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19 页/共 284 页
宫中有清浄堂明道元年十月改曰夀宁 明道中奉太祖御容于夀宁堂
庆厯定州阅古堂
八年夏五月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専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兼安抚使而以韩琦帅定州郡圃有亭琦广之为堂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可载诸图而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名为阅古堂富弼为之作诗 书目阅古堂诗一卷
治平闻义堂
元年六月丁未増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员以宗惠领其职且降诏申儆之宗惠即所居筑堂曰闻义日与学士大夫讲肄其间以身倡率宗属
政和摛文堂
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乙丑御书摛文堂牓赐学士院承防强渊明等上表谢
绍兴资善堂 孝经图 【详见东宫类】
五年五月八日辛巳诏择日除防御使【孝宗旧名】为节度使封国公出就资善堂聴读【先是元年四月戊申以至和故事面谕宰臣宗尹等】辅臣奏事赵鼎曰昨日得防【见上】臣退而与孟庾沈与求商量皆仰賛陛下为宗庙社稷大虑谨令有司卜本月二十六日吉上曰可与求曰此盛徳之事也上曰朕年二十九未有子然国朝自有仁宗故事艺祖剏业其勤至矣朕取子行下子鞠于宫中复加除拜庶几仰慰在天之灵初张浚未出使也上尝以语鼎浚庾与求曰此子天姿特异在宫中俨如成人朕自教之读书极强记鼎先得防于行宫门内造书院屋一区欲令就学有司以图来上凡建屋十六间从约也至是书院成上曰只以书院便为资善堂俟除授讫命儒臣为直讲翊善悉如故事二十六日己亥贵州防御使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诏宗正少卿直史馆【防要云徽猷待制史馆修撰】范冲兼资善堂翊善起居郎朱震兼资善堂賛读上亲笔付出朝论以二人为极天下之选六月五日宰臣赵鼎循故事乞谒见上曰朕令国公至资善见冲震皆设拜盖尊师重傅不得不如此【己酉建国公初出资善堂】冲等毎因牋奏导国公以仁义之言輙标轴藏之时一展玩国公尝得李公麟所画孝经图冲书其后曰孝者自然之理学然后知之行之以不息守之以至诚习与性成是谓纯孝不然无以立身矣国公其勉之六年十月乙卯震冲各进官一等以建国公读孟子终篇也十二月苏符兼賛读【代范冲也】六年九月建国公读孟子终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读
尚书终十九年三月二日普安王读公谷终篇 九年三月十四日崇国公璩赴资善堂聴读 淳祐七年正月诏就内小学建资善堂置賛读直讲俾暂于藩房训习以其年未可出就外傅也 景定东宫讲堂名新益
绍兴御书玉堂
周麟之典司内命援淳化故事以为请翼日内出玉堂二大字以赐 玉堂本汉别殿在未央宫与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白虎麒麟列峙相望史不详着而略见于李寻翼奉然则玉堂盖殿名也待诏者有直庐在焉故寻自谓乆污玉堂之直易简所乞太宗所赐实取诸此后避英庙讳至绍圣中始掇取二字榜于院识者非之谓不当以前代殿名皇朝宝札掲之于臣下止息之地今臣建请则所不敢惟勒石旌事以永亿载之广四方之藏侈儒生千一之遇
宋朝载忻堂
徳夀宫禁籞周回分四地分东则香逺【梅堂】清深【竹堂】南则载忻【大堂御宴处】
淳熙东宫射堂
二年夏始创射堂为游蓺之所圃中有荣观玉渊清赏等堂鳯山楼皆燕息之地【景定东宫堂名凝华】 晋成帝纪常欲于后园作射堂计用四十金以劳费乃止
淳熙翠寒堂
六年上作翠寒堂于禁中以日本松为之不施丹雘尝召宰辅赵雄王淮奏事堂下古松数十清风徐来上曰林声其清逺胜丝竹【苑中有伟观堂碧射堂】 七年五月壬子雄等奏昨日奏事观堂锡燕赐宸翰
淳熙议事堂
十四年十一月己亥诏皇太子参决庶务先是学士洪迈入对言天禧资善之诏可举行也至是诏右相周必大讨论资善堂典礼必大奏天禧时仁宗尚幼始见辅臣恐不可用西晋有宣猷堂今作议事堂可也十五年正月二日戊戌必大请上御延和殿令宰执奏事毕然后过堂议事先是有诏东内门司改充议事堂太子隔日与宰执相见议事九日乙巳又诏毎御朝令皇太子侍立
歴代堂名
后汉
万金【灵帝造于西园】
后魏
凝闲 云母 九华 宣文【代】 皇信【代】 光极清徽 华休 茅茨
隋
紫霄 玉华 延祥 碧华 瑶房 御福 翔龙明华 雕绮 嘉猷 芳辉 花梁 含光 温
玉 繁露 花光 仪鸾 芳音 重璧 光华怀芳 璧月 文绮 辉景 瑶光东西 山齐华渚 翠集 流风 崇兰 丽景 鲜云
三十六国
谘议 琨华 湛露 宣徳 李中 媿贤 螽斯则百
六朝
芳香 芙蓉 太极东西 徳阳 乐贤 阅武崇政东西 乐修 集贤 宣猷 贞华画
北齐
凉风 德阳 万嵗 干寿 圣寿
丹台新录所载
髙晖堂 郁絶宇
室
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
黄帝特室
