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614 页/共 736 页
杨素为尚书令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气调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之盛作未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有集十卷。
牛宏在周起家为纳言上士尝专文翰甚有称善以大业六年卒加右光禄大夫赠仪同三司有文集十二卷行於世。
何妥为龙州刺史箴勒於州门外有文集十卷并行於世。
王字景文解缀文善谈论有文集十卷官至国子博士薛孺清贞孤介不交流俗涉历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夫所有诗咏词致清远为襄城郡掾卒官。
诸葛颖能属文炀帝时为著作郎甚见亲亻幸有集二十卷。
常得志博学善属文官至秦王记室及王薨过故宫为五言诗词理悲壮甚为时人所重复为兄弟论义理可称。
王胄字承基为著作佐郎以文词为炀帝所重帝自东都迁京师赐天下大因为五言诗诏胄和之帝览而善之因谓侍臣曰:气高致远归之於胄词清体润其在世基意密理新推庾自直过此者未可以言诗也。帝所有篇什令继和。
庾自直少好学大业初为著作佐郎自直解属文於五言诗尤善性恭慎不妄交游时为炀帝所爱帝有篇章必先示自直令其诋诃自直所难帝取改之或至於再三俟其称善然後方出其见亲礼如此。
薛道衡为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绎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绎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绎所谓以蚓投鱼耳道衡位至司隶大夫有集七十卷。
薛师古为安城尉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其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帝尝使其掎摭利病甚亲昵之。
宇文[A102](音弼)博学多通为礼部尚书所著词赋二十馀万言。
虞绰字士裕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绎有盛名於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尚也。为著作佐郎从炀帝征辽东帝舍临海顾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於海上。
柳少聪敏解属文为晋王谘议参军王朝京作归藩赋命为序词甚典初王属文效庾信体及见後文体遂变位至秘书监有集十卷。
高构字孝基有名於时河东薛道衡才高当世每称构有清鉴所为文笔必先以草呈构有所诋诃道衡未尝不嗟伏位至吏部侍郎。
杜正臧字为善好学善属文弱冠举秀才授纯州行参军历下邑正臧著碑诔铭颂诗赋百馀篇。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後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乃至海外高丽百济亦共传习称为杜家新书。
唐高士廉风调温雅属词清润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并称先达与士廉为忘年之好每因事巢多赋篇章繇是公卿藉甚位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褚亮初在陈年十八诣仆射徐陵与商确文章陵每叹异後主闻之召见时江扌及诸词人咸在诏亮赋诗合坐推善国初为宏文馆学士亮本以文翰知名每有新诗好事之人传写信宿遍於京邑。
虞世南善属文尝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已之意世南为秘书少监上圣德词论多不载康国献狮子诏世南为之赋命编之东观。
袁朗勤学好属文初在陈为秘书郎尝制千字诗当时以为盛作後主闻而召入禁中使为月赋朗染翰立成後主曰:此赋谢希逸不能独美於前矣。又使为芝草嘉莲二颂深见优赏归朝为给事中卒有文集十卷。
庾抱初在隋为延州参军後三岁调吏部尚书牛宏知其有学术给笔札令自序援翰便成宏甚奇之後补元德太子学士会皇孙载诞太子宴宾客召於坐献嫡皇孙颂深被嗟赏。
谢偃为魏王府功曹偃尝为尘影二赋其词甚工太宗闻而召见自制赋序言区寓安功德茂盛令其为赋偃奉诏撰成名曰:述圣赋赐采数十疋偃。又献推皇诫德赋以申讽谏时李百药工为五言诗而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焉。
张蕴博涉书传善缀文自幽州总管府记室直中书省太宗初即位上大宝箴以讽。
李百药七岁能属文隋大业中授桂州司马所经名川美境必制篇章莫不藻丽清新为当时所讽诵贞观十一年以宗正卿致仕太宗尝制帝京篇命百药并作叹其工手诏曰:卿何其身之老而才之壮齿之宿而意之新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於五言诗虽樵童牧竖亦皆金讽有集三十卷。
萧字时文梁明帝之子也。姊为隋晋王妃从入长安聚学属文帝观刘孝标辨命论恶其伤先王之教述性命之理乃作非辨命论以释之大旨以为人禀天地气生孰云:非命然吉凶祸福亦因人而有。若一之於命其敝已甚时晋府学士柳顾言诸葛颖称之曰:自孝标後数十年间言性命之理者莫能诋诘今萧君此论足疗刘子膏盲太宗时位至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
岑文本为秘书郎直秘书省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
刘子翼以文学知名贞观中为著作郎宏文馆学士有集二十卷。
杜正伦善属文贞观初置文学馆尚书左丞魏徵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累迁中书令有集十卷行於代。
张昌龄弱冠以文辞知名贞观二十一年翠微宫成诣阙献颂太宗召见试作息兵诏草俄顷而就太宗甚悦乃敕於通事舍人里供奉後卒於襄州司户有文集三十卷行於代。
