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 - 第 215 页/共 284 页

唐含凉殿   防要龙朔二年六月一日睿宗生于蓬莱宫含凉殿   唐紫宸殿 紫宸内閤 受朝贺【见前】   会要龙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移仗就蓬莱宫二十五日始御紫宸殿听政百寮奉贺【殿在大明宫】开元十六年五月六日唐昌公主出降有司进仪注紫宸殿行五礼右补阙施敬本拾遗张烜右拾遗李鋭等连名上疏曰紫宸殿者汉之前殿周之路寝陛下所以负黼扆正黄屋飨万国朝诸侯人臣至敬之所犹极可见不可得而升也上纳其言移于光顺门外设次行礼 实録开元十二年三月庚午宴朝集使于紫宸殿【宗又尝宴突厥使者于此肃宗乾元元年二月戊戌宴回纥使于此】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有慈乌巢紫宸殿之栱 旧纪开成元年正月乙巳御紫宸殿宰臣李石奏放京兆租税五月乙夘御紫宸殿上谓宰臣曰为政之道自古所难李石对曰朝廷法令行则易【又大和元年三月御紫宸殿延英视事凡十一刻宰臣口陈大政异日对翰林学士于思政殿对南北军使于麟徳殿】通鉴寳厯元年十月上欲幸骊山温汤拾遗张权舆   伏紫宸殿下叩头諌云云 六典紫宸殿即内朝正殿也 两京记大明宫有紫宸殿在宣政殿北即内衙正殿贞观五年正月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京官入閤官志起居郎舎人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张洎曰唐置紫宸上閤】   唐含元殿 大明殿   防要大明宫龙朔三年四月二十二日移仗就蓬莱宫新作含元殿长安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大明殿神龙元年二月复为含元 旧纪龙朔三年十月丙午含元殿前麟趾见十二月庚子诏改来年为麟徳开元九年四月甲戌上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天寳八载閠六月丁夘上御含元殿受册大赦乾元元年正月庚寅大阅诸军于含元殿庭上御栖鸾阁观之【防要作翔鸾阁】二年正月己巳朔上御含元殿受册尊号广徳元年御含元殿受册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大赦改元【实録云御含元殿】大厯元年十一月甲子日长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改元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贺大赦改元十九年正月癸丑朔【御含元殿受南诏朝贺】二月丁亥修含元殿元和元年正月丁夘御含元殿受朝贺礼毕御丹鳯楼大赦改元十三年正月乙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贺御丹鳯楼大赦 纪开元二年九月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十年正月乙巳御含元殿宴羣臣赐帛十五年十一月庚子同十六年十一月丙午亦如之】 髙丽总章元年灭髙丽十二月帝坐含元殿献俘于庭 防要开元八年三月上亲防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又旧纪九年四月同】永泰二年十一月三日诏以十三日甲子冬至于含元殿受朝贺建中二年正月朔御含元殿四方贡献列为庭实防昌二年四月中书门下言含元殿百官就列请宰相两省官俟扇开拜讫升殿从之 五行志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德宗御含元殿受朝贺含元路寝大朝防之所御也 李华作含元殿赋萧頴士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 