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80 页/共 737 页
又曰:司南之杓投於地,蒲苞南指;鱼肉之虫,集地北行,自然之性也。
《世本》曰:廪君乘土舡至盐场,盐水神女子止廪君,廪君不听。盐神为飞虫,诸神从而飞蔽,日为之晦。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以青缕遗盐神曰:“佣菟,与尔俱生。”盐神受缕而缨之,廪君应青缕所射,盐神死,天则大开。
崔豹《古今注》曰:光武建武六年,山阳有小虫,皆类人形,甚众。明日,皆悬树枝而死。
《搜神记》曰:东阳刘宠北征,将炊饭,尽变为虫。又家人蒸炒,亦化为虫,火愈猛而虫愈壮。宠遂见诛。(仲兴书又载。)
《广五行记》曰:汉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使东方朔视之,对曰:“杆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死,咸仰首叹曰怪哉,故明逯哉。此必秦之狱处。”朔又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沃之当消。”於是取虫致酒中,须臾糜散。
桓谭《新论》曰:睢陵有董仲君,好方道。常坐重罪系狱,佯病死,数日毁虫出而复活。
蝉
《易通卦验》曰:《遘》上九,候蝉始鸣。不鸣,国多妖言。蝉应期鸣,言语之像。今失节不鸣,鸣则失时,故多妖言。
《毛诗□荡之什》曰:咨汝殷商,如蜩如螗。(注:蜩,蝉也;螗,也。)
《毛诗义疏》曰:鸣蜩,蝉也。宋、卫谓之唐蜩,陈、郑云螂,海岱之间谓之蝉,通语也。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蜩始鸣。季秋之月,寒蝉鸣。
又《檀弓》曰:范则冠,而蝉有。(蝉,蜩也。谓蜩喙,长在腹下。)
《尔雅》曰:蜩、螂蜩,(《夏小正》曰:螂蜩者,五采具。)螗蜩。(《夏小正》曰:螗蜩者,,俗呼为胡蜩,江南谓之螗弟,音夷。){札虫},蜻蜻。(如蝉而小。《方言》云:有文者谓之螓。《夏小正》曰:鸣{札虫}虎悬。){截虫},茅蜩。(江东呼为茅截,似蝉而小,青色。)面,马蜩。(蜩中最大者为马蝉。面音绵。)霓,寒蜩。(寒づ也,似蝉而小,青赤。《月令》曰:寒蝉鸣,面,音绵。)
《孝经援神契》曰:蝉无力,故不食。
《周书》曰:夏至又五日,蜩始鸣;不鸣,贵臣放逸。立秋之日,寒蜩鸣;不鸣,人臣不力争。
《梁书》曰:朱异为通事舍人,後除中书郎。时秋日始拜,有飞蝉正集异武冠上,时咸谓蝉珥之兆。
又曰:何戢为吴兴太守,颇好画扇。宋孝武赐戢蝉雀扇,善画者顾景秀所画。时吴郡陆探微、顾宝先皆能画,叹其巧绝。戢因王晏献之,上令晏厚酬其意。
《後周书》曰:宣帝汰侈,即自比上帝,不欲令人同已。尝自带绶及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武弁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令去之。
《庄子》曰:仲尼楚,出游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队,则失者锱铢;(累二丸於竿头,是用手足亭宁也。)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所失愈少也。)累五而不队,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掷軎。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蜩翼掷戟。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不得?”(遗彼,故得此也。)
又曰:鹏之飞,其翼若垂天之□。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一息者也。蜩与学鸠莺之曰:“我决处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奚以九万里而图南为也?”
《孙卿子》曰:胱蝉者务明其火,振其树;若火不明,虽振树尾。人有明德,则天下归之,若蝉归明火也。(观《吕氏春秋》。)
《淮南子》曰:孟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寒蝉,青蝉也。虫,阴类,感气鸣也。)
又曰:蛇不足而行,鱼无耳而听,蝉无口而鸣,有然之者也。(然,如是也。)
又曰: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
《说苑》曰: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羽┥不敢,则怀丸操弹於後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後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蒲傍。
《论衡》曰:王充建武三年生,为小儿不狎人侪伦,不掩雀炊蝉。
《盐铁论》曰: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
扬雄《方言》曰: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江南呼为螗夷也。)陈郑之间谓之螂蜩,(良音良。)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奇。(齐人呼为巨奇,音枝。)其大者谓之劳,或谓之面(音绵。)马(案,《尔雅》面者,马蜩,非别孟面马也,此方言误耳。)其小者谓之陵{札虫},(如蝉而小,青色,今关西呼为陵{截虫}也。)有文者谓之蜻蜻,(《尔雅》云:{札虫}蜻。即{札虫}也。)其雌谓之匹,(必一切。)大而黑者谓之践,(音栈。)黑而赤者谓之霓蜩。劳谓之茅蜩,(江东呼为茅{截虫}。)应谓之寒蜩。寒蜩,ウ蜩也。(案,《尔雅》以霓为寒蜩,《月令》亦曰寒蝉鸣,则寒蝉非者。此诸蝉名通出《尔雅》,而多驳错,未可详据也。寒蝉,寒づ也,似蝉而小。应,音应。)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董仲舒曰:“蝉为齐女,何?”答曰:“昔齐王后怨王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ィ唳而鸣,王悔恨之,故曰齐女。”
又曰:貂蝉,胡服也。貂者,取其有文而不焕,外柔而易,内刚而劲也;蝉者,取其清虚而识时变也,在位者有文而不自耀,有武而不示人,清虚自收,识时而动也。
曹大家《蝉赋》曰:吸清露於丹园,抗乔枝而理翮。崇皇朝之辉光,映豹豹而灼灼。
陆□《寒蝉赋》曰:昔人称鸡有五德而作赋焉,至於寒蝉,才齐其美,独未之思而莫斯述。夫头上有帻,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且攀木寒鸣,贫士所叹。余昔侨处,窃有感焉。公侯常伯,乃身纡紫黻,手执龙渊;俯鸣玉,仰抚貂蝉;饰黄卢之多士,光帝皇之侍人。腾仪像於□闼,望景曜於通天。迈休声之五德,岂鸣鸡之独珍?
