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28 页/共 737 页

《续搜神记》曰:聂友,豫章新滏人。少时贫,常夜照见一白鹿,射中之。明寻踪,血既尽,不知所在。且已饥极,便卧一梓树下。仰见箭着树枝,视之,乃是昨射箭。怪其如此,於是还家赍粮,命子侄持斧以伐之。树微有血,遂裁截为板二枚,牵着陂塘中。板常沉没,然时复浮出,辄家有吉庆。每欲致宾客,辄乘此板。於中流欲没,客大惧。聂君呵之,还复浮出。仕宦大如意,位至丹阳太守。在郡经时,外司白云:“涛入石头,聂然。”聂君以陂塘中板来耳,视之果然。聂君以板来必有意,即解职归家。下船便闭户,二板挟两边,一日至豫章。自尔之後,板出,便反有凶祸,家大坎坷。 《幽明录》曰:义熙中,江乘聂湖忽有一板,广数尺,长二丈馀,恒停在此,川溪采菱及捕鱼者,资此以自济。後有数人,共乘板入湖,试以刀斫,即有血出。板乃没,数人溺死。 瓦 《古史考》曰:夏世昆吾氏作屋瓦。 《礼》曰: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史记》曰:秦攻韩,军於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 《汉书》曰:霍禹第,巷端人见禹居堂屋上,撒瓦投地,就视亡有,大怪之。举家忧愁,未几被诛。 《续汉书》曰:董卓作乱,烧南北宫,洛阳城无只瓦尺木。 《吴时外国传》曰:大秦国以水精为瓦。 《晋起居注》曰:成都王讨长沙王,使陆机都督三十七万众,围洛阳四匝。夜鼓噪,京师屋瓦皆裂。 《晋中兴书》曰:泰宁元年五月,大回风吹刘曜太庙瓦垣外数十步。其栾梁拱梧无离者,瓦亦不毁。曜素服五月,缮治之。 《淮南子》曰:以磁石之能运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汉武故事》曰: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为瓦,而淳漆其外,四门并如之。 《语林》曰:晋张载字孟阳,甚丑。每出,为小儿掷瓦盈车。 葛洪《神仙传》曰:孙博者,河东人也。有藏人亡奴在军中者,因以求之,不得。博语奴主曰:“吾为卿烧其营舍,奴出走,卿但谛伺取之。”於是博以一赤瓦掷之,须臾火起张天,奴果出走而得之。博乃以青瓦掷之,火即灭。屋舍百物向已焦燃者,悉复如故。 《灵鬼志》曰:有士人姓邹,坐斋中,忽有一人通刺诣之,题刺云“舒甄仲”。既去,疑其非人,寻其刺,曰:“吾知之矣,是予舍西土瓦中人耳!”便往,令人将铧掘之,果於瓦器中得桐人,长尺馀。 《管子》曰:栋桡不胜任,则屋覆,而人不怨者,其理然也。弱子,慈母之所爱也,不以其理而下瓦,则慈母笞之。故其理动者,虽覆屋不为怨;不以其理动者,下瓦必笞。 《庄子》曰:师旷为晋平公作清角。一奏,有□从西北起。再奏,大雨大风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平公惧,伏於室内。 《抱朴子》曰:土半瓦,不可救饥。 砖 《尔雅》曰:瓴谓之甓。(砖也,今江东呼甓。甓,音蒲历切。) 《古史考》曰:乌曹氏作砖。 《魏略》曰:扈累独居道侧,以砖为障,施一厨床,食宿其中。 《晋书》曰:吴兴吴陆经疫疠,死者十三。在青惟逵夫妻,家贫,冬无被裤,昼佣赁,夜还烧砖伐木。期年中成七墓,葬十二丧。 《宋书》曰:范晔,字蔚宗。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 郑缉之《东阳记》曰:独公冢。在县东八十里,有冢临溪,其砖文曰:“筮言吉,龟言凶,三百年,堕水中。”义熙中,冢犹半在。自後,稍已崩尽。 《续搜神记》曰:顺阳范启,母丧当葬。前母墓在顺阳,往迎之。既至,而坟垄杂沓,难可识别,不知何许。袁彦仁时为豫州,往看之,因云:“闻有一人见鬼。”范即如言,令物色觅之,云:“此墓中一人,衣服颜状如之。”即开墓棺,物皆烂,冢中灰壤深尺馀。意甚疑,试令人以足拨灰中土,冀得旧物。果得一砖,铭云“顺阳范坚之妻”,然後信之。 《述异记》曰:豫章胡兹,家在郡治。宋泰始四年,空中忽有故冢墓砖、青苔、石灰着之盖然,掷其母前,其数或五三俱至。举家惊惧,然终不中人,旬日乃止。 《语林》曰:陶太尉既作广州,优游无事,常朝自运甓於斋外,暮运於斋内。人问之,陶曰:“吾方致力中原,恐为尔优游,不复堪事。” 堑 《东观汉记》曰:周纡,字文通。为渤海太守,坐事免。家贫,身筑堑以自给食。 刍茭 《书》曰:峙乃刍茭,亡敢弗多。 《诗》曰: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礼》曰:以足蹙路马刍,有诛。 《声类》曰:茭,乾刍也。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赵壹《娱邪赋》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惠化为刍。 垩 《礼》曰:在垩室之中,不与坐焉。 《山海经》曰:慈聋之山,其中有大谷,是多白墨、青垩。(谓有杂色之垩。) 《太公六韬》曰:昔帝尧王天下,上世谓贤君其治,则宫恒室屋不垩也。 《庄子》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而不失容。 竿 《诗》曰:{翟}々竹竿,以钓于淇。({翟}々,长而杀也。) 《说文》曰:竿,竹挺也。 《汉书》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音竭,负也。) 《续汉书》曰:高凤,字文通,南阳人。妻将之田,曝麦於庭,令凤护鸡。忽然天暴风大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 《博物志》曰:詹何以独茧之丝为纶,芒针为钩,荆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渊。 《庄子》曰:楚王聘庄周於濮水之上,庄子持竿不顾。 钩 《史记》曰:桀有力,能伸钩索铁。 《搜神记》曰:京兆长安有张氏,昼独处室,有鸠自外入,止前床。张氏恶之,披怀而祝曰:“鸠,尔来为我祸耶?飞上承尘!为我福耶?来入我怀!”鸠翻入怀。以手探之,则不知鸠之所在,而得一金钩焉,遂宝之。自是之後,子孙昌盛,资财万倍。蜀贾客至长安中,闻之,乃厚赂内婢,婢窃钩以与客。张氏既失钩,渐贫死丧。而蜀客亦数罹穷厄,不为己利。或告之:“天命也,不可以力求。”於是赍钩以返张氏,张氏复昌。故关西称张氏钩。 《风俗通》曰:顺帝时,京师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乃封侯。” 