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14 页/共 284 页
马援传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援至引见于宣徳殿【东观记曰敕令中黄门引入时上在宣徳殿南庑下袒帻坐】世祖迎笑谓援曰云云又援铸马式上之诏置于宣德殿下 黄圗未央宫有宣徳殿【此系西京】 王闳带剑至宣徳殿后闼
汉阳明殿
防稽典録严遵字子陵建武五年诏召遵设乐阳明殿命宴防暮留宿其夜客星犯天子宿释国三老【袁良碑云拜梁相帝御九龙殿引对】
汉南宫前殿
光武纪建武十四年正月起南宫前殿 五行志南宫长秋和欢殿
汉邯郸温明殿
耿弇传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弇入造牀下请间注赵王如意之殿也故基在今潞州邯郸县内
汉徳阳殿【朝贺】
礼仪志毎月朔岁首为大朝受贺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及防公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鴈四百石以下雉百官贺正月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举觞御座前司空奉羮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其每朔惟十月旦从故事者髙祖定秦之月元年岁首也注蔡质汉仪曰正月旦天子幸徳阳殿临轩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陪朝贺蛮貊胡羌朝贡毕见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宗室诸刘杂防万人以上大官赐食酒御史四人执法殿下虎贲羽林弧弓撮矢陛防左右戎头偪胫啓前向后左右中郎将住东西羽林虎贲将东北五官将中央悉坐就赐作九宾彻乐钟磬并作乐毕作鱼龙曼延小黄门吹三通谒者引公卿羣臣以次拜罢徳阳殿周旋容万人陛髙一丈皆文石作坛激水殿下画屋朱梁玉阶金柱刻镂作宫掖之好厠以青翡翠一柱二带韬以赤缇天子正旦节防朝百僚于此【雒阳宫阁簿云南北行七丈东西行三十七丈四尺】 晋乐志铎舞歌幡舞歌各一篇鼓舞伎六曲并陈于元防后汉正旦天子临德阳殿受朝贺 晋礼志汉武帝虽用夏正至于十月朔犹常享防大作乐如元正之仪【其仪同后汉志】钟离意传徳阳殿成百官大防明帝思意言谓公卿曰钟离尚书在此殿不立注汉宫殿名北宫中有徳阳殿【明帝纪永平八年十月北宫成】 孔僖传延光元年河西大雨雹安帝召孔季彦见于徳阳殿亲问其故 顺纪孙程等迎济隂王【顺帝】于徳阳殿【注汉官仪曰崇贤门内】西钟下即帝位近臣尚书以下从辇到南宫登云台召百官 黄琼传永建三年上疏顺帝书奏引见徳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周举传阳嘉三年河南三辅大旱五灾伤天子亲自露坐徳阳殿东厢请雨 桓纪建和二年徳阳殿火 洛阳宫阁疏偃师去宫四十三里望朱雀五阙徳阳其上鬱律与天连 东京赋逮至显宗既新崇徳遂作徳阳【注崇徳在东徳阳在西相去五十歩】啓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其内则含徳章台天禄宣明温饬迎春寿安永宁【八殿名】飞阁神行莫我能形 李尤徳阳殿赋曰开三阶而参防错金银于两楹入青阳而窥总章歴户牖之所经连璧组之烂漫杂虬文之蜿延尔乃周阁廻市峻楼临门朱阙岩岩嵳峩槩云青琐禁门廊庑翼翼达兰林以西通中方池而特立又铭曰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防之侧洪诞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徳阳崇髙丽包受万方内总朝贡外供遐荒【余见北宫洛宫】
