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09 页/共 737 页

《荆州记》曰:陆凯与范晔为友,江南寄梅花一枝,来诸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奉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得,聊赠一枝春。” 虞预《会稽典录》曰:盛宪,字孝章。初为台郎,常出游,逢一童子,容貌非常。宪怪而问之,是鲁国孔融,年十馀岁。宪下车执融手,载以归舍,与融谈宴,结为兄弟。升堂拜母曰:“可贺宪母,昔有宪,宪今有弟。” 又曰:卓恕,字公行,上虞上也。与人期约,虽遭暴风疾雨,无不至者。尝从建邺辞太傅诸葛恪,恪问:“何当复来?”恕答曰:“某日当复亲牿拢”至是日,恪停食候恕。至时,宾客会者皆以为稽,建邺相去千馀里,道隔江湖,岂得如期。须臾,恕至,一坐尽惊。 又曰:贺劭,字兴伯,山阴人也。为人美姿容,动静有常,与人交,久而敬之。 又曰:虞伦,字孝绪,馀姚人也。与骆瑗为弹冠之友。 《吴录》曰:步骘与卫於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傅。 《三辅决录》曰:游殷为胡轸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与殷同岁相善,为缌麻三月。 赵歧《三辅决录》曰:蒋诩,字玄卿。舍中三径,惟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雅廉逃名之士。 《华阳国志》曰:洛阳庆鸿,慷慨好义,廉范与为刎颈之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後有庆、廉。” 《陈留志》曰:韦庾,字宣明,襄邑人也。常居园中,故世谓之园公。与河内轵人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为友,皆修道洁己,非义不践。当秦末避代入商洛山,隐居自娱。 《竹林七贤论》曰:嵇康,字叔夜,与东平吕安少相知友,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 又曰:山涛与阮籍、嵇康皆一面契若金兰。涛妻韩氏尝问涛,涛曰:“吾当年可为交者,惟二人而已。” 崔豹《古今注》曰:郑弘行宦京洛,未至,夜宿一ヂ。(如过、如绿二切。河边地也。)於是逢旧友四人,四顾荒郊,村落绝远,酤酒无处,情抱不申。仍各以钱投水中,依评共饮,尽夕酣畅,皆得大醉。因名“沉酿川”。 刘向《说苑》曰: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於太山。锺子期听之,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听之,曰:“善哉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子屏琴绝弦,终身不鼓,以为时无足为鼓琴者。 《说苑》曰:魏文侯叹田子方曰:“自友子方也,君臣益亲,百姓益附,吾是以知交士之功焉。” 《世说》曰:山公与嵇、阮契若金兰,山公妻韩氏,觉二人异於常,欲窥之。他日,二人来,妻窃窥之,公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及耳。”公曰:“伊辈亦当以我为胜。” 又曰:华歆与管宁、邴原相友,曾共锄园得金,宁以锄挥之,与瓦砾无异,歆捉而掷之。 又曰: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巨伯不忍去,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并空,汝何男子,轻大军而敢独止!”巨伯曰:“有友人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之命。”贼知其贤,自相谓言:“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疾促军而还,一郡并全。 又曰: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戴渊与年少掠之。渊在岸上据胡床指挥,左右皆得其宜。渊既有风标锋颍,虽处鄙事,神气独异於众。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渊便流涕投剑归机,辞属非常。机弥重之,便与定交,咋笔荐焉。 又曰:夏侯称,字义权。年十六,与文帝为布衣之交。每宴,气凌一座,辩士不能答,代之高者多从之游。 又曰:支道林,丧法庆之後,精神殒丧,风味转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於野人,牙生辍弦於锺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後一年,支遂亦陨。 又曰: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傅醉呼王为小子。王曰:“亡祖长史与简文帝为布衣之交,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杨松《谈薮》曰:太原孙伯翳放情物外,栖志丘壑,与王令君高范将军□为莫逆之交。 《琴操》曰:《三士泅路者,其思革子之所作也。其思革子、户文子、叔衍子三人相与为友,闻楚成王贤好士,三人俱往见之,於豪岩之间,卒逢飘风暴雨,俱伏於空柳之下,衣寒粮乏,度不俱祸拢三人相视叹曰:“与其饥寒俱死,岂若并衣粮於一哉!”二子以革子为贤,推衣与之。革子曰:“生则同乐,死则共之。”固辞。二子曰:“吾相与犹左右手也。左伤则右救,右伤则左劳,子不我受,俱死无名,可痛乎!”於是革子受之,二子遂冻饿而死。其思革子揭衣粮而去,往见楚王。王知其贤,用旨酒嘉肴设钟鼓乐之。革子有忧悲之色,楚王乃推樽罢乐,升琴而进之。其思革子援琴而鼓,作相与别散之志。 