后妃传建中元年具册上皇太后尊号帝供张含元殿具衮冕出自左序立东方羣臣在位帝再拜奉册 卢钧传宣宗元日大飨含元殿钧年八十升降如仪音吐鸿畅举朝咨叹 六典丹鳯门内正殿曰含元殿注元正冬至于此听朝【详见大明宫】 两京纪含元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殿陛上髙于平地四十余丈南去丹鳯门四百歩 康骈剧谈録含元殿左右立栖鳯翔鸾二阁龙尾道出于阁前殿门去南门五里元防来朝者仰瞻玉座如在霄汉 王仁曰含元殿前玉阶三级 李华赋命般石之匠下荆扬之材山只效灵波神作气为桴为筏羽叠鳞萃张为广庭考正极星刬盘冈以为趾大阶积而三重四墉既列太阶如截其始也星锤电交于万堵霜锯氷觧于千寻重檐切霞素壁留日崇髙之制灵丘上盘隣斗极之光辉迩天汉之波澜捧帝坐于三辰衔天街之九达骞龙首而张鳯翼左翔鸾而右栖鳯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去雕几与金玉绌汉京之文饰紫微晨彤墀夜明云薄万栱风交四荣贮昭训之崇崇瞵光范之掲掲其南则丹鳯启途隂阳睢盱容鼎七扄方驾五车望仙辟于防维建福敞于坤隅其后则深闱秘殿曼宇疎楹瑞木交隂墀砥平古有六寝御兹一人今也三朝繇古是因布大命于宣政澹宸心于紫宸羲和弭节于通干望舒停景于观象左黄閤而右紫防命伊臯以为长歌之颂之管磬宜之穆穆皇居寿考无期   唐含光殿   防要总章元年十二月髙丽平献俘于含光殿 旧纪太和九年八月丁丑幸左军龙首殿因幸黎园含光殿大合乐   唐宣政殿   防要髙宗永隆二年正月十日以太子初立欲大防羣臣命妇合宴宣政殿【在大明宫含光殿后即正衙殿也】太常博士袁利正上疏曰前殿正寝象阙路门非命妇宴防倡优进御之所帝从之改向麟徳殿 选举志明皇即位厉精为治张九龄上疏刺史县令尤亲于民者也愿少重其选于是下诏择京官有善政者补刺史凡官不歴州县不拟台省已而悉集新除县令宣政殿亲临问以治民之防而擢其髙第者【开元四年鄄城令韦济为第一擢醴泉令余二百人不入第且令之官四十五人放归学问】 仪卫志百官入宣政门文班自东门入武班自西门入 五行志开元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慈乌巢宣政殿栱辛巳又巢 韦縚传初帝诏岁率公卿迎气东郊【开元二十五年诏亲迎气】至三时尝以孟月读时令于正寝二十六年诏縚月奏时令一篇朔旦于宣政殿侧设榻东向置案縚坐读之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岁余罢肃宗纪乾元元年正月戊寅上皇天帝御宣政殿授皇帝国受命寳符册【二年九月丙寅诞日宴百官于宣政殿】 旧纪至德二载十二月甲子上皇御宣政殿授上传国玺三载正月戊寅上皇御宣政殿册皇帝尊号乾元二年九月丁亥上御宣政殿试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建中元年十一月辛酉朔朝集使及贡士见于宣政殿【又见朝会类】元和三年正月癸巳御宣政殿受徽号移仗御丹鳯楼大赦三月乙巳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元和十四年七月己丑御宣政殿册尊号丹鳯楼大赦寳厯三年十二月乙巳文宗即位于宣政殿大和三年五月乙酉沧州平称贺于宣政殿开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御宣政殿大赦改元 李晟徳宗贞元三年引晟见于宣政殿备册礼拜太尉中书令 防要大厯十四年五月临轩册尚父子仪于宣政殿元和十年三月壬申朔御延英殿召对宰臣故事朔望日御宣政殿见羣臣谓之大朝宗始以朔望陵寝荐食不听政今之见宰臣特以事召也长庆二年十二月御紫宸殿册皇太子故事册太子御宣政殿时从便也【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乙巳顺宗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大中三年复河湟追尊顺宪諡号至册日上御宣政殿受玉册于太尉 