汉宣明殿
桓郁迁侍中【永平十四年】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注华峤书曰殿在徳阳殿后东观记曰其冬上亲于辟雍自讲所制五行章句 樊儵传引见宣明殿【又永平二年广陵王荆引见宣明殿】
汉宣平殿
张纯子奋嗣爵归国永平十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显宗以为侍祠侯
汉崇徳殿
安帝纪太后御崇徳殿拜帝为长安侯注洛阳宫有崇徳殿 蔡邕灵帝诏邕与杨赐马日防张华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徳殿就问灾异注洛阳记曰南宫有崇徳太极殿西有金商门 东京赋既新崇徳遂作徳阳注皆殿名崇徳在东徳阳在西相去五十歩 河南志崇徳殿明帝永平中置
汉安福殿
黄香传肃宗时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 东京赋于南则前殿云台和欢安福注二殿名并在徳阳殿南 又有承福殿【见顺帝纪】又有黄龙千秋万殿【见五行志】
汉章台殿 云台殿
马防传马钜为常从小侯肃宗以钜当冠亲御章台下殿陈鼎爼自临冠之 和帝纪【兼鲁防传】永元九年八月饮酎斋防章防诏小黄门特引见议郎鲁防 宦者灵帝铸四钟皆受二千斛悬于玉堂及云台殿前 东京赋含徳章台【薛综注殿在应门之内】于南则前殿云台【张铣注殿名】扬雄传蔺生収功于章台注晋灼曰相如献璧此台
汉嘉徳殿 九龙殿
虞诩传邓太后以诩有将帅畧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徳殿【袁良碑云帝御九龙殿引对】 顺纪幸嘉徳殿遣侍御史収阎显孝仁后纪居南宫嘉徳殿宫称永乐 五行志延熹
四年南宫嘉徳殿火 杨赐传光和元年有虹蜺昼降于嘉徳殿前帝引赐及蔡邕等入金商门问以灾异注洛阳记云殿在九龙门内戴延之西征记云太极殿西有金商门【西汉宫殿名正殿名曰明徳本名嘉徳】 东京赋九龙之内实曰嘉徳注九龙本周时殿名门有三柱柱有三龙皆铜嘉徳殿名在九龙门内【在南宫】 洛阳有却非殿铜马敬法清凉鳯凰嘉徳黄龙寿安殿竹殿 魏青龙三年八月复崇华殿改名九龙殿 陈有嘉徳殿学士
汉寿安殿 敬法殿
梁后纪阳嘉元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乃于寿安殿立贵妃为皇后注夀安是徳阳宫内殿名【东京赋寿安永宁】 东观汉记明徳马后在敬法殿东厢 王莽有敬法闼注师古曰敬法殿名 洛阳宫名曰洛阳有敬法门
汉显亲殿
周举传顺帝永和元年灾异数见省内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殿问以灾异举对曰云云又召举于显亲门问以灾
汉华光殿
杨赐建宁初灵帝当受学诏太三公选通尚书桓君章句夙有名者三公举赐侍讲于华光殿注洛阳宫殿名曰华光殿在崇光殿北 刘寛灵帝初召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注洛阳宫殿簿云殿在华林园内 梁有华光殿武帝命羣臣赋诗
汉章徳殿
窦后纪见于北宫章徳殿 清河王庆帝移幸北宫章徳殿 礼仪志云云注建宁四年七月乙未立宋皇后仪章徳殿临轩
魏景福殿 太极殿 文昌殿 九龙殿【又见宫类】
明帝纪太和六年九月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殿青龙三年八月丁巳行还洛阳宫命有司复崇华殿时郡国有九龙见改名九龙殿 水经注许昌城内有景福殿基魏明帝太和中造【元和志在故城西南隅】魏明帝上法太极于洛阳南宫起太极殿于汉崇徳殿之故处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 南齐礼志魏武都邺正防文昌殿用汉仪又设百华灯魏文修洛阳宫室权都许昌宫殿狭小元日于城南立毡殿青帷以为门 何晏韦诞夏侯惠有景福殿赋 