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625 页/共 737 页
卷八百八十一 神鬼部一
神上
《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神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
又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夫变化之道,不为而自然。故知变化者,则知神之所为。)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毛诗□嵩高》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礼记□孔子闲居》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又《中庸》曰:鬼神之为德也,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祠,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格,来也。矧,况也。射,厌也。言神之来,其形像不可亻意度,况可厌倦乎?)
又《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为风雨、槛逯物皆曰神。
又《祭义》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钟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掷炅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菩蔻扬于上为昭明,荤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又《乐记》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
《左传》曰:庄公。有沙驳于莘,(有神,声以接人。莘,虢地。)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沙驳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王从之。内史过往,闻虢请命,反曰:“虢必亡矣。虐于民而听於神。”神居莘,虢公使祝应、宗区、史へ享焉。神赐之土田,史へ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於民;将亡,听於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凉,薄也。为僖二年晋灭下阳传。)
又《宣上》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图画山川奇异之物献之。)贡金九牧,铸鼎像物,(像所图物,著之于鼎。)百物为植蹈,使民知神、奸。(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若,顺也。)螭魅罔两,(螭,山神,兽形。魅,怪物。罔两,水神。)莫能逢之。
又《昭玄》曰: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敢问此何神也?”钟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迁实沉于大夏,主参。由是观之,则实沉,参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
又《昭八》曰:石言于晋魏榆,(魏榆,晋地。)晋侯问於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神或冯焉,(谓有精神凭依石而言。)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ゥ动於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帘则尽,怨ゥ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论语》曰:子不语怪、力、乱、神。(神谓鬼神之事。)
又曰: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鬼神难明,语之尾,故不答。)
《家语》曰:不食者,不世而神。
《国语》曰: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於西阿之下。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公拜稽首。觉,召史へ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舟之侨告其族曰:“众谓虢不久,吾乃今知之。”
又曰:有沙驳於莘。王问内史过曰:“是何故?”对曰:“昔夏之兴,祝融降於崇山;其亡也,回禄信於聆隧。商之兴也,杌次於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鸣於歧山;其衰也,杜伯射王於高阝。(宣王杀杜伯,不辜。后宣王田于囿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拆脊而死。)今则丹朱之神也,虢其亡也。”(贾逵注曰:祝融、回禄,火之神也。杌,鲧也。丹朱,尧子。)
又曰: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於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对曰:“夫惠本而後民归掷昃,民和而後沙驳之福。匠搏惠以小赐,祠以独恭,小赐不咸,民弗归也;独恭不优,神弗福也。”
又曰:夏之衰也,褒人之沙驳,化为二龙,以同於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在,椟而藏之。
又曰:古者民神不杂。(谓司民、司神之官各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沙驳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河图》曰:东方苍帝,神名灵唾况,精为青龙;南方赤帝,神名赤怒,精为朱鸟;中央黄帝,神名含枢纽,其精为麟;西方白帝,神名白招矩,精为白虎;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龙鱼河图》曰:天岁星主德庆,其精下为大社之神;天太白星主兵凶,其精下为雨师之神;天荧惑星主司非,其精下为风怖戤神;天辰星之气司灾,其精下为先农之神;天镇星主得土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
又曰:东方太山君神姓圆名常龙,南方衡山君神姓丹名灵峙,西方华山君神姓浩名郁狩,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中央嵩山君神姓寿名逸群,呼之令人不病。东方太山将军姓唐名臣,南方霍山将军姓朱名丹,西岳华阴将军姓邹名尚,北岳恒山将军姓莫名惠,中岳嵩高山将军姓石名玄,恒存之,却百邪。东海君姓冯名修青,夫人姓朱名隐娥;南海君姓视名赤,夫人姓翳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大名丘百,夫人姓灵名素兰;北海君姓禹名帐里,夫人姓结名连翘;河伯姓公名子,夫人姓冯名夷君。有四海河神名,并可请之,呼之却鬼气。
又曰:神名寿长,耳神名娇女,目神名珠映,鼻神名勇卢,齿神名丹朱。夜卧三呼之,有患亦便呼之九过,恶鬼自却。
《史记》曰:赵襄子为智伯所败,走奔晋阳。原过从後,至於王泽。见三神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与原过竹二节,节莫通,曰:“为我以是遗赵无恤。”原过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无恤,余霍太山之阳侯,天使也。三月丙戌,余将使汝反灭智氏,汝亦立我百邑,余将赐汝林胡之地。”襄子再拜受,如三神之令,果以丙戍戌灭智氏。