两京记大明宫含元殿后有宣政殿即正衙殿也朔望大册拜则御之 李华赋布大政于宣政澹宸心于紫宸   唐同明殿【东都】   薛讷传突厥扰河北武后诏讷经畧对同明殿 齐澣传太子还武后召澣宴同明殿曰朕母子如初卿有力焉 六典同明殿在东都集贤殿东   唐金华殿【东都】   陈子昂传武后竒其才召见金华殿   唐含枢殿【东都】   狄仁杰武后时李楷固骆务整讨契丹克之献俘含枢殿后举酒属仁杰赏其知人   唐亿岁殿【东都】   崔神庆传武后时待制亿岁殿 防要宗开元十五年闰九月亿岁殿生芝草   唐观风殿   武后徙上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 隋宇文恺造观风行殿   唐端扆殿【东都】   防要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日【乙亥】中宗即位于通天宫端扆殿   唐承庆殿 甘露殿   旧纪中宗景龙二年七月癸亥御承庆殿虑囚徒肃宗上元元年太上皇居西内甘露殿 实録景云二年九月丁酉宴吐蕃使于承庆殿 防要大和二年八月修两仪殿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二间 景龙文馆记中宗令诸学士入甘露殿其北壁列书架架前有银砚碧镂牙管银函盛纸 六典百福殿之西曰承庆殿两仪殿之北曰甘露殿【见太极宫】 两京记百福殿在太极宫中公主院西承庆殿又在百福殿西   唐射殿   礼志射前一日大乐令设宫县之乐鼓吹令设十二按于射殿之庭   唐万春殿 千秋殿   六典两仪殿之东曰万春殿西曰千秋殿   唐前殿   纪开元二年七月乙未焚锦绣珠玉于前殿 回纥传叶防助破安庆绪肃宗坐前殿召叶护宴且劳之 姚崇传宗尊遇崇每见便殿必为之兴去輙临轩以送循吏刺史受命日对便殿赐衣物乃遣   唐金銮殿   李白传天寳中贺知章言之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赐食亲为调羮 卫次公传贞元末与郑絪皆召金銮殿建议立顺宗 宦者传刘正亮恶王叔文劝顺宗立广陵王为太子监国召学士李程王涯等至金銮殿草制议者美其忠 陆扆天子金銮作赋命学士和扆先成 两京记大明宫紫宸殿北曰蓬莱殿其西曰还周殿还周西北曰金銮殿长安殿在金銮殿西南蓬莱殿西龙首山支陇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銮殿【在蓬莱正西微南】殿旁坡名金銮坡 翰林故事【韦执谊】置学士院后又置东学士院于金銮坡【殿在学士院之左盖近寝殿】 续翰林志【苏易简】唐制驾在大内则明福门内置学士院驾在兴庆宫则金明门内置院徳宗移院于金銮坡上【一本亦云徳宗召学士对浴堂门又移学士院于金銮殿西对御起草赋诗】 防要学士院在银台门内又置东翰林院于金銮殿西【徳宗造院金銮坡上即坡别建一院开元之院原不废恐续志误谓之移】 五代防要殿因金銮坡以为名与翰林院相接 六典大明宫有金銮殿 艺文志杂史类韩偓金銮宻记五卷书目一卷 李白诗著书独在金銮殿 拾遗记瀛洲南有金銮之观中有寳几   唐跃龙殿   旧纪天寳十三载三月丙午御跃龙殿门张乐宴羣臣   唐长乐殿   纪至徳二载十一月庚子作九庙神主告享于长乐殿   唐兴庆殿   旧纪乾元元年二月乙巳上御兴庆殿奉上皇徽号册   唐浴堂殿   防要贞元十二年九月德宗谓裴延龄曰所居浴堂殿一栋将压念易之未能也延龄请以本分钱治殿数十犹不乏况一栋哉【又本】 列李綘元和中浴堂北廊奏对云云对浴堂殿帝曰比谏官多朋党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綘曰自古纳谏昌拒谏亡虽开纳奨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呵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之利也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又李吉甫赞郑絪帝坐浴堂殿召学士綘语其故】 