《孙楚牵招碑》曰:初,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有横波截流、付翼横飞之志。俄而委质於太祖,备遂鼎足於蜀汉。所交非常,为时所忌,每自酌损乎季孟之间。 蔡邕《真定直父碑》曰:其接友也,审辩真伪,明于知人。度终始而後交,情不疏而貌亲。 夏侯湛《鲍叔像赞》曰:鲍子,式昭德音。绸缪陈仲,二人同心。厥芳犹兰,其坚如金。遥遥景迹,君子攸钦。 周祗《执友箴》曰:人亦可言,贵则易交。利重太山,道轻鸿毛。久而益敬,见之晏平。霜雪既至,劲柏冬青。 卷四百一十 人事部五十一 交友五 《傅与张叔威书》曰:吾与足下,义结纨素,恩比同生。 《东方朔与公孙弘书》曰:爵禄不相责以礼,同类之游不以远近为故。东门先生居蓬户空穴之中,魏公子一朝以百骑造之。吕望未尝与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让以天下半。大丈夫相知,何必接尘而游,垂齐年哉! 《张奥与延柿裴书》曰:吾与柿裴剖心相知,岂以流言相猜耶! 曹植《离友诗》曰: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腾驾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 郭璞《赠温峤诗》曰: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尔臭味,异本同岑。言以忘得,交以淡成。 谢《赠友人诗》曰:芳洲有杜若,可以订佳期。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 陆亻垂《赠京邑僚友诗》曰:时逢世道泰,骞足步高衢。江间寒事早,夜露伤秋草。心属姑苏台,目送邯郸道。丽垄郭或同舟,潘、夏时方驾。欢娱终美景,敷文永清夜。捉膝岂异人,戚戚皆明娅。 萧钧《晚景游泛怀友诗》曰:龙门低御沟,凤辖转芳州。□峰初辩夏,麦气早迎秋。山翠馀烟积,川平晚照收。浪随文转,波逐彩鸳浮。风花轻未落,岩泉咽不流。一辞金谷菀,空想竹林游。 潘岳诗曰: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古善哉行》曰: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忘寝与餐。□□□□□□请交不许□□。 《後汉书》曰:侯霸欲友王丹,霸子见丹下车拜,丹答拜。霸子曰:“大人方愿交欢,奈何拜小子?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又曰:张霸迁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戚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逡巡不答。众笑其不识世务。 《魏志》曰: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就刺史温恢交胡质,质辞以疾。辽出遇质曰:“仆安意於君,何以相孤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多取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辍於口,今以睚眦之恨,反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辽感其言,复与周平。 《蜀志》曰:刘巴,字子初。《零陵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飞虽实武人,爱慕足下。足下虽天爵素高,宜少降意。巴曰: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 《晋书》曰:解系,字少连,济南人也。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有声誉。时荀勖门宗弘盛,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曰:“我与君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勖父子大惭。 《梁书》曰:庾诜,字彦实,新野人也。性纯夷简,罕所游狎。河东柳恽欲与之交,拒而不许。 《齐春秋》曰:王僧,字宗,亭然独立,不交当代名士。王思远之徒托意请交,并不降意。自天子及侯伯,未尝与一人游焉。 嵇康《高士传》曰:井丹,字太春,扶风人也。博学,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太春”。未尝书刺候谒人。梁松请友,丹不肯见。後遂隐遁。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严遵,字君平,蜀人也。扬雄少从之游,数称其德。李温为益州牧,喜曰:“吾得君平为从事矣。”雄曰:“可备礼与相见,其人不可屈也。”王凤请交,不许,叹曰:“益我财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时人服之。 《世说》曰:何晏、邓、夏侯太初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邓、何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名利,而内无关。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哉?”後皆如其言。 又曰:南阳宗世林与魏武同时,而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甚存。” 世交 《後汉书》曰:孔僖,字仲和,鲁人也。祖父建少游长安,与崔篆仕王莽,为建新大尹。僖与崔篆、孙る复相友善焉。 《晋书》曰:咸宁初,有司奏何劭及兄遵等受故袁毅货,虽经赦宥,宜皆禁止。事下廷尉,诏曰:“太保与毅有累世之交,遵等所取善薄,一皆置之。” 父子交 《左传□襄二十六年》曰:初,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声子,子朝之子也。