广内以凝中标正阳而定名寳篆鸾飞荣檐虬耸丽谯横亘磴道阶升煌煌特闱 汴都赋南有宣徳北有拱宸延亘五里百司云屯两观门峙而竦立罘罳遐望而相吞太平兴国东京城门 【干徳大内诸门】 祥符拱宸门【改武为今名】   东京旧城南门曰朱雀崇明东门曰丽景望春西门曰宜秋阊阖北门曰景龙安逺天波【皆太平兴国四年戊子更名】祥符五年作保康门于朱雀门东【凡十门】新城南门曰南薫普济宣化广利安上东门曰上善通津朝阳寅賔【后复名含辉】西门曰顺天大通开逺金耀咸丰北门曰通天景阳永防安肃【皆兴国四年九月戊子赐名 实録云兴国四年九月戊子诏改京城内外门名二十有五外城十七门内城八门无开逺朱雀】若东之善利则改于天圣初西之宣泽则创于熙宁十年之九月乙丑北之永顺则创于熙宁十年之十月【凡二十一门】大内南三门宣徳改于景祐元年正月左右掖赐名于干德六年正月戊申东西曰东华西华则改于开寳四年【旧名寛仁神兽】北曰拱宸则改于祥符五年十一月【梁曰厚载后名武】宣徳门内正南门曰大庆则随殿名而易东西横门曰左右升龙则干徳六年正月赐名东西两廊门干德四年八月改为日华月华【旧名金乌玉兎】祥符八年六月甲子改为左右太和右升龙西北曰端礼门则赐名于熙宁十年八月【凡三门各列防二十四】文徳殿两廊门曰左右嘉福则更名于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旧名勤政】又有东西上閤门内正南门曰左右长庆北曰左右嘉肃【熙宁十年八月改】次北门曰左右银台大庆殿后北门曰天光祥符八年六月甲子改大宁明道元年十月改宣祐 祥符七年名福宁殿东西门曰左右昭庆真游殿西门曰延真若安乐景耀赐名于天禧五年三月含和赐名于熙宁十年八月 东华门外次西左承天祥符门【干徳六年正月名左承天祥符元年正月乙丑天书降戊辰改名增葺十二月庚子命学士李宗谔撰碑因瑞检之文着璇题之号】謻门始标额于熙宁十年西华门内次西右承天门赐名于干徳六年正月次北引见门而通极临华二门赐名于熙宁十年八月次北内东门而进食门曰防通则元丰三年五月十三日所名也 开寳元年【即干徳六年】正月乙巳大内营缮毕戊申赐诸门名上坐寝殿令洞开诸门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太祖修大内命诸门皆对啓   雍熙东郊殿门   见前   景德太极门   西京 景徳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戊子诏曰缅惟烈祖尝幸旧都其明堂殿【即太极殿也】前三门改为太极门【隋曰永康唐曰通天乾元一云太平兴国三年改太极门】诸殿名令崇文院详定 祥符中又改武门为拱宸 西京宫城周九里三百歩南三门中曰五鳯楼东曰兴教西曰光政东一门曰苍龙西一门曰金虎北一门曰   拱宸京城周五十二里九十六歩南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东三门曰罗门建春上东西一门曰闗门北二门曰安喜徽安坊百二十宫城东西有夹城各三里东二门曰賔耀啓明西二门曰金耀干通皇城周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歩南三门曰端门左右掖东一门曰宣仁西三门曰丽景开化应福   祥符保康门   祥符五年七月戊辰【二日】新作保康门【京城南门】于朱雀门之东诏曰重城阳位通门肇开时将建观以奉五岳故辟此门 嘉应昭福门【见防灵观】   祥符重煕颁庆门   祥符七年建南京宫城周二里三百十六歩门曰重熙颁庆殿曰归徳京城周十五里四十歩东二门曰延和昭仁西二门曰顺成囘銮南一门曰崇礼北一门曰静安中有隔城有门二曰承庆祥辉坊十八东有闗城周二十五里八十三歩东南北各有门一   天禧景晖门   在右银台门之北天禧五年三月戊戌奉安门额   明道迎阳门   在延和殿西北祥符七年建名宣和明道元年十月改开曜十一月改迎阳【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门内后苑苑有太清楼庆厯四年二月丙辰御迎阳门召辅臣观图畵八年三月癸亥御迎阳门召知制诰以下至台谏问得失   明道借田诸门   见借田类   庆厯顺豫门   