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612 页/共 736 页

虞预字叔宁徵士喜之弟也。少好学有文章为散骑常侍领著作卒於家所著诗赋碑诔论数十篇。 虞溥字允源高平人为鄱阳内史著文章诗赋数十篇卒於雒。 谢沈字行思山阴人为著作郎卒所著述及诗赋文论皆行於世其才学在虞预之右。 纪瞻字思远丹阳人元帝时为骠骑将军散骑常侍瞻才兼文武好读书凡所著述诗赋笺表数十篇。 嵇含字君道绍从子也。好学能属文为郎中时宏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於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 袁乔字彦叔陈郡人为江夏相龙骧将军乔博学有文才诸文笔皆行於世。 杨方字公回少好学有异才初为郡令少威仪乡邑未之知内史诸葛恢见而器之恢尝遣方为文荐郡功曹主簿虞预称美之送以示贺循报。《书》曰:此子开拔有志意只言异於凡猥耳不图伟才如此其文甚有奇芬。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国所推岂但牧竖中逸群邪後为司徒参军事出为高梁太守著文笔皆行於世。 王е字世将丞相导从弟е少能属文元帝镇江左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及帝即位奏中兴颂。 张伉字季阳协弟也。中兴初散骑常侍领著作佐郎述历赞一篇。 谢万字万石安弟也。工言论善属文叙渔父屈原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嵇康四隐四显为八贤论。 蔡谟字道明陈留人为司徒卒所著文笔论议有集行於世。 王坦之字文度湛曾孙也。为侍中领左卫将军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坦之。又尝与殷康子书论公谦之义康子及袁宏并有疑难坦之标章摘句一一申而释之莫不厌服。 孔严著通葛论王坦之与书赞美之位至吴兴太守韩伯字康伯颍川人为侍中王坦之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伯览而美其词旨以为是非既辨谁与正之遂作辨谦论以行於世。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常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於世历宣城泾县令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为右军会稽内史尝与同志宴集於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伸其志,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於石崇羲之闻而甚喜。 王字元琳导孙也。为左仆射领太子詹事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孝武帝哀册谥议皆所草桓秘字子穆温弟也。为中领军免官後起为散骑常侍不应朝命与谢安书及诗十篇辞理可观其文多引简文帝之眄遇。 谢安字安石为吏部尚书中护军作简文帝谥议桓温尝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澈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华专综书记後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後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显欲为何辞宏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湖奴尝於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公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迫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湖奴乃止後为三国名臣颂。又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尝与王伏滔同在桓温坐温令滔读之至闻所传於相传云:获麟於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於虞者疾尼父之洞泣似实恸而非假岂一性之足伤乃至伤於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韵云:此赋方传千载无容率尔今於天下之後移韵徙事然写送之致似为未尽滔云:得益写韵一句或为小胜温曰:卿思益之宏应声答曰:感不绝於余心流风而独写诵味久之谓滔曰: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後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宏见汉时傅毅作显宗颂辞甚典雅乃作颂九章颂简文之德上之於孝武卒於东阳有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於世。 伏滔字玄度平昌人为大司马桓温参军从桓伐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 殷仲文少有文藻为东阳太守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宋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人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後为彭泽令解印绶赋归去来辞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诫。又为命子诗。 王诞字茂世琅琊人也。少有才藻从叔尚书令为晋孝武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後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嗟叹清拔因而用之後终吴国内史。 王昙首琅琊人太保宏少弟也。为琅琊王大司马属从高祖至彭城大会戏马台与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宏曰:卿弟何如卿宏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沈林子字敬士为高祖西中郎中兵参军辅国将军卒林子所作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笺书记论。《老子》一百二十一首太祖後读林子书集叹息曰:此人作公应继王太保(太保王宏也。)。 谢瞻字通远陈郡人善於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弟灵运相抗位至司空长史黄门郎。 