又曰: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又曰:始皇西南渡淮死戤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椿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尧女舜之撇,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树,赭其山。
《汉书》曰:高祖夜径泽中,有大蛇当迳,乃前拔剑斩蛇。後人来至蛇所,见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赤帝子斩之。”因忽不见。
又曰:张良常游下邳圯上,有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道下,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因取之。父笑而去,良殊大惊。父去里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良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後,何也?後五日复会,早来。”良半夜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当为王者师矣。後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城下,黄石即我矣。”视其书,即《太公兵法》也。
又《郊祠志》曰:秦文公九年,获若石云,于陈苍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常以夜,辉若流星,从东方来集于祠城,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
又曰:始皇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阴主,五曰阳主,六曰日主,七曰月主,八曰誓时主。
又曰: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祠。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氏馆。(音蹄。)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平原君亦往祠之,其後子孙以尊显。
又曰:亳人缪忌奏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谓青帝灵唾况,赤帝赤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矩,黑帝叶光纪也。)
又曰: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於是上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神君最贵者曰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共具,以礼神君。所言,上使受书,其名曰画法。其所言,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又曰:公孙卿言见神人端愠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於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端愠。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
又曰:祠神人於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师古曰:如有神景像,向祠坐而拜也。)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谴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又曰:谷永说成帝曰:“昔周史苌弘欲以鬼神之术辅导灵王会朝诸侯,而周愈微,诸侯叛;楚怀脱小祭祠,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秦始皇并天下,甘心於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童女,入海求神彩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
《汉书》曰:文帝思贾谊,徵之。至,入见,上方受礻喜,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植稻,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
《後汉书》曰:光武渡呼沱河,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光武即驰赴之。
又曰:何敞祖父比干,字少卿,经明行修,为汝阴县狱吏,决卜平,活数千人,淮汝号曰何公。征和三年三月,天大阴,而比干在家,日中,梦槛弩客。车骑满门,觉以语妻。语未竟,而门有老妪八十馀,头白,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沾渍。雨止,遂谓比干曰:“公有阴德,今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长九寸,凡九百九十枚,以授比干,曰:“子孙佩印绶者如此算。”比干年五十八,有六男,又生三子。本始玄年,自汝阴徙平陵,代为名族。
又曰: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常腊日晨炊,见灶神形见,(《杂五行书》曰:灶神,长衣黄衣,夜被发从灶中出,知其名,呼之,而可除凶恶。)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祠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陛甓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孙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腊日祠灶而荐黄羊焉。
又曰:班超至于置,王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斩其首以送广德。
《吴志》曰: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语言饮食与人尾,然不见其形。又一婢名绩纺。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表随崇俱出,丝鳃山川,辄遣婢与其神相闻。表至,权於仓龙门外为立第舍。表说水旱小事,往往有验。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王猛,北海人。少贫贱,常至洛阳货畚。有一人於市买其畚,而云:“无直。家近在此,可随我取利。”猛随去,行不觉远,而忽至深山中。此人语猛。“且住树下,当先启道君来。”须臾,猛进,见一公踞床头,须悉白,侍从十许人。有一人引猛,云:“阁司马公可进。”猛因拜老公,公曰:“王公何缘拜?”即什刀偿畚直,遣人送猛出。既顾视,乃嵩山也。
《晋书》曰:符坚入寇,会稽王道子以威仪鼓吹求於锺山之神,奉以相国之号。及坚至寿春,望八公山,草木皆类人形。若有力焉。
《後魏书》曰:初,圣武皇帝常率数万骑田於山泽,倏见辎自天而下。既至,见美人,侍卫甚盛。帝异而问之,对曰:“我,天帝女,受命相偶。”遂同寝宿。旦请还,曰:“明年周时复会此。”言终而别,去如风雨。及周岁,前所田处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杆君之子也。善养视之,子孙相承,当世为帝。”语讫而去。子即世祖也。
又曰:段晖师事欧阳汤,汤甚器袄戤。有童子与晖同志。後二年,童子辞归,从晖请马。晖戏作木马与之,童子甚悦,谢晖曰:“吾太山府君子,奉敕游学。匠搏喻彘,烦子厚赠,尾报德。子後位至常伯封侯,非报也。且以为好。”言终乘木马腾空而去。晖乃自知必将贵也。
卷八百八十二 神鬼部二
神下
《北史》曰:神武以高昂为西道大都督,径趣商洛。昂渡河,祭河伯曰:“河伯,死晷之神;高敖曹,地上之虎。”
《齐书》曰:义乡县长风庙神姓邓,先经为县令,死遂发灵。周山图启乞加神位辅国将军。上曰:“足狗肉便了事,何用阶级?”