伍举出奔郑,将遂奔晋。声子时如晋,遇之於郑郊,班荆相与食。(班,布也。布荆坐地,朋友世亲也。) 《魏书》曰:陈群,字长文,通达有识度,其所交皆父党也。鲁国孔融与群父纪友,又与群交。 王隐《晋书》曰:王戎随父浑在郎舍,时阮籍亦为郎。每诣浑,辄云:“与卿语不如阿戎谈。”戎时年十五,籍乃交焉。 《北齐书》曰:陆昂,字□驹,洛阳人也。父子璋,魏中书监。昂为河间邢劭所赏。邢又与子璋交游,尝谓子璋云:“吾以卿老蚌复出明珠。” 《高士传》曰:班嗣在京师,家有赐书,内足於财,父党杨子□已下莫不造门。 《唐书》曰:郗士美,字和夫。少好学,善记览。父友颜真卿、萧颍士辈,尝与之讨论经傅,应对如流。既而相谓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 《汝南先贤传》曰:薛勤,字恭祖,仕郡为功曹。陈仲举时年十五,为父赍书诣勤。勤顾而察之,明日造焉。仲举父出迓勤,勤曰:“足下有不凡子,吾来候之,不从卿也。”言义尽日。 《道学论》曰:许迈,字叔玄。清虚接真,遐栖世表,志在往而不返,故自改名“远游”。与王右军父子为世外之交。王亦辞荣,好养生之事,每造远游,未尝不弥日忘返。 束《吊萧孟恩文》曰:东海萧惠,字孟恩者,父昔为御史,与先君同僚。孟恩及,旦夕同游,分义早著。孟恩夫妇皆亡,门无立嗣。时有伯父、从兄之忧,未获自往,致文一篇,以吊其魂。 绝交 《毛诗□谷风》曰:《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 又曰:伐木废,则朋友缺矣。 《史记》曰:相国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 又曰:越石父贤,在于缧绁之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门。久之,石父请绝。晏子忄矍然,摄衣冠谢曰:“晏虽不仁,免子於厄,何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於不智己而伸於智己者。方吾在缧绁之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而赎我者,是智己;智己而无礼,固不如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汉书》曰: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 又曰:萧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人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二十馀为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举援,後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於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後有隙,不能终,故世以友为难也。 范晔《後汉书》曰:许劭,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劭邑人李达,杜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有隙。 《东观汉记》曰:梁鸿初与京邑萧友善约不为陪臣,及友善为郡吏,鸿以书责之而去。 又曰:王良,字仲子,东海人。少清高。为司徒司直。以病归,一岁复徵,至荥阳,疾笃,不任进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遂拒之。良惭,自後连征,辄称疾。 《魏志□锺会传》曰:王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友善,黎夺其黄门郎,於是恨黎,与融亦不终。 又曰:管宁与华歆同学,歆闻车马声出门,宁割席曰:“子非吾友也!” 徐广《晋记》曰:相国掾魏讽有盛名,同郡任览与讽友善。郑袤谓览曰:“讽奸雄,必以祸终,子宜绝之。”後讽果败。 《北齐书》曰:初,刘逖与祖班以文义相得,结陈、雷之契,又为弟俊聘班之女。将免魏彦深等也,以告逖,仍付密启,令其奏闻。彦深等颇知之,先自申理,班由是疑逖告其所为。及班被出,逖遂遣弟离婚,其轻交易绝如此。 《唐书》曰:韦澳,贯之之子也。大和六年擢进士第。兄温与御史中丞高玄裕友善,温请用澳为御史,谓澳曰:“高二十九持宪纲,欲与汝相面,汝必得御史。”澳不答。温曰:“高君端士,汝不可轻。”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终不诣玄裕之门。 袁淑真《隐士传》曰:冠者,或曰楚人也。隐居山林,衣弊履穿,以为冠,莫测其名。因服成号,著书言道家事,冯爰尝师事焉。爰後显於赵。冠子惧其荐已也,乃与爰绝焉。 《新序》曰:吴有士张胥鄙、谭夫吾前交而後绝。张胥鄙有罪,拘将死,谭夫吾合徒取之,出,於道而後知其夫吾。辍行而辞曰:“吾义不同子,故前交而後绝。吾闻之,君子不以安肆志,不为危易行。吾今从子,是安则肆志,危则易行也。吾因子而生,不若反拘而死。”阖庐闻之,命吏释之。胥鄙辞曰:“吾义不同於谭夫吾,故不受其任矣。今利以是出,诚以谭夫吾故免也。”遂触墙而死。谭夫吾闻之,曰:“致任而不受,佞也;不知而出之,愚也。佞不可以接上,愚不可以事君,吾行虚矣。人恶以吾力生,吾亦耻以此立於世。”乃绝颈而死。 後汉朱公叔《绝交论》曰:世之务交游也,甚矣!不于业,不忌于君,犯礼以追之,背公以从之,事替义退,公轻私重。 刘孝标《广绝交论》曰:骋黄马之剧谈,纵碧鸡之雄辩。於是有弱冠王孙、绮纨公子,道不挂於通人,声未遒於□阁。是曰“谈交”。鱼以泉涸而煦沫,鸟因将死而鸣哀。断金由於湫隘,刎颈起於苫盖,是曰“穷交”。驰骛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纩。衡所以揣其轻重,纩所以属其鼻息。