范泰字伯伦顺阳人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博览篇籍好为文章有文集传於世。 谢灵运陈郡人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加爱之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於彭城作撰征赋後为永嘉太守所至取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称疾去职营别业於会稽每有一首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又为临川内史以叛逆徙广州弃市所著文章传於世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虽以文义见接每侍帝宴谈赏而已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人也。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为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晋安帝义熙中宋祖北伐遂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庆殊命参起居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雒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後为始安太守延之之郡道经湘潭为湘州刺史张纪祭屈原文以致其意後入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後出为永嘉太守乃作五君咏刘湛以其辞旨不逊大怒以光禄勋车仲远代之延之屏居里巷不豫人间者七年居无事作庭诰之文後为光禄大夫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而迟速悬绝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便成灵运久之乃就延之尝问鲍昭已与灵运优劣昭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延之每薄汤慧休诗谓人曰:慧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娱後生事是时议者以延之灵运自潘岳陆机之後文士莫及江左称潘陆江右称颜谢焉。 何承天东海剡人儒史百家莫不该览为御史中丞时元魏侵边文帝访群臣威戎御远之略承天撰安边论遂迁廷尉未拜坐事免官卒所著文并行於世。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人为尚书令领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九年致仕於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 王韶之字休泰琅琊人好史籍博涉多闻为黄门侍郎领著作郎领西省事凡诸诏奏皆其辞也。後为祠部尚书领给事中守七庙歌辞诏之制也。有文集行於世。 江邃字玄远济阳人颇有文义官至司徒记室参军撰文释传於世袁淑字阳源陈郡人博涉多通好属文辞彩遒艳为太子左卫率为元凶所害有文集传於世。 顾愿字子恭觊之弟子也。好学有文辞觊之尝以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惟应恭已守道信天任运而ウ者不达妄求侥亻幸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愿著定命论愿终於太子舍人。 谢惠连陈郡人为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是时义康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蒙为之改葬使惠连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又为雪赋亦以高丽见奇文章并传於世蚤卒。 鲍昭字明远东海人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昭为河清颂其序甚工昭尝谒临川王义庆未见知上诗言志义庆奇之後为中书舍人。又为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 王素字休业琅琊人爱好文义不以人俗累怀累被徵辟不就声誉甚高因山中玄虫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鬼素乃为玄赋以自况。 齐刘绘魏使来绘以辞辨敕接魏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绘能书善飞白。 王融字元长琅琊人少而神明警慧博涉有文才为中书郎永明九年武帝幸芳林园禊宴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豫章王薨帝哀痛特至蔬食积旬大官朝送祭奠敕融为铭云:半岳摧峰中河坠月帝流涕曰:此正吾所欲言也。融文辞辨捷尤善缀属有所造作援笔可待为东昏所诛文集行於世。 ●卷八百三十九 ○总录部 文章第三 梁谢フ庄第二子初仕齐为吴兴太守世祖尝问王俭当今谁能为五言诗俭对曰:谢フ得父膏腴。 江淹有所著文章并行於世位至金紫光禄大夫。 谢瀹フ弟也。为侍中世祖起禅灵寺敕瀹撰碑文。 柳忄炎好学雅善制文初预齐武烽火楼宴帝善其诗谓豫章王嶷曰:忄炎非徒风韵清爽亦属文遒丽忄炎著仁政传及诸诗赋粗有辞义位至尚书左仆射。 沈约博通坟集能属文谢元晖善为诗任彦工於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立宅东田瞩望郊阜尝为郊居赋以见意著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其妙趣自诣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位至左光禄大夫侍中。 任雅善属文尤长於笔才思无穷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焉起草即成不加点鼠沈约一代词宗深所推揖梁台建禅让文诰多所具也。所著文章三十三卷数十万言盛行於世位至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范善属文位至尚书右仆射有集三十卷。 庾肩吾八岁能赋诗时为兄於陵所友爱文集行於世位至度支尚书。 周兴嗣高祖革命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高祖嘉之为散骑侍郎集直文德寿光省是时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泽寺敕兴嗣与陆亻垂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取称善加赐金帛。