《齐书》曰:李安民为吴兴太守,郡有项羽神,护郡厅事。太守到郡,必须祠以轭下牛。安民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履上厅事,又於上设八关斋。俄而牛死,安民寻卒。世以神为祟。
《梁书》曰:王神念为青州刺史,性刚正,所更州郡,必禁止淫祠。时东北有石鹿山,临海,先有神庙,神念至,便令毁撤神影,坏屋舍坐。栋上有一大蛇,长丈馀,入海水。时阴子春为东莞太守,梦人通名诣子春云:“有人见苦,被坏宅舍,既无所托,钦君厚德,欲憩此境。”钟春心密记之。经二日而知之,甚惊,以为前所梦神,因办牲醑,请召安致一处。数日,复梦一朱衣人相闻辞谢云:“得君厚惠,当以一州相报。”钟春心喜,供事弥勤。经月馀,魏欲袭朐山,间谍前知,子春设伏摧破之。授南青州刺史。
又曰:萧猷封临汝侯,为吴兴郡守。性倜傥,与楚王庙沙不饮至一斛。每酹祠,尽欢极醉,神亦有酒色。所祷必从。後为益州刺史,时较恤人齐苟儿反,猷乃遥祷请救。是日有田老逢一骑,络铁,从东方来,问去城几里,曰百四十。时日已晡,骑举槊曰:“後人来,可令之疾马,欲及日破贼。”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过请饮,田老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当此时,庙中请祈无验。十馀日,乃见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者。是日,猷大破苟儿。
《唐书》曰:高祖义师次灵石县,隋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继。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曰:“余为霍山神使谒唐皇帝,曰:八月雨止路出,霍邑东南,吾当济师。”高祖曰:“杆神不欺赵无恤,宁负我哉?”