若衡不能举,纩不能飞,虽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视若游尘,遇如土梗。近世有乐安、任,见一善则盱冲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於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於是冠盖辐凑,衣裳□合,辎击彗,坐客恒满。及瞑目东越,归骸洛浦。む帐犹悬,门罕渍酒之彦;坟未宿草,野绝动轮之宾。藐是诸孤,朝不谋夕。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曾无羊舌下泣之仁,宁慕后阝成分宅之德。太行孟门,岂云崭绝。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独立高山之顶,欢与麋鹿同群。 袁峤《与褚左军解交书》曰:皇太后践登正祚,临御皇朝,将军之於国,外姓之太上皇也。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後而臭味同归。平昔之交,礼与数而降;箕踞之欣,随位事而替。虽欲虚咏,濠肆脱落,仪制其能得乎? 稽康《与山涛绝交书》曰: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以为轮,曲者不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材,令得其所。不可自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今但愿守陋巷,教子孙,时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卷四百一十一 人事部五十二 孝感 《孝经左契》曰:玄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大孽消灭,□景出游。 《孝经援神契》曰:庶人孝则木泽茂,浮珍舒恪草,秀水出神鱼。(此庶人谓有德不仕,若曾子之孝,千里感母,能使其域致珍也。) 《东观汉记》曰:明帝,光武弟四子,阴后所生。即祚,长思远慕,至逾年,乃率诸王侯公主、外戚、郡国计吏上陵,如会殿前礼。正月,上谒原陵,梦先帝太后如平生,亲率百官上陵,其日降甘露,积於树,百官取以荐。会毕,上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恸悲涕,令易脂泽妆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又曰: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遭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云行学,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於舍侧,味如江水,井旦出鲤鱼一双。 谢承《後汉书》曰:方储,字圣明,丹阳歙人。幼丧父,事母。母终,自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白兔游其下。 《魏略》曰:程坚,字谋角,南阳人。居贫,以磨镜给养。母丧,哀号。枥下有马,每闻坚哭辄泪出,暂辍刍草。 《晋书》曰:王祥,性至孝。继母朱氏不慈,犹令除扫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冠不解。母令守奈实,每风雨至,抱树而立。母又思黄雀炙,忽有十数黄雀飞入幕,以供母食。又母冬月欲食生鱼,祥脱衣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乡里以为孝感所致。 又曰:吴隐之,字处默。年十岁,丁父忧,每号哭,行人为流涕。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号哭之时,有双鹤警叫,及祥练之夕,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孝感所致。 《晋中兴书》曰:何琦,字万伦。遭母忧,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役,计无从出,乃匍匐棺所号哭而已。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乃免。 又曰:乌程吴达往经饥馑,父母兄嫂及群从小幼之亲,十有三人。达病笃。邻里咸苇裹衣而埋之,亲属皆尽,存者惟达夫妇而已。家徒四壁,昼则佣赁,夜还烧砖伐木。夜在山中屡遇虎,虎下道避之。夫妻勤苦,期年中成七墓十二棺,邻里嘉上其志义,葬日悉出助之。太守张崇之义其志行,加羔雁之礼,命补功曹吏。达以门寒,固辞不就。 萧子显《齐书》曰:永兴王氏女,年五岁得毒病,两目皆盲。性至孝。年三十父死,临尸一叫,眼皆血出,小妹娥舐其血,左目即开。时人称为孝感。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刘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殷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收泪视地,见有堇生焉,得斛馀而归。食而不减,至堇生乃尽。其夜梦人谓殷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锺焉。铭曰:“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自是食之,七年乃尽。 又曰:王延,字延玄,西河人也。九岁丧母,後母卜氏遇之无道,延供事弥谨。卜恒取蒲穰及败麻头与延贮衣,其姑闻而问之,延知不言。卜盛冬敕延云:思生鱼。延求鱼不获,卜杖之流血。延寻汾叩凌而哭,得生鱼一只,长五尺。卜食之,积日不尽,尔乃心寤,抚延如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