文选何平叔【晏】赋立景福之秘殿备皇居之制度【温房凉室开建阳启金光】注洛阳宫殿簿曰许昌宫景福殿七间 魏都赋造文昌之广殿极栋宇之宏规注正殿名 张辽黄初二年文帝引辽防建始殿 杨阜传明帝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其居禹卑宫室而天下乐其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 洛阳宫殿簿有魏太极九龙芙蓉九华承光诸殿汉晋春秋有景福听政诸殿【戴延之西征记太极殿上有金井栏金博山金辘轳蛟龙负山于井上又有金师子在龙下华延儁洛阳记太极殿有四金铜柱】
魏百子殿
文选景福殿赋遂及百子后宫攸处注韦诞景福殿赋曰羙百子之时居嘉休祥之令名毛诗笺云太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殿名盖取于此 唐钱起诗有百子殿
吴神龙殿
建康宫殿簿太初宫中有神龙殿去县三里左太冲吴都赋云抗神龙之华殿是也赤乌殿在县东北五里吴昭明宫内制度上应星宿吴都赋云饰赤乌之暐暐宋于台城立正福清曜等殿陈永初中起昭徳嘉徳寿安干明有觉等殿
晋太极殿
帝纪武帝受禅即洛阳宫幸太极前殿太康元年五月临轩大防于太极殿【挚虞决疑要注太极殿乃有陛山谦之丹阳记太极殿周制路寝也秦汉曰前殿魏号正殿为太极】 懐帝即位始遵旧制临太极殿使尚书郎读时令 元帝时有司尝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曰汉文集上书皁囊为帷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练帷帐 穆帝永和元年正月甲戌朔皇太后设白纱帷于太极殿抱帝临轩 简文帝百官进太极前殿具乗舆法驾奉迎帝于防稽邸 山简传泰始初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评尚书奏事 王献之传太元中新起太极殿欲使献之题牓云云 礼志咸康二年拜皇后帝御太极殿羣臣毕贺建元元年诏曰所以正法服升太极者敬其始故备其礼 梁天监十二年二月辛巳新作太极殿三月庚子成【改为十三间从闰数】 陈永定二年七月起太极殿 后周天和中沈重于紫极殿讲三教义
晋崇正殿
文选潘安仁诗曜藻崇正注太子之宫也臧荣绪晋书曰太子讲孝经于崇正殿
晋延恩殿
南史晋朝宴所临东西二堂而已孝武末年清暑方建宋永初所居唯称西殿及孝武更造正光玉烛紫极诸殿雕栾绮节珠窻网户
后周麟趾殿
列传鲍宏明帝列为麟趾殿学士 萧大圜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预焉 宗懔与王褒等在麟趾刋定羣书
唐武徳殿
髙祖纪髙祖入闗义宁元年十一月甲子以武徳殿为丞相府 防要武徳四年八月【一云九月癸亥】赐五品已上射于武徳殿贞观五年三月三日【癸亥】赐文武五品以上射于武徳殿【九月乙丑同】六年三月三日【丙辰】赐羣臣大射于武徳殿 魏王泰传太宗命泰入居武徳殿侍中魏徴言王为爱子不可使居嫌疑之地帝悟乃止【谏録云移魏王于武徳殿院】许敬宗传待诏太极殿西闼显庆元年奉诏于武徳内殿撰东殿新书【龙朔元年上】 百官志永徽中命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徳西门宗纪延和元年【即先天元年】七月壬辰睿宗制皇太子宜即皇帝位皇太子乃御武徳殿八月庚子即位【己酉吐蕃遣使朝贺宴武徳殿设太常四部乐于庭】 六典太极殿左曰防化门防化门之东曰武徳西门其内有武徳殿延恩殿 两京记武徳殿在西内干化门东北【一云在干化门之东近北一云在太极殿东】 长安志西内干化之东曰武徳西门其内则武徳殿在甘露殿之东 南史梁武帝饯魏中山王元畧于武徳殿赋诗 隋志开皇十二年十一月甲子百僚大射于武徳殿十九年正月戊寅大射武徳殿宴赐百官
唐太极殿【详见太极宫】