元万顷善属文起家拜通事舍人从李征高丽为辽东道管记时别帅冯本以水军援礻卑将郭待封船破失期待封欲作书与恐高丽知其救兵不至乘危迫之乃令万顷作离合诗赠。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也。初应进士举刘洎马周荐之太宗令咏乌义府援笔为。《诗》曰: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太宗喜曰:当借卿全树何一枝也。寻除监察御史。
张文宗为亳州刺史高宗永徽初表献太宗文皇帝颂优制褒美赐绢百匹。
富嘉谟举进士为晋阳尉与新安吴少微友善同官先是文士撰碑颂皆以徐庾为宗气调渐劣嘉谟与少微属辞皆经典为本时所钦慕之文体一变称为吴富体嘉谟作双龙泉颂千谷颂少微撰崇福寺钟铭词最高雅作者推重嘉谟既卒少微哭而赋诗寻亦卒。
李安期百药之子也。七岁解属文龙朔中为司列少常伯受诏为东封朝觐坛碑文。
崔行功为司文郎中当时朝廷大手笔多是行功及兰台侍郎李怀俨之词有集六十卷。
裴遵庆初登省所尝著王政记述今古理体识者见之知有公辅之量位至尚书左仆射。
上官仪涉猎经史善属文龙朔中为宏文馆学士工於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上官体。
崔液之子也。尤工五言之作尝嗟赏之曰:海子我家之神驹也。海子即液小名官至殿中侍御史坐兄配流逃匿於郢州胡履灵之家作幽征赋以见意词甚典丽遇赦还道病卒友人裴耀卿纂其遗文为集十卷。
王勃字子安六岁善属文未弱冠应幽素举及第乾封初诣阙上宸游东岳颂时东都初造乾元殿勃。又上乾元殿颂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勃後以罪除名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为采莲赋以见意其辞甚美勃每有制作时人咸讽咏之著有文集三十卷。
杨炯华州华阴人博学善属文为盈川令如意元年十月望日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则天御雒城南门与百寮观之炯献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少与绛州王勃范阳卢邻东野骆宾王皆以文词知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後当时议亦以为然崔融李峤及张说皆为一时宗匠崔李尝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邻则可企而至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於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後则然愧在卢前为误矣。
卢邻博学善属文为新都尉以疾居阳翟之具茨山著释疾文五悲等词颇有骚人之风甚为文士所重有文集二十卷。
骆宾王善属文於五言诗尤妙为长安主簿坐职左迁郄卿集其文为十卷。
麴昭祖为司膳卿颇以诗咏流誉有文集二十卷。
刘知几为怀州获嘉县主簿则天朝官爵易得而法网尝严故人竞为趋进而多陷刑戮知几。又著思慎赋以刺时。且以见志凤阁侍郎苏味道李峤见之相顾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当今防身要道尽在此矣。
员半千为右卫长史显福门待制则天封中岳半千撰封禅四坛碑十二首。
张字文成自长安尉迁鸿胪丞凡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外郎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如青铜钱万选万中未闻退时时流重之目为青钱学士後为司门员外郎下笔敏速著述尤多言颇诙谐是时天下知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天后朝中使马仙童陷默啜默啜谓仙童曰:张文成在否曰:近自御史贬官默啜曰:国有此人而不用汉无能为也。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其才名远播如此。
孔绍安少以文辞知名为秘书监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曰:只为时来晚花开不及春时人称之。
苏味道初为裴行俭征突厥管记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再登左金吾将军访当时才子为谢表於味道援笔而成词理清密盛传於世。
朱敬则为左补阙尝采魏晋已来君臣成败之事著十代兴亡论十卷为当代所重有集十卷行於世崔融为国子司业兼修国史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文集六十卷传於代。
杜审言雅善五言诗为雒阳丞坐事贬授吉州司户参军。又与州寮不协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构审言罪状系狱将因事杀之既而季重等於府中酣宴审言子并年十三岁怀刃以击之季重中伤而死并亦为左右所杀季重临死曰:吾不知杜审言有孝子郭。若讷误我至此审言因此免官还东都自为文祭并後则天召见审言将加擢用问曰:卿欢喜否审言蹈舞谢恩因令作欢喜诗甚见嘉赏终修文馆直学士有文集一十卷。
刘允济为左史兼直宏文馆垂拱四年明堂初成允济上明堂赋天后甚嘉叹之手制褒美拜著作郎。
宋之问弱冠知名尤善於五言诗当时无出其右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则天幸雒南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袍以赏。
阎朝隐文章虽无风雅之体而善构甚奇为时人所赏累迁给事中。
陈子昂苦节读书尤善属文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後为武攸宜管记文翰皆委之有文集十卷友人黄门侍郎卢藏用为之序。
韦承庆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修国史中宗神龙初坐附推张易之弟昌宗失实配流岭表时易之等既伏诛承庆去巾解带而待罪时欲草赦书众议以为无如承庆者乃召承庆为之承庆神色不挠援笔而成词甚典美当时咸叹服之承庆尝以人用心多扰浊浮躁罕诣冲和之境遂著灵台赋以广其志。
卢藏用尚书承庆之族有才艺早知名睿宗朝为尚书左丞有集二十卷。
沈期善属文尤长五言之作与宋之问齐名时人称为沈宋位至太子詹事有集十卷弟交及子亦以文词知名。