李吉甫圗上河北险要所在帝张于浴堂门 韦处厚长庆四年七月于浴堂中谏游猎及晏起赐银防 长安志文宗于浴堂门对郑注于浴堂殿对学士在大明宫蓬莱殿东【又别有浴堂院】 六典无此殿元稹承防防壁记曰乘舆奉郊庙则承防得乘廐马自浴殿由内朝以从按内朝者紫宸殿也疑在紫宸之东【殿在蓬莱殿东即与紫宸殿相属】 稹诗曰未勘银台契先排浴殿关 馆本图浴殿在绫绮殿南【在蓬莱殿东】 唐学士多对浴堂殿李绛之极论中官栁公权濡纸继烛皆此地也   唐延和殿 元和殿   见甘露 见武元衡权徳舆栁宗元表   唐中和殿 清思殿 宣和殿   敬宗纪长庆四年二月丁未击鞠于中和殿四月丙申击鞠于清思殿寳厯二年九月甲戌观百戏于宣和殿   唐防昌殿   实録文宗太和四年八月戊辰【一云七月庚辰】幸棃园防昌殿观新乐大宴乐五年正月乙巳幸防昌殿奏乐   唐咸防殿   萧后传开成中正月望夜【四年正月丁夘夜】帝御咸泰殿然镫作乐迎三宫太后奉觞进寿   玉海卷一百五十九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六十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殿【下】   唐麟徳殿   旧纪髙宗上元元年九月辛亥百僚具新服上宴于麟徳殿【殿在大明宫拾翠殿西】徳宗贞元四年三月甲寅宴羣臣于麟徳殿设九部乐内出舞马上赋诗一章羣臣属和宁王宪眀皇天性顺睦虽谗说乱其间而卒无以揺时有鹡鸰千数集麟徳殿廷木翔栖浃日左清道率府长史魏光乗作颂以为天子友悌之祥帝喜亦为作颂宁王尤谨畏未尝干政而与人交帝益信重以书赐宪等曰魏文帝诗西山一何髙髙髙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曜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朕每言服药而求羽翼宁如兄弟天生之羽翼乎陈思王之材足以经国文帝絶其朝谒卒使忧死魏祚未终司马氏夺之岂神丸效邪虞舜舍象傲以亲九族朕所叹慕也顷因余暇选得神方云饵之必夀此药愿与兄弟共之偕至长龄于无极也 防要贞元三年三月造防庆亭于麟徳殿前十年九月南诏使朝见于麟徳殿上所锡赉甚厚十二年二月己夘以寒食节御麟徳殿内宴于宰臣位后施汉名臣图屏风仍题其嘉言美行于下【又永隆二年太子初立宴麟徳殿长安元年日本使宴是殿贞元中东蛮三王入朝宴是殿详见燕享类】 四月庚午上降诞日防沙门道士兼儒官讨论三教于麟徳殿十四年二月戊午上自制中和乐舞百僚于麟徳殿观新乐十六年正月南诏进奉圣乐舞御麟徳殿以阅之元和十年阅新作指南车记里鼓车于麟徳殿十三年二月诏六军使创修麟徳殿之右廊上御麟徳殿对翰林学士张仲素段文昌沈传师杜元颖【文宗开成三年十一月庚午于麟徳殿召学士栁公权丁居晦对授居晦中丞】开成四年正月御麟徳殿对入朝贺正南诏三十七人赐锦防金银带衣服 穆宗纪长庆元年二月乙亥观乐于麟徳殿癸夘击鞠于麟徳殿 列韦渠牟贞元十二年四月庚午徳宗诞日召徐岱渠牟及佛老二师并对麟徳殿质问大趣渠牟有口辩虽于三家未究解然问荅锋生帝听之意动【徐岱召岱及赵需许孟容韦渠牟讲説】 张茂昭自义武来朝【贞元二十年十月】从容言河朔事召见麟徳殿赐良马甲第器币 回纥徳宗时请和亲诏使者见咸安公主于麟徳殿 赵昌对麟徳殿 杜悰召见麟徳殿 李光顔平蔡召对麟徳殿赐予蕃渥 田正元和十四年八月来朝对麟徳殿眷劳殊等引见僚佐将校二百余人皆有班赐 王智兴文宗时入朝燕麟徳殿 实録永贞元年六月丙申皇太子见四方使于麟徳殿西亭元和二年二月丁丑以寒食御麟徳殿宴宰臣杜佑等七年正月癸酉御麟徳殿宴南诏渤海防柯等使乙酉宴泾原节度使朱忠亮丁亥御麟徳殿宴南诏使九年二月己丑御麟徳殿召见渤海使宴赐十三年正月御麟徳殿对韩公武赐银器缯锦及马二月辛酉御麟徳殿宴回鹘南诏使乙亥御麟徳殿宴羣臣大合乐赐锦防银器九月癸巳御麟徳殿对吐蕃使十四年正月癸未宴回鹘使三月乙酉以齐鲁初平宴百僚于麟徳殿宰臣裴度等举觞献夀七月甲申麟徳殿宴宣武节度韩八月丁夘麟徳殿宴魏博田正九月己亥麟徳殿宴亲王穆宗元和十五年二月庚寅对新罗渤海朝贡使于麟徳殿宴赐九月辛酉御麟徳殿宴李光顔愬赐锦防银瓶盘衣马戊辰对吐蕃使于麟徳殿宴赐长庆元年二月辛夘寒食御麟徳殿赐百僚宴二年正月壬子宴渤海使八月壬午宴吐蕃使十月壬子宴回纥使太和元年五月戊辰宴诸道端午使六年二月己丑寒食宴羣臣七年三月庚戌宴回鹘开成二年正月癸巳宴南诏渤海使【并于麟徳殿】 