又曰:初,薛延陀之将败也,有一客乞食於主人。主人引入帐,令妻具馔。其妻顾视客,乃狼头人也。妻告邻人共视之,狼头人已食主人而去。相与逐之,止郁督军山,见二人,追者告其故,二人曰:“我则神人也。薛延陀当灭,我来取之。”追者惧而退走。延陀竟败於郁督军山。
《老子》曰:神得一以灵;神尾灵,将恐歇。
《庄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吸风饮露。乘□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是前人乎?”煮右对曰:“不见也。”公曰:“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今者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衣,走马前疾。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岂有人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衣,示前有水也;右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曰:“赣左方涉,其深及冠,从右方涉,其深至膝。已涉,其大济。”桓公坐拜管仲之马前,曰:“仲父之圣至若此,寡人之罪也久矣。”
《墨子》曰:郑缪公处于庙,有神入门,身鸟素服,曰:“帝飨汝明德,使锡汝寿十年有九。”公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勾芒。”
《韩子》曰:齐人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不识与之遇乎?请使王遇之。”乃为坛场大死戤上,而与王立焉。有间,大鱼动,因曰:“杆河伯也。”
《随巢子》曰:昔三苗大乱,天命殛之,夏后受之。大沙驳而富也,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四方归之,辟地以王。
《山海经》曰:丰山有神,耕父处之,常游清冷之渊,出入有光。(清冷水在西鄂县山上,有祠,水赤有光。)
又曰:昆仑山神陆吾,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
又曰:西北海外章尾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色,身长千里,其眠乃晦,其视乃明。(视为昼,眠为夜。)雨风是谒,(能请风雨。)是烛九阴,是谓烛龙。(《诗含神雾》曰:天不足西北,尾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照天门中。)
又曰:蚩尤作毙薷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于冀州之野。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魃止雨,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故所居不雨。
《黄庭内景经》曰: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神苍华字太玄,脑神净赠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
又曰:心神丹玄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曜字威明。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
《太公金匮》曰:武王都洛邑,未成,阴寒雨雪十馀日,深丈馀。甲子旦,有五丈夫乘车马从两骑止王门外,欲谒武王。武王将不出见,太公曰:“不可。雪深丈馀而车骑无迹,恐是圣人。”太公乃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五车两骑,曰:“王在内,未有出意。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未知长幼从何起?”两骑曰:“先进南海君,次东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师。”粥既毕,使者具告太公。太公谓武王曰:“前可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耳。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蓐收。请使谒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於殿上,谒者於殿下,门内引祝融进。五沙苍惊,相视而叹。祝融拜,武王曰:“天阴乃远来,何以教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谨来受命。愿敕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
《风俗通》曰:共工之子好远游,死为社神。
又曰:秦昭王伐蜀,令李冰为守。江水有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主者自出钱百万以行槌,冰曰:“不须。吾自有女。”到时职饰其女,当以沉江。冰径上神坐,举酒酹曰:“今得傅九族,江君大神,当见尊颜,相为进酒。”冰先投杯,但澹淡不耗,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拔剑,忽然不见。良久,有苍牛斗於岸。有顷,冰还,谓官属令相助曰:“南向要中正白,是我绶也。”还复斗,主簿刺杀蒲氨面者。江神死,後无复患。
《博物志》曰:太公望为灌坛令。文王梦见妇人当道哭,问其故,曰:“吾太山之神,嫁为西海妇,灌坛令当吾道,不敢以疾风暴雨过也。”梦觉,召太公。三日,果疾风暴雨。
《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桥,喻妪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行。云:石去不寿,神人辄鞭之,皆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又云:始皇於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求与相见。海神答云:“我形丑,约莫图我,乃从石塘三十里相见。”煮右巧人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我约,速去!”始皇转马还,马脚独立,後脚随崩,仅得登岸。脚画者溺於海死。
王韶之《始兴记》曰:氵邕水内有一处曰龙口,甚神明,经过莫敢倨视。舡载什物,置之不守可经月,人及鸟兽无犯者。