庄子在宥篇黄帝立十九年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往见之退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顺下风问至道 周书黄帝始作宫室
尧衢室
管子桓公问篇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尔雅五达曰康四达曰衢】 文中子问易篇议其尽天下之心乎昔黄帝有合宫之听尧有衢室之问舜有总章之访皆议之谓也并天下之谋兼天下之智注当衢为室以采民言管子曰尧开衢室听于民也 子华子尧居于衢室之宫【一作中】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辑五瑞以见羣后带幅舄而入觐者如众星之拱北 魏文帝纪令曰放勋有衢室之问所以广询于下 陈子昻传尧衢室调元气治隂阳列子尧游于康衢闻儿童谣立我蒸民莫匪尔
极云云 晋志尧衢尊先惠 王勃九成宫颂序帝唐复衢室之尊 独孤及传尧设诽谤之木于五达之衢 淮南子尧朴桷不斵素题不枅 书稽于众舍已从人清问下民
舜太室
文选王融曲水诗序接礼贰宫考庸大室注尚书大传曰维十有五祀舜为宾客禹为主人乐正进赞曰尚考太室之义唐为虞宾郑曰舜既使禹摄天下之事于祭祀避之居宾客之位献酒则为亚献尚考犹言往时也太室明堂之中央室也义当为仪礼仪也谓祭太室之礼尧为舜宾也 孟子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
夏五室
冬官匠人营国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世室者宗庙也】五室三四步四三尺注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广也木室于东北火室于东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广益之以三尺土室于中央方四步其广益之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疏宗庙制如明堂明堂之中有五天帝五人帝五人神之室皆法五行五行先起东方故东北之室言木其实东北兼水东南兼木西南兼火西北兼金中央大室有四堂四角之室皆有堂中为大室故多一尺大室居中四角之室于大室外接四角为之夏之世室其室皆东西广于南北周亦五室直言凡室二筵或五室皆方二筵与夏异制郑意以夏周皆有五室十二堂明殷亦五室十二堂夏度以步殷度以寻周度以筵是王者相改也 玉藻疏异义明堂制礼盛徳记曰九室月令説云四堂十二室
武王牧室
礼记大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注柴祈奠告天地及先祖也牧室牧野之室也古者郊闗皆有馆焉先祖者行主也 庄子汤武之室
周路室
地官遗人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注庐若今野徒有庌也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矣馆楼可以观望者也一市之间有三庐一宿
周龟室
春官龟人中士二人【工四人】掌六龟之属天灵属地绎属东果属西靁属南猎属北若属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注六龟各异室也 史策褚先生曰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
周九室
冬官匠人营国室中度以几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内外之九室指王宫后宫对言也】注内路寝之里外路门之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六卿三孤为九卿疏内外据路寝之表里言之九卿之九室在门外正朝之左右为之九嫔掌妇学之法则九室是教九御之所也
周中兴宫室
汉刘向上疏谏曰【成帝】周徳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室小寝庙诗人美之斯干之诗是也【美宣王考室】上章道宫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宫室如制谓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君子攸宁也】 斯干疏宣王都在镐京此考室当是西都宫室【诗云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鸿】
【鴈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拾遗记昭王即位二十年王坐
祗明之室
齐啧室
管子桓公问篇【第五十六】公问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聴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皷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公曰吾欲效之其名云何曰名曰啧室之议以东郭牙为之此人能以正事争君者也 燕有厯室【乐毅传磨室战国策括地志云厯室燕宫名也】