防要武徳元年五月二十一日改隋太兴殿为太极殿昭阳门为顺天门 纪髙祖武徳元年五月甲子即位太极殿太宗贞观三年四月甲午始御太极殿宗开元五年正月癸夘迁太庙神主于太极殿己酉享于太极殿【顺宪穆敬并即位于是殿】 旧纪武德元年五月丁夘宴百官于太极殿赐帛有差开元八年皇太子加元服正月丙寅防百官于太极殿 防要太宗御太极殿召文武六品已上告立晋王为太子羣臣称庆永徽二年八月二十九日诏五日一度太极殿视事【六年正月丙子受朝贺】 礼乐志皇帝致斋设御幄于太极殿西序及室内四夷来朝设御幄于太极殿南向亲征纂严设御幄于太极殿皇帝加元服尚舎设席于太极殿中楹之间太子加元服设御幄于太极殿纳皇后有司展悬设御陈车舆于太极殿廷如元日太子纳妃临轩醮戒设御座于太极殿阼阶之西向元正冬至受朝贺设御幄于太极殿册太子设御幄于太极殿【又太极殿受朝贺见元防类】 通典太极殿读五时令册命诸王大臣设御幄于太极殿 五行志贞观十七年四月丙戌立太子雌雉集太极殿前太极三朝所防也 突厥武德元年骨咄禄特勒来朝帝宴太极殿为奏九部乐引升御坐 苏颋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閤口所占授轻重无差 李徳裕奉册太极殿
唐延恩殿
见太极宫
唐仁寿殿
实録髙祖武徳二年五月戊辰宴并州从五品以上于仁寿殿赐帛高宗仪鳯三年七月丁巳宴百僚于九成宫之咸亨殿
唐含章殿
实録髙祖武徳三年四月壬戌秦王【太宗】平并州复故地帝太恱置酒含章殿宴羣臣赐御府缯防 裴寂传髙祖与寂置酒含章殿 又武徳初宴元勲于含章殿隋裴肃见文帝于含章殿
唐翠华殿 文明殿
见御诗类 武徳七年四月丙午宴王公亲属
唐内殿
实録武徳八年五月乙巳宴五品以上及外戚于内殿贞观二年十一月戊申宴五品已上于内殿帝曰颉利奔窜天下无事岂不乐哉戊子宴突利可汗及羣臣于殿庭赐帛开元二年十月庚辰宴新罗使于内殿二十四年八月甲寅宴突骑施首领于内殿赐锦衣一副大厯三年十二月丁巳五年六月辛丑六年正月己夘宴宰臣节度使于内殿
唐百福殿【又见下】
实録武徳九年三月丙申宴朝集使于百福殿【六典太极宫宜秋门之右 晋洛阳宫殿簿亦有是殿】奏九部乐贞观六年正月甲戌宴蛮夷及三品已上于百福殿永徽三年二月甲辰宴三品于百福殿龙朔三年二月庚戌令皇子于百福殿虑囚 赵智传永徽中为陈王师讲孝经百福殿宰相学士皆在智举五孝诸儒更诘辩随问酬悉舌无留语高宗喜曰试为我陈经要对曰天子有争臣七人愿以此献帝恱赐绢二百名马一 防要大中元年二月敇修百福殿院八十间
唐中华殿【即两仪殿】
防要武徳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甘露降于中华殿之桐木如氷雪以示羣臣 实録贞观二年十二月乙未宴突利可汗及三品以上于中华殿帝赋七言诗四年二月己酉宴三品以上于中华殿 令狐徳棻永徽初髙宗召宰臣文馆学士坐中华殿问何修而王何若而覇徳棻曰王任徳覇任刑
唐承干殿
防要髙祖令秦王居宫中【一作西宫】承干殿
唐显【明】徳殿
太宗纪武徳九年八月甲子即位于东宫显徳殿【甲戌宴羣臣于显徳前殿又习射于是殿】 防要武徳九年八月九日太宗即位于东宫明徳殿【即显徳殿中宗讳显为太子时改曰明徳】 五行志贞观十七年四月丙戌立晋王为皇太子雄雉集东宫显徳殿前 武徳六年三月己丑宴五品已上于昭徳殿赐帛
唐丽正殿 敎殿
旧纪髙宗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生于东宫之丽正殿【开元七年九月缮冩四库书贮之】 集贤注记丽正殿在东宫正殿崇教殿之北光天殿之南【徐浩为丽正殿校理】 六典注梁武帝于文德殿藏书北齐有文林馆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隋于东都置观文殿东西厢贮书云云 实録髙祖武德九年九月戊戌帝宴旧府佐及学士于教殿赐物有差 晋皇太子讲孝经于崇正殿
唐乾元殿【又见明堂类】 干阳殿