张衡赋曰: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敝死},贪饵吞钩。 钉 《魏略》曰:晋宣王讨王陵,陵自知罪重,试索棺钉,以观太傅意。太傅给之,陵夜呼掾属,与诀曰:“行年八十,身名并灭!”遂自杀。 盛弘之《荆州记》曰:冠军县东,有魏征南司马张詹墓,元嘉初尚俨然。六年,民饥,始被发,金银朱漆之器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薄帘,以金钉钉之。 杨龙骧《洛阳记》曰:石牛一头,在城西北九重里。耆旧传说:往者石虎当襄国,石牛夜唤,声三十里。事奏虎,虎遣人打落牛两耳及尾,以铁钉钉四脚,今现存。 《抱朴子》曰:吴有赵炳,以大钉钉柱,入尺许,以气力吹之,即钉跃出,如弩箭之发。 钅 《广雅》曰:钅集(音集)谓之钅。(弋涉切。) 《说文》曰:钅集,钅也。 砺 《诗》曰:周道如砥。 《书》曰:扬州,厥贡砺砥。(砥细于砺,皆磨石也。) 又曰:若金用汝作砺。 《史记》曰:封爵之誓曰:“黄河如带,太山如砺。”(言河山如带、砺,国乃绝耳。) 蔡邕《劝学》曰: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砺,就其锋芒。 《魏志》曰:杀幽州牧刘虞,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以己当之,乃筑京固守,积三万斛。 《广志》曰:砺石出首阳山,有紫、白、彩色。出南昌者最善,今武库有数枚,治御刀。 《山海经》曰:高梁之山多砥砺。 《尸子》曰:铁使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勿加砥砺,则以刺不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刺也无前,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砥砺也。 卷七百六十八 舟部一 叙舟上 《释名》曰:船,循水而行。 又曰:舟,言周流也。船上屋曰庐,象舍也。其上重屋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又在其上曰雀室,於中候望,若鸟雀之警视也。 又曰:舟名青翰、千翼、赤马,亦名首。 《说文》曰:船,从舟,从铅省声。艘,船总名也。(艘,音骚。) 《易》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诗》曰:彼柏舟,在彼中河。(舟在河中,犹妇人在夫家,是其常处。) 又曰:二子乘舟,(二子,、寿。)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又曰: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杨,木也。舟之泛浮随所载。)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书》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所载者四,其一曰水乘舟。) 又曰: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 《礼》曰:季春之月,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郑玄曰:舟官覆反舟者,备倾漏也。蔡邕《章句》曰:备谓戢棹绋绠维引之具。) 《左传》曰: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又曰: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输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泛谓水运入河汾也。) 又曰:秦伯伐晋,孟明济河焚舟,(示必死也。)取王宫及郊。(王宫、郊,皆晋地。)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茅津,在河东大阳县西。封,埋藏。) 又曰:楚败吴师,获其舟馀皇。(馀皇,舟名。) 又曰:晋、楚将战,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也。 《春秋潜潭巴》曰:泽浮舟,天子以亡为忧。(宋均注曰:潭,无底之泽,今浮舟,言阴盛之耳。) 《论语》曰:南宫适问於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尔雅》曰:舫,舟也。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付。(郭璞注曰:造,比船为桥也。维,连四船也。方,并两船也。特,单船也。付,编木以渡也。) 《广雅》曰:监,大船也。舫、旁,船也。蒙冲、め、(步典切。)句、(音钩)鹿、(音鹿)舸,(古可切。)ノ、(音洪)艇、(音挺)艋,(音猛)舟也。 《家语》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君危。 《战国策》曰:或谓公叔曰:“乘舟,舟漏而不塞,则舟沉矣;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今公自以辩於薛公而轻秦,是漏舟而轻阳侯之波也。愿公察之。” 《帝王世纪》曰:昭王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中流胶船解,王没于水。 《史记》曰:项羽欲东渡乌江,(瓒曰:牛渚。)乌江亭长舣船待,(徐广曰:羲音仪。る案,应劭曰:羲,正也。孟康曰:羲,音蚁,附也,附船著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羲也。)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及为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吾不忍杀之,以赐公。” 又曰:韩信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虏魏王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