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赏叹之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体建安王伟镇杨州引为记室。 袁峻天监初为鄱阳王参军高祖雅好辞赋时献文於南阙者相望其藻丽可观或见赏擢峻乃拟扬雄官箴奏之高祖嘉焉赐束帛除员外散骑侍郎直文德学士省。又奉敕与陆亻垂各制新阙铭。 高爽於齐永明中赠卫军王俭诗为俭所赏及领丹阳尹举爽郡孝廉天监初为晋阳令坐事系治作镬鱼赋以自况其文甚工後遇赦获免顷之卒先是济阳江洪会稽虞骞与爽并工属文洪为建阳令坐事死骞官至王国侍郎并有文集。 柳恽天监初为相国长史兼侍中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始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飞琅琊王元长见而嗟赏因书斋壁高祖曲宴必被诏赋诗尝奉和高祖登景阳楼中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宫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为高祖所美。 陆亻垂少勤学善属文文集二十卷行於世官至太常卿。 到洽天监中为国子博士奉敕撰太学碑。 张缵为湘州刺史述职经途乃作南征赋四千馀言著鸿宝一百卷文集二十卷。 傅映泛涉记传有文才以篇什自命少时与刘绘萧琛友善绘之为南康相映时为府丞文教多令具草王筠为殿中郎为文能压︹韵每公宴并作词必妍美尚书令沈约深所推奖尝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约於郊居宅造阁斋筠为草木十咏书之於壁皆直写文词不加篇题约谓人云:此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五激切)连约抚掌欣忭曰:仆尝恐人呼为霓(五鸡切)次至坠石追星及冰悬舀而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绝可以相要正在此数句耳筠。又尝为诗呈约即报书云:览所示诗实为丽则声和被纸光影盈字夔牙接响顾有馀惭孔翠群翔,岂不多愧古情拙目每伫新奇烂然总至权舆已尽会昌昭发兰挥玉振克谐之义宁止笙簧思力所该一至於此叹服吟研周流忘念昔时幼壮颇爱斯文含咀之间倏焉疲暮不及後进诚非一人擅美推能实归吾子迟比闲日清觏乃申为中书郎奏敕制开善寺宝志大师碑文辞甚丽逸。又敕撰中书表奏三十卷及所上赋颂都为一集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终光禄大夫司徒左长史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为一集自洗马中书中庶吏部佐临海太府各十卷尚书三十卷凡一百卷。 鲍行卿以博学大才称位後军临川王录事兼中书舍人迁步兵校尉上玉璧铭武帝发诏褒之尝好韵语及拜步兵校尉面谢帝曰:作舍人不免贫得五校实大尉例皆如此有集二十卷撰皇室仪十三卷乘舆龙兴记三卷。 王僧孺少笃志精力於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世重其富为御史中丞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以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最迁少府卿。 张率少好属文而七略及艺文志所载诗赋今亡其文者并补作之所著文衡十五卷文集三十卷有虞讷者见而诋之率乃一旦焚毁更为诗示焉云:沈约讷便句句嗟称无字不善率曰:此吾作也。讷惭而退率为司徒掾直文德省作待诏赋奏之甚见称赏高祖手敕答曰:省赋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谓兼二子於金马矣。又侍宴赋诗高祖乃别赐率。《诗》曰:东南有才子故能服官政余虽惭古昔得人今为盛率奉敕往返数首。 谢览天监初为中书侍郎掌吏部事顷之即真览为人美风神善辞令高祖深器之尝侍座受敕与侍中王柬为诗答赠其文甚工高祖善之仍使重作复合旨乃赐诗云:双文既後进二少实名家岂伊尔栋隆信乃俱国华。 江革举秀才累迁度支尚书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子行敏好学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卒有集五卷子从简少有文情年十七作采荷调以刺何敬容为当时所赏官至司徒从事郎中。 刘孝绰为秘书监辞藻为後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於世孝威孝仪皆其弟孝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率更令掌馆记大通九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甚美孝仪幼孤与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兄孝绰尝曰:三笔六诗三即孝仪六即孝威孝仪为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丽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 王规为太子洗马天监十二年改构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 萧介少颖悟有器识博涉经史兼善属文位至都官尚书。 萧洽字宏称幼敏悟及长好学博涉亦善属文高祖令制同泰大爱敬二寺刹下铭其文甚美。又敕撰当涂堰碑辞亦赡丽集二十卷行於世官至司徒左长史。 康几字德玄齐曲江公遥欣之子湘州刺史杨公则是曲江之故吏也。每见几谓人曰:康公此子谓桓灵宝复出(灵宝桓玄小字)及公则卒几为之诔时年十五沈约见而奇之谓其舅蔡樽曰:昨见贤甥杨平南诔文不减希逸之作始验康公积善之庆终新安太守。 江子一为中书侍郎卒有文笔数十篇行於世。 何逊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取嗟赏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为名流所称如此後为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江州未几卒东海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称於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时有会稽虞骞工为五言诗名与逊相埒官至王国侍郎其後。又有会稽孔翁归济阳江避并为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翁归亦工为诗避博学有思理二人并有文集。 褚修善尺牍颇解文章初为湘东王国侍郎谢蔺累迁外兵记室参军时甘露降士林馆蔺献颂高祖嘉之因有诏使制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又奉令制宣成王奉述中庸颂所制诗赋碑颂凡数十篇。 