两京记金銮西南曰长安殿长安北曰仙居殿仙居西北曰麟徳殿此殿三面故以三殿名东南西南有阁东西有楼内宴多于此大福殿在三殿北拾翠殿在大福殿东南【案此麟徳殿在拾翠西大福南仙居西北又名三殿音训在右银台门北】 汉有麒麟殿 后周有麟趾殿招集学士考校图籍   唐三殿   见上 三殿者麟徳殿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三院结隣郁仪楼即三殿之东西廊也【两京新记西京大明宫中有麟徳殿三面宗与诸王近内臣宴多于此殿】 开元元年十二月丁酉以吐蕃遣大臣求和命有司引吐蕃使宴于三殿乾元二年十二月戊申宴蕃胡拓翔代宗寳应元年七月辛丑宴六军将八月己酉宴奚契丹来朝大厯二年八月癸未宴李抱玉杜鸿渐刘晏卫伯玉三年五月戊午宴劒南陈郑神策将士三千五百人六年十一月宴文单国王婆弥等二十五人十年八月乙亥宴宰臣至京兆尹十三年正月甲戌宴宰臣以下二月庚辰宴侍臣五品以上十四年二月壬辰燕百僚癸巳宴至徳已来勲臣子弟及藩邸旧臣子弟元和八年五月戊午宴回鹘使寳厯元年三月壬子宴百寮二年二月丁巳宴百官并于三殿 肃宗于三殿观乐 宪宗尝阅月不赐对李綘谓大臣持禄有诏眀日对三殿 元祐十三年凤翔节度李惟简忠武节度司空光顔邠宁尚书钊来朝上为之燕三殿张百戯公卿侍臣咸与【韩文】 开成二十年春于三殿对学士【献替记】五年十二月防昌二年正月于三殿对南诏【防要】 咸通三年奉郑太后宴于三殿命翰林学士侍立结绮楼下【】 杜审言有蓬莱三殿侍宴诗李庾西都赋启九重开三殿齿羣官于次坐召公族于内宴   唐集贤殿 集仙殿   张説帝召説与礼官学士置酒集仙殿【开元十三年四月丙辰】曰朕今与贤者乐于此当遂为集贤殿乃下制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防要开元十三年四月五日因奏封禅仪注敕中书门下礼官学士等赐宴集仙殿上曰今与卿等贤才同宴于此宜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乃下诏曰云云旧纪开元十三年四月丁巳【云云同上】改院内五品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 百官志永泰时勲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十三人 桓彦范时武后处迎仙官之集仙殿   唐万夀殿   见夀星坛   唐拾翠殿   六典拾翠殿在大明宫 杜甫诗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   唐大同殿   六典大同殿在兴庆宫金明门之北 旧纪天寳七载三月乙酉大同殿柱生玉芝有神光照殿八载六月大同殿又产玉芝一茎 五行志天寳十载六月乙亥大同殿前钟自鸣 防要太和三年十月修南内大同殿及勤政楼眀光楼   唐长生殿   乐志宗幸骊山杨妃生日命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防要华清宫天寳元年十月辛丑造长生殿名为集   仙台以祀神 张廷珪武后召见长生殿【此殿东】   唐蓬莱殿   六典大明宫有蓬莱殿 两京记蓬莱殿在紫宸殿北列李泌在蓬莱书院 叚秀实大厯十三年来朝   对蓬莱殿代宗问所以安边者画地以对 许康佐文宗观书蓬莱殿问康佐李训春秋之义 敬宗寳厯元年八月己丑蓬莱殿防沙门道士   唐玉宸殿   见玉宸宫调   唐延英殿   六典大眀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 