政要贞观四年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张元素谏【初武徳四年髙祖以殿太奢使屈突通焚之】 防要洛阳宫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修乾元殿【洛阳正殿也】髙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麟徳二年三月十二日【旧纪辛未】殿成垂拱四年二月十日以殿为明堂开元二十七年九月十日于明堂旧址造乾元殿【十月毁明堂上层改下层为乾元殿】 旧纪开元五年七月甲子诏改明堂为乾元殿通天门为乾元门十年十月癸丑乾元殿复题为明堂【天寳二年十二月东京应天门改为乾元门】 褚无量传开元中诏无量等于乾元殿整比四部书【详见书目类】 苏定方传降都曼俘献于干阳殿【防要显庆五年正月定方俘于东都上御干阳殿云云 见兵捷类】 王勃上乾元殿颂大壮摛爻斯干韵雅道凝茅屋业盛蒿宫隋曰干阳唐曰乾元明堂后改含元梁曰朝元后唐曰明堂晋曰宣徳后复为明堂本朝兴国三年改太极改金鸾第六殿曰干阳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丙午宴五品已上及蕃夷于贞观殿十八年十一月乙酉日南至皇太子王公已下展贺于贞观殿显庆二年二月癸亥宴贞观殿
唐临华殿
实録贞观四年十二月乙未诞皇太子宴三品已上于临华殿
唐丹霄殿【又见楼类】
实録贞观六年二月戊辰幸九成宫戊寅宴三品已上于九成宫丹霄殿赐従官帛【四月癸夘醴泉出丹霄殿之西】七月辛未宴三品已上于丹霄殿闰八月乙夘宴近臣于丹霄殿楼赐钱帛十八年五月甲戌召司徒长孙无忌以下十余人宴丹霄殿各赐膜皮 魏公谏録宴羣臣于丹霄殿命公围棊赐尚乗马并金装鞍辔勒又坐丹霄门外之西堂引入宴丹霄殿谓羣官曰为政之要务全其本宴丹霄门楼极欢
唐披香殿
苏世长传武徳六年世长侍宴披香殿【在庆善宫】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髙祖曰卿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瑠琉之瓦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庇风雨时自以为足帝咨重其言
唐戢武殿
实録太宗与公卿谒太上皇于戢武殿置酒为欢乙夜方散赐帛有差明日复置酒凌烟阁
唐两仪殿
旧纪【又夷狄传】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髙祖防西突厥使者【泥孰遣使来朝】于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无忌上千万嵗夀髙祖大恱以酒赐太宗太宗奉觞上夀流涕而言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防岂臣之力于是太宗与文德皇后互进御膳并上服御衣物同家人常礼【十一年正月壬辰宴五品已上于两仪殿十四年九月乙巳防五品已上于两仪殿奏九部乐十六年十月庚子宴诸蕃使于两仪殿赐帛十七年四月丙戌太宗即两仪殿建立晋王为皇太子己亥御两仪殿皇太子侍戒以孝德十八年四月己酉御两仪殿皇太子侍侧】 两京记贞观五年太宗破突厥于两仪殿宴突利可汗赋七言诗栢梁体御制絶域降附天下平神通曰八表无事恱圣情无忌曰云披雾敛天地明龄曰登封日观禅云亭萧瑀曰大常具礼方告成【谏录云太上皇幸两仪殿羣臣奉见】 魏徴髙昌平帝宴两仪殿曰髙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征举管仲桓公事 长孙无忌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羣臣已罢独留无忌龄勣言东宫事遂定 武平一中宗宴两仪殿令胡人唱合笙平一上书谏曰两仪承庆殿者陛下受朝听讼之所比大飨羣臣不宜以倡优媟狎【景龙二年十一月辛巳宴羣臣于两仪殿十二月丙申宴坚昆使于两仪殿】 武攸绪中宗即两仪殿设位行问道礼【隠士】 宗纪讨韦氏乱宗率总监羽林兵防两仪殿 六典两仪殿在太极殿后常日听朝视事盖古之内朝隋曰中华殿贞观五年改【两京记亦云】 长安志两仪殿在太极宫太极殿后 防要大和二年八月修两仪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二间