谢几卿好学博涉有文彩起家豫章王国常侍。 陆公好学有才思先制太伯庙碑吴兴太守张缵罢郡经途读其文叹曰:今之蔡伯喈也。缵至都掌选言之於高祖召兼尚书仪曹郎。 王籍好学博涉有骨气乐安任见而奇之尝於沈约坐赋得咏烛甚为约赏後为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为诗慕谢灵运至其合也。殆无愧色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蚺之有严周。 何思澄为安成王参军兼记室随府江州游庐山诗沈约见之大相称赏自以为弗逮游郊居宅新构阁斋因命工书人题此诗於壁傅昭尝请思澄制释奠辞辞文典丽思澄子助尝为败家赋拟庄周马捶其文甚工世人记曰:人中爽爽何子朗终国山令。 刘杳工属文沈约郊居宅新构阁斋杳为赞二首并以所撰文章示约即命工书人题其赞於壁仍报杳。《书》曰:平生爱惜不在人中林壑之忄多与事夺日暮涂殚此心往矣。犹复少存远微怀清旷拓宇东郊匪云:止息正复颇寄夙心时得休偃仲长游居之地休延所述之美望慕空深何敢仿佛君爱素情多惠以二赞辞采研富事义毕举句韵之间光影相便以此地自然十倍故知丽辞之益其事宏多取当置之阁上坐卧嗟览别卷上篇并为名制。又山寺既为警策赠言时复高奇解顺愈疾兼乎!此美迟此叙会更共申析其为约所赏如此著林廷赋王僧孺见之叹曰:郊居以後无复此作普通中迁尚书吏部郎署仪曹仆射徐勉以台阁文议专委焉。 刘显以五官掾兼吏部尝为上朝诗沈约美之约郊居宅新成因令工书人题於壁。 谢徵为临汝侯渊猷制放生文见赏於世大同二年卒友人琅琊王籍集其文为二十卷终尚书左丞臧严初为安成王侍郎转常侍从叔为江夏郡携严之官於涂作屯游赋任见而称之。又作七算辞亦富丽。 伏挺有才思好属文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乐安任相见叹异尝曰:此子目下无双著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丘迟年八岁便能属文高祖平京邑时引为骠骑主簿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迁中书侍郎高祖著连珠诏群臣继作者数十人迟文最美所著诗赋行於世迟辞采丽逸时有锺嵘乃著诗评云:范婉转清便如流风回雪邱迟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其见称如此。 到溉为建安太守任以诗赠之求二衫云:铁钱两当一百易代名实为惠当及时无待凉秋日溉答云:余衣本百结闽中徒八蚕假令金如粟讵使廉夫贪。 刘昭勤学善属文外兄江淹早称赏起家奉朝请诸葛璩举秀才不就所著文章二十卷门人刘集而录之。 刘之遴举茂才为太学博士中丞乐蔼即之遴舅宪台奏弹皆之遴草焉。 朱异为太学博士有文集百馀篇司马为晋安王长史卒王命记室庾肩吾集其文为十卷。 萧子显好学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其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有文集二十卷终仁威将军吴兴太守。 萧子晖为员外散骑侍郎尝预重殿听制讲三惠经退为讲赋奏之甚见称赏。 到荩左民尚书溉之孙早慧历尚书殿中郎尝从高祖幸京口登北顾楼赋诗荩受诏便就帝览以示溉曰:荩定是才子翻恐卿从来文章假手於荩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荩。 王训为侍中美容仪善进止文章之美为後进领袖刘苞字孝常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子洗马掌书记侍讲寿光殿自高祖即位引後进文学之事苞及从兄孝绰从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从弟沆吴郡陆亻垂张率并以文藻见知多预宴坐。 庾於陵清警博学有才思为荆州大中正卒有文集十卷。 锺嵘字仲伟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嵘为宁朔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胤筑室。若耶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甚典丽嵘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 刘峻字孝标安成王季好峻学季迁荆州引为户曹参军後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其文甚美高祖招文学之士有高才多被引进迁以不次峻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高祖颇嫌之故不任用乃著知命论以寄其怀。 刘勰字彦和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也。勰自重其文欲取定於沈约约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勰为文长於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师碑志必请勰制文终步兵校尉。 庾仲容精专笃学为黝县令卒有文集二十卷行於世。 任孝恭为司文侍郎敕遣制建陵寺刹下铭。又自撰高祖集序文并富丽自是专掌公家笔翰。 萧子范为秘书监有文集三十卷二子滂霍并少有文章简文在东宫时尝与郡王数诣萧文士滂霍亦预焉大宝初葬简皇后使子范与张缵俱制哀策文简文览读之曰:今葬礼虽阙此文犹不减於旧。 後梁蔡太宝自宣帝为岳阳王特署记室及即位以为侍中尚书令太宝文辞赡速帝之章表书记叙令诏册并太宝专掌之所著文集十卷行於世。 傅准有文才善辞赋官至度支尚书所著文集二十卷。 范迪顺阳人少机辩善属文历中书黄门侍郎尚书右丞散骑常侍有文集十卷。 沈君游吴兴人博学有辞采位至散骑常侍天保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陈沈众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成奏帝善之寻除镇南湘东王参军。 何修之为尚书左丞卒所著文章礼义百馀篇。 虞寄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对策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大同中尝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武帝观之甚有喜色寄因上瑞雨颂帝谓寄兄荔曰:此颂典裁清拔卿之士龙也。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美盛德之形容以申击壤之情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乃闭门称疾惟以书籍自娱。 杜之伟幼精敏有逸才为太学限内博士皇太子释奠於国学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令人传习以为故事刘陟等钞撰群书各为题目所撰富民政教二篇皆之伟序。