李为工部侍郎时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被徵至京师及还赠诗叙其高尚之致其词甚美当时朝廷之士无不属和凡百馀人徐彦伯编而叙之谓之白记。
许景先为中书舍人以文翰见称中书令张说尝称曰:许舍人之文虽无峻锋激流斩绝之势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亦一时之秀。
李华为吏部员外郎颇善属文与兰陵萧颖士友善华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馀言颖士见而赏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颖士词锋俊发华自以所业过之疑其诋诃乃为上古战场文熏之如故物置於佛书之阁华与颖士因阅佛书得之华谓之曰:此文何如颖士曰:可矣。华曰:当代秉笔者谁及於此颖士曰:君稍精思便可及此华愕然华著论言龟卜可废通人赏其言。又为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後人争摸写之号为四绝碑。
萧颖士登进士第有盛名李林甫采其名欲拔用之乃召见时颖士寓广陵居母丧即麻而诣京师径谒林甫於政事省林甫素不识遽见麻大恶之即令去颖士大怒乃为伐樱桃赋以刺之。
王仲舒嗜学工文为职方郎中知制诰仲舒文思温雅制诰所出人皆传写。
徐安贞尤善五言诗为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玄宗属文作手诏多命安贞视草甚承恩顾累迁中书侍郎。
王翰为并州长史张嘉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府词以叙情有文集十卷。
李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金帛往求其文前後所制数百篇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邕历汲郡二太守奸赃事发诛有文集七十卷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
王维有俊才尤工五言诗独步於当时染翰之後人皆讽诵位至尚书右丞。
杜甫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文集六十卷。
熊廷景为岐王文学有五色鹦鹉能言育於宫中玄宗令左右试牵御衣鸟取嗔目叱咤廷景因献鹦鹉篇以赞其事帝以鸟及廷景诗示百寮尚书左丞相张说上表贺曰:伏见天恩以灵异鹦鹉及熊廷景所述篇出示朝列臣按海南异物志有时乐鸟鸣皆曰:太平天下有道则见臣验其图丹首红臆朱冠绿翼与此鹦鹉无异而心聪性辩护主报恩故非常品凡禽宝瑞经所谓时乐鸟也。廷景虽叙其事未正其名望编国史以彰圣瑞许之。
王昌龄为文绪微而思清为汜水县尉贬斥而卒有文集五卷。
贾至为中书舍人禄山之乱从上皇幸蜀时肃宗即位於灵武上皇遣至为传位册文上皇览之叹曰:昔先帝逊位於朕册文即卿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演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继美矣。
●卷八百四十一
○总录部 文章第五
唐李揆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改右补阙起居郎并知宗正表奏。
高好学以诗知名落不事家产侨居梁宋间薄游州县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无事干进者注意文词赋诗以气质自高时得佳句每诗朝出夕遍人口李林甫奏授汴州封丘尉。
元德秀为鲁山令秩满居陆浑山琴觞之馀间以文咏牵情而书语无雕刻著季子听乐论蹇士赋为高人所称。
李泌字长源聪敏好学博涉经史善属文尤长於诗肃宗时为银青光禄大夫掌枢务。
于休烈好学善属文位至工部尚书有集十卷行於世。
李端登进士第工诗代宗大历中与韩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女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而端等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诗赋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百缣暧因拜官会十子曰:诗先成者赏时端先献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缣赏之钱起曰:李校书诚奇才此篇宿构也。愿赋韵正之请以起姓为韵端即襞笺而献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暧曰:此愈工也。端自校书郎授杭州司马卒。
吴通元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词藻婉丽帝尤怜之贞元初李纾为昭德皇后谥册文张延赏柳浑为庙乐章及进皆不称旨并诏通元重撰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笔无不慊然重之如此。
刘太真涉学善为文少时师事词人萧颖士位至吏部侍郎。
李纾字仲舒少好学善属文为吏部侍郎奉诏为兴元纪功述及郊庙乐章诸所论著甚众。
李益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长於歌诗德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必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位至礼部尚书。
卢景亮为中书舍人上西戎利害疏皆指切正要当时服其才有文集十卷。
张宏靖为东都留守从事献赋美二京之制德宗嘉其文擢授监察御史。
崔元翰性介直少交游惟秉一操专业於文章其对策及奏记碑志师法班固蔡邕致思精密贞元中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于邵以博通宏词甲科位至中书侍郎有文集四十卷行於时。
武元衡工於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於管弦元衡位至宰相。
窦叔向群之父也。以工诗称官至拾遗。