唐仪鸾殿【见洛阳宫及养老类】
实録太宗贞观十一年三月三日戊子引五品已上大射于仪鳯殿十八年十一月壬午宴父老仪鸾殿
唐观德殿 唐射殿【见大射】
防要贞观十六年三月三日【戊午】赐百僚大射于观德殿【太极宫曰西内其武门之外有殿曰观徳】永徽三年三月三日【丙辰】幸观德殿赐羣官大射永徽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议明堂制度上令于观徳殿前依五室九室两议张设上观之旧纪贞观十四年十二月丁酉侯君集执高昌王麴
智盛献防于观徳殿行饮至之礼赐酺二日永徽三年三月庚申幸观徳殿赐羣官大射 实録总章元年十月癸丑文武官献食贺破髙丽帝御武门之观徳殿宴百官设九部乐赐帛 隋开皇二年十月庚寅享百僚于观徳殿
唐齐政殿 芳兰殿 天成殿 延福殿 至徳殿 寿昌殿
通鉴贞观十三年七月庚戌诏李思摩为泥孰俟利苾可汗上御齐政殿【在九成宫】饯之思摩奉觞上寿二十年十二月庚辰回纥等酋长来朝赐宴芳兰殿【详见外夷类】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御天成殿陈十部乐总章二年八月辛亥御延福殿【在九成宫】召五品已上议廵守【一作议幸凉州】 册府元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乙未奏十部乐防四夷君长于天成殿王公称觞上夀赐帛有差【十八年褚遂良上疏曰臣于芳春殿奏闻】 实録顺宗永贞元年六月乙未召翰林学士郑絪衞次公王涯等入至德殿撰制诏防要元和十年五月临碧院使奏寿昌殿南获白鹿
麑长庆元年七月寿昌殿内柱上产玉芝一茎长六尺相思殿大飨【见外夷类】
唐武成殿
旧纪贞观十五年五月壬申并州僧道老人请幸太原上于武成殿赐宴相与道旧以为乐 员半千高宗御武成殿问半千曰兵家有三阵何谓邪半千曰星宿孤虚天阵山川向背地阵偏伍弥缝人阵臣谓不然师以义出沛若时雨得天之时为天阵足食约费且耕且战得地之利为地阵举三军之士如子弟从父兄得人之和为人阵帝曰善 则天纪光宅元年二月甲子皇帝率羣臣上尊号于武成殿 王方庆传武后御武成殿观方庆十世从祖羲之以下二十八人书徧示羣臣诏崔融序其阀阅号寳章集复赐方庆 李元纮开元中【十五年】为相五月五日【丁丑】宴武成殿赐羣臣袭衣特以紫服金鱼赐元纮及萧嵩 防要开元十三年新造铜仪成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寮【详见仪象类】 实録神龙元年四月己巳宴皇亲及内外亲于武成殿
唐飞霜殿
实録太宗贞观二十年七月辛亥宴五品以上于飞霜殿丝竹逓奏羣臣上寿赐绫锦殿在武门北因地形髙敞层阁三成引水为洁渌池以涤炎暑 贞观四年三月戊辰宴三品以上于林光殿七月壬辰宴羣臣于芳华殿赐帛 十六年二月壬寅帝谓侍臣曰因览刘聪传将起防仪殿陈元达谏朕于蓝田市木将别为一殿取制两仪仍建重阁逺想聪事遂止
唐瑶池殿
魏郑公谏録太宗尝御瑶池殿顾谓侍臣曰西蕃通来几时
唐文思殿
房龄传太宗命龄等撰文思博要一千三百卷太子传龙朔元年命賔客许敬宗等即文思殿集瑶山玉彩 隋有文思殿 梁改文思院为干文院
唐紫微殿
实録贞观二十二年十月己巳破兹帝闻之大恱宴五品以上于紫微殿谓羣臣曰四海宁一六合无尘帝王之乐也二十三年正月壬子受俘紫微殿【初二十二年七月帝游幸敕奉御王孝积于显道门内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甓重基高敞宏壮帝见之甚恱】 襄邑王神符传太宗令乗小舆入紫微殿
唐嘉寿殿
贺鲁贞观二十二年贺鲁内属防讨兹请先驰为向导诏授昆丘道行军摠管【实録四月乙亥】宴嘉寿殿厚赐予觧衣衣之【实録云赐缯防】 隋有嘉则殿开皇十三年二月戊子宴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