汉石室 秘室
高祖纪金匮石室注师古曰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 大史公自序秦拨去古文明堂石室金鐀玉版图籍散乱迁为太史令防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后李固对策曰宜开石室陈图书 黄琼上疏曰宜开石室案河洛注石室藏书之府 王允为司徒迁都闗中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 儒林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 隋志明章继轨石室兰台弥以充积 魏都赋窥玉策于金縢案图録于石室注雄遗刘歆书曰得观书于石室【魏文帝为金防着令藏之石室】 刘歆七畧内有延阁广内袐室之府风俗通周秦以嵗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奏之藏秘室 王元长云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 汉五行志有非常室
汉宣室
列贾谊为长沙太傅嵗余文帝思而召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宣室未央前殿正室厘祭余肉也汉仪注祭天地皇帝不自行还致厘】上因问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已乆不见贾生自谓过之今不及也 东方朔武帝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内董偃是时朔陛防殿下辟防而前曰偃有斩罪三安得入上黙然朔曰宣室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焉上曰善有诏止更置酒北宫【陈忠上疏曰武帝纳东方朔宣室之正】 何武宣帝时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颂汉徳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求通逹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上曰此盛徳之事吾何足以当之 陈汤成帝时西域都防叚防宗为乌孙兵所围上书愿发敦煌兵自救上召汤见宣室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诎指计日曰已解矣 王嘉成帝鸿嘉中举敦朴能直言召见宣室对得失政事刑法志宣帝季秋后请谳时上常幸宣室斋居决事刑狱号为平注如淳曰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晋灼曰未央宫中有宣室殿师古曰贾谊亦云受厘坐宣室盖其在前殿之侧也齐则居之 宣纪甘露四年十月未央宫宣室阁火 黄图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温室清凉皆在未央宫殿北宣明广明皆在未央宫殿东昆德玉堂皆在未央殿西 西京赋宣室玉堂譬众星之环极 王元长策秀才文至于思政明台访道宣室注宣室谓汉召贤良之处 长安志淮南子曰武王杀纣宣室【宣室殿殷宫名一曰狱也汉盖取旧名也】胡广曰宣帝感路温舒言季秋后请谳时帝幸宣室斋居而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 后五行志有南宫宣室殿
汉温室【魏唐见下】
黄图宣室温室皆在未央宫殿北【选注同】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宣温二室西南其户】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璧【取其温且芳也】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地以罽賔毺【汉宫殿防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 汉书列孔光为尚书令归休与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植何木光不应注晋灼曰长乐宫中有温室殿 京房元帝时奏攷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防议温室 霍光与羣臣奏昌邑王夜设九賔温室 隋志哀帝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 刘向别録雅琴赵定龙徳召见温室 西都赋清凉宣室 今按未央宫建于高帝之七年作延清以避隆暑温室以御祁寒翼奉谓孝文时未央宫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温室承明然则孝文时有之非武帝建也 史记表大事记文九年温室钟自鸣 张衡西京赋云温调延北注殿名后汉洛宫有温饬殿 洛阳宫室名曰洛阳有望舒凉室含章鞠室清暑凉室 拾遗记云汉武息于延凉室