傅玄《蝉赋》曰:美滋蝉之纯洁,禀阴阳之微灵。
傅咸《粘蝉赋》曰:樱桃,其为树则多荫,其为果则先熟。故种之於厅所之前,时以盛暑逍遥其下。有蝉鸣,仰而见之,故命粘取,以弄小儿。退惟当蝉之得意於斯树,而不虞粘之将至,亦犹人之得意于富贵,而不虞祸之剿愦也。
蝇
《韩诗》曰:《鸡鸣》谗人也。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薛君曰:鸡远鸣,蝇声相似也。)
《毛诗□甫田》曰:《青蝇》,大夫刺幽王也。营营青蝇,止于樊;(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汉书》曰:成帝建始玄年六月,青蝇万数集未央宫殿中朝者坐。(服虔曰:公卿以下朝会坐也。)
又曰:昌邑王贺梦青蝇矢积西阶,可五六石,以屋版瓦复。发视之,青蝇矢也。以问龚遂,遂曰:“陛下之侧谗人众多,愿皆放逐之。”贺不用其言,卒至於废也。
《东观汉记》曰:光武与隗嚣书曰:“苍蝇之飞,不过三数步。托轺之尾,得以绝群。”
《後汉书》曰:杨章为杜乔、李固荐为平原令。後乔、固被刑,章行赴洛阳,见乔、固暴尸,坐其旁驱逐蝇虫。
《魏略》曰:王思,正始中为大司农。性急,常执笔作书,蝇集笔端,驱去复来,如是再三。思怒,自趁逐蝇不能得,还取笔掷地,踏坏之。
张勃《吴录》曰:曹不兴,帝使画屏风,笔落素,便点为蝇。帝疑生,乃弹之。
《前秦书》曰:符坚欲赦。与王猛、符融议甘露堂,悉屏左右。坚亲为赦文。有大苍蝇集於笔端,驱而复来。俄而长安街巷人相告曰:“官今大赦。”有司以闻,坚惊曰:“禁中无属耳之垣,事何从泄也?”敕穷之,咸言有一小儿衣青衣,大呼於市曰:“官今大赦!”须臾不见。坚叹曰:“其向苍蝇乎?”
《梁书》曰:昭明太子食中频得蝇虫之类,密置盘边,恐厨人获罪,不令人知见。
《北史》曰:库狄伏连居室患蝇,杖门者曰:“何故听入!”
《唐书》曰:武儒衡为中书舍人,玄稹知制诰。儒衡一日因会食公堂,有蝇集瓜上。因发怒,命击去之,曰:“从何丝却而遽集此!”