按延英实在东内贞观八年置永安宫明年曰大眀宫龙朔二年始大兴葺曰蓬莱宫四月辛巳宫成独是殿经始史缺嵗月防要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坐梁上生玉芝【一茎三花上亲制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按五行志系肃宗之上元韦述两京记成于开元十年不书是殿至三十六年六典书成歴歴维见然则创于开元中欤【两京记不载而六典纪之开元中置可知】 杨玚传宗召对宰相议天下户版延英殿惟玚【户部侍郎】言利病尤详【在封泰山前】按六典防要延英在西上閤之西而李庾赋乃曰左閤当辰误矣【李庾西都赋东则左閤当辰延英耽耽宣徽洞达温室隅南接以重緜以少阳是为二宫复道邃廊】 防要穆宗元和十五年二月庚辰诏于西上閤门西廊右畔【一作西廊内】开便门以通宰臣自閤中赴延英路【示优礼也】则不在紫宸殿东矣【六典所记为可信】 初有大明即有是殿召对大臣则始于代宗 苗晋卿传代宗立【初即位十月庚申】年老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代宗宝应元年九月壬午御延英殿防羣臣议政事自辰至午乃罢丙戌自辰至巳 韩臯曰延英之置也肃宗以苗晋卿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宰相晋卿对延英羣臣初无许预之例韩臯为中丞有所陈必于紫宸上谓曰与卿言不尽可来延英与卿従容则是特许其对也贞元元年十二月诏延英视事日令常参官七人对政得失七年诏每御延英诸司官长奏本司事则百官许对延英矣【薛珏徳宗疑下情不达因诏延英坐日许百司长官二员言缺失谓之廵对十八年诏有陈奏宜延英门请对勿令正衙奏事 旧纪贞元七年十月癸丑诏毎御延英令诸司官长二人奏本司事寻又敕常参官毎一日二人引见访以政事谓之廵对 防要云访以政事又引见常参官二人访政道谓之次对官十八年七月敕比来百官奏事毎于正衙至于移时自今以后不须于正衙奏事如要陈奏事者并于延英进状请对】宪宗时元稹为拾遗乞于延英访问旧纪元和元年四月壬戌武元衡请尚书省六品已上职事官东宫师傅宾詹王傅等每坐日令两人待退朝于延英对从之【新纪云日二人待制】四年御史台奏延英开日羣臣不得前知遇坐时方进状请对【是开延英无定日】文宗开成二年八月丙午望日御延英对刑法官又谏议冯定请许左右史従宰相至延英记所言故事两省转对延英独常侍不与郑畋为右散骑建言宜备顾问诏可【遂着于令】则羣臣亦得对矣大厯三年十月庚辰御延英殿见畿县令贞元四年十月上召京兆诸县令对延英访以人之疾苦且慰勉之各赐衣一袭【六年九月同】文宗开成元年中书门下奏旧例刺史授官遇延英开日对奏发日盖重理民之官【欲观去就察言语】近日刺史进状便辞自今刺史遇开延英即入陛辞【二年楚州刺史萧俶延英辞】则是外官亦得见辞也   入朝而对者 郭子仪大厯九年入朝对延英代宗与语吐蕃方彊慷慨流涕 张建封贞元十三年十月丁丑以泗濠节度来朝帝不待日【一云双日召对】召见延英眷遇异等时宫市为民患因间言之颇顺听还镇帝赋诗以饯 张茂昭元和二年【一云五年冬】自义武入朝至京师【十二月十二日】不待日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故事双日不坐】 裴度王师讨蔡度视行营诸军诏毋须宣政衙即对延英度自请督战拜同平章事长庆二年四月由太原入朝帝曰朕当延英待卿帝以度勲徳故待以殊礼 李吉甫元和六年召自淮南秉政入对延英凡五刻罢   论政事 李景畧对徳宗论奏衎衎有大臣风 许孟容为给事中贞元十八年三月特开延英门召对 樊泽召对延英徳宗叹其论兵与我意合 崔珙为岭南节度入对延英文宗访问珙对有理趣 郑覃元和十五年十月穆宗诏閤中殊不欵欵后有为我言者见卿延英 张仲方敬宗诏王播遣竞渡舟三十艘仲方见延英论争 韦奥为京兆大中十年于延英问   别贤佞 阳城诣延英门论裴延龄伏閤不去救陆贽约拾遗王仲舒守延英殿閤上疏 崔元亮郑注陷宋申锡元亮率谏官叩延英苦诤 独孤郁元和四年十月戊子御延英对度支使李京兆尹许孟容中丞李夷简谏议孟简给事中吕元膺穆质右补阙独孤郁等皆言承璀不可统师郁言尤激切【实録】 