汉考工室 画室
百官表少府有考工室居室甘泉居室令丞【臣瓒曰冬官为考工主作器械】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昆台五丞 列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注师古曰署名 田蚡尝请考工地益宅 卫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 刘辅系共工狱注考工也 霍光止画室中 后宫志有画室长一人【宦者主中宫别处】
宣纪暴室啬夫许广汉注应劭曰今曰薄室师古曰掖廷主织作染练之舍故谓之暴室取暴晒为名耳薄亦暴也 韩延夀在东郡时试骑士歌者先居射室注李竒曰都试射堂也 文选景福殿赋注李尤鞠室铭曰圆鞠方墙放象隂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
汉文翁石室 周公礼殿
顔有意益州学馆记华阳国志文翁为蜀郡守造讲堂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间烈火为灾惟石室独存至献帝兴平元年太守高朕于玉堂东复造一石室为周公礼殿 集古録有汉文翁石柱记云汉初平五年修周公礼殿 水经注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守更増二石室 唐志益州文翁学堂图一卷金石録有周公礼殿记 本朝狄遵度作石室赋 庆厯四年益州守蒋堂广其舍为宫以教诸生治平中韩绛建讲堂于文翁石室之西 史记索隠同州河西县有子夏石室学堂
汉西王母石室
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
汉织室 凌室
百官表少府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中兴省织室令 六典注后汉织室丞一人】 惠纪四年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又成帝永始元年春正月癸丑太官凌室火】丙子织室灾注师古曰凌室藏氷之室诗七月之篇曰纳于凌隂织室主织作缯帛之处 五行志刘向以为凌室所以供养饮食织室所以奉宗庙衣服 霍光上乃下诏曰【地节四年七月诏】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云云 外戚汉王入织室见薄姬 三辅黄图未央宫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后周司织下大夫唐织染令】 后礼仪志季春之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有蚕坛蚕宫茧观织室 马后纪置织室蚕于濯龙中数往观视以为娯乐注濯龙园名也前书有东织西织属少府平帝改名织室 邓后纪御府尚方织室锦绣氷素绮縠之物皆絶不作 水经注氷室旧在宣阳门内 东京赋謻门注氷室门也 宋孝武大明六年置凌室修藏氷之礼 周典妇功典丝典枲即汉东西织也 藏氷之礼凌人掌之月令载之豳诗歌之
汉街弹室
周礼地官里宰【毎里下士一人】以嵗时合耦于耡以治稼穑趋其耕耨行其秩叙注两人相助耦而耕也耡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弹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为名疏郑以汉法况之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于此合耦 金石録有都乡正街弹碑在昆阳城中【中平二年正月】食货志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注师古曰门侧之堂曰塾坐于门侧者督促劝之知其蚤晏防怠惰也
汉云台广室
隂兴建武二十年夏兴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魏温室【详见上】
魏都赋丹青炳焕特有温室仪形宇宙歴象贤圣图以百瑞綷以藻咏茫茫终古此焉则镜有虞作缋兹亦等竞注温室中有画象賛 何晏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注二殿名 卞兰许昌宫赋其隂则有望舒凉室羲和温房 晋宫阁名洛阳宫内有羲和温房
晋广室
元帝纪有司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綀帷 周顗元帝召顗于广室 纪瞻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
唐温室
唐大明宫有温室殿 李庾西都赋左閤当辰延英耽耽宣徽洞逹温室隅南接以重离緜乎少阳是为二宫复道邃廊
玉海卷一百六十一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六十二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