《淮南子》曰:夫江河之腐,不可胜数也,然祭者汲焉,大也;一杯酒,釉菡其中,匹夫弗常,小也。
《韩子》曰: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吕氏春秋》曰:以狸致鼠,以冰致蝇。
扬子《法言》曰:或问苍蝇红紫。(苍蝇间乎白黑,红紫似朱而非朱也。)
《论衡》曰:清受尘,白受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虞翻别传》曰:翻放弃南方,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崔豹《古今注》曰:蝇虎,蝇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一名蝇皇,一名蝇豹。
扬雄《方言》曰:蝇,东齐谓之羊,陈楚之间谓之蝇,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蝇。
《广五行记》曰:魏吏部尚书何晏,常梦青蝇数十头来自鼻上,驱之不肯去。以问管辂,辂曰:“鼻者,天中。今有青蝇臭恶而来集之,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始之。”至明年,何晏及邓皆伏诛。
卷九百四十五 虫豸部二
蚊
《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大戴礼□夏小正》曰:丹鸟羞白鸟。(白鸟,蚊也。)
《汉书》曰:中山靖王朝,天子置酒,闻乐声而泣,问其故,靖王对曰:“闻众ゑ漂山,聚蚊成雷。”
《後汉书》曰:赵炳有道术,人服从者如归。章安令恶其惑众,收杀之。人为立祠堂於永康,至今蚊蚋椿敢入也。
《晋书》曰:道安曰:“猛虎当道食,不觉蚊虻来。”
《唐史》曰:江东有吐蚊鸟,夏夜鸟,吐蚊於芦荻中。湖湘尤甚。
《晏子》曰:东海有虫,巢蚊睫,乳而不飞,蚊不惊,名曰焦冥。
《列子》曰:江浦之间生么虫,(么,细也。)名曰焦暝。群飞而集於蚊睫,弗相触也。
又曰:焦暝生於蚊睫,离珠、子羽,拭眼而望,弗能见也。
《庄子》曰: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蜃盛溺。有蚊虻扑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又曰:肩吾见砍灿舆,砍灿舆曰:“日中始可以语汝?”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民孰敢不听而化?”接舆曰:“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又曰: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音匝)肤,则通宵不寝矣。”
《淮南子》曰:夫贵贱之於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时丽,忽一过也。)毁誉之於己也,犹蚊虻之一过也。
又曰:蜂虿螫指,而神不能;(音淡。)蚊虻肤,(,啮也。)而性不能平。令忧患之来,婴人心也,非直蜂虿之螫毒而蚊虻之惨怛也,而欲静漠虚无,奈何哉?
《牟子》曰:昔公明仪有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转为蚊虻声,则翘尾而蹑蹀。
《夏侯子》曰:一蚁之行,一蚊之飞,圣人皆知之。
《金楼子》曰:荆州高齐,盛夏之月无白鸟,余亟寝处於其中。及移馀斋,则聚蚊之声如雷矣。数丈之间,如此之异,吁可怪哉!
又曰:白鸟,蚊也。齐桓公卧於柏寝,谓仲父曰:“吾国富民殷,无馀忧矣。一物失所,寡人犹为之於邑。白鸟营饥而求饱,寡人因之开翠纱之帐,进蚊子焉。”其蚊有知礼者,不食公之肉而退;其蚊有知足者,集(子立切。)公之肉而退。其蚊有不知足者,遂长嘘短吸而食之,及蒲哎也,腹肠为之破溃。公曰:“嗟乎!民生亦犹是。”
《孝子传》曰:吴猛年七岁时,夏日伏於母床下,恐蚊虻及父母。
萧广济《孝子传》曰:邓展父母在牖下卧,多蚊,展伏床下,以自当之。
《神异经》曰:南方蚊翼下有蜚虫焉,目明者见之。每生九卵,复成九子,蜚而俱出,蚊遂不知。
《论衡》曰:蚊虻不如牛马之力,牛马困於蚊虻,蚊虻有势也。
《搜神记》曰:吴猛性至孝。小儿时,在父母边卧,夏时多蚊蚋而终不摇扇,恐蚊虻去已而及父母。
《岭南异物志》曰:岭表有树如冬青,实在枝间,形如枇把子。每熟即拆裂,蚊子群飞,惟皮壳而已。士人谓之蚊子树。
《岭表录异》曰:蚊母鸟,形如青,嘴大而长,於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俗云彩其翎为扇,可辟蚊子。(亦呼为吐蚊鸟。)
虻
《晋书》曰:惠帝时,洛阳南山有虻,作声曰:“韩尸”。识者以为韩氏将尸戮,俄而韩谧被诛。
《淮南子》曰:虻戢精血,以类推之也。(许慎曰:虻食血。)
又曰:虻与骥,致千里而不飞,无糗粮之资而不饥。
又曰:上古之时,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
蚋
《梁书》曰:梁武丁贵嫔讳令光,谯国人也。初,贵嫔少时,与邻女月下纺绩,诸女并患蚊蚋,而贵嫔弗之觉也。
又曰:孙谦居身俭素,床施屏风,冬则布被席,夏曰无帷帐而夜卧,未常有蚊蚋,人多异焉。
《列子》曰: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蚋飞。
《淮南子》曰:涵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涵牛,受一牛之鼎也。)昆山之玉,(昆山,昆仑也。,式也。)而尘垢弗能污也。
又曰:羊肉不慕蚁,蚁慕於羊肉,膻也;醯酸不慕蚋,蚋慕於醯,酸也。
《吕氏春秋》曰:缶醯黄,蚋聚之,有酸也,(美羹。)徒水则必不可。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上圣不能。以茹鱼去蝇,蝇愈至,(茹,女居反,臭也。)以致掷戤道不去之也。
蜉蝣
《毛诗□曹□蜉蝣》曰:刺奢也。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楚楚,鲜明貌。)
《尔雅》曰:蜉蝣,渠略。(似吉蜣,身狭而长,有角,黄黑色,丛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
《说文》曰:秦晋之间谓蜉蝣为渠略。(郭璞症曰:似天牛而小,有甲也。)
又曰:巢(音略),虫也,一名蜉蝣,朝生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