柳浑志学有文集十卷位至宰辅浑之兄识笃意文章有重名於开元天宝间与萧颖士元德秀刘迅相亚其练理创端往往诣极当时作者咸服其简拔而趣尚辩博浑亦善为文然趋时向功非沉思之所及韩愈幼孤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於一代尝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後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然时有才肆意亦有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讠巽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辩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谬者愈官至吏部侍郎。
薛盛河东人存诚之父也。工为拔河赋当时称之。
崔咸长於歌诗或风景晴明花朝月夕朗吟意惬必凄怆г襟旨趣高奇名流嗟悒有文集一十卷。
权德舆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宏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士薨殁以铭纪而请者十八九文士推为宗匠焉终礼部尚书有文集五十卷行于代。
袁滋字德深尝读刘恽悲甘陵赋叹其褒善惩恶虽失春秋之指然其文不可废因著甘陵赋後序滋位终湖南观察使。
郄高卿少以词学见推有文集六十卷位至太子詹事致仕。
孟简幼为五言诗有名於江淮终太子宾客。
元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既以俊爽不容於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稹量移通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句有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惋十四年自虢州长史徵还为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词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憾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怀稹因献其文自叙曰:稹初不好文徒以仕无他岐︹繇科试及有罪谴弃之後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复为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刍芜尘渎尊重窃承相公特於廊庙间道稹诗句昨。又面奉教约令献旧文战汗悚踊惭忝无地稹自御史府谪官於今十馀年矣。诞无事遂专力於诗章日益月滋有诗句千馀首其间感物寓意可备蒙瞽之讽者有之词直气粗罪邱是惧固不敢陈露於人惟杯酒光景间屡为小碎篇章以自吟畅然以为律骨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尝欲得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而病未能也。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遂至於支离褊浅之词皆目为元和诗体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排耳江湖间为诗者复相仿效力,或不足则至於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目为元和诗体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於稹尝以为雕虫小事不足以自明始闻相公记忆累旬以来实虑粪土之墙庇之以大厦便不复破坏永为版筑者之娱辄写古体歌诗一百首百韵至两韵律诗一百首合为五卷奉启跪陈或希构厦之馀一赐观览知小生於章句中栾卢榱桷之材尽曾量度则十馀年之回不为无用矣。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尝徵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居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馀篇奏御穆宗大喜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繇相府甚鄙之然词诰所出然与古为侔遂盛传於世繇是极承恩顾稹尝为长庆宫词数十百篇京师竞相传唱所著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杂文一百卷号曰:元氏长庆集。又著古今刑政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於世。
李绅六岁而孤母卢氏教以经义绅形眇小而精悍能为歌诗乡赋之年讽诵多在人口位至宰相。
冯定字介夫累迁太子詹事定有文学长庆中源寂使新罗国见其国人传写讽念定所为黑水碑画鹤记韦休符之使西蕃也。见其国人写定商山记以代屏障其文名驰於戎夷如此。
孝德裕於东都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树石幽奇初未仕时讲学其中及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於石今有花木记歌篇录二石存焉有文集二十卷记述旧事则有次柳氏旧闻御臣要略伐叛志献替录行於世。
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尝为令狐楚从事慕楚章奏始为今体章奏博学︹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词累为宾佐有表状集四十卷。
温庭筠苦心砚席尤长於诗赋初举进士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相与酬饮繇是累年不第後为襄阳巡官失意归江东庭筠著述颇多而诗赋韵格清拔文士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