《淮地记》曰:案古《岳渎经》云:禹治水,止桐柏山,乃获淮涡水神。(名曰无支祁。)祁善应对言语,辨淮之浅深,源之远近。形若猕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像。禹授之,庚申,遂颈锁大铁,鼻穿金铃,从淮之阴锁龟山之足,淮水乃安流,注于海。
《华阳国志》曰:周灭後,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仿佛若见神。遂水上立祠三所,壅江作崩,穿郫江以行舟舡,又溉灌三郡。於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天下谓之天府也。冰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时青衣有深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会江至南安触山崖,水脉漂荡,破害舟舡。冰乃发卒凿平崖。时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与水神斗。迄今蒙福。
《汉武故事》:上祠太,祭常有光明照长安城,如月光。上以问东方朔:“杆何神也?”朔曰:“杆司命之神,总鬼神者也。”上曰:“祠之能令益寿乎?”对曰:“皇者寿命悬於天,司命无能为也。”
《郡国志》曰:陵州仁寿县有陵井,出盐,井有玉女祠。初,玉女无夫,後每年取一少年,人掷置纠晷,若不释,水即竭。又蜀郡西山有大蟒蛇,吸人,上有祠,号曰西山神。每岁,土人庄严一爬昝祠旁,以为神妻,蛇辄吸。将不尔,即乱伤人。周氏平蜀,许国公宇文贵为益州总管,乃致书为神媒合婚姻,择日设乐,送玉女像以配西山神。自送之後,无复此害。
魏文帝《列异传》曰:袁本初时,有神出河东,号度索君,人共立庙。兖州苏士母疾,往祷,见一人,著白布单衣,高冠,冠似鱼头。度索君曰:“昔卢山共食白李,未久,已三千年,日月易得,使人怅然。”去後,度索君曰:“杆南海君也。”
《搜神记》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常自谓己骨青,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於锺山之下,贼击伤额,因解绶以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吏见子文於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文曰:“我当为此土神也,为吾立祠,不尔,使虫入耳为灾。”吴主谓为妖言,後果有虫入人耳,皆死,医不能治。又云:“不祠我,将有大火。”是岁,数有火灾。吴主患之,封为中都侯,加印绶,立庙,改锺山为蒋山,以表其灵。
《幽明录》曰:晋孝武帝於殿北窗下清暑,忽见一人,著白夹黄练单衣,举身沾湿,自称华林池中死戤神,名曰淋涔君也,若善见待,当相福。时帝饮已醉,取常所佩刀掷之,刀空过无碍。神忿曰:“不以佳事垂接,当令知所以。”居少时而暴崩,皆呼此灵为祸也。
《列异传》曰:费长房能使神。后东海君见葛陂君,淫其夫人,於是房敕系三年,而东海大旱。长房至东海,见其请雨,乃敕葛陂君出之,即大雨。
《异苑》曰:陶侃如厕,见数十人,悉持大杖,有一人单衣平帻,自称後帝,云:君长者,故出相见,三载勿说,富贵莫可言。侃起,遂失所在。有大印作公字,当其秽处。
《世说》曰:吴兴徐长夙与鲍南海有神明之交,欲授以秘术,先谓徐宜有约誓。徐誓以不仕,於是受。常见八大神在侧,能知来见往。才识日异,县乡翕然有美谈。欲用为县主簿,徐心悦之。八神一朝不见七人,馀一人倨傲不如常。徐问其故,答云:“君违誓,不复相为使,身一人留卫耳。”徐乃还,遂退。
宋玉《神女赋》曰:楚襄王与宋玉游於□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状若何?”曰:“晡夕之後,精神恍惚,若有所喜,见一妇人,甚奇异。”王曰:“其状如何?”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不可胜赞。其始来也,烂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灿烂文章。”王曰:“若此,试为寡人赋之。”
王符《论》曰:今妇人不修中馈,休其蚕织,而起学巫祝鼓舞,事神,以欺诬细人,荧惑百姓。妻女羸弱疾病之家,怀忧愤愤,易为恐惧。至使奔走失时,去离正宅,增重祸祟。至於死亡而不知巫所败误,反恨事神之晚。
陈思王《洛神赋》曰: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睹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巡!”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植滴月,飘扬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余情悦其淑美,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欣,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光达,解玉佩以要之。”
卷八百八十三 神鬼部三
鬼上
《易》曰:鬼神害盈而福谦。
又曰: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槛屙盈车,吁可怪也。)
《左传□庄公》曰:齐侯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见大豕,而从者见彭生,皆妖鬼。)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
又《僖公》曰:晋侯改葬共太子。秋,狐突下国,遇太子,太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於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祠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祠非族。君祠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祠,君其图之!”君曰:“诺。吾交源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於韩。”
又《文上》曰:有事於太庙,跻僖公,逆祠也。於是夏父弗忌为宗伯,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後小,顺也。”君子以为失礼。
又《绪瀚》曰: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是必灭若敖氏矣。”及将死,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又《绪瀚》曰:初,魏武子有樵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掷晡命,余是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