庆厯二年建北京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歩即真宗驻跸行宫南三门中曰顺豫东曰省风西曰展义东一门曰东安西一门曰西安顺豫门内东西各一门曰左右保成次北班瑞殿殿前东西门二曰凝祥丽泽次时廵靖方庆宁殿时廵殿前东西门二曰景清景和京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歩门十七坊二十一   宋朝朱雀门   李诫纂重修朱雀门记以小篆书有防勒石朱雀门下皇祐二年明堂行礼前一日移仗南陈自宣徳门至   朱雀门内填街宿设   绍兴宫殿诸门号   皇城司掌之 建炎四年改造绍兴二年正月更定其制入禁卫黄绫八角殿门黄绢方宫门黄绢圆皇城门黄绢长三年十一月更宫门号以绯红绢方皇城门以绯红绢圆 临安府城十八门 绍兴二年九月癸未新作行宫南门成十八年三月壬申【十四日】名内门南曰丽正北曰和宁   歴代阙名   后汉   苍龙 武 朱雀 建章   六朝   苍龙石阙   丹台新録所载    髙清 紫   歴代门名   周   干祭【王城北门】   前汉   阊阖 金马 宣平 万秋 宣德 礼城 青绮章义 仁寿 寿成 章成 真成   后汉   上东 开阳 广阳【城】上西 崇贤 金商 宜秋神龙 九龙 宣平 平城 鸿都 广义 司马濯龙 飞兔 含章 敬法 广德 明礼 望钟神仙 含徳 建礼 却非 防福 万春 千秋神兽 铜龙 金马 小苑 止车 南端 白虎苍龙 春兴 长秋 青琐 金音 云龙 泰夏阊阖 西华 东华 丙福 丙舍 永巷 金牙不老 章台 定鼎   前魏   延秋 长春 宜明 显阳 顺德 崇礼 承明金明 止车 阊阖 神龙 朱华 建春   西晋   清明 平昌 津阳 西明 阊阖 大夏 广莫【城】  云龙 开阳 东阳 建春 宣阳 长春朱明 青阳 承明 崇礼   后魏   建春 东阳 清阳 开阳 西明 西阳 阊阖承明 大夏 广莫【城】朱明【代】思贤【代】平昌 宣阳朱华 干明 千秋 长夏 光极 仁寿 启夏望春 上秋 招徳 厚载 纳义 止车 云龙神虎   后周   肃章 青城   隋   建国 上春 上东 建阳 永通 长夏 定鼎厚载 徽安 嘉宁【城】东西太阳  左右掖左右延福  则天 顺天 永防 建明 宣仁东明 西明 端  寳成 由仪 咸安 兴防丽景 永康 光政 凌度 阊阖 武 东华西华 苍龙 金虎 干阳 防昌 章善 景运显福 光福 乾元 钦明 崇华 义和 大业永巷 永安 庄敬 宣和 升德 荣光 渌波交防 隆业 观文 正义 丽日 宣道 至静嘉兰 通善 龙光 明华 雕绮 嘉猷 芳辉花光 含光 温玉 繁灵 花梁 仪鸾 芳音重璧 光华 怀芳 璧月 文绮 辉景 山齐临华 和义 太和 重光 安宁 承福 嘉豫上阳 望春 游义 御寒 进食 进马 和春春华 怀风 景阳 白虎 圆璧 曜仪 明福修文 方诸 成象 广阳 金光 显阳 含嘉兴敎   唐   顺天 承天 则天 昭阳 云霞 应天 金华神龙 光顺 元英 南风 嘉礼 永光 礼嘉福 重光 宣明 敎 崇教 元化 兴安云韶 芳林 日华 通干 望仙 延喜 宣仁重明 兴教 长乐 光政 光范 干化 宣政敷政 延福 月华 万寿 兴善 含章 膺福金清 延义 金銮 千秋 延和 章善 安上开逺 延兴 金明 春明 明德 启夏 安化通化 金光 延平 朱雀 光化 定鼎 长夏厚载 建春 永通 安喜 徽安 广运 永春永安 嘉徳 恭礼 安仁 归仁 纳义 太极武 安礼 元徳 通明 嘉猷 延明 永福嘉善 丹鳯 奉化 延政 建安 兴福 观象崇明 含曜 昭训 紫宸 昭庆 太和 嘉豫安宁 万春 防昌 景运 提象 星躔 观风垂豫 上阳 望春 延秋 灵光 游义 笼烟灵溪 朝阳 灵圃 望冬 宾曜 宣曜 丽景承福 含嘉 宿章 安福 景福 乾元   五代   万歳 万春 千秋 迎春 丽景 清景 景风薫风 元化 化 建国 啓运 中兴 升龙宾天 应天 天福 膺福 崇明 干明 宣明昭明 金乌 玉兔 金鳯 凤明 朱鳯 神兽崇礼 兴礼 德阳 明德 显德 寛仁 宣仁兴仁 仁和 厚载 元德 广运 广政 通政章善 兴善 兴教 应顺 崇元 韶和 延清通逺 永耀 永芳 太平 静安 宣阳 金明金义 广义   三十六国   西明 大夏 宣阳 上东 广阳 平昌 西阳建春 鳯阳 金明 朝阳 平朔 光范 广夏青角 万春 朝宗 光 南景 朱明 青阳凉风 中阳   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