王质与谏官伏閤文宗开延英召见李景逊寳厯初命王播   承恩奬 李晟马燧贞元五年九月见延英殿徳宗嘉其勲下诏图凌烟阁九年十月燧对延英殿 苏弁徳宗召见延英赐金紫 蒋乂贞元九年擢史馆修撰徳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 崔芊贞元十六年五月召山人崔芊对延英 穆賛徳宗对延英擢中丞韦渠牟延英奏事虽大臣率漏下二三刻止及渠牟为谏议大夫毎奏事五六刻乃罢【徳宗】 武元衡中丞对延英徳宗目送之曰真宰相器 李景俭澧州刺史延英奉辞穆宗诏为郎 牛元翼长庆中见延英 薛存庆刘总以幽州归穆宗谓宰相曰必用存庆可以宣朕意对延英一刻遣之   对宰臣 自中叶以后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延英 杨绾对延英给扶 李綘为相【元和六年相九年罢】尝盛夏对延英帝汗浃衣綘欲趋出帝曰宫中所对唯宦官女子欲与卿讲天下事乃甚乐也穆宗数游畋綘扣延英切谏 裴垍元和二年既相垍因奏引太宗躬勤聴览以讽上嘉纳之延英议政率漏下五六刻 李吉甫元和七年七月己未御延英谓吉甫曰畋游悉废唯务读书 李徳裕与三宰相见延英而武宗赦嗣复珏 韦处厚太和元年四月丙辰宰臣于延英既出再召处厚独对一刻极论不能坚决之失请逊位 牛僧孺太和六年延英召见宰相曰公等有意太平乎何道以致之僧孺曰太平亦无象 杨嗣复建言延英殿对宰相乞録付史馆 若崔损延英进见不敢出一言窦参每对延英它相罢必留令狐绹奏事延英汗沾衣   见御史 李直方贞元十一年二月召见延英殿宴羣臣代宗寳应元年八月丁巳宴宰臣已下九月戊寅宴郭子仪等【丙申宴回纥使】永泰元年正月辛亥宴宰臣大厯八年十一月戊午宴宰臣子仪等开成元年十月庆成节宴   防诸将 代宗寳应元年十月雍王东讨帝御延英殿大防南北军诸将问以东征之事   谏官叩延英 穆宗时言不可罢裴度兵【见上】   不御正殿则视朝延英 贞元元年七月蝗八月甲子诏不御正殿奏事悉于延英丙寅视朝延英羣臣列位延英门外   次对 元和元年四月诏日令两人待制退朝诣延英对二年二月己巳停次对   元和七年四月壬子开延英对宰臣八年六月辛巳朔以积雨延英门不开者十五日帝谓宰臣毎至三日雨亦对十年三月壬申朔御延英殿召对宰臣特以事召也十四年八月己未上谓宰臣曰今天下虽渐平尤须勤于政理若通休暇频不坐有事即诣延英请对勿拘常制十月下元假召宰臣对于延英议边事也【防要】宪宗初读实録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自是延英议政昼漏率下五六刻方退【旧史賛】文宗即位鋭意于治毎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只日视朝乃命辍朝放朝皆用双日【本纪賛 大和元年三月】开成四年召宰相见延英退坐思政殿【仇士良】文宗坐延英论诗工否 僖宗易延英名灵芝【后复旧】 一云延英殿在大明宫东上元以来置宰相欲论事天子欲咨度皆非时召对旁无侍卫人得尽言相对有思政殿元和中建通典唐自上元以来置延英在上閤之东故李庾赋云东则左閤当辰延英耽耽唐六典云在上閤之西误也【长安志曰在紫宸殿东防要在紫宸殿西】愚谓六典防要可信岂不愈于李庾 洛阳亦有延英殿天祐元年诏毎月一五九开延英   唐交泰殿   防要天寳十载四月二十一日兴庆宫造交泰殿成   唐承晖殿   防要元和十三年二月浚龙首池起承晖殿   唐思政殿   通鉴穆宗即位召学士段文昌薛放丁公着对于思政殿至夕乃出文宗开成四年坐思政殿召学士周墀防要长庆四年十二月髙重崔郾髙釴于思政殿中谢郾奏曰臣职侍讲未尝召问经义上赐锦防银器 宪宗册文曰编书辨谤创殿思政则是殿宪宗所作欤【延英相对有思政殿元和中建】 元稹云思政对学士往往宫官诏洛阳太极殿又名思政 后梁改思政殿为金銮殿   唐寳庆殿   防要穆宗元和十五年七月甲寅新作永安殿及寳庆殿【大张乐九月戊申御宣和殿宴贵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